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胃癌评估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对41例经胃镜和手术病理明确为胃癌的患者利用FLASH双源CT行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双能量静脉期及双能量延迟期扫描。利用Liver VNC软件得到动脉期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三组平扫图像(常规平扫、动脉期虚拟平扫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分别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三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配对t检验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利用配对t检验三期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位医师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很好(Kappa=0.926);三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SNR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去常规平扫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是(13.331±2.777)m Sv,四期扫描的辐射剂量是(19.135±3.773)m Sv,三期扫描较四期扫描降低的辐射剂量约为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LASH双源CT胃癌评估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具有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可以减少常规平扫的放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及CT血管显影(CTA)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经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用双源CT行常规平扫、动脉期扫描及实质期双能量扫描。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CNC)图像上显示的宫颈病变、臀大肌及膀胱的平均CT值、SNR、CNR、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及对病灶的显示。同时应用双能去骨获得盆腔CTA图像,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肿瘤供血动脉。结果:与常规平扫相比,双能量扫描方案辐射剂量ED低于常规扫描方案(P<0.05),剂量约降低31.4%。虚拟平扫所测器官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SNR、CNR、图像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对评分虚拟平扫图像低于常规平扫,但均在3分以上,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种图像对病变的大小、位置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盆腔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具有取代常规平扫的可能,减少1次平扫的放射剂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病灶检出的情况下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T)技术在临床直肠癌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对49例经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行盆腔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能量扫描,采用Liver VNC软件分别得到直肠癌病灶、髂腰肌、皮下脂肪、髂外动脉动脉期及门脉期的VNCT图像,分别测量并比较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VNCT这3组图像中病灶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常规平扫与VNCT图中所测得的组织平均CT值除髂外动脉、皮下脂肪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T的图像噪声低于常规平扫而信噪比高于常规平扫(P<0.01),但其图像质量略低于常规平扫(P<0.01),不过仍可达到诊断需求。动脉期VNCT为(3.96±0.46)分,门脉期VNCT为(3.80±0.54)分,省略常规平扫降低的辐射剂量为(31.49±1.47)%。结论:VNCT在直肠癌术前检查中可减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诊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虚拟平扫图像(VUE)和抑碘图像(MSI)与常规CT平扫图像(TUE)质量,观察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在胸部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40例患者行胸部平扫联合增强检查,采用常规扫描模式获得胸部TUE,以GSI Assist模式行双期增强扫描。采用VUE技术基于原始数据重建动脉期、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AP-VUE、VP-VUE),通过后处理抑碘技术获得双期抑碘图(AP-MSI、VP-MSI)。测量胸主动脉、肺动脉、竖脊肌及胸壁皮下脂肪CT值及其标准差(SD值),并计算CNR,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H法、Mann-Whitney U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P-MSI肺动脉及胸主动脉CT值与TU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VP-MSI及双期VUE各部位CT值、CNR值及SD值与TU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双期MSI及AP-VUE图像各项主观评分均低于TUE(P均<0.005),VP-VUE图像各项主观评分与TU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虚拟平扫较常规平扫辐射剂量降低19.29%。结论 VUE技术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较MSI更好的图像质量,尤其VP-VUE与TUE图像质量相当,有代替常规胸部平扫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双源CT双能量胸部虚拟平扫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比胸部常规平扫与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探讨VN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55例怀疑胸部疾病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双能CT增强扫描,后处理得到VNC图像,对VNC和常规平扫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情况、辐射剂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肺动脉干处平均CT值VNC高于常规平扫(P<0.05),而左心室及脊柱后方肌肉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NC ROI选在肺动脉干、左心室、脊柱后方肌肉的图像SNR均高于常规平扫(P<0.05)。VNC图像质量与常规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的病灶显示情况类似,除部分钙化灶(6/21)及腔静脉旁小淋巴结(3/37)在VNC未见显示外,其余病变均可显示。VNC有效剂量稍高于常规平扫(P<0.05)。结论双能量胸部增强扫描一次扫描可获得增强图像和VNC图像,VNC图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病灶检出的情况下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与常规平扫(CNC)在纵隔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疑诊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行双能量CT CNC和增强扫描,并重建动脉期VNC和静脉期VNC,对CNC与动、静脉期VNC图像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及总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患者气管杈水平胸椎椎体后方肌肉CNC及动、静脉期VNC的平均CT值、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三期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均高于双能量双期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淋巴结CNC及动、静脉期VNC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纵隔双源CT双能量VNC与CNC图像质量无差别,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VNC辐射剂量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次团注对比剂单期增强能谱CT成像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显示及辐射剂量。方法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收集经腹部彩超及超声造影诊断怀疑肾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分次团注单期增强扫描能谱成像,对照组采用单次注射对比剂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实验组扫描方案:先团注70 ml对比剂,注入对比剂后25 s再注射50 ml对比剂并以相同流率跟注40 ml生理盐水。在第一次注射对比剂开始后70 s行能谱CT扫描。利用后处理软件,计算显示肿物、肾动脉和肾静脉的最佳单能量keV,并重组图像。对照组扫描方案:一次性注入对比剂120 ml,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于动脉CT值达到100 HU时扫描动脉期,延迟60 s扫描静脉期。测量肿瘤组织和相邻肾皮质间的比值LKR(LKR越远离1肿瘤显示越好)和对比噪声比CNR,肾动脉、肾静脉的CT值。记录患者BMI指数和辐射剂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结果实验组中肾透明细胞癌43例,嫌色细胞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各1例。对照组肾透明细胞癌44例,肾乳头状癌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和BM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显示肾肿物、肾动脉的最佳单能量为58 keV,显示肾静脉最佳单能量为67 keV。实验组58 keV单能量图肿瘤显示力和CNR(0.7±0.02和10.3±3.2)优于常规组动脉期(1.08±0.04和5.3±2.2)(P0.01);实验组58 keV单能量图肾动脉CT值198±20.3 HU与常规组动脉期肾动脉CT值203±14.5 HU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67 keV单能量图肾静脉CT值200±34.0 HU高于常规组静脉期肾静脉CT值140±12.6 HU(P0.05)。实验组扫描剂量长度乘积[(735±162)mGy·cm]明显小于常规组[(1032±324)mGy·cm](P0.01)。结论分次团注对比剂单期增强能谱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肾动脉、肾静脉的显示等同于或优于常规双期增强扫描,同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联合40 keV虚拟单能量成像(VMI)用于降低小肠CT造影(CTE)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CT真实平扫(TNC)及双期增强扫描的炎性肠病(IBD)患者,测算病变/组织结构在重建TNC,常规动、静脉期,虚拟动、静脉期平扫(VNCa、VNCv)及40 keV VMI图像中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以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有效剂量(ED);对比TNC及VNC图像、常规动脉期及40 keV VMI图像并进行客观评价;对常规扫描与VNCv联合40 keV VMI CTE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并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 TNC、VNCa及VNCv图像中,病变累积肠壁、未累及肠壁及腰大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肠壁、腹主动脉及回结肠静脉在40 keV VMI图像中的CT值、SNR及CNR均高于常规动脉期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RevolutionCT能谱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采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CTPA检查,观察组采用256排RevolutionCT能谱扫描技术进行CTPA检查。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参数以及图像质量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右上叶肺动脉、左右基底段肺动脉亚段、左右基底段肺动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剂量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信噪比、图像背景噪声、对比噪声比、剂量长度乘积以及有效辐射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图像质量符合率81.00%高于对照组的78.00%,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栓塞且需接受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RevolutionCT能谱扫描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参数以及图像质量符合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迭代重组技术用于低剂量胸部CT平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行胸部CT低剂量平扫的56名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图像迭代重组技术:对照组使用FBP技术,研究组使用iDose4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评分水平及差异;两组的相关辐射剂量指标: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简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简称DLP)及有效辐射剂量(简称ED)水平及差异。结果:研究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评分情况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好(P<0.05)。研究组相关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及ED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低(P<0.05)。结论:胸部CT低剂量平扫中使用Dose4技术实施图像迭代重组,可显著提高图像主观评价质量,降低受照辐射。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62-3963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就诊的6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肺癌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等情况。结果常规剂量共检出肺癌63例,检出率为98.44%,低剂量共检出肺癌61例,检出率为95.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图像优良率为96.88%,低剂量图像优良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中CT剂量容积及剂量长度乘积、CT权重剂量指数、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在降低辐射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利于确保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门诊疑似肺结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病理诊断、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常规剂量CT胸部扫描,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及辐射剂量。结果:6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检出肺结核40例,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有效剂量、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早期施以低剂量胸部CT扫描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理想,且患者检查期间受到扫描辐射剂量较低,对其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应用低剂量扫描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的300例行螺旋CT颈动脉检查的受检者随机分成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组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66%,明显要高于常规剂量组84.00%的优良率(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明显要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螺旋CT头颈动脉检查中,低剂量能够获得更高的图像优良率,且辐射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虚拟平扫(virtualnon—contrast,VNC)技术替代常规平扫对结肠癌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能谱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40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增强的能谱成像(GemstoneSpectralImaging,GSI)扫描,通过对三期增强图像进行碘.水基物质分离,生成相应的VNC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四组平扫图像(常规平扫及三期VNC)分别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四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测量四组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四组图像组间两两比较;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分别计算四组图像显示病灶对浆膜侵犯情况的准确率,并以卡方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常规平扫图像为标准,分别计算三组VNC图像对病灶周围肿大淋巴结显示的准确率,并以百分数做对比分析。结果两位医师对四组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均〉0.700);常规平扫、动脉期VNC、静脉期VNC三组图像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衡期VNC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CNR分别为0.51、0.87、0.75、0.49,动脉期VNC、静脉期VNC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CNR均高于常规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衡期VNC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CN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三组VNC图像显示的病灶对浆膜面侵袭情况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VNC图像对病灶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的显示以常规平扫为标准,其准确率均为100%。结论动脉期VNC及静脉期VNC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无区别,且二者显示结肠癌病灶较常规平扫更加清晰,对浆膜侵犯的评估与病灶周围肿大淋巴结的显示与常规平扫无差异,可以取代常规平扫用于结肠癌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20排CT低剂量血管成像在肝癌供血动脉评价中的辐射剂量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拟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均以动态容积模式进行320排CT动态增强间隔时间扫描,其中研究组43例的扫描参数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75 mA,对比剂流率5 ml/s,总量50 ml,而对照组40例采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对比剂速率6 ml/s,总量70 ml;选取最佳纯肝动脉期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利用4 D-DSA成像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间的肝动脉的强化峰时间和CT值;以DSA为参照,评估两组间肝癌3、4级肝动脉供血支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和可诊断率,同时比较两组间的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的肝动脉达峰值和达峰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动脉达峰时间和肝动脉平扫CT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对3、4级肝动脉图像质量评价的可诊断率为97.1%、优良率89.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5.07±2.58)m 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20排CT低剂量的三维肝动脉成像,不仅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和评价肝癌供血动脉的要求,而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儿行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脑外伤患儿48例,因病情需要均行2次CT扫描,首次CT扫描采用常规剂量,管电流200mAs;二次CT扫描采用低剂量,管电流300mAs。记录CT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48例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3.48±0.56)分]与低剂量CT扫描[(3.35±0.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噪声[(2.29±0.52)dB]高于常规剂量[(1.74±0.34)dB](P0.05),噪声比(10.74±0.87)、信噪比(3.24±0.56)及有效管电流[(215±23)mAs]、容积CT剂量指数[(31.89±15.21)mGy]、剂量长度乘积[(634.20±26.91)mGy·cm]均低于常规剂量扫描[14.35±2.14、4.78±1.34、(325±18)mAs、(48.00±17.36)mGy、(956.66±41.98)mGy·cm](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脑外伤患儿行低剂量CT扫描辐射剂量降低,且图像质量可达到识别要求,但噪声较高,信噪比、噪声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256排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用于门静脉成像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肝门静脉扫描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256排能谱CT联合低剂量对比剂扫描,对照组患者行常规CT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其图像质量、噪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有效辐射剂量(ED)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信噪比(SNR)和图像噪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比度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排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用于门静脉成像检查所得的图像质量可靠,检查时辐射剂量小,安全性良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3D)对胸部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106例在该院门诊部行胸部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低剂量胸部CT检查,n=46)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IDR3D进行检查,n=60),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伪影、细小结构显示、胸部病变显示评分)、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试验组噪声、伪影、细小结构显示、胸部病变显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TDIvol、DLP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AIDR3D应用于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不仅可提高图像质量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胸部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讨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肝癌患者共计5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接受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低剂量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图像质量及平时扫噪音值、静脉噪音值、动脉噪音值等差异,此外,比较不同剂量对患者的辐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成像质量得分分别为(4.57±0.51)分、(4.34±0.85)分,试验组患者扫描期间计算出的平扫噪音值、动脉噪音值、静脉噪音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平均受辐射量为(407.4±72.81)m Gary,试验组患者平均受辐射量为(86.5±13.96)m Gar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结果提示,与常规剂量相比,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组在诊断肝癌检测中无明显性差异,结果准确,对机体伤害更小,建议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提高甲状腺结节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颈部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对比静、动脉期最佳单能量(Opti keV)和70keV单能量的图像,并分析比较其图像噪声(SD)、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结果:Opti keV成像中静、动脉期图像中微钙化、残圈征、完整强化环及边界显示率均高于70keV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i keV成像中静、动脉期主观评分、SD均高于70keV成像,CN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采用能谱CT最佳单能成像可提高图像质量,清晰显示结节细节征象,提高图像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