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机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8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n=41)患者采用适用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对照组(n=44)患者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结果 2组患者HR、呼吸频率、MAP、pH、SpO_2、p(O_2)、p(CO_2)及p(A-a)O_2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MR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潮气量(V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吸气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比、气道闭合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SIMV+PSV模式,ASV通气模式可以维持COPD伴呼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SIMV+PSV、ASV无创呼吸机治疗模式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通气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两组通气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潮气量、指令呼吸频率、总通气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气指标对比均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V通气模式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理想,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3例,分别为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组和适应性压力支持(ASV)模式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后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V模式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SIMV+PSV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V模式组和SIMV+PSV模式组的VAP发生率分别为7.7%、15.4%,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8%、3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SIMV+PSV模式好,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控制通气至自主呼吸过渡期PSV通气模式应用结果。方法:选取6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处于有创通气治疗至撤机过渡阶段,对照组设置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观察组设置为PSV通气模式。对比两组过渡期有创通气时间、通气质量指标、ICU滞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VAP及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过渡期前后,两组通气质量相关指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过渡期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水平明显低于过渡期前;过渡期后,两组PaO2/FiO2及PH值明显高于过渡期前;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PSV和PSV通气模式均能达到有效通气,通气效果相似的情况下,PSV通气模式能允许患者自主呼吸,人机协调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分为两组,其中20例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作为SIMV+PSV组,20例予以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作为SIMV组,观察两组呼吸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SIMV+PSV组总呼吸频率[(23.05±2.41)次/min]高于SIMV组[(17.58±2.3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V+PSV组C-反应蛋白、酸性蛋白、降钙素原分别为(93.26±21.56)mg/L、(1.38±0.50)g/L、(2.28±1.24)ng/ml,显著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PSV能够改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总呼吸频率,降低机体炎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呼吸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SIMV PEEP组和SIMV PSV PEEP组各15例,观察各组患者上机后的血气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IMV PSV PEEP模式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SIMV PSV PEEP组与SIMV PEE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IMV PSV PEEP是一种较好的通气模式,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弥漫性肺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弥漫性肺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SV和SIMV模式进行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和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撤机成功率及气压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两组的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但ASV组较SIMV组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脱机成功率均100%,无气压伤发生.②ASV组较SIMV组,潮气量(VT)增加而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道峰压(PIP)和平台压(Pplat)下降显著(P〈0.01或P〈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加通气(PEEPi)的发生率22.38% ,明显低于SIMV组的44.67%(P〈0.01),AS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亦明显缩短减少(P〈0.05).[结论]ASV模式应用于急性肺出血并呼衰患者,与传统SIMV模式相比具有相同的改善氧合的效果,但呼吸力学的改善更有利于撤机和肺保护,理论上减少机械通气加重肺出血的发生,且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剂量氨溴索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反应、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清CRP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呼吸功能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清CRP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呼吸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大剂量氨溴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氧状态和呼吸功能,缓解和降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两种不同通气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4例存在自主呼吸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先使用辅助/控制通气(A/C)模式后改为ASV模式,另一组先使用A/C模式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采用对照性研究方法,比较前后两种通气模式对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以及两组间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及调机次数。结果从A/C模式改为ASV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p)、平均气道压(Pro)、气道闭合压(P0.1)和浅快呼吸指数(RSB)下降,潮气量(VT)和肺顺应性(C)上升(P〈0.01);从A/C模式改为SIMV+PSV后RR、Pp、Pm、P0.1和RSB下降(P〈0.01)。两组其余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变更模式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SV组的调机次数明显少于SIMV+PSV组(8.5±2.2vs13.1±3.1,P〈0.01)。结论ASV和SIMV+PSV与A/C比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负荷,保护肺组织。运用于撤机时两种模式效果无明显差别,但ASV操作相对简单,适合于临床医师使用。  相似文献   

10.
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机械辅助呼吸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的差异。方法观察34例患者在PsV与SIMV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变化。结果在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血压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pH值、PaO2、呼吸频率、心率、主观舒适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PSV模式优于SIMV模式。结论PSV模式较SIMV模式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心肺复苏(CPR)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0月4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出现自主呼吸时采用SIMV+PSV模式通气作为观察组,2005年1月~2007年5月31例应用SIMV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值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统计CPR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稳定,CPR成功率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自主呼吸出现时使用SIMV+PSV模式,能减少呼吸肌的做功,利于呼吸功能恢复,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提高血氧浓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CPR自主呼吸出现时较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08-3810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无创通气在慢阻肺(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纳洛酮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血气指标、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以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效果理想,患者心功能、血气指标、呼吸频率明显改善,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35-3237
目的分析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对呼吸机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机械通气方案,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对比两组呼吸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气指标。结果呼吸力学参数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T更高,RR、Rins、Pmean、Ppeak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s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O、S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VP、BP、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液p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相比,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能进一步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机学参数以及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部分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强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作有效分组处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强化护理。对比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7 d后,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呼吸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同组入院第1天有所改善(P均<0.05)。观察组中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强化护理实施在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能够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促进其肺功能与呼吸功能的提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抗感染、止咳、平喘、纠正心功能,吸氧、必要时辅以无创呼吸机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a CO2、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血气情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心脏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心脏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转入ICU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分别给予ASV(15例)及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15例)两种通气模式,通气2h后比较两组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与SIMV组相比,AsV组潮气量(VT)增加而呼吸频率(RR)明显下降(P〈0.05),气道峰值压(PIP)下降显著(P〈0.05);平均气道压(Pro)改变不明显(P〉0.05)。ASV组的器械附加功(WOBimp)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明显降低(P〈0.05)。SIMV和ASV两种呼吸模式下血气分析、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SIMV模式相比,ASV模式可以降低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值得在心脏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心肺复苏(CPR)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0月4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出现自主呼吸时采用SIMV+PSV模式通气作为观察组,2005年1月~2007年5月31例应用SIMV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值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统计CPR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稳定,CPR成功率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自主呼吸出现时使用SIMV+PSV模式,能减少呼吸肌的做功,利于呼吸功能恢复,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提高血氧浓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CPR自主呼吸出现时较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血气指标及症状缓解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9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上联合实施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常规组在常规治疗上接受传统方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缓解情况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48h,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p 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aO2、Sa O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aCO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可有效改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有利于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RF)患者使用不同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22例COPD合并Ⅱ型RF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压力支持通气(PCV)组和适应性支持通气(ASV)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有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炎症因子,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5 d后,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呼气频率(f)、气道阻力(RAW)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ASV组低于PCV组(P<0.05);各项血气指标水平、潮气量(VT)均较治疗前升高,ASV组高于PCV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OPD合并Ⅱ型RF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两种通气模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状态,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水平,但ASV通气模式对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各项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耐受性、依从性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S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Pa O2)及p H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耐受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依从性及治疗耐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