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治疗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修复疗法治疗,研究组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舒适感、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语言功能,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舒适感、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和语言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舒适感、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和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口腔正畸与修复疗法联合治疗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功能、美观效果、牙周组织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取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修复疗法,n=43)与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n=43),观察两组疗效、牙齿功能恢复及牙齿美观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牙覆盖与覆颌良好率、后牙咬合状况良好、牙齿排列整齐率(95.3%、93.0%、1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语言、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采取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可提高牙齿美观效果及修复效果,优化牙齿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94-2296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观察组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功能、固位功能与美观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修复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功能、固位功能与美观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治疗中采用口腔种植修复能有效有所改善患者的牙齿情况并提高患者修复满意度,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患者自觉满意度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2.5%),且患者在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位功能、美观功能的自觉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安全可行,利于患者牙齿咀嚼功能的恢复,改善美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美观效果以及牙齿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前牙覆颌良好率、后牙咬合良好率、牙齿整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咀嚼、吞咽以及语言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实施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疗效确切,修复效果满意,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牙齿咀嚼、吞咽以及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21-3223
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牙科门诊就诊的牙列缺损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6)与观察组(56),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固定修复,观察组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程度。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语言,固位、咀嚼功能、舒适度和美观度提升程度明显较大,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种植修复在治疗牙列缺损上明显比常规固定修复要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牙齿美观性,提升咀嚼能力,而且不用以缺失牙邻牙做基牙,保护了剩余牙齿的完整性,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的口腔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给予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义齿固位功能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牙列缺损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固定义齿修复,观察组给予种植修复,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修复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修复总有效率为86.6%,明显低于观察组(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固位功能及美观度的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义齿修复效果较好,可明显恢复固位功能及咀嚼功能,改善面部美观,提高患者对义齿修复的满意度,且使用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与传统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修复后2周,实验组修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2个月,两组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2个月,实验组咀嚼功能及固位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舒适与美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年,实验组基牙出血指数高于对照组,总咬合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修复的短期效果以及功能恢复优于传统固定义齿修复,但传统固定义齿修复舒适度、美观度以及远期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上颌双侧游离端牙列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不同大连接体设计咀嚼效率改善的差别,为临床修复大连接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颌双侧游离端牙列缺失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分别采取3种不同大连接体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用30 d后比较3组的舒适性、稳定性及咀嚼效率。结果 3种设计义齿在修复游离端牙列缺失后,全腭板组咀嚼效率为74.5%,U形腭板组为71.0%,中空腭板组为71.3%,全腭板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形腭板组与中空腭板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稳定性、固位及适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腭板组的咀嚼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临床可适当多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应用于牙列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试验抽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牙列缺失患者35例,随机数字抽样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常规修复治疗及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满意度、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4.44%(17/18),对照组为58.82%(10/17),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6.2914,P<0.05);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有效率为94.44%(17/18),对照组修复有效率为64.71%(11/17),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832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美观度、咀嚼功能、固定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82,10.1398,8.5763,P<0.05).结论 牙列缺失患者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保证修复效果,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并可促进其牙齿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义齿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咬合重建的效果。方法入选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收的50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根据咬合重建的方式不同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设为A组(22例),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为B组(28例),比较两组疗前疗后咀嚼效率变化,观察两组修复后主观感觉及效果、颞下颌关节功能的改善。结果修复后,两组咀嚼效率均明显改善,而A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美观满意度、咀嚼有力、舒适度上均优于B组(P0.05),牙齿敏感率明显低于B组(P0.05),食物嵌塞发生率稍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固定义齿对齿严重磨耗牙伴牙缺损进行咬合重建更具美观性、舒适性,且不易发生基牙继发龋,可显著改善牙齿咀嚼效能,恢复牙列完整,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牙列缺损行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实验组行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舒适度评分、美观效果评分、固位力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咀嚼效率评分分别为(8.13±1.23)分、(9.12±1.04)分、(7.54±1.32)分、(9.14±1.63)分、(8.35±1.08)分,与对照组患者的(7.04±2.42)分、(8.03±2.53)分、(6.55±2.24)分、(8.13±2.32)分、(7.53±2.18)分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度(95.00%)与对照组(77.50%)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修复治疗相比,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20-4222
目的观察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对牙齿松动度、咀嚼功能及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可摘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牙齿松动度、咀嚼功能及菌斑指数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牙齿松动度评分及菌斑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松动度评分及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最大咬合力、咀嚼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咬合力、咀嚼效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可有效稳定牙齿,改善牙齿咀嚼功能,促进患牙修复,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86例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修复情况、美观满意度、舒适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9.51±0.81)、咀嚼功能(8.71±1.74)、固定功能评分(7.35±1.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1.83)、(7.42±1.70)及(6.11±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观满意度、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3.02%(40/43)、95.35%(4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74.42%(3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龈出血9.30%(4/43)、牙齿疼痛6.98%(3/43)以及修复体脱落发生率4.65%(2/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86%(18/43)、32.56%(14/43)及27.91%(1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咀嚼以及固定功能,同时提高其美观满意度与舒适满意度,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种植牙后期修复的临床效果与可能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科室进行就诊的患者10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种植牙修复,并总结分析种植牙后期修复的效果的患者满意度,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经种植牙后期修复后,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整体满意率为100%。种植牙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功能、舒适程度和语言功能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出现轻度的红肿和疼痛的不良反应,经过有效的针对治疗,均得到了有效的恢复。结论通过种植牙技术后期修复,有效修复了牙齿缺损患者牙齿的功能、美观及舒适度,无严重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缺失种植修复治疗局部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局部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腔常规修复,观察组采用牙缺失种植修复,两组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复诊率。结果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局部牙列缺损患者采用牙缺失种植修复及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复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2014-01—2015-01收治牙周病伴随牙列缺损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83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41例)和套筒冠组(42例)。传统组采取传统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套筒冠组则采取套筒冠义齿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修复总有效率;义齿稳定性、佩戴舒适性、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性、满意度;义齿修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套筒冠组修复总有效率95.24%较传统组75.61%更高,P0.05。②套筒冠组较传统组义齿稳定性、佩戴舒适性、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性、满意度均更好,P0.05。③套筒冠组义齿修复并发症发生率9.52%较传统组21.95%更低,P0.05。结论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高,稳固性良好,佩戴无异物感,可提高咀嚼和语言功能,美观度和满意度高,还可减少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接诊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以及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32-834
目的研究牙列缺损应用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修复,研究组则行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以固位力、咀嚼效率以及满意度等为标准对两组治疗效果予以评析。结果研究组的固位力、咀嚼效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优(P0.05);研究组的言语功能影响、舒适程度以及外观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牙列缺损应用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具有美观舒适、佩戴方便等优势,且患者的固位力、咀嚼效率恢复更好,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0.
随访观察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对基牙牙槽骨损伤及对义齿的就固位、咀嚼、美观舒适及装卸等的满意程度.对12例鞍山市铁东区口腔医院2004-03/2007-05收治的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患者采用MK1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随访义齿的固位性能、咀嚼功能、美观舒适性以及装卸的方便程度,随访时间12~36个月.结果表明,100%患者对美观舒适程度感到满意;8例有可摘义齿修复史患者感觉义齿固位力明显提高,4例无修复史患者感觉固位力良好;所有患者均感觉咀嚼功能提高;均对义齿摘戴方便程度表示满意;X射线牙片显示基牙牙槽骨未见明显吸收.因此初步认为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II类牙列缺损患者,满意程度高,随访观察MK1义齿未造成短期基牙牙槽骨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