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于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进行治疗的12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2 w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U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改良方案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老年病科ICU收治的年龄≥7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3~8分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策后选取单纯肠内营养还是单纯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改良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第21天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T细胞亚群CD4,CD4/CD8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种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结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肠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恢复与排便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可缓解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加快患者胃肠道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8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各44例,全部患者行肿瘤病灶切除加淋巴清扫根治术,肠外营养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两组营养干预观察时间为14d。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肠内营养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半流饮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肠内营养组合理饮食、运动锻炼、日常服药依从性分别为100.0%、97.7%和100.0%,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的84.1%、79.5%和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肠内营养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前期肠外营养支持加后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总结针对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地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和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收治于我院的重症脑卒中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各5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干预,对两组重症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重症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早期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需接受重症监护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防护护理实践之中,可显著降低其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概率,实现高效营养支持目标,缩短接受重症监护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对脑卒中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7d,然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正常立即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加强肠内营养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第7天、第14天血红蛋白(HB)、前蛋白(PA)及白蛋白(ALB)含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第7天后PA及ALB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第7天后HB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第14天后HB、PA及ALB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2例(7.41%)、应激性溃疡1例(3.7%)、便秘1例(3.7%)、腹泻3例(11.11%),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最终促进疾病康复,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病人急性期不同肠外营养策略之间的临床结果及护理.方法 将入住ICU并接受肠外营养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低氮、低热量组)及对照组(高氮、高热量组),每组15例.定期检查患者的血糖、血浆蛋白、氮平衡测定,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两组在入科时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3~7天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氮平衡测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蛋白及前白蛋白在入科后第7天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1例出现2种并发症,对照组有4例出现3种并发症,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病人早期采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2d后营养状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营养状况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前白蛋白(178.74±52.27)mg/L、血红蛋白(118.31±19.89)g/L、血清总蛋白(62.95±6.37)g/L,高于对照组的(133.26±42.62)mg/L、(94.63±18.11)g/L、(56.12±4.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5%VS 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ICU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体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以及各项免疫指标含量变化情况,并比较各项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Ig G、Ig M和Ig 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I指数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且NIS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1例发生肺部炎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1%(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使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有利于预后,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将临床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在必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必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种营养支持后的实验室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和费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后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相关指标(AMS、血糖、内毒素、AST值)恢复快于单独肠外营养治疗后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费用也是接受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更有益,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均经口进食进行肠内营养并同步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均通过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并同步给予临床一般护理。测定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的血淀粉酶(AMY)、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等血清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统计两组腹腔感染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干预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的AMY、ALB、TNF-α、IL-1β、CRP等血清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感染率、手术干预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临床总并发症发生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治疗及护理干预临床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有效降低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7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与胸腔引流时间,记录2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TP、PA、ALB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 d营养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有利于食管癌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67-4668
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低氮低热量的肠外营养研究。随机抽选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同时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而观察组则给予低氮低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在肠外营养支持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前清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糖之间的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第3、7d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前清蛋白术后第1、3、7d较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第3、7d的前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低氮低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治疗ICU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5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淀粉酶、谷草转氨酶、APACH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胰腺感染率、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淀粉酶、谷草转氨酶、APACH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胰腺感染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血清蛋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留置胃管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6 月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 93 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 47 例和对照组 46 例。 对照组常规 予以留置胃管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营养状态(血清总蛋 白、血红蛋白)、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二胺氧化酶、 D- 乳酸)水平。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 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二胺氧化酶、 D- 乳 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2.13% ( 1/47 )与对照组 8.70% ( 4/46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重症脑出血术后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留置胃管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态、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控 制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压疮预防护理模式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脑卒中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压疮预防护理干预。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免疫球蛋白Ig M、Ig A、Ig G水平变化、住院时间、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Ig M、Ig A、Ig G水平无明显差异(P 0. 05);干预2周后,观察组Ig M、Ig A、Ig G水平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 89%低于对照组15. 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压疮预防护理模式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可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压力性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测定两组患者的TP,ALB,PA,TC,TG和Hb等营养指标的含量以及各免疫指标在体内的含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上消化道、尿路以及肠道等部位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第1天测定两组患者体内各大营养指标显示,TP,ALB,PA,TC和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观察组患者体内的TP,ALB,PA,TC,TG和Hb均大于对照组;干预第1天,各免疫因子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之后测定患者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现,两组患者的免疫因子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小,IgG,IgM,IgA,CD4,CD4/CD8各免疫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体内患者营养缺乏程度,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4例ICU重症患者根据营养方式不同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和相应的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37例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及相应的肠内营养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营养状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67.27±3.04)g/L,血清白蛋白(39.14±3.03)g/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1.21±2.89)g/L和(33.47±2.9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提高ICU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