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介入栓塞组与动脉夹闭组各43例,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4周MRS评分、中重度致残率、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4周后,2组恢复良好率、平均住院时间、中重度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脉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疗效均较佳,但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瘤颈夹闭术。  相似文献   

2.
对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一例因护理配合失误而延长手术时间、无电灼伤、压疮及术后感染的发生。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周密默契的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监测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未成熟破裂是指载瘤动脉近端或动脉瘤颈得到充分暴露前发生的破裂,处理不当可以直接导致患者重残或者死亡[1~3].未成熟破裂多数发生在牵抬脑叶或解剖动脉瘤时,在硬脑膜剪开之前或刚剪开时即发生破裂者非常少见[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术和开颅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试验组使用血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和恢复状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MMP-9含量。结果观察组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造影检查栓塞/夹闭是否完全、恢复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6.
老年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55例老年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控制血压、用药护理,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重视呼吸道护理及创口引流护理,加强脑血管痉挛及出血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55例手术后54例治愈,1例死亡。  相似文献   

7.
李娟 《全科护理》2014,(18):1688-1689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临床证明,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大或漏血及脑局部缺血的过程。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而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动脉瘤要早期预防、早期检查、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黄艳  滕昭晖 《当代护士》2016,(2):134-136
正小脑后下动脉瘤是指从小脑后下动脉(PICA)上发出的动脉瘤,包括从PICA和椎动脉交界处发出的动脉瘤,属于后循环动脉瘤之一。PICA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仅占颅内动脉瘤的0.5%~3%~([1]),但由于PICA毗邻脑干、后组颅神经等重要脏器,不仅手术难度大,而且术后容易产生多种严重并发症~([2]),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院神经外科于2012年06月成功救治了一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继发脑梗塞患者,随访至今已逾2  相似文献   

9.
黎海霞 《天津护理》2011,19(3):148-149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壁异常所致的局部脑血管扩大形成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可以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其破裂常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突然发病,可完全没有诱因,也可出现于体力劳动中、情绪激动时或饮酒后,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程度,少量出血只有轻度头痛、颈项强直,有些病人可有局部头痛,  相似文献   

10.
11.
总结了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晚期夹闭手术的护理经验.术前护理的重点是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心理护理,避免一切诱因,预防再出血,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术后配合“三高”治疗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早期行高压氧治疗.认为加强责任心,积极关注整个围手术期和实施专业化的全面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显微镜下实施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总结我院近4年来完成的6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结果 6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风险性高、难度大,手术室护士应认真做好术前准备,熟悉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及手术步骤,术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病人可出现剧烈头痛,甚至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于第一次出血后8周内有40%再出血,死亡率可达60%,而直接进行动脉瘤夹闭术的死亡率仅为1-5%。因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对20例颅内动脉瘤实施夹闭术,围术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8例,其中术后出血1例,二次手术后恢复良好;1例因血管痉挛出现局灶性癫痫小发作,经精心治疗护理,症状消失.认为对颅内动脉瘤实施夹闭术,围术期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行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患者实行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干预、再出血干预、脑血管痉挛干预、消化道出血干预、电解质紊乱干预及肺部感染干预,预防并发症,出院时按格拉斯哥(GCS)标准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出院时按GCS评定标准,恢复良好26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预防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6.
17.
颅内动脉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在手术技术 ,神经麻醉和监测技术上的进展 ,围术期病死率已有所下降[1]。现对在本院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作者收集了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行动脉瘤夹闭术的病人32例。其中男14例 ,女18例。年龄28~79岁。动脉瘤分别起源于前交通动脉12例 ,大脑前动脉7例 ,大脑中动脉3例 ,基底动脉3例及后交通动脉4例 ,其它部位3例。根据Hunt/Hess法对病人神经分级为 :I级4例 ;II级15例 ;III级11例和IV级2例。1.2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59-346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Hunt-Hess分级三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予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脑积水发生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脑血管瘤破裂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术后短暂性脑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50例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前准备、预防血管痉挛,术后进行一般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认为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对各种可能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是栓塞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