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疑似颅内动脉瘤136例其临床病历资料,皆完成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A、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以及对颅内动脉瘤体最大径、瘤颈最大径的检查差异比无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可肯定,诊断敏感度、准确率较高,与DSA金标准相近,可作为DSA诊断辅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17例(21个),其中1个大脑后动脉瘤误诊为交通动脉瘤,1例(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有助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2倒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客积重组及曲面重组,评价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椎动脉起始部近心端狭窄或闭塞程度、范围及斑块性质.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部位、范围、程度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一致,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有助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入我院诊疗的20例主脾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扫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为据,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显示脾动脉假性动脉瘤,本组患者中发生脾门处假性动脉瘤8例,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7例,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合并脾门处假性动脉瘤5例.结论:在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先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后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平均瘤体宽度为(6.5±2.9)mm,瘤颈宽度为(3.4±2.5)mm,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52例疑似主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且有完整的影像学诊断资料,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文52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后,共检出主动脉瘤患者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17例,主动脉狭窄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各2例,主动脉硬化性溃疡患者3例,分别占25.0%、32.7%、3.8%、3.8%、5.8%,总检出率为71.2%,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的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灵敏度为100.0%,且不同类型主动脉病变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对主动脉病变的情况进行判断,检查的空间分辨率高,图象清晰,且操作简便、无创,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是早期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动脉狭窄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验证该诊断的正确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为对比依据,分析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的诊断的正确性,以判断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结果经对比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中的结果显示:颈动脉的轻度狭窄正确率为为91.94%,中度狭窄为84.85%,重度狭窄为100%,血管闭塞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地提高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在对该病的诊断中能为临床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图像实施三维重建处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CT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90.00%、92.50%、96.55%、81.81%,其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29)。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作出灵敏、准确诊断,其诊断价值接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苏州市立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74例疑似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检测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查超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联合三维血管造影(3D-MSCTA)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手术确诊为脑动脉瘤的80例为观察组,非脑动脉瘤的8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64层3D-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诊断,并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动脉瘤检出率及动脉瘤检查结果。结果:64层3D-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97.50%,DSA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00%、96.25%,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脑动脉瘤患者中检出动脉瘤88个,其中多发动脉瘤8例,单发动脉瘤72例,64层3D-MSCTA脑动脉瘤检出率为95.45%,DSA为92.04%,两种检查的动脉瘤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3D-MSCTA、DSA及手术在瘤颈最大直径、动脉瘤最大直径中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联合三维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且为无创操作,安全性高,速度快,应用价值高,可作为脑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鹤山市中医院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最终结果(AD分型、主动脉破口数、破口位置、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范围、夹层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头部64层螺旋CTA检查,对照DSA结果,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42例中DSA检查发现49个动脉瘤,64层螺旋CTA检查发现43个动脉瘤,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7.61%,特异性为88.88%,阳性预测值为91.61%,阴性预测值为88.88%,You-don指数为86.49%。结论64层螺旋CTA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表明64层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3年5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参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对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结果及患者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诊断和DSA诊断检出瘤颈最大径和脑动脉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SA诊断检出率为100.00%,多层螺旋CT诊断检出率为92.50%,两种诊断方式病灶检出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操作方便、快捷,可重复性强,安全性和准确率高,可以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更多有效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诊断脑动脉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Plus4Power型螺旋CT机对20例颅内动态瘤支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将其结果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片及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脑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并与手术所见相吻合。结论:螺  相似文献   

15.
目的:64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包含信息庞大,针对几种常见头颈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体会进行初步总结,更好地发挥多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病变诊断、测量和空间定位等方面的优势。方法:搜集2006-05/2007-0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行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血管造影1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89例,女31例,年龄19~67岁。全部患者行64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36例患者同时行头颈动脉数字减影检查。实验仪器:CT机采用Philips公司Brillance64排螺旋CT扫描仪,数字减影机采用siemens公司Axiom-Artis平板数字减影仪。结果:120例患者中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病例88例,脑动脉瘤22例,脑动脉畸形10例。88例动脉狭窄病例发现中度狭窄区223处、重度狭窄区68处;291处中重度狭窄区共发现187(64%)个斑块,其中钙化斑块121个(65%),软斑块15个(8%),混合斑块51个(27%);钙化斑块CT值为324~596HU,软斑块值CT值为47~84HU;斑块表面不规则者114个(61%)。22例脑动脉瘤病例共发现29个动脉瘤,肿瘤最大直径4.5mm~2.7cm;囊状动脉瘤19例,梭形动脉瘤10例;动脉瘤起源颈内动脉10例,大脑中动脉7例,前交通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3例,起源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各2例;2例合并部分血栓形成,3例合并出血。10例脑动脉畸形病例中8例显示有明确供血动脉,其中大脑前动脉供血为主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为主2例、大脑后动脉供血为主3例;7例显示明确引流静脉,其中引流静脉主要汇入上失状窦3例,汇入横窦3例,汇入大脑深静脉2例;2例合并多发动脉瘤,2例合并出血。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病变的诊断、测量和空间定位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头颈血管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脑血管病变的36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36例中发现26例动脉瘤(AN)、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无异常发现。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多种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颅内动脉瘤中实施CT与MR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21年9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C T血管造影检查和M R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C T和M R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50例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两次检查间隔3d进行,经检查证实有2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对其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肾动脉狭窄诊断情况及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测出60处狭窄,检出率为60.0%,其中Ⅰ级25例,Ⅱ级13例,Ⅲ级19例,Ⅳ级3例;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出57处狭窄,检出率为57.0%,其中Ⅰ级23例,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级3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阴性预测值为98.0%,阳性预测值为91.8%,特异性为94.0%,敏感性为96.0%;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阴性预测值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3.4%,特异性为95.7%,敏感性为96.8%。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均可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且螺旋CT血管造影特异性及敏感性等略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后者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将患者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检验的主要依据,对比分析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的检验结果。结果: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与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结果在肝动脉或腹腔动脉分支起源走行和变异剖检结果、肿瘤血管改变结果、肝癌供血动脉改变结果的符合率可达100%。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采用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后期治疗通过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LEASO)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angiography,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A诊断效果。结果:DSA共获取650个下肢动脉节段,MSCTA检查共获取610处与DSA检查结果吻合的节段,诊断符合率为93.85%,与DSA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05);在对下肢650个动脉节段狭窄程度评估中,MSCTA除了3级狭窄灵敏度为88.98%,其余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在92%以上;DSA检查确诊LEASO患者63例,MSCTA检查确诊患者59例,MSCT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3.65%、76.92%和90.79%。结论: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