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1倍ED95罗库溴铵用于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75例,性别不限,年龄20-70岁,体重50-85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Ⅰ组(n=38)和Ⅱ组(n=37).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异丙酚2mg/kg、舒芬太尼0.5 μg/kg,睫毛反射消失后,Ⅰ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 mg/kg,2 min后插入喉返神经监测专用气管导管:Ⅱ组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达到4%时插入喉返神经监测专用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气管插管成功情况、气管插管条件的评分;采用神经肌电监测仪监测喉返神经诱发肌电位,于手术30 min时每隔5 min记录诱发肌电波振幅,直到手术70 min;试验过程中监测SP、DP和HR.结果 试验过程中DP、SP和HR均维持于正常范围.虽然2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均为100%,但Ⅰ组气管插管条件优于Ⅱ组(P<0.05).尽管Ⅰ组喉返神经诱发的肌电位幅度低于Ⅱ组(P<0.05),但肌电信号可满足监测要求.结论 1倍ED95罗库溴铵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不仅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且不影响术中喉返神经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RLN)功能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丙泊酚1.5~2.0mg/kg、芬太尼4μg/kg和罗库溴铵0.3mg/kg(A组)、罗库溴铵0.6mg/kg(B组)和罗库溴铵0.9mg/kg(C组),吸入2%~3%七氟醚维持麻醉。采用TOF监测肌松。观察并记录给药前60s、给药后60s及插管后60s的BP、HR及体动变化、TOF出现第一个、第二个肌颤搐的时间及RLN振幅。结果与给药前60s比较,给药后60sB组和C组HR明显减慢,三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60sA组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与给药后60s比较,气管插管后60s三组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气管插管后60sB组和C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C组术中未监测到RLN例数明显增加、等待时间明显延长(P0.05),B组和C组术中体动例数明显减少、TOF出现第一个肌颤搐时的RLN振幅明显降低(P0.05),三组监测时间、TOF出现第二个肌颤搐时的RLN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倍ED95的罗库溴铵(0.6mg/kg)诱导复合七氟醚麻醉适用于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在终末期肾衰竭病人临床药效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在终末期肾衰竭病人中的肌松效应。方法  2 5例ASAⅢ级行肾移植术病人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 (R组 ,15例 )和维库溴铵组 (V组 ,10例 )。麻醉诱导后分别给予 2×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 (0 6mg/kg)或维库溴铵 (0 1mg/kg)。术中当T1恢复至 2 5 %时 ,追加 0 5×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 (0 15mg/kg)或维库溴铵 (0 0 2 5mg/kg)。末次剂量后 ,使肌张力自然恢复或给予新斯的明拮抗。结果 初量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为 (1 98± 0 4 7)min ,明显短于维库溴铵的 (3 2 5±0 82 )min。初量和追加量的罗库溴铵的肌松维持时间分别为 (4 6 87± 14 6 0 )min和 (34 86± 15 5 7)min,与维库溴铵相似。两组应用拮抗药后 ,恢复指数均显著缩短。结论 对于终末期肾衰竭病人 ,罗库溴铵的起效快于维库溴铵 ,肌松作用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与维库溴铵相似。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在颅脑手术中的肌松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不同剂量配伍在颅脑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中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颅脑手术患者45例,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诱导时分别接受罗库溴铵0.6mg/kg(Ⅰ组)、0.75mg/kg(Ⅱ组)和0.9mg/kg(Ⅲ组)。记录拇指肌诱发颤搐反应的抑制过程和恢复过程,在肌松作用消退25%时,三组分别追加罗库溴铵0.6、0.45和0.3mg/kg。评价给药前后血液动力学的波动及肌松起效时间、提供插管条件、肌松维持时间、恢复时间、总时效等效能指标。结果Ⅲ组拇指肌颤搐抑制5%的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和Ⅱ组(P<0.05),但达到最大抑制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插管条件Ⅲ组优秀率明显较Ⅰ、Ⅱ组高(P<0.05,P<0.01);诱导量恢复5%及25%的时间Ⅲ组明显延长(P<0.01)。三组维持量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诱导量加维持量总时效无显著性差异;给药前后三组血液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库溴铵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建议使用0.9mg/kg诱导,0.3mg/kg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肌松药自适应控制给药系统使病人的肌松水平稳定在恒定水平,研究低温体外循环(CPB)对心血管手术病人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择期心血管手术病人2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0):罗库溴铵组(R组)和维库溴铵组(V组)。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采用四个成串刺激,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2~4μg/kg,并采用自适应控制给药系统给予肌松药负荷剂量:罗库溴铵0.3mg/kg(R组)或维库溴铵0.07mg/kg(V组),T4消失时进行气管插管,当肌松水平恢复到T1=10%时,控制系统开始控制输注泵持续输注肌松药,2组术中肌松水平维持在T1=10%。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维持麻醉。分别于CPB开始前T1=10%并且持续5min(T1)、CPB中达到设定的最低温度(T2)、CPB停止后5min (T1)采集动脉血,测定肌松药的血药浓度;记录CPB前(麻醉诱导开始至CPB开始前即刻)、CPB中(CPB开始即刻至CPB停止前即刻)和CPB后(CPB停止后即刻至术毕)肌松药的输注速率,记录达设定点时间(从T1=100%至T1=10%的时间)、达稳态时间(从T1=100%到T1稳定在10%的时间)、鼻咽温及拇内收肌皮温。并对本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与T1比较,R组和V组T2、T3时肌松药的血药浓度降低,CPB中及CPB后肌松药的输注速率均低于CPB前(P<0.01)。两组平均超调和平均标准差均在5%以内,控制给药系统性能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手术病人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麻醉下,低温CPB强化了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的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3~64岁,体重42~88 kg,身高150~181 cm,随机分为5组(n=20):罗库溴铵组(C组)、罗库溴铵预先给药组(R组)、麻黄碱预先给药组(E组)、罗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组(RE组)和琥珀酰胆碱组(S组).麻醉诱导前R组、E组和RE组分别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06 mg/kg、麻黄碱70 μg/kg、罗库溴铵0.06 mg/kg复合麻黄碱70 μg/kg,C组和S组无预先给药.麻醉诱导后4 min时C组和E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R组和RE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54 mg/kg,S组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1 mg/kg.采用Cooper法评分标准评定气管插管条件.记录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完毕至肌颤搐(Th)降至25%、10%、0的时间(分别为T25、T10、T0)和Th恢复至25%、50%的时间(分别为RT25、RT50)、肌松维持时间(从T0至RT25的时间),麻醉诱导期间每分钟记录1次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各组气管插管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其余4组T25、T10、T0均缩短,S组RT25、RT50缩短(P<0.05);与RE组和S组比较,R组和E组T0延长(P<0.05);与S组比较,C组、R组、E组和RE组肌松维持时间延长(P<0.05).结论 罗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后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短于单独预先给药,但对肌松程度和维持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闭环靶控与传统持续两种不同药物输注方法,输注罗库溴铵在患儿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1~3岁,BMI 14~21 kg/m~2,ASAⅠ或Ⅱ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闭环组(C组)和持续组(S组),每组43例。诱导时两组均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当四个成串刺激中第一次肌颤搐(T1)到达最大阻滞时气管插管。麻醉维持C组使用T1闭环肌松模式,设置T1=20%为增药条件,增药速度30μg·kg~(-1)·min~(-1),维持速度1.60μg·kg~(-1)·min~(-1),自动调整罗库溴铵用量。S组恒速泵注罗库溴铵5μg·kg~(-1)·min~(-1),肌松不满意时单次追加罗库溴铵0.2 mg/kg。记录术中丙泊酚总用量、瑞芬太尼总用量和罗库溴铵总用量,罗库溴铵追加次数。记录两组肌松恢复指数(RI)、罗库溴铵停药至术毕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RI明显低于S组(P0.05)、罗库溴铵追加次数明显低于S组(P0.05),拔管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丙泊酚总用量、瑞芬太尼总用量、罗库溴铵总用量、罗库溴铵停药至术毕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术后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与持续输注法比较,闭环靶控输注罗库溴铵用于1~3岁患儿下腹部手术的恢复指数明显降低,肌松恢复更快速,术中患儿肌松效果更加确切,稳定。  相似文献   

8.
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铵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中的肌松作用。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0例,术前检查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分罗库溴铵组(Ⅰ组,n1=20例)和阿曲库铵组(Ⅱ组,n2=20例)。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5μg/kg,琥珀胆碱1.5mg/kg,丙泊酚1.5mg/kg,经口明视插管,接Datex-OhmedaAS/3麻醉机,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丹麦),采用TOF刺激模式,当肌颤搐恢复至T125%时,静注罗库溴铵0.8mg/kg或阿曲库铵0.5mg/kg维持肌松;当T15%-10%时,分别追加罗库溴铵0.4mg/kg或阿曲库铵0.2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80-120mg/h和苏太尼40-60μg/h速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同时吸入氧化亚氮(N2O:O2为1:1)。结果 I组起效时间明显较Ⅱ组短,并且T125%时间,T190%时间以及恢复指数均较Ⅱ组短。Ⅱ组的循环变化主要表现在注药后1,3,5分钟的SBP较注射前呈明显下降,5分钟后呈回升趋势,结论 罗库溴铵比阿曲库铵肌松起效快,恢复较迅速,对循环影响小,是内腔镜手术麻醉时的良好肌松药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16例,男30例,女8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罗库溴铵0.30 mg/kg组(R1组,n=39)、罗库溴铵0.45 mg/kg(R2组,n=39)和罗库溴铵0.60 mg/kg(R3组,n=38)。麻醉诱导后,R1组、R2组和R3组分别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0、0.45、0.60 mg/kg。当TOF值为0后插入神经监测气管导管,术中全程监测肌松,神经监测结束前不追加肌松药。记录首次出现喉返神经肌电图(EMG)时间及EMG振幅、插管时间及气管插管质量(Cooper''s评分法)。记录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咽痛、声音嘶哑、肌肉疼痛的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首次出现喉返神经EMG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首次出现喉返神经EMG振幅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2组比较,R3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气管插管质量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术中体动、术后咽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与罗库溴铵0.30 mg/kg比较,罗库溴铵0.45和0.60 mg/kg既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又能监测到喉返神经肌电信号,罗库溴铵0.60 mg/kg插管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三种非去极化肌松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拟行无痛纤支镜检查(超声下纤支镜淋巴结活检、气管、支气管扩张与冷冻治疗)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罗库溴铵组(R组)、维库溴铵组(V组)、顺式阿曲库铵组(CIS组)及生理盐水组(N组)。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采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三组肌松药组均单次5s内静脉注射1倍ED95剂量的肌松药,待T1达到最大抑制时,置入三通喉罩,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记录三种肌松药起效时间、恢复指数、TOFR 0.9恢复时间。并记录患者麻醉前(T0)、意识消失时(T1)、喉罩置入即刻(T2)、纤支镜检查即刻(T3)、检查完毕清醒即刻(T4)的MAP、HR,喉罩置入条件分级以及纤支镜操作时间。结果与N组比较,R、V和CIS组喉罩置入条件与分级均呈现明显优势。与N组比较,T0、T1时R、V和CIS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R、V和CIS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N组(P0.05)。与CIS组比较,R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恢复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库溴铵较维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更有利于短时纤支镜检查的全麻诱导与维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联合应用时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手术女性成年患者147例,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静脉诱导,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面罩辅助或控制呼吸,用加速度仪以连续4次刺激(TOF)方式透皮刺激腕部尺神经,获取肌松药作用起效时间和T1最大抑制程度(Tmax)。按观测项目将患者均分成四组。结果阿曲溴铵ED95为(220.8±3.6)μg/kg,罗库溴铵ED95为(286.3±3.1)μg/kg。0.5×ED95的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联合使用,肌松效应达到T1抑制93%~97%时,阿曲库铵的剂量为63.6μg/kg。罗库溴铵0.5×ED95与阿曲库铵63.6μg/kg联合使用,Tmax为(95.3±0.9)%,变异系数1.0%。Ⅳ组中三个亚组的Tmax基本相同,合用组作用起效时间比阿曲库铵组快(P<0.01)。给予肌松药前和注药后5min内,MAP和HR的波动幅度均小于5%。结论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合用呈协同作用。当罗库溴铵剂量为0.5×ED95时,为获得T1抑制95%的肌松效应,阿曲库铵的合理用量为63.6μg/kg,比阿曲库铵的ED95减少7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肝移植术患者间断静脉注射(Ⅳ)、静脉输注(CI)和靶控输注(TCI)罗库溴铵的肌松效果.方法 拟行肝移植术的患者36例,性别不限,年龄21~63岁,体重48~80 kg,Child-Pugh评分7~9分,肝功能Child分级B或C级,随机分为3组(n=12):Ⅳ组、CI组和TCI组.采用TOF模式进行肌松监测,Ⅳ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无肝前期T1恢复至25%时、无肝期和新肝期T4/T1(TOFR)恢复至25%时追加0.15 mg/kg.TCI组: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罗库溴铵,初始效应室靶浓度3μg/ml,调整靶浓度,维持T1 5%~10%;无肝期和新肝期开始时暂停TCI,随后以效应室靶浓度0.1μg/ml再次输注,调整靶浓度,维持T15%~10%.CI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无肝前期以30μg·kg-1·min-1的速率开始静脉输注,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 5%~10%,无肝期和新肝期开始时暂停CI,随后以1μg·kg-1·min-1的速率静脉再次输注,调整输注速率,维持T15%~10%.各组于肌松达最大效应时行气管插管,于缝合腹膜后停止给药.记录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和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记录各组无肝期T1 25%恢复时间及TOFR 25%恢复时间,新肝期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TOFR 25%恢复时间、TOFR 75%恢复时间、TOFR9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记录罗库溴铵总用量.结果 与Ⅳ组比较,TCI组和CI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罗库溴铵总用量、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和各期肌松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效应监测图显示Ⅳ组各期罗库溴铵肌松效应波动较大,TCI组和CI组各期肌松效应较为平稳.结论 采用Ⅳ、CI和TCI给药时,肝移植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起效和恢复情况无差异,而采用TCI或CI给药时,肌松效应较Ⅳ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与肝功能正常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药效的变化.方法 选择无神经肌肉疾患,肾功能正常,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L组),20例,ASAⅢ级,有梗阻性黄疸;对照组(Ⅱ组),20例,ASAⅠ或Ⅱ级,肝功能正常.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顺式阿曲库铵首剂量为3×ED<,95>(0.15 mg/kg).术中用单刺激颤搐值/对照值(T/Tc)监测肌松,当其值达10%时追加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1.5×ED<,95>(0.075 mg/kg).结果 与Ⅱ组相比,Ⅰ组患者顺式阿曲库铵的90%起效时间、临床时效、追加肌松药后90%恢复时间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可以安全地用于梗阻性黄疽的患者,但应加强术中的肌松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麻醉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8月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组)和对照组(双腔支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每组40例。2组均在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20 ml行手术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诱导时丙泊酚3~4μg/ml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静脉注射纳布啡0.6 mg/kg。观察组诱导时以小剂量肌松剂顺阿曲库铵0.0375~0.075 mg/kg静脉注射,诱导后置入双腔喉罩,静吸复合维持,诱导后麻醉过程不再用肌松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尽快让自主呼吸恢复。对照组诱导时常规剂量肌松剂顺阿曲库铵0.15~0.3 mg/kg静脉注射,诱导后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间隔30~45 min追加顺阿曲库铵2~3 mg,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观察2组手术开始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缝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  相似文献   

15.
围术期TOF监测与残余肌松潘库溴铵与维库溴铵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潘库溴铵与维库溴铵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探讨围术期应用TOF监测降低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81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维库溴铵监测(V+M)组;维库溴铵未监测(V)组;潘库溴铵监测(P+M)组及潘库溴铵未监测(P)组4组.麻醉方法为静脉注射2.0~2.5mg/kg异丙酚,潘库溴铵或维库溴铵0.08~0.12mg/kg,3min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应用50%N2O、异氟醚,间断给予芬太尼.使用TOF-GUARD监测仪监测肌松.P+M组和V+M组在TOF计数出现1~2个颤搐反应时给新斯的明0.04mg@kg-1、阿托品0.02mg@kg-1.拮抗;P组和V组根据临床反应判断是否给予拮抗及剂量.观察各组病人到ICU后残余肌松发生率(T4/T1<0.70)及持续时间.结果4组病人到ICU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分别为V+M组23.80%、V组39.13%、P+M组42.11%、P组83.33%,P组残余肌松发生率显著高于V组(P<0.01),而且监测组残余肌松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监测组(P<0.05).4组残余肌松持续时间分别为V+M组(11.11±5.48)min、V组(30.00±15.12)min、P+M组(21.15±11.62)min、P组(44.87±31.39)min,未监测组明显长于监测组(P<0.05).未监测组潘库溴铵及维库溴铵总的用药量分别大于监测组(P<0.05).结论1.围术期TOF监测可明显降低残余肌松发生率;2.潘库溴铵残余肌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维库溴铵,在无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情况下,应用潘库溴铵应严加注意;3.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阻滞后进行术后肌松拮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罗库溴铵用于不同烧伤程度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15例,男81例,女34例,年龄18~55岁, BMI 18.5~24.9 kg/m~2,ASAⅠ—Ⅲ级,其中非烧伤骨科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烧伤手术患者85例,根据烧伤程度分为三组:轻度烧伤组(n=29)、中度烧伤组(n=28)及重度烧伤组(n=28)。患者入室后连接肌松监测仪,持续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抽搐反应。静脉推注罗库溴铵0.9 mg/kg后,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及临床作用时间。当T1恢复至基础值的25%时,追加罗库溴铵0.3 mg/kg,直至最后一次追加罗库溴铵后,记录肌松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及术后肌松蓄积残余发生情况。结果轻、中、重度烧伤组的肌松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烧伤组的临床作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重度烧伤组的肌松临床作用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烧伤组(P0.05)。中、重度烧伤组的肌松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重度烧伤组的肌松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烧伤组(P0.05)。重度烧伤组出现2例(7%)苏醒延迟,5例(18%)拔管后呼吸抑制。结论临床麻醉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烧伤程度的不同而调整罗库溴铵的用量,以维持良好的肌松效果以及减少术后肌松残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顺式阿屈库铵与维库溴铵单次静注的药效学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ASAI-II级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顺式阿屈库铵0.15mg/kg(C组)与维库溴铵0.1mg/kg(V组)为肌松剂静注诱导,观察记录诱导期间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应用肌松监测仪记录各组起效时间、最大阻滞程度、T1恢复到25%、75%、90%的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结果2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心率变化与临床常规诱导相似,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肌松起效时间分别为5.2±1.9(C组)与3.1±0.8(V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最大阻滞程度、T1恢复到25%、75%、90%的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顺式阿屈库铵与维库溴铵在药效学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肝部分切除术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剖腹单纯肝部分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罗库溴铵组(R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组(C组)。全麻肌松药诱导量R组和C组分别为2倍ED95的罗库溴铵0.6m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1mg/kg,采用TOF监测肌松程度,当TOFr至25%时追加肌松药。观察两组肌松药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临床作用时间、术毕恢复指数、气管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临床作用时间及术毕恢复指数明显长于C组(P0.05);两组气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TOFr为0时,R组气管插管条件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C组(P0.05)。R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为16例(80%),明显高于C组的3例(15%)(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皮肤潮红、BP降低、HR增快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未观察到拔管后的肌松残余作用。结论与顺式阿曲库铵比较,应用罗库溴铵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虽恢复指数略长,但对拔管时间并无影响,同时未有明显的肌松残余作用,可以安全用于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顺式阿曲库铵与琥珀胆碱用于患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择期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C组诱导时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2mg/kg,S组给予琥珀胆碱2 mg/kg;C组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维持肌松,S组静注琥珀胆碱0.4mg/kg。记录支气管镜置入条件评分、肌松药追加次数、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术后24h肌肉酸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支气管镜置入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无一例追加肌松药,S组所有患儿均需追加肌松药(P0.01)。气管导管拔除时间C组明显长于S组(P0.05)。S组所有患儿均有肌肉酸痛发生,C组无一例肌肉酸痛发生(P0.01)。结论患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顺式阿曲库铵及琥珀胆碱均可提供良好的肌松效果,但前者拔管时间延长,后者术后肌肉酸痛较多。  相似文献   

20.
小儿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小儿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评价是否存在封顶效应,探讨小儿合适的麻醉诱导剂量。方法45例择期手术的息儿,年龄15~50月,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15):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组(A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组(B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C组)。采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对尺神经行连续四个成串(TOF)刺激,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变化;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芬太尼2μg/kg及相应剂量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吸入O2-N2O和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评价气臂插管条件评估分级,监测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起效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达最大抑制的时间)、临床肌松维持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5%的时间)、临床肌松有效作用时间(T1从最大抑制至恢复25%的时间)、恢复指数(T1恢复从25%至75%的时间)、体内肌松作用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95%的时间)。结果3组气管插管条件评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T1达最大抑制时心率、平均动脉压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C组起效时间较短,临床肌松维持时间、临床肌松有效作用时间、体内肌松作用时间较长(P<0.01);三组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C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肌松维持时间、临床肌松有效作用时间、体内肌松作用时间较长(P<0.05或0.01)。结论小儿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时,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3倍ED95)是麻醉诱导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