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95°髁动力加压钢板(DC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以及第4代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随机采用DCS、PFNA、Inter Tan内固定,每组37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3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30,P0.001),且PFNA组较DCS组和Inter Tan组短,Inter Tan组较DCS组短。3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890,P0.001);且PFNA组较DCS组和Inter Tan组少,Inter Tan组较DCS组少。3组手术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1,P=0.442)。3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65,P0.001);PFNA组与Inter Tan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DCS组(P0.05)。3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1,P=0.028);PFNA组与Inter Tan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DCS组(P0.05)。DCS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FNA组及Inter Tan组。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DCS内固定手术质量较髓内钉固定好,但是在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方面较PFNA和Inter Tan内固定差。PFNA内固定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Inter Tan内固定抗旋转能力强,退钉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髓内固定系统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及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4种髓内固定系统治疗9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比较4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结果 9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9个月。PFNA组1例术后5个月发生外伤后股骨颈骨折;PFNA-Ⅱ组1例术后3个月发生螺旋刀片切出;PFN组2例术后1周时发生深静脉血栓。手术时间:PFN组长于其他3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nter 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PFN组多于其他3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nter 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PFNA-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臂机透视次数:PFN组多于其他3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nter 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PFNA-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合适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都可以获得良好疗效,而PFNA-Ⅱ和PFNA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PFLP)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38例)与APFLP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少)于APF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25个月。PFNA组出现大腿疼痛1例; APFLP组出现螺钉松动、钢板断裂、创口感染各1例。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FNA和APFLP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选择。PFNA适应证更广,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EvansⅢ-Ⅳ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CP)组34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组34例及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组33例,按照各自的分组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三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临床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及卧床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的优良率高于PF-LCP组及PFN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PF-LCP组(20.59%)及PFNA组(23.5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LCP组及PFN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 Tan系统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TRIGEN Inter Tan系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01—2012-10分别采用TRIGEN Inter Tan(SmithNephew公司提供)和PFNA(康辉公司提供)内固定治疗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Inter Tan内固定31例,PFNA内固定2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56例均获得平均17.3(9~20)个月随访,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延期愈合,其余无明显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骨折均骨性愈合,患者行走能力达到骨折前水平。与Inter Tan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GEN Inter Tan系统和PFNA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45~100 min,术中出血量100~3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3~6个月。无内固定切出、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5例,良38例,可7例,优良率为88. 3%。结论 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固、有效对抗螺钉切出、并发症少等优点,利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Inter 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1—2016-03诊治8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2种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 87例均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17.6个月。PFNA组出现内固定松动3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1例,Inter Tan组术后出现1例股骨远端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43.8±10.5)min,术中出血量(205.9±99.3)ml,术后下地时间(30.2±6.4)d;Inter Tan组手术时间(55.9±13.9)min,Inter Tan组术中出血量为(278.5±116.1)ml,术后下地时间(7±3.1)d,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Inter Tan组少,术后下地时间较Inter Tan组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术中操作相对于Inter Tan较简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Inter Tan少;Inter Tan在术后下地时间较PFNA组早,并发症低;2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活动功能相似,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InterTan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54例)和InterTan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卧床、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高于PFNA组(P0.01),但术中失血量低于PFNA组(P0.01);两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可靠,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在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PFNA有一定优势,而InterTan术中失血量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闭合复位髄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34例采用PFNA-Ⅱ治疗,26例采用Inter Tan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两组均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PFNA-Ⅱ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Inter Tan组(P0.01)。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Inter Tan组优8例,良12例,中6例,优良率20/26;PFNA-Ⅱ组优13例,良17例,中4例,优良率30/3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PFNA-Ⅱ组为13~24周,Inter Tan组为14~2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愈合率高,并发症少;PFNA-Ⅱ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  相似文献   

10.
朱佳福  徐卫星  刘宏 《中国骨伤》2016,29(12):1130-1134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结合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患者,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闭合复位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组12例(闭合复位组),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3.6±12.1)岁;有限切开复位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组11例(切开复位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60.8±12.5)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采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闭合复位组1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共22例患者(闭合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各11例)术后获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3.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83.9±8.9,闭合复位组为83.4±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结合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前者患者及术者需要接受较多的辐射剂量,但对患者创伤小;后者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但复位质量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策略。方法对8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治疗,比较3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3种内固定方法的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随访12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优于DHS组和PFLP组(P0.001),骨折愈合时间PFLP组优于DHS组(P0.01)。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PFNA组均优于DHS组和PFLP组(P0.05),PFLP组优于DHS组(P0.05)。结论对于内科病情复杂、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建议优先采用PFNA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Inter TAN组(22例)和PFNA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nter TAN组均多(长)于PFNA组(P 0. 05);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开始负重时间、去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Inter TAN组均少(短)于PFNA组(P 0. 05);而切口总长度、尖顶距、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开始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Inter TAN及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FNA手术创伤更小,适用于基础情况不佳的患者。Inter TAN稳定性更好,对于能耐受手术而又有更高活动能力要求的患者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髓内、外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7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21例)、锁定钢板组(30例)以及人工关节组(19例)。对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相关并发症、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12、2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50个月。PFNA组的手术时间(61.4 min±10.2 min)、术中出血量(196 ml±64.1 ml)均少于另两组(P0.05)。人工关节组的住院时间(16.3 d±3.9 d)、骨折相关并发症(5.2%)、术后深静脉血栓(5.3%)、肺部感染(10.5%)发生率均少于另两组(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4.2%)高于另两组(P0.05)。术后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改善近期髋关节功能及降低术后并发症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转子式股骨柄(GTF)双极股骨头置换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GTF双极股骨头置换(GTF组,19例)和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1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3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48(12.7±5.8)个月.PFNA 组均获得骨性愈合.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低于GTF组,GTF组下床时间、并发症、早期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中晚期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F柄双极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一定适应证范围内,GTF具有相应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Gamma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内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PFNA组和Gamma钉组,各5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amma钉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较快(均P0.05);PFNA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Gamma钉组(P0.05);PFNA组和Gamma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髓内固定方式PFNA及Gamma钉均可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PFNA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更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n=50)与动力髋螺钉(DHS)组(采用DHS内固定,n=4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短(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PFNA组高于DHS组,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DH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稳定,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近期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FNA组(n=30)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组(n=32)。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PFLCP组采用PFLCP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半年及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PFLCP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半年Harris总分明显高于PFLCP组(P0.05),两组术后1年Harri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PFNA组(60例)和InterTan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机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2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机透视次数PFNA组均短(少)于InterTan组(P<0.001)。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InterTan组少于PFNA组(P<0.05)。结论PFNA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更少,更适合一般状况差、手术耐受能力差的患者;InterTan稳定性好,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不稳定骨折的固定及术前运动能力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ASIAN IMHS)及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10—2014-01诊治11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0~24(12.56±3.75)个月随访。PFNA-Ⅱ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量较Inter Tan组及ASIAN IMH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输血例数、内固定失败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粗隆间骨折均为髓内固定,微创及中性心固定,各具优势,PFNA-Ⅱ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内科合并症多的老年不易长时间手术者,ASIAN IMHS及Inter Tan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势,术中加压效果满意,Inter Tan髓内针远端音叉样设计减少患者术后大腿疼痛。临床中对于反粗隆间骨折,建议应用加长髓内钉固定,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及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空心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采用单纯PFNA固定,35例)和B组(采用PFNA+空心螺钉固定,43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髋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情况,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7(11±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颈干角、髋关节外展、前屈活动度及Harris评分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髋关节内收、后伸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PFNA+空心螺钉固定股骨转子间后内侧壁骨折块疗效确切,可较好改善局部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