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18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和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时两组患者肝脾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症状和体征、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各项观察项目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水飞蓟宾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5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总疗程为4周;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状况及生化指标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抗病毒治疗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者,症状及体征为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等。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和泛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10周。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免疫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74.14%(P〈0.01)。结论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抗病毒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熊去氧胆酸胶囊与强肝胶囊联合应用,比单用泛昔洛韦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1月,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活动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为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HBV标记物、肝功能检验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进行治疗,疗程两组均为3周,观察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普宁市康美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疗法合并异甘草酸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数据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球蛋白等肝功能指标以及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等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数据均显著低于治疗2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针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对于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缩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采用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单一替比夫定治疗,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肝功能、HBV DNA和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L-Ⅳ、Ⅲ型前胶原PC Ⅲ)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肝功能、HBV DNA的变化差并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替比夫定、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替比夫定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川芎嗪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4周后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1β及白细胞介素-6。结果:各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1β及白细胞介素-6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川芎嗪组之间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1β及白细胞介素-6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1β及白细胞介素-6较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川芎嗪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川芎嗪能够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钟  肖峻 《山西临床医药》2010,(12):890-89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56例,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并均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检查,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HBV DNA载量下降,肝纤维化指标下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评分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抗肝纤维化及改善肝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抗纤胶囊逆转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研究扶正化瘀中药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以虫草菌丝、丹参、桃仁等中药组方自制抗纤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患者 2 6例 ,并以大黄庶虫丸为对照 ,对照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学变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血清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有 10例患者于治疗前后两次肝穿刺病理检查 ,其中 9例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血HA、LN、PⅢNP、C 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0 .0 5 ) ,血清白蛋白明显提高 (P<0 .0 1) ,与对照组比较除HA外 ,其余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抗纤胶囊能阻止及逆转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 ,改善肝脏蛋白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华蟾素胶囊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在TACE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华蟾素胶囊,B组仅行肝动脉TACE.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FIB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治疗前后FIB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治疗后FIB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A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细胞角蛋白19片段、CEA、NSE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A组此三项指标治疗后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77.5% (26/34)明显高于B组67.6%(23/34),A组疼痛、疲倦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TACE能够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胶囊预防性给药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2g/kg·d)和益气化浊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g/kg·d、1g/kg·d、0.5g/kg·d),每组10只。给药与造模同时进行,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周;造模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IR法。实验结束时,测量实验大鼠体重、肝脏湿重、计算肝脏指数,快速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PG),生化法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IR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结束时,体重、肝脏湿重、肝脏指数、TG、TC、FINS、HOMA-IR模型对照组大鼠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体重盐酸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胶囊高剂量组大鼠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湿重、肝脏指数、TG、FINS、HOMA-IR盐酸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胶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胶囊中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化浊胶囊预防性给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IR大鼠的肝脏脂肪病变,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姚祥鑫  蒋琳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793-4794,4836
目的检验银茶胶囊抗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雄性健康白兔随机分为5组(n=5),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银茶胶囊组给予高脂饲料同时分别灌胃不同药量的银茶胶囊粉末。实验过程中检测不同阶段五组家兔血脂水平,检测脂肪肝病变程度。结果银茶胶囊具有降低TC、TG、LDL-C、MDA,升高HDL-C、SOD,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并且其作用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银茶胶囊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血脂水平、降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低频超声诊断肝包膜下小肿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低频超声对肝包膜下小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24个直径0.9~2.2cm的肝包膜下小肿块进行高、低频超声的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诊断,病例均经螺旋CT、病理等证实。结果对肿块边界、包膜、内部回声的观察及血流检出方面高频超声明显优于低频超声,低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58%,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92%。结论对肝包膜下小肿块的超声诊断,使用高频超声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同医院知识仓库,手工检索已发表与未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08年3月。纳入治疗组口服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口服其它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统计分忻采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共5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纳入研究质量1个为A级、1个为B级、其余5个为C级。按疗程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①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方面,疗程为3个月时,与和络舒肝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61.75,95%CI(-105.20,-18.30)],与其他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程为6个月时,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87.72,95%CI(-244.23,-31.21)],与和络舒肝胶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WMD=-120.03,95%CI(-158.41,-81.65)]。②在降低Ⅳ型前胶原方面,除疗程为6个月时与肝泰乐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72.32,95%CI(-84.30,-60.34)]外,与其他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在改善肝脏病理纤维化分期S有效率方面,与肝泰乐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33,95%CI(1.37,3.96)],与和络舒肝胶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RR=1.30,95%CI(1.03,1.65)]。④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无其它不适。结论现有研究显示,扶正化瘀胶囊对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及肝脏病理纤维化分期S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特别是当疗程由3个月延长至6个月时,该药对透明质酸及肝脏病理纤维化指标S的改善更为湿著,且对Ⅳ—C?  相似文献   

18.
Saurin JC 《Endoscopy》2007,39(11):986-991
  相似文献   

19.
Pennazio M 《Endoscopy》2005,37(11):1073-1078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