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穴位针刺配合温经散寒汤在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在经期时服用布洛芬缓释片缓解疼痛,观察组患者在经期时采用穴位针刺配合温经散寒汤缓解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前列腺素E2(PGE2)的情况,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量表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痛经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GF2α水平有明显降低,PGE2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PGF2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PGE2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穴位针刺配合温经散寒汤能够明显缓解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经期不适,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经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虚寒型痛经的效果。 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 2017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100 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温经汤治疗,观察组给予温经汤联合针刺 疗法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结果:治疗 3 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 P <0.05 );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两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低于治疗前,且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温经汤联合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虚寒型痛经患者血流情况,改善痛经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归精油循经按摩配合点按三阴交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受试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给予当归精油循经按摩少腹配合三阴交点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点按三阴交。4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疼痛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的VAS得分和疼痛症状积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VAS得分和疼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精油循经按摩配合点按三阴交可有效改善痛经症状,还可避免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易于操作的非侵入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少腹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临床疗效、痛经症状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后2组痛经症状积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梁氏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梁氏痛经方,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停药并随访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期2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和随访表明,观察组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梁氏痛经方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暖宫止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服用暖宫止痛汤;对照组30例服用月月舒颗粒。2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暖宫止痛汤在减少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痛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暖宫止痛汤在降低患者血清中的PGE2、PGF2α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暖宫止痛汤停药3个月经周期远期疗效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66.67%,暖宫止痛汤远期疗效优于月月舒(P<0.05)。结论:暖宫止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月月舒颗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理疗治疗,对照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痛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80,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且操作安全,长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方位中医外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多方位中医外治法,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VAS积分、HAMD评分、HAMA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组VAS积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多方位中医外治法及中药内服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但多方位中医外治法作用优于中药内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即刻与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24h及疗程结束后的疼痛程度;采用痛经症状积分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的减轻程度;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无论VAS评分、痛经症状积分,还是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3种评分模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缓释胶囊,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何劲薇  谭绍良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85-4087
目的:观察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属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应用微波热疗,对照组应用温经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症状总评分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完成观察的70例中痊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而对照组完成观察的60例中痊愈20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失访10例,对照组失访20例,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波热疗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有效方法,患者依从性好.具有简便、实用、价廉的特点。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郄穴刺络拔罐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地机(郄穴)穴处进行刺络拔罐;对照组用芬必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疗效(89.65%)优于对照组(65.52%)(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拒按、持续时间、经色紫黯、有血块、手足欠温及总积分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芳香疗法联合手指点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 遵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指点穴治疗,观察组给予芳香精油联合手指点穴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在治疗结束后下一个月经周期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组的痛经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结论 芳香疗法联合手指点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灸针刺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温灸针刺配合中医护理,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滴丸,配合一般护理。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期间禁服任何其他药物。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灸针刺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作为一种常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艾灸结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与研究组42例(采用艾灸联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痛经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痛经患者中采用艾灸联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痛经症状,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隔物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隔盐灸加隔姜灸干预,比较2组痛经症状积分、疼痛程度、临床疗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痛经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16.950,P<0.001;t=8.804,P<0.001;t=8.572,P<0.001),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81,P=0.041)。结论 应用隔物灸可缓解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6月我院10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在经前1周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温经1号散火龙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辨证口服治疗,观察组予在中药辨证口服基础上,于月经来潮前7 d开始接受火龙灸干预,火龙灸所用药物为温经1号散,1次/3 d,25~30 min/次,月经来潮即停止,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2次/疗程,共3疗程。比较2组入组时、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VAS评分、痛经症状量表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痛经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比观察组有效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5,P<0.001)。结论 温经1号散火龙灸能有效改善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症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经行前1周开始穴位埋线,穴位:关元、气海、子宫、天枢、次髂、三阴交、肾俞,辩证加减穴位:气滞血瘀加取太冲,寒凝血瘀加取阴陵泉,湿热瘀阻加取肝俞,气血虚弱加取足三里,肾气亏虚加取中都;耳穴压豆:以子宫、内分泌、交感、神门为主穴,辩证配穴为:寒凝血瘀配肾、脾,气滞血瘀配肝、上屏尖,气血虚弱配心、脾,湿热瘀阻配肝、胆,肾气亏虚配肝、肾.对照组痛经第1天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及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3个月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不易反弹,是一种治疗痛经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原发性痛经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敷神阙、关元、中极并配合温和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温和灸神阙、关元、中极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伴随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疼痛积分、伴随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外敷穴位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单纯艾灸治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经通腑汤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通腑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腑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管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