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内炎性肿块3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周围性肺癌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CT检查诊断结合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不典型肿块形态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敏感性为60.00%(18/30)、特异性为70.00%(21/30)、准确度为65.00%(39/6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综合性肿块形态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敏感性为66.67%(20/30)、特异性76.67%(23/30)、准确度为71.67%(43/6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能够对周围性肺癌以及肺内炎性肿块起到良好的鉴别效果,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周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5493-5494
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周围型肺癌患者90例X线平片及螺旋CT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用于周围型肺癌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结果入选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肿块、毛刺征、棘样突起、胸膜凹陷、空泡征、厚壁空洞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分叶征表现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X线平片可有效提高影像学阳性征象检出率,改善诊断准确程度,螺旋CT扫描检查价值优于胸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46例,纳入肺结核组;另选取同时期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34例纳入肺癌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比较两组病灶部位、形态、边缘、密度、邻近结构改变等CT征象。结果:肺癌组CT影像学特征中病灶形状不规则、分叶征、毛刺征、磨玻璃征、内壁不光整、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不均匀强化比例均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病灶直径、含气腔隙大小均大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纵膈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我院接收诊治的40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螺旋CT和MRI以及X线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40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中有23例为中央型肺癌,17例为周围型肺癌;发病位于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4例;病理类型为鳞癌22例,小细胞癌10例,腺癌8例。经螺旋CT检查,发现患者肺门表现出结节状,肿瘤边缘形状不规则,且肿块外缘呈现出分叶状、毛刺状,患者表现为纵膈淋巴结肿大,并且伴随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症状。经MRI检查,患者除了上述螺旋CT检查中的表现以外,还能够相对比较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胸膜、胸壁以及胸椎均明显受到肿块的侵犯。螺旋CT检查、MRI检查的准确率均较高,且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与MRI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螺旋CT和MRI对纵膈型肺癌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取得不同的影像学表现,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螺旋CT和MRI对纵膈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较高,诊断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91-4092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按照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详细检查结果分组:CT诊断结果为研究组,胸部X线诊断结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就诊断准确率而言,研究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两种诊断方式均可用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但CT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X线与CT扫描应用于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诊治的7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X线组与CT组,每组38例,两组分别行X线扫描与CT扫描,对比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以及影像学特征检出率。结果:CT组的诊断准确率(92.1%)高于X线组(73.7%),P<0.05;CT组影像学特征中肿块、分叶、毛刺、棘状突起、空泡与支气管征象、胸膜凹陷、血管集束、空洞的检出率(92.1%、86.8%、97.4%、60.5%、18.4%、31.6%、44.7%、50.0%)均高于X线组(76.3%、73.7%、81.6%、39.5%、2.6%、10.5%、26.3%、21.1%),P<0.05。结论:CT扫描应用于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优于X线扫描,诊断准确率与影像学特征检出率高,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胸片、CT、超声三种影像学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诊断的比较,探讨超声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自身对照,对随机选择的171例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的患者超声、胸片、CT进行比较.结果肺门肿块检出率为胸片38%,CT 78%,超声92%(P<0.005).结论超声在检查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肺门肿块时可弥补胸片、CT的不足,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影像学表达特点。结果:33例患者CT均可见肺内孤立性结节,瘤体边缘呈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或胸膜凹陷征等。结论:为患者进行CT扫描,通过观察增强后的密度上升幅度和CT征象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纵膈型肺癌的CT及MRI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7例纵膈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采用CT、MRI对患者病症情况进行检查分析,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方法检查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7例纵膈型肺癌患者,手术病理检查显示包含周围型肺癌患者1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22例,其中,癌变部位为左肺下叶2例、右肺上叶15例、左肺上叶9例、右肺下叶11例,腺癌8例、小细胞癌11例、鳞癌18例。此外,CT检查显示患者病变肿块边缘不规则、呈毛刺状,视肺门呈结节状,纵膈淋巴结存在异常肿大变化; MRI检查与CT影像特征相一致,同时能够对病变肿块侵入胸椎、胸壁以及胸膜情况进行清晰显示,二者对纵膈型肺癌检查诊断的灵敏度无明显差异,均为100. 0%,P 0. 05。结论:CT及MRI检查进行纵膈型肺癌诊断价值作用显著,其中,MRI检查的作用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对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9月就诊于益阳市中心医院的84例周围型肺癌及炎性肿块患者,其中周围型肺癌组68例,炎性肿块组16例。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肺部炎性肿块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λHU 40~70 keV)、碘含量、标准化碘浓度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均显著高于周围型肺癌患者(P<0.01)。肺部炎性肿块患者有效原子序数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均显著低于周围型肺癌患者(P <0.01)。结论:能谱CT多参数成像能够为周围型肺癌及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37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内良性病灶及37例同期确诊的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征,了解其鉴别要点,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CT检查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后经各类途径证实的肺内良性病灶CT影像资料,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与同期确诊的周围型肺癌37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误诊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充气征及空洞比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内良性病灶可能具有部分与周围型肺癌相同或相似的影像学特征,在诊断中还需对病灶形态学细节进行分析,提高对病灶影像学特点的认识,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部多层CT低剂量应用技术的泛化和分层。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高度怀疑为肺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多层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资料质量,并以肺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癌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质量优良率为83.33%、肺癌诊断准确率为81.25%,与对照组患者的86.67%和82.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电流调制(ATM)法下肺癌的低剂量成像检查能够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相似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在肺内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64例肺内良、恶性肿块患者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应用CT体部灌注软件,分析肺内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灌注图像和各灌注参数值(PH、PHa /PHpm、BF、BV、PS、MTT).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内良、恶性肿块各灌注参数与MVD 及VEGF的相关性.结果 周围型肺癌和炎性肿块的TDC相似,二者与良性肿块的TDC明显不同.周围型肺癌与炎性肿块的PH、PHpm/PHa、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高于良性肿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的PS值大于炎性肿块和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的周围型肺癌的PH、PHpm/PHa、BF、BV、PS值和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P值均<0.05),也高于VEGF阳性表达的良性肿块者(P值均<0.05).VEGF阳性表达的周围型肺癌PH、PHpm/PHa、BF、BV、PS与MVD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肺内肿块血流模式的非创伤性方法 ,有利于肺内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螺旋CT在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的190例肺癌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扫描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组接受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剂量病变检出情况、肺结节定性诊断、图像质量,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肺内结节检出人数为13例(13.68%),经病理证实的肺癌为3例(3.16%),其他病变检出人数为48例(50.53%);观察组中肺内结节检出人数为12例(12.63%),经病理证实的肺癌为1例(1.05%),其他病变检出人数为47例(49.47%)。两组肺内结节检出率、病理证实的肺癌检出率以及其他病变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肺结节肺转移瘤、炎性结节、肺结核增殖病灶、肺癌以及难以定性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95.79%低于对照组的97.89%,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具有...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经皮肺活检术在肺周围性肿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活检的诊断正确率及其安全性。方法:106例术前常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并经取痰检查(病理学、病原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的肺周围性肿块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并分析其诊断正确率及其安全性。结果:106例CT引导穿刺肺活检显示肺癌86例,检出率81.1%,诊断准确率96.7%;良性病变14例,检出率13.2%,诊断准确率72.7%;106例中未检出6例,未检出率5.67%。主要并发症有气胸3例、咯血7例、胸腔内少量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11.3%。结论:CT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性肿块、结节病灶诊断正确率高,出现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合并周围型肺癌和尘肺进行性大块纤维化(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PMF)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分叶征和伪足征在CWP合并肿块病变CT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病变CT影像学的表现特点。23例CWP合并周围型肺癌的患者(23个周围型肺癌病灶),均由病理证实,诊断明确;16例PMF患者(28个PMF病灶),均由CWP诊断机构确定诊断。对出现分叶征及伪足征的两种病变分别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4%(17/23)的CWP合并周围型肺癌肿块出现分叶征;29%(8/28)的PMF病灶出现分叶征。82%(23/28)的PMF肿块出现与之边缘相连的索条影;71%(20/28)边缘局限外凸;54%(15/28)可见典型伪足征;肺癌病灶中有4个出现索条影(17%),但未见典型伪足征。分叶征、伪足征对于鉴别尘肺合并周围型肺癌与尘性PM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叶征是CWP合并周围型肺癌的典型征象,伪足征是PMF的典型征象。分叶征和伪足征对CWP合并周围型肺癌和尘肺进行性大块纤维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肺部结节患者接受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肺部结节患者影像学资料作为统计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诊断效果。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剂量扫描;实验组(50例):应用低剂量扫描,对比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与肺内结节影像学特征。结果:经对比,实验组、对照组图像的优良率分别为98%和100%,结节检出数量分别是57个、54个。两组肺结节影像学结果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结论:在临床诊断肺部结节方面,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剂量从不扫描图像优良率基本相同,但肺结节形态学显示和常规剂量扫描未见差异性,使受检患者辐射剂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探讨CT与MRI在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10月—2019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分别行CT、MRI两种影像学技术,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CT、MRI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如果肿瘤直径在5cm以下,CT检出各种肿瘤周围特征的个数明显比MRI要多,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时,CT、MRI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均具有优势和不足,在临床上,应从患者病情特点出发,确保检查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或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例AIDS合并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和14例AIDS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胸部CT影像,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的分布、大小、内部结构、形态、边缘等。结果:21例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病灶的最大径为(2.03±0.99) cm,显示空洞6例(其中薄壁空洞5例),不规则形6例,分叶征7例、毛刺征4例。14例AIDS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的最大径为(3.37±2.12) cm,显示磨玻璃影4例,类圆形14例,分叶征12例、毛刺征8例。两组病灶大小、磨玻璃影、空洞、不规则形、分叶征及毛刺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周围型肺癌相比,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病灶多较小,分叶征、毛刺征少见,实性不规则形结节和薄壁空洞较多见;CT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肺癌心包积液与其影像及病理分型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心包积液与影像学及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关系。方法 分析近一年来经胸部CT或心脏B超证实肺癌伴有心包积液患者的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在 2 0 5例肺癌患者中 ,①影像学方面 :中央型肺癌伴心包积液占 10 6 % ,周围型肺癌伴心包积液占 10 1% ,弥漫型肺癌伴心包积液占 3 5 7% ;②病理组织学方面 :肺腺癌伴心包积液占 12 12 % ,肺鳞癌伴心包积液占 3 17% ,肺小细胞癌伴心包积液占2 2 72 % ,肺腺鳞癌伴心包积液占 9 0 9% ,未分化大细胞癌伴心包积液占 10 %。经比较 ,提示肺癌影像学分型方面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的心包积液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病理组织学分型差异有显著意义 ,肺小细胞癌的心包积液较肺腺癌、肺鳞癌高。结论 肺癌发生心包积液与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有密切关系 ,肺小细胞癌较肺腺癌、肺鳞癌更易发生心包积液 ;而与肺癌的影像学分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