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饮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通过饮食指导及控制、饮食记录引导患者自我饮食管理。共3个月,第4个月开始记录2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共记录3个月。结果实验组患者透析期间体质量(IDWG)增长与干体质量的比值、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饮食管理可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控制在理想范围,从而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给予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透析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液体控制和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两组健康教育后,对干体重的概念、控制液体摄入的必要性及小技巧、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的正常范围、IDWG过多并发症的认知有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的认知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前两组透析间期干体重增加5%例数、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IDWG5%例数均显著增加(P0.05),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更明显(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提高,但ADL评分在40~100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控制中效果明显,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门诊进行MHD的18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日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分别给予综合性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依从性。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在错过治疗次数、缩短治疗时间、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及血清白蛋白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综合性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健康教育。选取2018年时7—12月的1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血液透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透析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透析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透析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利明 《护理研究》2008,22(7):1822-1823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F)病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MHD可部分替代ESRF病人的肾脏功能,使生命得以维持。MHD病人病死率很高,据统计,我国MHD病人年死亡率为25%,其发生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等透析并发症有关。控制液体摄入,从而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IDWG)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是减少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等透析并发症、降低MHD病人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属强化教育对糖尿病肾病病人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5%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病人及其家属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家属在病人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家属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强化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透析间期体重(IDWG)/干体重比值、液体摄入依从性、血压及各项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病人的IDWG/干体重比值及血压低于对照组、液体摄入依从性高于对照组、除甲状旁腺素外血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家属实施强化教育能加强病人透析间期体重的控制,使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现状,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目标。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实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结果:实验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率较高,针对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行为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使患者重新建立健康信念,并主动限制水的摄入,从而有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制作影响因素自编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血液透析前后收缩压(SBP)、血液透析前后舒张压(DBP)、血液透析后1~4 h血压及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体重增长量及尿素清除率等.结果 1 092次血液透析中有21次出现高血压,发生率为1.92%,血液透析相关性高血压主要出现在透析2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液透析过程平均心率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 IDWG%)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出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控制血液透析过程平均心率及透析间期IDWG%可减少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减少高血压给患者带来痛苦和额外的风险,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及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压分层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压管理,观察组采用血压分层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疾病知识知晓率及血液透析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血压发生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IDWG)低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充分率(Kt/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压分层管理将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及心脑血管事件,有利于患者血压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0.
黎渐英  叶晓青  黄卓燕  王饶萍 《现代护理》2007,13(15):1398-139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BT)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控制透析间期体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MHD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在日常血液透析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行CBT,对照组同期仅行日常血液透析护理常规。干预后1)比较2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2)计算透析后体重与干体重平均差异度,比较2组差异。3)比较2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得到控制的比例。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BT可改善MHD患者的控制体重依从性,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BT)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控制透析间期体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MHD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在日常血液透析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行CBT,对照组同期仅行日常血液透析护理常规.干预后1)比较2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2)计算透析后体重与干体重平均差异度,比较2组差异.3)比较2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得到控制的比例.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BT可改善MHD患者的控制体重依从性,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责任制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本中心透析的186例MHD患者,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责任制健康教育:首次行血液透析的管床护士即为责任制健康教育护士,即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规律透析治疗开始,循环进行宣教,通过提问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计划性对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随机健康教育.结果 责任制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在透析并发症控制情况的比较,实验组在心衰发生率、高血钾发生率、内瘘闭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比较,病人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责任制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减少了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医患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BT)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急诊透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行MHD的2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06年开始对患者实施CBT,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行MHD的23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发生急诊透析的原因、两组患者非常规透析时间来医院急诊透析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透析间期体重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急诊透析的发生率0.08%,对照组为0.16%;实验组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100%,对照组为43.3%;实验组体重控制率99%,对照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减少MHD患者急诊血透诱因,从而降低急诊血透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透析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控制体质量增加和配合医嘱选择透析方案方面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的第7~12个月,实验组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路径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相关知识达标率、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遵医情况。结果:路径组相关知识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及遵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教育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降低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是血液净化中心理想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基层医院血透患者水分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5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患者(3次/周)的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多媒体健康教育前为对照组,多媒体健康教育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多媒体健康教育前和后的健康宣教知识考核评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情况及透析间期出现并发症的例数等控水指标。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多媒体健康教育后,对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媒体健康教育能提高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能有效控制水分,减少透析间期因水分摄入过多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间期不同程度体质量增长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的患者577例,于2019年1月建立队列。收集患者入组前的临床资料,以患者2009年每次透析前体质量和干体质量计算每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并取平均值,观察指标为AVF失功。结果研究对象分为IDWG≤4%组和IDWG4%组,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2组混杂变量,共414例患者完成1:1匹配。匹配前后IDWG4%组AVF失功率均高于IDWG≤4%组[34.2%比65.8%,χ~2=5.718,P=0.017;14.5%比22.7%,χ~2=4.611,P=0.03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393,95%CI:1.861~6.184,P0.001)、IDWG(OR=1.967,95%CI:1.157~3.347,P=0.013)、血清白蛋白(OR=1.759,95%CI:1.034~2.990,P=0.037)、左心室质量指数(OR=1.008,95%CI:1.002~1.013,P=0.010)是AVF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DWG超过4%是MHD患者AVF失功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60岁、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左心室质量指数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群组短信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中心透析的80例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短信教育组(下称短信组)和对照组。短信组在每次透析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透析间期接收定时群发的健康教育信息;对照组只在透析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结果80例MHD患者中,短信组对透析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39,P〈0.05);短信组的患者的内瘘感染(闭塞)发生率亦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结论短信模式分组群定时发送健康教育信息,提高了MHD患者血液透析间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以下简称路径)对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并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设为实验组.实验组按照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路径可显著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其危险因素包括水负荷过重,临床上常表现为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DWG)过多。钠梯度为透析液钠浓度与透析前血清钠浓度的差值,本研究拟研究钠梯度与MHD患者水负荷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1例,血液透析3次/周,尿量500ml/天。收集患者期间透析前及透析后血清钠数据、钠梯度、IDWG、IDWG%及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透析前血清钠浓度为[138.81±3.27(130.2~145.0)]mmol/L,透析后血清钠浓度为[137.81±2.88(132.5~146.0)]mmol/L,透析液钠浓度为135mmol/L,钠梯度绝对值为[3.92±2.69(0~10.0)]mmol/L,透析前后钠浓度差绝对值[2.79±2.14(0.1~8.6)]mmol/L,IDWG为[2.06±0.82(0.50~4.20)]kg,IDWG%为[3.71±1.42(1.01~8.42)]%。钠梯度绝对值与IDWG及IDWG%均显著相关(r=0.349,P=0.001;r=0.269,P=0.013),钠梯度绝对值为0时,MHD患者IDWG最低,透析对患者的钠负荷及水负荷影响最小。年龄与透析前钠浓度、钠梯度绝对值、IDWG及IDWG%显著负相关。低血压的发生率与钠梯度绝对值、IDWG等无显著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钠梯度绝对值与IDWG显著正相关,对MHD患者透析液钠浓度的个体化处方,可能改善MHD患者的水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