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医疗服务质量同质化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医院集团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水平。方法 参考SERVQUAL模型确定体系维度,结合文献和相关政策拟定初始指标,邀请6个省市11家三甲综合医院20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筛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结果 最终构建包含6个维度、25个指标的医院集团医疗服务质量同质化评价指标体系。两轮专家咨询的咨询表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和0.90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96和0.402。指标权重CR均<0.1,判断矩阵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 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且立足医联体服务特征,关注患者就医体验,体现医联体内医疗服务同质化要求,可以促进我国医院集团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客观科学的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为建设成效评估提供工具。方法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联合应用对指标进行筛选,并获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基础条件、医疗服务、科研工作和教学与人才培养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15.34%、33.69%、29.61%、21.36%。结论专家权威性、协调性和一致性较高,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指标体系中以"医疗服务"所占权重系数最大,符合评估目的和建设导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监测和持续改进提供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初步确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池,运用德尔菲法展开两轮专家函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18%、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0.85;总体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64、0.372,P均<0.05。构建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55项。结论 构建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能够较好反映政策导向及医院发展需求,可为进一步丰富医疗质量评价内涵及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内医疗机构视角下的罕见病诊疗协作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罕见病诊疗协作工作的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选取初始评价指标,然后开展专家咨询完善评价指标,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创建了涵盖制度协作、组织协作、专业协作、服务协作、功能协作和价值规范协作6个维度下的18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专家权威系数为0.75。所有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综合评分均大于3.5分,变异系数均小于0.25。权重最高的一级指标是制度协作(0.242),最低的是价值规范协作(0.063)。结论罕见病诊疗协作指标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协作网内罕见病诊疗协作机制的完善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5.
李甜  石美霞 《职业与健康》2023,(3):334-338+345
目的 构建适合我国医疗护理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医疗护理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于2021年9—11月运用德尔菲法对21位专家进行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0.77%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4和0.912,肯德尔协调系数在0.134~0.341(P<0.01),形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的医疗护理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社会能力、职业态度和个人特质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08 2、0.388 8、0.166 3、0.269 2和0.067 5。结论 构建的医疗护理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区域医疗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为评价区域内医院的整体实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建立区域医疗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大的指标为高水平临床诊疗(0.3553),其次为高层次人才培养(0.2615)。结论: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区域医疗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评价区域医疗中心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危重新生儿转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研究小组通过回顾文献,参考相关政策、指南,结合临床实际等构建指标体系框架,邀请来自北京市19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以筛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的危重新生儿转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2、0.887,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93、0.382。三级指标权重在0.004 7~0.115 6之间。结论 构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可为评价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Delphi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建立了一套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支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其权重分别为0.37、0.32和0.31;一致性指标CI=0.005。结论:建立的艾滋病预防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层次分析法确定医院科技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医院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以便对各评价指标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确保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确定了指标体系中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结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比较合适,权重结果相对准确,科技产出是较为重要的指标,下一步有待于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受卫生部委托,<我国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就构建适合我国医院发展形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了研究.本研究借鉴了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将原有的4个维度,即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改进为5个维度,从资源配置、业务流程、财务状况、顾客与社会效益、发展潜力等方面,对医院的综合实力进行定量评价.在筛选出综合评价结果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结果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确定各级权重,力图构建一个科学、实用的医院综合评价结果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随着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中的责任和地位逐渐提高,旨在构建妇产专科医院卫生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可量化的客观评价工具。方法 邀请17名资深专家作为函询对象,通过文献法及小组讨论初步建立妇产专科医院卫生技术评价指标条目池,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一套包括7个一级条目、26个二级条目的妇产专科医院医疗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共经过3轮专家咨询,其中权威系数0.81、积极系数0.95,前2轮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48和0.698,各级评价指标均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结论 该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利于完善医疗技术循证决策管理机制,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内容及权重,为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和任用提供客观的、可量化的标准。 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18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后确定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考评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 结果 2轮调查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5.7%(18/21)和100.0%(18/18),专家权威系数为0.88。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职业精神、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相关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个人特质)、23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的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考评指标体系,各级指标和全部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563、0.537、0.551和0.544。 结论 本研究联合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考评指标系统,保证了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较全面衡量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特勤疗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以便对各评价指标在特勤疗养质量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程度进行确定,确保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确定了指标体系中一、二级指标的权重。结论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比较科学,权重结果相对准确,目前,全军缺乏系统的特勤疗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急需尽快建立全军统一的特勤疗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构建科学、通用、具备推广参考价值的四川省医疗新技术准入评价指标体系,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新技术准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应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14名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第2轮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分别为0.860、0.359,最终构建的评价指标包含社会适应性、准入条件、创新性、安全性、有效性、效益性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定量评估医疗新技术准入提供了分析工具,但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以规范医疗新技术准入管理,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的全科团队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和半结构访谈法初步拟定指标初稿;邀请15名专家开展专家函询,评价全科团队年度考核指标体系重要性和可行性,并采用界值法对指标进行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和0.75。最终确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全科团队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3个维度共19项指标。结论 构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的全科团队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下一步有待结合实证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互联网医疗患者感知价值体系。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异地患者价值需求调查问卷结果,初步形成互联网医疗患者感知价值的相关评价指标。利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设计咨询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35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项指标权重排序,采用权威系数检验专家咨询的可靠性。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确定包含5个一级指标(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价值)、10个二级指标(名誉价值、精神价值、技术价值等)、28个三级指标的互联网医疗患者感知价值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稳定性和社会意义,能够切实反映患者互联网医疗的价值需求及感知,为进一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诊疗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进行小学生健康素养监测提供评价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专家平均年龄(43.4±7.2)岁,平均从事专业年限为(19.2±8.5)a,58.8%的专家为副高以上职称;两轮咨询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85%、100%,专家权威系数均超过0.82;经过两轮咨询后,3个维度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65、0.373、0.444,均具有显著性(P0.01);构建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5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各级指标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0,通过一致性检验。结论小学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权重的计算结果可被接受,可初步用于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测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全国全面推进安宁疗护试点的背景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中观层面的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权重系数,为试点综合评价提供科学工具。方法:依托“结构—过程—结果”框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科学计算指标体系各维度指标(3个一级、9个二级、25个三级和81个四级指标)权重系数。结果:结构权重(0.38)高于过程(0.30)和结果(0.32);结构维度中机构制度保障(0.14)与资金支持(0.10)权重较高,过程维度中药占比(0.04)与公众教育(0.04)权重较高,结果维度中供方满意度(0.10)与次均费用(0.08)权重较高。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镇痛药可及性及教育培训、患者负担与供需双方满意度等是安宁疗护发展需重点关注的指标。结论:基于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安宁疗护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可为我国安宁疗护试点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客观量化评价提供理论工具,为深入分析试点发展瓶颈、促进服务规范化和均衡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服务质量模型、知识贡献理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构建面向在线医疗平台的医生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助力平台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医生榜单,促进患者精准评估医生能力和服务水平。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建立初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邀请专家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估,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结果 建立的医生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医生基础条件(0.420)、医生知识贡献(0.219)、医生服务表现(0.361)。结论 研究构建了一套科学、可靠的面向在线医疗平台的医生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可为平台建立系统化的医生评价标准提供信息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眼科日间手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立眼科日间手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池,采用Delphi法完成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每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和0.80,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457和0.522(P均<0.001)。构建的眼科日间手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手术安全”权重最高,三级指标中“三四级手术比例”和“无菌手术感染率”权重较高。结论所构建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需在实证研究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