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开封市育龄妇女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探寻高发人群麻疹免疫预防策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开封市育龄妇女与婴儿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血清学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740名婴儿中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45.00%,抗体保护率为22.5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91.34IU/ml。8~11月龄婴儿麻疹抗体GMC高于0~7月龄婴儿(t=5.16,P0.01)。0~7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增大而降低(χ~2=136.51,P0.01),7月龄组婴儿抗体水平最低,GMC为17.41 IU/ml;而8~11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而上升(χ~2=49.53,P0.01);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婴儿抗体水平高于无免疫史(t=9.24,P0.01)。249名育龄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38%,抗体保护率为50.20%,GMC为694.54IU/ml;29~35岁组抗体GMC高于18~28岁组(t=5.47,P0.01);有免疫史者抗体GMC低于无免疫史者(t=6.76,P0.01);有患病史者抗体GMC高于无患病史者(t=13.42,P0.01)。结论育龄妇女、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低,需通过提高首剂MCV及时接种率、实时调整首剂MCV接种月龄及育龄妇女接种等综合免疫预防措施来推进消除麻疹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和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情况,为探讨小月龄婴儿麻疹免疫策略及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北区流动、常住人口36孕周孕妇102人,其配对婴儿46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麻疹IgG抗体。收集江北区2008年麻疹发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江北区麻疹发病以婴儿、成人为主,分别占28.0%、47.0%;婴儿中又以6~8月龄为主,占82.5%。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高低与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为0.752。102名孕妇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0.9%,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6.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725.6。配对的46名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3%,GMRT为901.3,其中1、6、8月龄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3%、0%。[结论]江北区近年来麻疹发病以小月龄婴儿为主,6~8月龄婴儿抗体水平很低,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提高母传抗体水平,对婴儿提前实施初次免疫,是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的主要措施[1]。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孕产妇及其新生儿0、8、9月龄麻疹抗体水平,探讨新生儿与孕产妇抗体水平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提供建议。方法采集孕产妇的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共260对。采集8、9月龄婴儿静脉血分别260份。使用ELISA方法进行麻疹Ig 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孕产妇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66. 15%,几何平均滴度(GMC)为501. 19 m IU/ml,外省户籍孕产妇的麻疹抗体保护率高于本市户籍孕产妇(χ~2=9. 734,P=0. 003)。新生儿脐带血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4. 62%,GMC为635. 43 m IU/ml。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2. 31%,GMC为613. 62 m IU/ml。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低于0月龄(χ~2=358. 406,P=0. 000)。9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阳性率94. 62%,GMC为937. 48 m IU/ml。9月龄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8月龄(χ~2=443. 497,P=0. 000)。新生儿GMC是孕产妇的1. 26倍(t配对=-14. 571,P=0. 000)。孕产妇麻疹抗体对数浓度与新生儿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868 (P=0. 00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省孕产妇其具有麻疹抗体保护作用的可能性是本市孕产妇抗体的3. 154倍(1. 490~6. 677)。结论外省户籍的孕产妇麻疹抗体保护率高于本市的,麻疹抗体随婴儿的生长而下降,到8月龄抗体水平不足以保护婴幼儿在初免月龄(8月龄)前免受麻疹病毒感染。婴儿抗体水平与孕产妇抗体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提高母体抗体水平就可提高新生儿抗体水平,建议育龄期妇女加强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 MR)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0~7月龄婴儿麻疹母传抗体衰减规律。方法选取开封市0~7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其居住地附近18~35岁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抗体变化规律研究,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抗体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组别间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0~7月龄婴儿的抗体阳性率为42.75%,育龄期女性抗体阳性率为9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3)。0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81.91%,7月龄抗体阳性率11.67%,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1,P0.01)。0~7月龄婴儿血清抗体浓度(GMC)为86.99IU/L,0月龄婴儿GMC为370.43IU/L,7月龄婴儿GMC为17.41IU/L,各月龄间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1,P0.01)。育龄期女性GMC为694.54IU/L,18~28岁589.92IU/L,29~35岁816.65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P0.01)。0~7月龄婴儿中,麻疹抗体主要以易感水平57.25%(296/517)、低水平26.31%(136/517)为主,抗体保护率仅为16.44%(85/517);育龄女性麻疹抗体主要以中水平49.40%(123/249)、低水平44.18%(110/249)为主。结论 0~7月龄婴儿抗体保护率低,抗体水平随着月龄增加而降低,7月龄时几乎无保护作用,主要因育龄期女性抗体水平较低引起,消除麻疹工作需要采取综合性免疫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海省0-7月龄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青海省8个市州选取0-7月龄婴儿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结果共调查0-7月龄婴儿648名,血清麻疹抗体IgG阳性率为53.24%,GMC为582.01mIU/mL。0、1、2、3、4、5、6、7月龄婴儿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44%、72.86%、65.38%、56.58%、43.59%、39.47%、35.00%、40.24%(趋势χ~2=34.36,P0.01),GMC(mIU/mL)分别为884.89、837.62、842.88、805.33、406.17、463.61、199.09、216.46(F=3.71,P=0.004)。结论婴儿3月龄后麻疹母传抗体明显下降,大部分已对麻疹易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母婴麻疹免疫状况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及其所产的66名6月龄及8月龄婴儿的麻疹IgG抗体,比较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不同水平抗体阳性率,并对34名8月龄婴儿进行MV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98例孕妇麻疹IgG抗体GMC为901国际单位(IU),32名6月龄和34名8月龄婴儿抗体GMC分别为471U和541U,母婴麻疹IgG抗体GMC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9.88,10.44;P均<0.01);孕妇抗体阳性率为96.94%,其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0%;66名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52%,无保护性抗体,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3.98,P<0.01).结论 不管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如何,其6~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都几乎处于无保护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呼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方法 2009 - 2019年每年在全市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09 - 2019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3 564份,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8%,不同年份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98,P<0.001)。从年龄组看,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月龄~,阳性率为89.4%;其次是≥30岁,阳性率为89.8%;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8 月龄~,阳性率达到100.0%,不同年龄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460,P<0.001)。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20,P = 0.186)。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391 P<0.001)。城区和农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51,P = 0.835)。结论 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但8月龄~和≥3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低,建议提高8月龄婴儿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及时率, 同时根据疫情态势对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大中专新生、新兵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成分疫苗的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配对研究母亲及其分娩新生儿的麻疹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询低月龄婴儿麻疹高发的原因,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式,采集母亲外周血2 ml和分娩时脐带血(代表新生儿出生时的水平)2 ml,同时在婴儿3、5、7月龄时随访动态观察,采用德国IBL公司试剂ELESA方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 结果 孕产妇及新生儿脐带血的麻疹抗体滴度分别是:Max孕妇=6 522,Min孕妇=62,Med孕妇=834.5和Max脐带=6 233,Min脐带=61,Med脐带=76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39)。母亲及婴儿脐带血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48%和86.21%,血清抗体保护率分别为50.00%和46.55%。母婴麻疹血清抗体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83,P<0.01),婴儿脐带血抗体水平随母亲抗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χ2=42.85,P<0.01)。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3月龄时为29.27%,5月龄时为5.88%,7月龄及以后全阴。母亲保护性抗体阳性者的婴儿脐带血保护性抗体阳性率(89.66%)比母亲保护性抗体阴性者的(3.45%)高(χ2=20.06,P<0.01)。不论母亲是否有保护性抗体,3月龄及以后各月龄时婴儿的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为0。 结论 目前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低且衰减速度快,7月龄时已经全部转阴,3月龄时婴儿胎传抗体已无保护性。育龄期妇女孕前麻疹抗体水平对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有直接影响,孕前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婴幼儿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体麻疹抗体与婴儿麻疹发病关系,为降低婴儿麻疹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枣庄市1999-2011年婴儿麻疹发病状况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母体、婴儿、育龄妇女麻疹抗体调查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99-2011年共发生麻疹1 485例,婴儿占38.45%;其中<8月龄占23.10%。2004年前(1999-2004年)后(2005-2011年),<8月龄婴儿麻疹所占比例分别为4.46%和30.59%;婴儿平均发病月龄分别为9.38月和7.65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62、t=2.74,P均<0.01)。育龄妇女麻疹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2001年最高,为675.50,2009年最低,为370.23;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8,P<0.01)。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GMRT,2005和2009年6月龄与1999年8月龄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t=1.21,P均>0.05)。婴儿患与未患麻疹,其母体抗体阳性率、GMRT分别为79.88%,373.63;86.48%,51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4,P<0.05;t=4.21,P均<0.01)。结论母体麻疹抗体与婴儿麻疹密切相关,随母传麻疹抗体的提前消失婴儿发病月龄趋于前移。因此,提高母体麻疹抗体水平,是控制婴儿麻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母婴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母婴及5~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观察,了解本地新生儿胎传抗体水平,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为制定基础免疫最适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母亲及其所生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50%,GMT774.59和78.50%,GMT408.93;新生儿麻疹胎传抗体远高于5~8月龄.不同月龄的婴儿阳性率及GMT随月龄的增大出现下降趋势.结论:建议可将麻疹初免月龄提前,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提高婴儿胎传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8月龄婴儿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母传抗体水平,探讨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免疫策略。方法 2015-2016年在天津市抽取4个区采集8月龄婴儿及其母亲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风疹和流腮IgG抗体,分析婴儿母传抗体水平。结果共采集8月龄婴儿血清206份,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00%、45.63%、62.62%(χ~2=12.57,P=0.002),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30.98m IU/ml、15.22IU/ml、179.02U/ml。206名配对母亲年龄中位数为27岁(19-42岁),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72%、87.86%和91.26%(χ~2=3.01,P=0.2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月龄婴儿与1月龄婴儿相比的麻疹、风疹、流腮易感性OR(95%CI)分别为15.16(4.46-51.45)、5.28(1.79-15.54)、1.82(0.64-5.14)。结论天津市育龄期女性麻疹和风疹抗体主要源于疫苗接种,婴儿母传抗体维持时间短;流腮抗体主要源于自然感染,婴儿母传抗体维持时间较长,8月龄接种MMR可能影响流腮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育龄期女性、产妇及婴幼儿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布,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至2010年,选取育龄期妇女、产妇、新生儿及5~8月龄婴儿,采集血清用ELISA法进行麻疹抗体IgG水平检测,同时对5~8月龄婴儿进行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研究。结果育龄期妇女IgG抗体阳性率82.98%、保护率49.64%;产妇阳性率85.00%、保护率52.14%;新生儿阳性率79.17%、保护率47.50%,育龄期妇女与产妇间阳性率、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χ2=0.23,P>0.05),GMT无明显变化。产妇与新生儿间阳性率、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χ2=0.27,P>0.05),GMT无明显变化。5、6、7、8月龄婴儿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及抗体4倍增长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05;χ2=0.064,P>0.05);各组间GMT无明显趋势。结论建议在麻疹非流行期,为育龄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而在麻疹流行时,可将免疫初始月龄提前至6月龄。  相似文献   

13.
孕妇及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最佳免疫月龄,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婴儿胎传抗体衰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孕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96%,GMT 636.90.母婴配对母亲抗体阳性率为91.57%,GMT679.70;6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2.05%,GMT 19.25,抗体滴度几乎在保护水平以下.部分母亲的抗体滴度和GMT虽然较高,但其婴儿抗体滴度都较低或者没有抗体.结论建议将儿童麻疹基础免疫时间提前在6月龄、1岁复种及在18~22岁育龄妇女中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玉溪市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维持情况,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法,在玉溪市一区八县内随机抽取3个县(红塔区、江川县、元江县),抽中的每个县按PPS概念抽样法调查350名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并采集合格血清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在调查的1043名儿童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92%,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80.93。三县区的阳性率均在94.68%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1:)在936.10~1321.56之间,县区之间抗体阳性率无差异;不同年龄段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P0.01),其中以1岁基础免疫组抗体相对较低,仅达91.91%;性别之间抗体阳性率无差异;不同户籍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5)。结论玉溪市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后产生了有效的IgG保护性抗体,1~15岁儿童形成了较牢固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取得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孕前接种麻疹疫苗(MV)的时机对8月龄内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东莞市长安医院和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婚前检查的976名育龄妇女为观察对象,根据孕前接种MV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Ⅰ组(孕前3~6个月接种)、Ⅱ组(孕前7~12个月接种)、Ⅲ组(孕前12个月接种),孕妇于接种前、接种后一个月、分娩时采集血清,分娩时采集脐带血,测定麻疹IgG抗体水平,分析三组孕妇接种前、接种后一月麻疹IgG抗体水平、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和组间差异及母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项目成功收集符合条件并成功分娩的630例孕妇的相关资料,Ⅰ组、Ⅱ组和Ⅲ组各210例。三组间孕妇接种前、接种后一月的麻疹IgG抗体水平、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接种后一月的麻疹IgG抗体水平、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较接种前显著升高(P0.05)。分娩时三组母亲及所产新生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Ⅰ、Ⅱ组母亲及所产新生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显著高于Ⅲ组(P0.017)。新生儿抗体水平随母亲抗体水平升高而升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999,P=0.020)。结论孕前3~12个月内育龄妇女接种MV,能明显提高婴儿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孕妇麻疹、风疹抗体水平,为控制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北京市朝阳区孕妇产前静脉血,使用ELLSA方法进行麻疹IgG和风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朝阳区孕妇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和阳性率分别为550.27mlU/ml和81.4%,风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和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婴儿麻疹母传抗体相关因素及抗体消长情况,为小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生儿0、3、6、8月龄血清标本共计346份,使用ELLSA方法进行麻疹Ig 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无锡市城镇和农村两个地区的新生儿麻疹母传抗体总的水平为380.09 m IU/ml,低于国内研究结果;3月龄起麻疹母传抗体水平逐年下降(χ2=143.30,P0.001),农村婴儿抗体水平高于城镇婴儿(F=16.796,P0.001)。结论自3月龄起母传抗体保护作用消失,成为麻疹易感儿,应考虑提前接种麻疹疫苗或育龄妇女加强免疫麻疹成分疫苗,控制小月龄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8.
孕妇及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最佳免疫月龄,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婴儿胎传抗体衰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孕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96%,GMT 636.90。母婴配对母亲抗体阳性率为91.57%,GMT679.70;6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2.05%,GMT 19.25,抗体滴度几乎在保护水平以下。部分母亲的抗体滴度和GMT虽然较高,但其婴儿抗体滴度都较低或者没有抗体。结论:建议将儿童麻疹基础免疫时间提前在6月龄、1岁复种及在18-22岁育龄妇女中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小月龄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消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关系,婴儿胎传抗体衰减进行分析,探讨小月龄婴儿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s,Live;MV)的免疫策略.方法 在浙江省宁波市、山东省济南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取0、3、6、8、9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738.93,到3月龄时抗体阳性率下降至22.3%,GMT为1:36.63,6、8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只有6.9%、6.7%,GMT分别为1:6.89、1:3.69;母亲的抗体阳性率为84.3%,GMT为1:516.94;母婴麻疹抗体的相关系数为0.840.结论 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必要时对6月龄婴儿实行MV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与8月龄婴儿的比较,分析6月龄婴儿的免后麻疹IgG抗体滴度、阳转率。结果免疫前IgG滴度,6月龄免前麻疹IgG滴度高于8月龄,只有6.06%的6月龄婴儿处于低保护水平;免疫后6月龄、8月龄婴儿麻疹IgG滴度平均分别为751.44mIU/ml、1076.14mIU/ml,8月龄的免后麻疹IgG滴度高于6月龄(P=0.003);6月龄、8月龄免后麻疹IgG阳转率分别为93.55%、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结论6月龄以后的婴幼儿处于麻疹易感状态,在现有2剂(8月龄、1.5岁)麻疹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将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既能保证麻疹疫苗的高覆盖率,又能减少小年龄组的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