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及总结我院2001-2008年以来,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庆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3):217-218
目的:评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男11例,女5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5岁;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6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6例。结果: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5例,鞍上区4例,鞍旁区3例,四脑室2例,小脑蚓部和小脑延髓池各1例。CT平扫肿瘤呈脑脊液样低密度,大多形态不规则,少数呈圆形、卵圆形,均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增强后均无强化。MRI检查,大多数类似脑脊液样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数在T1WI上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CT与MRI诊断表皮样囊肿均有重要价值,MRI显示表皮样囊肿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TE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EC的MRI资料,8例均采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8例TEC在T_1WI、T_2WI上边缘部有低信号环,即"黑环征",厚度均匀,约1~2 mm。T_1WI上5例病灶内部呈等低或等高信号;1例在T_1WI见"靶征";在T_2WI上6例病灶内部有"洋葱皮征";1例病灶内部"洋葱皮征"显示不清;另1例TEC最大径达4.8 cm,但内部无典型"洋葱皮征"。8例TEC MRI增强均无强化。结论睾丸实质内TEC的MR征象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表皮样囊肿发生于颅骨较为少见,本文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表皮样囊肿,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临床上并不少见的一种颅内先天性良性肿瘤性病变,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0.2%~1.8~([1])。因外观呈乳白色且有珍珠样光泽,又称珍珠瘤。本文收集了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资料,对其低场MRI表现进行分析。病例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2012年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表皮样囊肿的完整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 相似文献
6.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监床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0 .5 %~ 1.89% [1 ]。因肿瘤的密度与脑脊液相似 ,CT有时难以确定脑池内的病变范围 ,而 MRI显示较准确。现对我院 1988年 9月~ 1999年 9月 ,经手术证实的 14例颅内表皮样囊肿 ,分析其 CT、MRT及临床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31~ 5 8岁 ,全部病例均行 CT、MR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 ,其中 4例加做 CT增强扫描。 14例均经神经科医生临床检查。1.2 方法 MRI检查采东芝 1.5 T超导型扫描装置。根据病变部位做横断、冠状及矢状面扫描。… 相似文献
7.
颅内表皮样囊肿(亦称胆脂瘤)是起源于外胚层的一种少见的胚胎性肿瘤,发生率低,国内22,457例颅内肿瘤中有356例,占1.8~2.02%。既往诊断本肿瘤主要依赖于气脑和脑血管造影,对定位诊断有价值,定性诊断低。为提高本肿瘤的CT 定性诊断和研究本肿瘤的病理变化阶段的CT 表现,现将本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重点分析其MRI特点及发病部位。结果:本组病例中,病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42岁,平均15.7岁,本组病例发病部位1例位于硬膜外,1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7例位于脊髓内,病灶们于胸段3例,脊髓圆锥内7例,脊髓圆锥水平髓外硬膜下3例,马尾11例,其MRI信号表现为T1WI低信号13例,等低信号9例,等高信号2例;T2WI高信号15例,等高信号7例,低信号1例,等信号1例,在22例增强扫描的病人中,5例病灶边缘呈轻度增强,17例增强扫描病灶无变化。3例病灶边缘可见脂肪信号。14例合并有先天畸形态。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增强扫描无变化或呈病灶边缘轻度增强,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伴有先天畸形,除与皮样囊肿鉴别困难外,可与其它椎管内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嫡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15例,重点分析肿瘤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及MRI扫描与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果在本组嫡例中,桥小脑角区8例,鞍旁2例,斜坡区2例,枕骨1例,侧脑室三角部、第四脑室各1例。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FLAIR图像上呈不均匀高信号,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肿瘤均无强化。结论典型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表皮样囊肿由Pinson于1807年首先报道,1850年Remark提出异位残余上皮细胞的理论。Critchiet于1928年定名为表皮样瘤。颅内表皮样囊肿因其肉眼下色泽洁白带有珍珠光泽,又名珍珠瘤或表皮样囊肿,并被称为最美丽的肿瘤。其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2%~1.8%,好发于20~40岁,一般无性别之差,以桥小脑角、鞍旁最为常见[1-3],其次为第四脑室、侧脑 相似文献
12.
睾丸表皮样囊肿(testicular epidermoid cyst,TEC)是较罕见的睾丸良性肿瘤,无恶变倾向;其发病率在所有睾丸肿瘤中约占1%[1],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等疾病相混淆.本研究结合文献回顾观察TEC的MRI表现,旨在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郁成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12):868-869,F0002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并对其生长和蔓延方式分型。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11例,男6例,女5例,行MR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表皮样囊肿呈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生长和蔓延方式多样。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并可根据MRI表现进行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细胞和(或)表型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1-2]。本研究结合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分析3例颅内SC。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1997年7月—2012年5月3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8岁。发作性头痛10余年。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头颅MRI示右侧额部内板下见等长T1等长T2混合团块信号影,肿块部分侵入内板内,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为等、高信号,DWI为高信号为主,内可见片状等、低信号。MRI示右侧额部颅骨内板下见团块状等、长T2(图1a),等、长T1(图1b)混杂信号影,边界清,FLAIR序列为等、高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低信号影(图1c),DWI(图1d)示主体高信号,内见片状等、低信号。局部颅骨变薄,邻近脑实质受压。病理诊断为表皮样囊肿。详见图1。 相似文献
16.
颅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表皮样囊肿CT表现为高密度者很罕见[1] ,国内曾有数例颅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报道[1、2 ] 。笔者近期遇到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2 4岁 ,视力下降 ,行走不稳 1年 ,头痛 2个月余。查体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CT表现 :左额、颞叶近中线可见一巨大高密度占位病变 ,CT值约 94Hu,7cm× 6cm× 6cm大小 ,类圆形 ,边缘光滑 ,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晰 ,跨颅凹生长 ,未见瘤周水肿及室旁水肿。肿瘤内靠边缘可见一小低密度灶。左侧脑室、三脑室、鞍上池受压 ,中线略向右移位。肿瘤与颅骨内板紧贴 ,未见颅骨有破坏及增生改变。增强扫描病…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女,21岁.1个月前无诱因突发抽搐,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强直,持续约10分钟.家人急送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颞叶后部占位性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行MRI检查示右颞后病灶呈信号均匀的长T1、T2表现,增强扫描信号无明显改变,考虑为胶质瘤. 相似文献
18.
雷凯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1):1458-1458
患者女 ,32岁 ,进行性增大骶尾部肿物 16年 ,近日出现左侧下肢后侧牵扯痛。查体 :骶尾部可触及肿物 ,质柔韧 ,活动度尚可 ,触痛 ,表面较光滑。超声所见 :骶尾部可探及一约 185mm× 96mm大小的异常回声区 ,边界清晰 ,形态尚规则 ,似有包膜 ,内部回声欠均匀 ,以低回声为主 ,内可见多个细强光点。并向腹侧前下方突出 (见图 )。超声提示 :骶尾部实质占位性病变 (表皮样囊肿可能 )。手术病理诊断 :骶尾部表皮样囊肿。 讨论 表皮样囊肿由于明显或不明显的外伤所致表皮进入皮下生长而成 ,囊肿壁由表皮所组成 ,囊内为角化鳞屑。多见于易受伤或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MRI 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1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8例,诊断准确率85.7%;MRI表现T1WI呈均匀等信号9例、均匀低信号6 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5例、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8例肿瘤边缘可风脂肪信号;T2WI呈高信号18例、等高信号3例,19例肿瘤边缘可见环殂等低信号囊壁;17例行增强扫描,3例肿瘤周围可见轻微强化,14例无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术前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