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FAI)的X线特征表现,前瞻性探讨FAI的X线分期诊断标准。方法:结合FAI X线平片评分法,对31例FAI患者和3例手术患者髋关节的X线片进行影像特征分析、分型、分期。结果:①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髋关节特征性、形态学病变,应用FAI X线平片评分法,进行X线征象的量化分期,即评分低者,病变分期趋势亦早。②31例FAI中,Cam型9例,Pincers型7例,Mixed型15例。结论:X线诊断FAI主要征象是髋臼的异常形态和股骨头颈交界处病变,选定一些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及数据分析,可以对FAI分期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股骨髋臼撞击症的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确诊为股骨髋臼撞击症的髋关节的X线表现,找出其影像特点.方法 对42例股骨髋臼撞击症的44个髋关节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测量,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44个髋关节和50例对照组在CE角、Sharp角、颈于角和头臼指数的对比中无明显差异,股骨髋臼撞击症分两型,杵型16个,臼型28个.股骨髋臼撞击症的x线征象包括股骨头颈交界处畸形、髋臼上缘增生、髋臼缘变尖和碎裂、深髋臼等.杵型和臼型的比较中发现CE角和颌十角有明显差异.结论 股骨头颈交界处的畸形和髋臼的异常形态是股骨髋臼撞击症诊断的主要征象,CE角和颈干角测晕数值异常、其他退行变的异常影像表现足诊断股骨髋臼撞击症的参考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型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做X线平片检查,其中20例无移位或嵌顿性股骨颈骨折进一歩做了MRI检查,并依据骨折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做出分类。结果:在60例股骨颈骨折中,30例为股骨头下骨折,占50%,16例股骨颈中部骨折,14例基底部骨折。股骨头下骨折中1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股骨颈骨折属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最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特别妇女)。在股骨颈骨折中以头下骨折最为常见且股骨头坏死率很高。移位的头下骨折通常在AP位X线平片上表现明显,而无移位的头下骨折X线改变不明显,常需做进一歩影像检査,诸如MRI。  相似文献   

4.
柴文艺 《临床医学》2010,30(8):98-99
目的探讨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经临床和X线诊断为CDH的患儿80例,采用特制的足板和检查鞋,行髋臼、股骨头及股骨髁CT扫描。在软组织窗位和骨窗位观察髋臼及股骨头的发育,并进行股骨颈前倾角的测量。结果完全性脱位56例,占70%;不完全性脱位24例,占30%。表现为髋臼、股骨头发育不良,髋关节间隙增宽、空虚,患侧髋关节腔内脂肪密度影填充116侧(100%)。66例显示髂腰肌肌腱内陷,关节囊折叠,占57%。其中以完全性脱位者为主(48/66)。股骨颈前倾角明显增大。结论 CT的横断面及高分辨率特性使之为临床CDH的诊治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信息,并为闭式复位和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及随访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是一种由于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 导致股骨与髋臼异常接触从而引起髋关节弹响或疼痛的疾病, 是引起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得不到及时治疗, 可能会导致髋关节软骨及髋臼盂唇损伤, 进而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但FAI的发病较为隐匿, 不易引起重视。因此, 尽早发现对治疗FAI十分重要。超声、X线影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通过观察髋关节骨形态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尽早诊断FAI并区分其分型, 以便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基于此, 本文将对FAI的最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以期为F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方法对10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BathAS髋关节异常的X线分级法(BASRI-hip),分两步研究分析本组病例的X线平片表现。结果根据BASRI-hip分级法,10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计188个髋关节中,1级54个髋关节,2~4级134个髋关节。此102例计188个髋关节主要X线表现为:股骨头囊变(130/188),髋臼软骨下囊变(伴或不伴髋臼增生)(128/188),髋关节间隙一致性狭窄(119/188),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112/188),股骨头增大(101/188),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56/188),股骨大小粗隆附着病(41/102)。其中,符合BASRI-hip分级法1级标准的54个髋关节合并存在的X线征象有: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18/54),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14/54),髋臼软骨下囊变(11/54),股骨头囊变(6/54)和股骨头密度减低(5/54)。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包括: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髋臼软骨下囊变,股骨头囊变和股骨头密度减低;其中,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髋臼软骨下囊变和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解变形性髋关节病患者 X 线计测值与功能能力障碍的关系,作者调查了既有的 X 线计测法与理学评价项目。对象为15例变形性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男2,女13;平均年龄36.5±14.8岁)的两侧髋关节共30个关节面。X 线计测采用变形性髋关节症病例作比较的常用的6种方法:①中边角:通过股骨头中心的垂线和连结股骨头中心与髋臼盖外缘所成的角度;②锐角:连结泪痕(位于闭孔最上缘,耻骨支与坐骨支接合部——译者)下端和髋臼盖角的线与连结两侧泪痕下端的线所成的角度;③股骨头髋臼指数(AHI):用股骨头内侧端到髋臼盖外缘的距离(A)除以股骨头横径(H)所得的百分比;④股骨头侧移比率(HLR);用自泪痕部到股骨头内侧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切除股骨颈,严重影响股骨近端受力平衡,引起骨重建负平衡,容易发生骨吸收,导致假体松动和下沉。目的:观察保留股骨颈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0-09/2006-12解放军第一八0医院骨科病例资料。对象:25例患者,男10例,女15例,年龄31~56岁,平均47岁。股骨头坏死致髋关节骨关节病12例(5例为双侧),股骨头坏死8例(2例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3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不愈合2例。病程2~10年,平均6年。方法:采用改良髋关节后路切口,显露髋关节,于股骨头颈交界处切除股骨头,磨除髋臼软骨,安装人工髋臼。用特制扩髓器扩大股骨近端髓腔,安装人工股骨头,人工关节复位。主要观察指标:①假体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②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0.5~6年,患者髋关节活动良好,行走步态正常。X射线摄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和下沉,股骨颈骨质良好。结论:由于保留股骨颈,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理顺应性,防止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引起假体松动和下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8年1月,对42例45髋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icatⅢ、Ⅳ)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29例,男13例,平均年龄47.4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者,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cm,术后平均0.5cm。平均随访14.4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2.6分,最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90.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髋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5例病人均做了平片检查及螺旋CT检查。分析35例髋关节创伤两种影像学检查的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髋臼前璧骨折9例,CT可见髋臼前壁骨皮质断裂,骨片移位。平片有2例不能明确诊断;髋臼后璧骨折7例,其中3例伴股骨头后脱位。伴坐骨及耻骨骨折4例CT可明确显示,平片有2例检查未发现骨折;髋臼内侧璧骨折3例,CT及平片均可见;联合骨折16例,髋臼多处骨折,其中有5例伴有股骨头脱位,3例伴有股骨颈骨折,2例伴有股骨头骨折。CT可明确显示错位及脱位情况,平片对单纯髋臼多处骨折错位显示较差,不能正确反映错位情况;其中9例CT显示关节间隙内游离骨片,平片未能显示;其中1例轻微外伤导致股骨颈骨折,平片未能显示原因,CT检查诊断为病理性骨折.在评价骨折愈合情况方面CT检查比平片有明显优势;在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的显示上CT比平片更能明确显示。其中可见2例软组织内血肿。结论:CT检查对髋关节创伤的诊断显示明显优于平片,可作为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院放射科1977~1990年诊断恶性骨肿瘤72例,其中5例与手术后病理诊断不符,现报告并分析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26岁。2月前开始右髋部不适,X线片未见异常。因有摔伤史,按髋关节挫伤对症治疗4周,症状却加重,髋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第二次摄片示髋臼缘骨密度减低,有轻度骨质破坏,X线诊断为髋关节结核。抗痨治疗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AS患者159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超声测量双侧髋关节的股骨头软骨厚度、股骨颈颈前间隙,观察有无关节积液及骨质破坏.结果 AS患者中56.6%(90/159)超声发现髋关节病变,其中38.4%(61/159)可见到积液,17.6%(28/159)合并骨质破坏,X线发现髋关节病变9.4%(15/159),超声对髋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P<0.05).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AS髋关节病变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3.
截至目前为止,我科共收治股骨头坏死病人20余例,现将病人的高压氧治疗情况和X线、MRI复查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病人中,女1例,男19例;年龄22岁~4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造成股骨头坏死者13例,无骨折的髋关节创伤所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髋3.0 T MRI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中盂唇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共60例经关节镜证实为FAI的患者术前MRI图像资料,并与关节镜进行比较。结果 MRI对髋臼前上唇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100%、80%、100%、20%。对于唇旁囊肿、股骨头囊肿、圆韧带损伤、股骨颈疝窝诊断的符合率均为100%,而对于软骨损伤诊断的符合率为8.3%。结论单侧髋3.0 T MRI对FAI患者髋臼唇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莉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98-5198
2009-01-2010-12笔者共护理了6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60~90(平均66)岁。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5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7例。对65例老年股骨头、颈病损及股骨、颈骨骨折的患者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给予了系统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最稳定的关节之一,属典型的球臼关节。凡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上出现如下情况: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坏死;股骨颈骨折复位失败;多种原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死亡;髋关节功能严重丧失,均可行全髋置换术[1]。我院自1998年6月起,开展此项手术40例。现将手术的配合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2~72岁,外伤性骨折37例,病理性股骨头坏死2例,髋臼粉粹性骨折复位失败1例。除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病程长,约3~4年外,其他外伤者,病程较短,均诊断明确。1.2手术方法本组手术均在全麻插管下实施。手术方法采用G ibson切口。依次切开各层,显露髋关节后脱位,取出股骨头,在髋臼横韧带深面上放一拉勾,暴露髋臼下缘,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压迫坐骨神经。将股骨颈断端向前内牵开,轻旋股骨,找出显露髋臼的最佳位置,清理髋臼盂唇、剩余的关节囊等软组织,最后露出髋臼的骨性边缘。用电动髋臼锉磨削髋臼软骨面,同时冲洗髋臼面;用髋臼假体试模检查髋臼假体与臼床对合情况;用髋臼假体定位器,确定髋臼假体的倾斜角和前倾角,选择合适型号的髋臼植入。股骨髓腔按常规方法扩开,首先试用假体模,合适后选用同型号的假...  相似文献   

17.
高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2000-08/2006-08共收治人工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疼痛而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患者4_4例,获得随访41例.翻修施术者为第一作者,副主任医师,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9年,完成人工关节置换620余例.①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疼痛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67~79岁,平均72.3岁.因假体柄松动12例,髋臼磨损8例,人工股骨头脱位3例,关节周围骨化2例.假体柄断裂1例.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6~80岁,平均73.4岁.因假体柄松动6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髋臼假体磨损2例,人工股骨头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迟发性感染1例,假体柄断裂l例.③随访41例翻修后材料反应:4例患者出现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表现为急性低血压、低血氧、心律失常,均无人工关节的排斥反应.随访期内X射线片复查关节假体未见金属腐蚀现象.髋臼聚乙烯假体无降解.④随访41例翻修后宿主反应;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患者自细胞计数普遍升高,术后第7天复查白细胞计数,除个别伤口感染者外绝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疼痛缓解率达90.2%.41例随访1-7年结果提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髓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翻修能明显改善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应用CT与X线片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片检查和CT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诊断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经X线片检出复杂性髋关节骨折40例,其检出率为80.00%;CT检查共检出50例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其检出率为100.00%,与X线片检出率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粗隆间骨折、股骨头骨折、复合骨折、髋臼骨折以及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0%,X线片诊断各骨折分型的准确率均低于CT检查,且CT与X线片对复合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X线片相比,CT在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股骨颈骨折漏诊3例,延迟诊断3例,均经合适的内固定治疗后,骨折全部愈合,无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对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术前进行详细、全面体检,摄股骨全长X线片,髋关节内旋位片,骨盆平片或行髋关节CT平扫,可减少股骨颈骨折的漏诊率。早期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常由于术后训练不当,导致功能不能很好地恢复,严重者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表现[1]。我院 1999年~ 2000年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22例,对这类患者制定了全面康复护理程序,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 22例中,男 7例,女 15例;年龄 50~ 60岁 5例,61~ 70岁 7例71~ 80岁 10例;股骨颈骨折 17例,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1例,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2例,双侧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 2例。 护理措施: (1)配合手术的术前指导,并训练患者用“秋千”拉手抬臀,每日 50次,每次数分钟进行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