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符合条件的K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应用唑来膦酸,同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和B组40例(仅给予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行VAS评分、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测定、并发症观察。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下降,治疗12个月后A组进一步下降,B组有所上升,与3个月时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BAP及25-羟基维生素D明显升高,TRACP-5b在A组明显升高,B组变化不明显。治疗后A组骨密度显著增加,B组显著降低。A组25例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未发生新骨折,但B组发生新骨质疏松骨折2例。结论 :唑来膦酸辅助KP治疗OVCF可进一步缓解疼痛,抑制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PKP)后不同时机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OVC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行PKP,观察组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对照组术后1月使用唑来膦酸.比较2组术前、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局部椎体后凸Co...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比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骨密度(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0例(28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配合.结果:本组均顺利手术.术中椎体外渗漏发生7例(7椎),占25%,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370±0.926)分降到术后(1.000±0.738)分.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积极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外科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活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OVCFs患者98例,回顾术后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唑来膦酸组52例、未经特殊处理的对照组46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值的差异,以及上述时间点骨密度值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ⅠNP);骨吸收指标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含量的差异。结果术后1月、术后3月,两组患者的VAS、ODI分值均较术前下降,骨密度T值较术前增大,血清中骨形成指标ALP、PⅠNP的含量较术前增加而骨吸收指标TRACP、β-CTX的含量较术前降低,且唑来膦酸组上述时间点各个指标水平变化趋势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OVCFs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及术后唑来膦酸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并增加骨密度、优化骨代谢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以单侧PKP对43例(4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单侧行PKP治疗,随访期间进行模拟视觉评分(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对其近期疗效和脊柱后凸角度的改善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7.51±1.65vs1.93±1.55,P<0.01);手术24h后可离床活动,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14.42±3.49vs22.58±3.46,P<0.01);X光片确认术后脊柱后凸成角显著减小(18.88°±8.36°vs6.58°±4.12°,P<0.01),提示后凸畸形得到有效纠正。在随访期内,除1例患者出现临近椎体压缩骨折,其余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症状缓解理想,脊柱后凸成角改善满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郭泽郑宏伟武志刚李姗姗滕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7):842-84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应用阿仑膦酸钠强化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市普仁医院因症状性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用药干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165例(PKP术后予钙尔奇D3和骨化三醇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335例(PKP术后予钙尔奇D3和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尿脱氧吡啶酚(deoxypyridinoline,DPD)水平;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骨密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术后6个月内再发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ALP、DPD水平均降低,BG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ALP、DPD水平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9例有腰背部疼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3例PVP,6例PKP。术后随访1~9月。结果 9例患者均于术后2~24小时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梁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9)
目的 观察中药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对照组常规治疗骨质疏松,观察组同时服用左归丸加味。比较治疗前、术后2周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两组临床近期疗效。 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两组临床近期疗效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观察组VAS评分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2):979-98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s)的效果,了解并发症的原因的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PKP治疗OVCFs患者315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并对每个患者行术后随访1年。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记录术后椎体复位情况、术前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ODI指数、病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变化及后凸畸形Cobb角情况来评估PKP治疗的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经PKP治疗后315例患者中294例患者腰痛症状缓解,治疗有效率93.3%。术后1天VAS评分(2.0±0.8)分,VAS评分缓解率74.8%、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2.3±4.2)分、前缘高度比值(14.3±6.7)%、中部高度比值(12.8±5.6)%、Cobb角(11.6±4.8)°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KP治疗骨折患者中,21例发生并发症,骨水泥渗漏13例,均无严重神经损伤症状,7例椎旁软组织渗漏,1例椎间孔外渗漏,3例椎间盘渗漏。结论 PKP治疗OVCFs缓解疼痛效果较好,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2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与同期保守治疗的41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术后1~2 d疼痛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1例,轻度缓解6例,无效0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2,P<0.05,见表1).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比较症状缓解时间早,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椎体成形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保守治疗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黄秀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
目的 探讨对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确诊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7例和B组49例,A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B组采用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Cobb角矫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的改变情况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B组患者的Cobb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是患者术中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来说,2种术式均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但PKP对畸形的矫正率更高,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和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OVCF患者,根据实施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受伤椎体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注入骨水泥量、术后受伤椎体高度增加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体压缩率、受伤椎体Coob角、VAS评分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改善患者受伤椎体畸形、椎体高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且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胸腹部,行C臂下定位病椎,并标记出病椎的椎弓根体表投影,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以标记的椎弓根投影(左侧)10点位外侧3mm处为穿刺点,针轴与患者矢状面呈30°-45°,侧位上与椎弓根走向保持平行,在透视下向椎弓根穿刺,穿刺达椎体前方1/3~1/2时,注入骨水泥充填。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每个椎体40min,无穿刺失败和损害神经现象,1例并发椎旁静脉渗漏,1例2月后邻近椎体出现骨折。患者术后平均6h下床活动,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住院时间平均7.8d,远期疼痛无复发。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及医生辐射少、创伤小、止痛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远期疗效好的优点,且手术并发症少,相对安全可靠,为椎体成形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梁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9):24-25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观察组同时服用左归丸加味。比较治疗前、术后2周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两组临床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两组临床近期疗效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观察组VAS评分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相邻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的风险及其防治。方法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经影像学及骨密度检查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44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8例共149个椎体。其中单个椎体53例,2个椎体14例,3个椎体18例,3个以上椎体3例。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单个椎体34例,2个椎体9例,3个椎体11例,3个以上椎体2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评分变化评估手术疗效。结果88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以及球囊破裂,3例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现象,但是无明显神经、脊髓损伤症状及体征未予处理。术后3d内发生肺部并发症1例,治愈。手术患者均获随访9.0~14.0个月,平均(12.0±1.7)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46±0.91)、(2.57±1.09)分]、Oswesty功能评分[分别为(20.00±1.66)、(22.00±0.75)分]、Cobb角[分别为(12.16±6.43)、(12.34±6.44)°]及前中柱椎体平均高度[分别为(21.37±4.69)、(20.87±5.34)mm]均较术前[分别为(8.11±1.57)分,(42.00±2.75)分,(24.12±3.58)°,(14.94±5.22)mm,P均〈0.01]明显改善,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6例保守治疗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相邻及非相邻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20.45%(18/88)、1.14%(1/88),与保守治疗的发生率[1.79%(1/56)、28.6%(16/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5,6.69,P均〈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增加相邻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经皮穿刺、椎弓根入路向患椎注射骨水泥(PMMA),治疗骨质疏松症并发椎体压缩骨折患16例23个椎体,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