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未使用氨甲环酸,观察组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输血率、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量,维持血红蛋白处于较高水平,使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护理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减少临床失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根据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脉组(氨甲环酸经静脉给药)和关节腔组(氨甲环酸经关节腔给药),每组各32例。比较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记录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和红细胞压积差值,检测术后7 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情况、引流量及输血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血肿形成、血栓形成、伤口浅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关节腔组比较,静脉组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红细胞压积差值,术后7 d PT、APTT、INR,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率、引流量、输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均能有效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围手术期应用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患者术中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90例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中静滴生理盐水;观察组将1 g氨甲环酸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于术中静滴。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形失血量及术中输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形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输血率为24.44%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并减少术中输血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行单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23例,男9例,女14例,于术前15min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射0.3g氨甲环酸,术后夹闭引流管6h,术后3h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B组18例,男8例,女10例,于术前15min、术后3h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流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夹闭引流管6h。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根据身高、体质量和术前、术后3d红细胞比容计算患者隐性失血量及失血总量,观察患者有无相关并发症及输血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降低术后输血率,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47例为局部应用组,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53例为静脉应用组,未应用氨甲环酸的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低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1、3、5 d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高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局部应用较静脉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局部应用方法对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量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1假体安装完成后,取100 ml(1.0 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行关节腔周围肌肉软组织注射;实验组2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导入100 ml(1.0 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至筋膜下肌肉软组织;对照组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导入100 ml生理盐水至筋膜下肌肉软组织。对比三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减少值、术前红细胞压积、隐性失血量。结果:实验组1、2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减少值及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减少值及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与关节腔浸润方法给药对术后出血影响无明显差异,临床可以采用相对简便的局部给药方法,即经引流管逆行导入至关节腔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隐性失血(HBL)的影响,并评估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科接受THA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在切口关闭后,观察组向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100 mL(2 g),对照组向关节腔灌注0.9%氯化钠100 mL。比较两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Hb、H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下瘀血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能够明显减少THA患者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且对凝...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增多,血源越来越紧张,同时输血感染各种严重疾病的风险也困扰者患者,故寻找一种减少输血并且不增加风险的方法显得很重要。目前国内外已有在全膝、全髋关节置换及脊椎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报道。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出血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9例,氨甲环酸组55例,对照组44例。氨甲环酸组于置换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置换后间断2 h后放开引流,此后每4 h放10 min。对照组间断夹管引流,置换后48 h均拔出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置换后6个月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换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9例患者置换后3次(3,10,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置换后6个月随访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发生。提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在全髋关节置换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纱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纱布组与氨甲环酸纱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不使用止血带进行手术,普通纱布组术中使用普通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氨甲环酸纱布组使用带有氨甲环酸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以及患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氨甲环酸纱布组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下降水平及输血人数方面均少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纱布组在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止血带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纱布止血能够明显减少总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于人工假体安放完毕及缝合关节囊切口后,对照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均术后夹闭引流管6 h。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 h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并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ATPP、PT、F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分别为(364.35±59.42)ml、(285.76±54.29)ml、(651.42±125.28)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情况。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总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35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45例,第1组为口服氨甲环酸组(O组),第2组为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组(V组),第3组为未使用氨甲环酸组(C组)。记录3组患者术中、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观察患者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O组和V组,无论在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还是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输血量等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组和V组在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未见肢体静脉血栓。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口服或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均能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降低患者围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口服氨甲环酸更经济、安全,更值得临床提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行TKA治疗及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膝关节假体安装后松开止血带时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并于3 h后再次滴注,对照组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检测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输血率,观察术前、术后3 d凝血功能变化,采用外科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评估术前及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明显减少,输血率降低,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2个月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术后3 d D-二聚体水平及术后2个月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本组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两个月,观察组1例(1.82%)出现皮下瘀斑,对照组7例(12.73%)出现皮下瘀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28)。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TKA患者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亦未增加DVT发生风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程越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7):2481-2484+2488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氨甲环酸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疗小组进行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后外侧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小切口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氨甲环酸组患者在术前30 min内及术后3~7 h给予氨甲环酸1.0 g,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术后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及术后3 d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48 h及术后1、3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氨甲环酸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输血率、平均输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 d 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48 h及术后1、3 d的PT、APTT、F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接受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在松止血带时使用1 g氨甲环酸加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点,缝合关节囊时局部注射1 g氨甲环酸;对照组同样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点和局部注射。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术后第7天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以及输血量及输血人数,是否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及各项检验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出现1例腘静脉血栓,观察组中出现1例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及输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髋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氨甲环酸,对照组仅给予0.9%氯化钠溶液。对比两组失血情况、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住院、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显著低于术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甲环酸应用于髋部骨折手术中,能够减少患者失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对HGB、HCT水平的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血液麻醉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男41例,女43例;年龄57~92岁,平均67岁.病因为骨性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点滴,3h后以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前、术中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 h检查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松止血带和术后3 h时FIB、PT、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老年患者TKA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不增加短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保温干预对氨甲环酸止血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20例,根据围术期是否给予保温干预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保温干预措施;研究组给予保护病人核心体温的策略,包括室温控制、使用可控式电热保温毯以及输入液加温,使病人体温维持在≥36℃。两组均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30min静脉输注1.0g的注射用氨甲环酸,首次使用后3h再次静脉输注1.0g注射用氨甲环酸,拔除引流管后开始每日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10mg,术后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返回病房即刻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保温干预策略,有助于减少围术期失血量,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出血的临床报道较多,但争议较大,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否一定可以减少置换后出血并增加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关于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质量评价,随后采用RevM 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失血量采用均数差(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危险度(RR)评价。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总失血量[MD=-314.96,95%CI(-448.76,-181.16)]、术后失血量[MD=-417.72,95%CI(-508.87,-326.56)],降低输血率[RR=0.43,95%CI(0.37,0.51)],而两组深静脉血栓[RR=0.98,95%CI(0.38,2.52)]、肺栓塞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及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针对氨甲环酸药物能否安全有效地降低全髋关节置换的失血量和输血率一直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氨甲环酸药物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69年1月至2013年12月PubMed、Ovid、Elsevier、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有关氨甲环酸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氨甲环酸药物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异体输血率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与结论:经过全面严格筛选,共纳入高质量(Jadad评分不少于3分)的随机对照研究1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氨甲环酸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总失血量[WMD=-341.04,95%CI(-508.10,-173.97), P 〈0.001]、术中失血量[WMD=-63.26,95%CI(-111.33,-15.18), P=0.01]及术后失血量[WMD=-229.53,95%CI(-338.11,-120.94),P 〈0.0001],降低输血率[RR=0.45,95%CI(0.35,0.57), P〈0.0001],而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使用氨甲环酸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局部应用方法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引流量,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量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局部应用方式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1:假体安装完成后,取100ml(0.5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行关节腔周围肌肉软组织注射,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射50ml(0.5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2: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射150ml(1.5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注射液。对照组: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射150ml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1、2较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术后24小时Hb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均明显减少,实验组1与实验组2之间术后引流量、术后24小时Hb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与关节腔浸润方法无明显差异,可以采用相对简便的局部使用方法,即经引流管逆行注射至关节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