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肠道血管畸形出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肠道血管畸形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沙利度胺组。对照组36例,给予一般性输液,补充电解质;沙利度胺组38例,给予沙利度胺,100mg/d口服,连续4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1年以及治疗1年后患者临床疗效评分、输血量、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生成素-2(Ang-2)、低氧诱导因子-1(HIF-1)水平的变化。结果沙利度胺组患者治疗前头晕乏力情况及其持续时间、平均出血次数及其持续时间评分分别为(3.14±0.37)分、(2.99±0.41)分、(5.90±0.83)分、(3.10±0.90)分,治疗后为(0.71±0.42)分、(0.68±0.86)分、(2.02±0.79)分、(0.03±0.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输血量显著减少[(139.22±153.60)pg/mL,(113.00±161.26)pg/mL,P0.05],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51.20±18.36)pg/mL,(90.09±21.63)pg/mL,P0.05]。服药前血清VEGF、TNF-α、HIF-I、Ang-2分别为(1.99±0.41)pg/mL、(2.10±0.90)pg/mL、(105.67±15.47)ng/mL、(616.70±93.72)ng/mL,治疗后为(0.68±0.86)pg/mL、(1.03±0.81)pg/mL、(63.01±21.28)ng/mL、(233.75±54.9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沙利度胺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明显抑制肠道血管畸形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实验组同时长期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采集外周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和VEGFR含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血浆VEGF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结果(389.78±249.94 pg/ml,318.54±125.78 pg/ml)分别与健康组(132.91±26.66 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t=3.024,P<0.01,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211.74±36.72 pg/ml,288.02±31.77 pg/ml)分别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t=2.324,P<0.05,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4,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血浆VEGFR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结果(2 490.75±1 695.9 pg/ml,2 322.78±1 105.87 pg/ml)分别与健康组(1 134.98±378.45 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4,t=2.783,P<0.01,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1359.71±390.24 pg/ml,1753.89±337.04 pg/ml)分别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t=2.447,P<0.05,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血浆VEGF及VEGFR水平与临床疗效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613,r=0.575,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及其受体水平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血管增殖的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小肠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1口服氨甲环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2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3组患者用药1周、2周、1个月、6个月后血红蛋白、大便常规、不良反应及再出血率。结果 3组患者经相同时间治疗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相同时间点观察组1患者血红蛋白均较其他两组高(P<0.05),观察组1患者粪便隐血转阴时间较其他两组提前,观察组1患者再出血率较其他两组低。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沙利度胺可早期改善小肠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达到早期快速止血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去甲基化治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于去甲基化的半量预激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预后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4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b FGF和VEGF含量为213.33±35.33 pg/ml和2.04±0.21 ng/ml,而对照组分别为297.34±32.14 pg/ml和2.29±0.42ng/ml。治疗后两组血清b FGF和VEGF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VEGF和b FGF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随访至今,治疗组的生存期为28.45±11.7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9.87±12.45个月(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去甲基化治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有效调节血清VEGF和b FGF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急性白血病36 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 例.每组均常规化疗,实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 周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 及MVD 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VEGF、VEGFR、MVD [(211.74 ± 36.72)pg /mL vs.(288.02 ± 31.77)pg /mL;[(1 359.71 ±390.24)pg/mL vs.(1 753.89 ± 337.04)pg/mL;(8.30 ± 4.57)n/HP vs.(14.78 ± 2.76)n/H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血浆[bFGF(2.09 ± 0.17)ng/mL vs.(2.11 ± 0.31)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 及其受体表达、减少MVD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地塞米松(DEX)](T-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同时通过观察T-VAD方案治疗MM后血清IL-6和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IL-6和VEGF与M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本试验收集初发、复发的MM患者30例,通过定期检测骨髓瘤相关检查指标,观察T-VAD方案的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并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3个疗程后血清IL-6和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T-VAD方案治疗MM患者完全缓解率为36.7%,部分缓解率为56.7%,总有效率为93.4%。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便秘、恶心、嗜睡、皮疹、周围神经病变,均未见明显骨髓抑制。MM患者血清IL-6[(15.97±2.67)pg/ml,P<0.01]和VEGF[(582.43±40.97)pg/ml,P<0.0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6[(5.94±1.33)pg/ml]和VEGF[(95.71±25.04)pg/ml],T-VAD方案治疗MM3个疗程后血清IL-6[(10.53±2.48)pg/ml,P<0.01]和VEGF[(330.97±44.91)pg/ml,P<0.0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 T-VAD方案治疗MM疗效好,且小剂量沙利度胺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初发、复发MM患者血清IL-6和VEGF水平显著升高,经T-VAD方案治疗血清IL-6和VEGF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以乌苯美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复发难治性MM患者63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以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以乌苯美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血红蛋白、骨髓瘤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G、IgA、骨髓瘤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63%(13/32)与对照组38.71%(12/31)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发难治性MM患者以乌苯美司、沙利度胺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进一步降低血清IgG、IgA、骨髓瘤细胞水平,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刘爱京  潘崚  邵福灵  彭晨星  杨敬慈 《临床荟萃》2012,27(10):865-868,92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及纯化FLS,分为6组: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高剂量沙利度胺(50 mg/L)组,LPS+中剂量沙利度胺(5 mg/L)组,LPS+低剂量沙利度胺(0.5 mg/L)组,LPS+甲氨蝶呤(MTX)组.48小时后显微镜及电镜观察不同处理组FLS形态,膜黏连蛋白-5/碘化丙啶(Annexin- V/PI)联合标记法测定FLS凋亡率及坏死率.结果 ①原代滑膜细胞培养3代后以梭形且呈极向排列FLS为主;②沙利度胺及MTX处理后FLS渐呈不规则形,细胞变圆缩小,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细胞凋亡.③中、高剂量沙利度胺及MTX组凋亡率和坏死率均高于对照组、LPS组及低剂量沙利度胺组,凋亡率分别为(5.72±1.42)%、(8.07±1.45)%、(11.28±2.48)%vs (0.30±0.09)%、(0.24±0.05)%、(0.40±0.04)%(P<0.05),坏死率分别为(12.96±4.32)%、(20.34±4.43)%、(18.11±1.17)% vs (0.22±0.08)%、(0.13±o.09)%、(1.94±1.16)%(P<o.05);低、中、高剂量沙利度胺及MTX组凋亡率均依次升高(P<0.05);低、中、高剂量沙利度胺组及MTX组坏死率均依次升高(P<0.05);高剂量沙利度胺组与MTX组坏死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能够诱导FLS凋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沙利度胺对FLS早期凋亡作用弱于MTX,对晚期凋亡作用与MTX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50mg/次,1次/d,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百分比(E%),观察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及E%恢复正常时间,评定2组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5.58±2.81)、(5.61±2.66)分]、E%[(57.69±8.38)%、(57.71±8.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2.01±1.67)、(3.61±2.18)分]及E%[(32.56±7.78)%、(41.16±8.67)%]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观察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6.31±2.82)d]、E%恢复正常时间[(5.33±2.17)d]均较对照组[(8.61±3.78)、(7.16±2.82)d]缩短(P0.05);(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0%)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可缩短瘙痒症状消失时间,使E%较快恢复正常,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不同方案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沙利度胺一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方案,并分析临床疗效与血清TNF-α水平的关系。分别应用高剂量沙利度胺(HD—T)、沙利度胺+VAD化疗(T—VAD)、沙利度胺+MP化疗(T—MP)、沙利度胺+地塞米松(TD)及低剂量沙利度胺(LD—T)等方案治疗85例多发性骨髓瘤,以常规VAD化疗组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沙利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15例有效,15例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表明:HD—T、T—VAD、T—MP、TD、LD-T5个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0%、80.0%、71.4%、33.3%、27.3%,其中T-VAD、T-MP组治疗有效率较其他组及常规VAD化疗组显著增高(P〈0.05)。显著不良反应(外周神经病变、乏力、腹胀、便秘、皮疹、水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5个组的发生率为75.0%、30.0%、28.6%、14.3%、9.1%。没有出现Ⅳ级毒性,没有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治疗相关死亡率为0%。同时发现,沙利度胺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分别是(44.7±5.7)pg/ml和(46.3±5.7)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组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27.3±6.4)pg/ml,较治疗前(49.2±7.3)pg/ml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常规化疗比较,沙利度胺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药物,其联合化疗(T—VAD,T—MP)效率高,副作用小,可认为是优选方案。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是判断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指标之一,它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以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单纯同步放、化疗)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每组各20例。同步放疗剂量60Gy,6周30次;化疗方案为PC(紫杉醇45~50mg/m~2,1次/周+卡铂AUC=2,1次/周)/EP(顺铂50mg/m~2第1、8、29、36天+VP16 50mg/m~2第1~5天、第29~33天);沙利度胺每日200mg口服,第1天起持续10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全部患者0、6、10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第10周,治疗组VEGF水平[(220.35±82.6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6±152.0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55%)高于对照组(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睡眠改善、体质量增加、食欲增加和疼痛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益4例,治疗组受益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2,P=0.000)。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在非血液学毒性和血液学毒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EP/PC方案同步放、化疗可显著降低血清VEGF水平,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受益率,且未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VAD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M蛋白、β_2-微球蛋白、骨髓瘤细胞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血红蛋白水平更高,M蛋白、β_2-微球蛋白、骨髓瘤细胞水平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可有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同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82-3384
分析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8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0.73%);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全身痛、脊柱痛、晨僵时间、扩胸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19%)低于对照组(29.27%),2组差异明显(P<0.05)。沙利度胺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沙利度胺在体外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RPMI8226、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MEC-1中Annexin Ⅱ(AnxA2)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沙利度胺诱发血栓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不同浓度下沙利度胺对两种细胞系AnxA2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仪检测不同浓度下沙利度胺对细胞膜表面AnxA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当沙利度胺浓度为12.5、25.0、50.0 μg/ml时,RPMl8226细胞AnxA2 mRNA表达水平为0.60±0.15、0.33±0.14、0.42±0.16,较对照组(1.07±0.16)降低(P<0.05),HMEC-1细胞AnxA2 mRNA表达水平为0.21±0.20、0.08 ±0.08、0.17±0.16,较对照组(1.16 ±0.24)降低(P<0.05).沙利度胺浓度为12.5、25.0、50.0 μg/ml时,RPMI8226细胞膜表面AnxA2蛋白表达水平为3.39±0.32、2.82 ±0.28、3.21 ±0.23,较对照组(5.53 ±0.32)降低(P<0.05),HMEC-1细胞膜表面AnxA2蛋白表达水平为0.72 ±0.11、0.64 ±0.08、0.67±0.08,较对照组(1.40±0.15)降低(P<0.05).结论 沙利度胺能抑制RPMI8226和HMEC-1细胞AnxA2 mRNA和蛋白表达,可能为其诱发骨髓瘤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联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老年AML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3%,高于对照组的60.98%(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bFGF、VEGF、VEGF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老年AML效果显著,可通过降低血清bFGF、VEGF、VEGFR水平达到治疗白血病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自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膝关节股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2例。A组采用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B组采用医用臭氧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C组采用臭氧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equesne评分的评估结果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结果。结果 C组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5.24%,均显著高于A组(28.57%、71.43%)和B组(26.19%、64.29%)(P0.05);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Lequesn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组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为(1.95±0.79)分,显著低于A组[(5.89±1.12)分],而Lequesne评分为(67.42±5.07)分,显著高于A组[(50.31±3.95)分](P0.05);C组治疗2个月后的VAS评分为(2.17±0.78)分,显著低于A组和B组[(5.89±1.12)分、(2.03±0.91)分],而Lequesne评分为(82.41±5.47)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63.19±5.08)分、(62.21±4.92)分](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和IL-6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组治疗后的TNF-α为(24.09±7.29)pg/ml,IL-6为(48.15±11.51)pg/ml,均显著低于A组[(39.58±10.61)pg/ml、(77.85±19.64)pg/ml]和B组[(37.17±8.09)pg/ml、(73.19±16.19)pg/ml](P0.05)。结论臭氧联合玻璃酸钠可显著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环孢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环孢素(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37例WHO分型(2001)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和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I(RAEB-I)患者接受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CsA起始剂量为3 mg·kg-1·d-1,2周后检测血CsA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使CsA谷浓度维持在100~200μg/L,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50 mg/d,1周内增至100 mg/d,无明显不良反应则最大剂量为200 mg/d.依据国际工作组2006疗效标准评价血液学疗效,按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常见毒性标准(version 3.0)判定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有效持续时间和总体生存率.结果 患者中红系反应率为51.4%(37例中19例);中性粒细胞反应率为21.2%(33例中7例);血小板反应率为31.0%(29例中9例);在依赖输血的32例患者中,15例(46.9%)脱离输血.红系反应中位持续时间为88(4~108)周,血小板反应中位持续时间为78(8~84+)周,中性粒细胞反应中位持续时间为78(10~84+)周.中位随访时间为29(4~10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不良反应包括1~2级肝肾损害、便秘、嗜睡、头昏、水肿、皮疹、麻木感,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所有患者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DS能有效改善患者贫血,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397-2398
探讨沙利度胺辅治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症状及嗜酸粒细胞恢复的影响。选取收治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硫代硫酸钠、维生素E乳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瘙痒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瘙痒症状评分与嗜酸粒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0%,与对照组的6.1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辅治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有利于缓解、消除瘙痒症状,恢复嗜酸粒细胞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法测定组织血流量改变在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3组,各模型自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沙利度胺100mg/kg体重和沙利度胺20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h后采用击破-再灌注法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采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分析,计算血流量。超声检查完成后完整剥离肿瘤,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CD34表达情况,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和肿瘤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但两治疗组小鼠体重和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沙利度胺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微血管密度在两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定量测定肿瘤血流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监测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对大鼠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自造模次日治疗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甲氨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在第6周取膝关节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其滑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取血清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2、3、9的表达并计算相对含量。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治疗模型大鼠可使关节滑膜中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降低(P<0.05).以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组作用最强。②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可抑制VEGF、MMP-1、2、3、9表达(P均<0.05)。结论沙利度胺和氨甲蝶呤可能通过抑制VEGF,MMP-1、2、3、9的表达而发挥抗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