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临床效果及呼吸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肺叶切除术患者86例,分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手术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液量、住院总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值流速(PEF)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VC、FEV1、PEF同手术前相比降低(P0.05),且观察组FVC、FEV 1、P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疗效较好,呼吸功能影响较小,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35例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8)采用全麻手术;观察组(n=67)采用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手术,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等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及PEF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FEV1、FEV1/FVC及PEF水平有所降低,与治疗前和观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小,较全麻更加适用于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到2017年6月接诊的80例肺大疱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ID号尾号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手术前后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切口总长度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减少,胸管留置时间缩短,术后1、5、7天的疼痛程度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PEF(69.96±5.77%、241.52±16.43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60.21±5.87%、216.48±15.32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患者,较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右胸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肺功能的影响及其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右剖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研究组采用经右胸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1s用力呼出量(FEV_1)、FEV_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和呼吸峰流速(PEF)指标水平均改善,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肺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义(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5/39),高于研究组的5.13%(2/39)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经右胸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手术指标明显改善,对肺功能影响明显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的53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13例;年龄16~69岁,平均36岁。病变位于右侧36例,左侧17例;合并肺结核38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2~24个月。所有患者术前胸腔积液或术后标本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测确诊为结核性脓胸。阐述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治愈49例(92.45%)。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1.89%),为术后胸腔出血致凝固性血胸,经延长胸腔引流时间,积血溶解排出后治愈。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49例(92.45%),中转开胸手术4例(7.55%)。手术100~370 min,平均(234.53±56.06)min。术中出血量50~1400 ml,中位出血量300(175.0,402.5)ml。胸腔引流管留置3~22天,中位时间8(6.00,11.25)天。结论在围手术期评估、治疗恰当和手术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晚期患者损伤程度及损伤后瘫痪时间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进行ASIA运动评分,并测定最大肺活量(VCM AX)、时间肺活量(FVC)、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及损伤后瘫痪时间,观察各项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40例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皆下降,ASIA运动评分与VCM AX、FVC、FEV1、PEF成正相关;完全性损伤组与不完全性损伤组间VCM AX、FVC、FEV1、PEF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完全性损伤组或不完全性损伤组中,C3~5与C6~8节段损伤患者的VCM AX、FVC、FEV1、PEF均无显著性差异;损伤后瘫痪时间与VCM AX无相关性,而与FVC、FEV1、PEF呈正相关。结论: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均下降,肺功能改变与脊髓损伤程度及损伤后瘫痪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对应激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进行手术并给予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气滞血瘀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胰岛素(Ins)、血管紧张素Ⅱ(AT-Ⅱ)]、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气滞血瘀症状评分、Cor、NE、Ins和AT-Ⅱ水平、FIB均降低,FEV1、VC、MVV和FVC、PT、APTT、TT和D-D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气滞血瘀症状评分、Cor、NE、Ins和AT-Ⅱ水平、FIB均降低,FEV1、VC、MVV和FVC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凝血功能,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后引流量及肺功能预测值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L)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6月~202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NSCLC病人80例,均行VATS治疗。根据病人术后PPCs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所有NSCLC病人均于术前1周检查病人肺功能指标,记录术后3天引流量,Logistic回归分析VATSL后发生PPCs的影响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术后引流量及肺功能对NSCLC病人VATSL后发生PPCs的预测价值。结果 80例病人VATSL后57例未发生PPCs, 23例发生PPCs, PPCs发生率为28.75%;两组病人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分期,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及肺功[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低于未发生组,术后3天引流量多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探讨其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微创手术;对照组60例,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合并重症肌无力8例,对照组合并重症肌无力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6.28±1.37)cm,(361.8±176.9)ml和(158.67±27.81)min,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84±5.16)cm,(800.69±235.43)ml和(225.48±37.25)min(P0.01)。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引流液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85±1.24)分,(175.34±71.25)ml和(6.38±3.6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36±2.59)分,(341.56±113.74)ml和(9.27±3.48)d(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 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MG患者术后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胸腺瘤安全有效,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三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MP-VATS)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SP-VATS)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早期NSCLC患者15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VAMT组66例,实施VAMT手术治疗;MP-VATS组45例,实施MP-VATS治疗;SP-VATS组46例,实施SP-VATS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和最大通气量(MVV)。结果VAMT组、MP-VATS组和SP-VATS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1.21±40.02)分钟、(158.43±36.78)分钟和(154.89±32.34)分钟;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2.34±4.55)枚、(12.47±3.81)枚和(11.78±3.32)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VATS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MP-VATS组和VAMT组[分别为(4.11±0.65)cm、(6.42±0.65)cm和(12.14±2.23)cm;(170.31±45.68)ml、(166.23±43.21)ml和(228.96±63.21)ml;(623.42±231.56)ml、(681.23±278.54)ml和(924.54±324.51)ml;(5.27±1.32)天、(7.43±2.27)天和(7.66±2.89)天;(3.36±0.78)天、(4.62±1.26)天和(4.78±1.43)天,P均0.05]。SP-VATS组的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MPVATS组(P0.05);SP-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VAMT组的15.15%(P0.05);SP-VATS组、MP-VATS组和VAMT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67%、4.44%和3.03%,P0.05);三组术后FEV1、FVC、MVV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SP-VATS组组显著高于VAMT组(P0.05),SP-VATS组与MP-VA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VATS、MP-VATS与VAMT治疗早期NSCLC的近期疗效相当,但SP-VATS术后恢复更快且肺功能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小切口手术在周围型肺结节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胸腔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与术后疼痛程度,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无痛率为60.0%,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术后重度疼痛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周围型肺结节安全可靠,不但有利于明确病变情况,而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P0.05),分为2组,每组39例。观察组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选择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除数。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疼痛轻、康复时间快。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60岁以上(包括60岁)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5例,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3、5、10d,应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仪(IOS)测定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0)、FEV1.0/FVC、最大通气量(MVV);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肺活量为25%、50%和75%时的气流量(FEF25、FEF50、和FEF7s);中心气道阻力(Rc)、周边气道阻力(Rp)、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s)以及不同振荡频率下的通气阻力5赫兹时呼吸阻力(R5)、20赫兹时呼吸阻力(R20)和5赫兹时呼吸电抗(X5).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第1、3、5dVCmax、FVC、FEV10、MVV、PEF、FEF25、FEF50均明显降低(P<0.01),并以手术后第1d最为明显,手术后第1dFres、Zrs和R5明显增加(P<0.01或0.05),而R20和R5不变.年龄70~79岁组较60~69岁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3、5dFEF10、MVV、PEF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手术前ASA≥Ⅱ级患者肺通气功能(PEF、MVV)明显低于ASAⅠ级患者(P<0.05或0.01),而麻醉类型、手术部位、伤口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持续时间及患者体重系数对手术后肺通气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的改变主要发生于手术后早期,除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外,还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其改变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和术前伴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伤疗法治疗肺结核病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接受微创伤疗法的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切口或者电视胸腔镜下的肺结核肺切除术及脓胸廓清术患者10例(A组),小切口开胸下的肺结核空洞、结核球、曲菌球病灶清除术和不经胸局限性脓胸病灶清除术患者29例(B组)。 结果A组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8例,其中1例术后肺膨胀不良,造成上胸腔残腔积液,其余7例肺复张满意;拔管时间最短3 d,最长10 d;术后第2天患者均可下床活动。电视胸腔镜下结核性脓胸廓清术2例,其中1例肺完全复张,1例复张不完全。B组29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支气管胸膜瘘、结核播散、窦道形成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病例;住院时间较常规术式明显缩短;术后下床早,呼吸循环系统的恢复明显较肺切除患者快;术后引流量少,拔管时间平均2~4 d;术前局限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痰菌阳性的6例患者,术后5例转阴、空洞消失;其中1例痰菌量明显减少;2例合并曲菌球的患者术后咯血停止。6例不经胸局限性脓胸病灶清除术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患者随访4个月~12年,平均6.2年,未见复发及播散。 结论微创伤疗法就切口而言,是介于传统开胸切口与微创切口之间的一种切口;就手术而言,比传统手术方式和微创手术方式损伤更小。肺结核病的外科治疗应择机选择微创伤疗法,其方法可行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与开放手术对肋骨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情况及前列腺素E2、P物质、溶酶体酶、5-羟色胺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疼痛应激指标、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06%vs. 76.47%,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两组前列腺素E2、P物质、溶酶体酶、5-羟色胺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88%vs. 26.47%,P<0.05)。结论:相较传统开放手术,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将60例肺大疱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微创组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胸肺大疱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随访12个月,2组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肺大疱,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且未明显增加复发率。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引导硬化剂与体表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部分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202例,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92)。两组患者均给予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楔形切除术,其中观察组应用CT引导硬化剂与体表定位。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手术前后肺功能、肿瘤标志物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54.31±34.45)min、(270.50±40.06)mL和(410.50±91.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胸腔置管引流时间为(5.60±1.09)d,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一次性定位成功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4%(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77.79±8.16)L、(58.87±6.03)L/min、(1.81±0.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儿全胸腔镜辅助下手术(TTS)与常规体外循环胸骨正中切口(MS)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147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TTS组:在全胸腔镜辅助下行ASD和VSD修补术;MS组:在常规体外循环下经MS行ASD和VSD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血常规改变、术后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肺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TTS组术后当天出现VSD残余漏1例,经TTS再次修补治愈;MS组术后因胸腔引流量增多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41例患者随访3个月,复查未闻及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UCG)提示:VSD、ASD修补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TTS组患者住院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胸腔引流量、输血浆量和红细胞量与M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较MS组长,住ICU时间较MS组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等肺功能指标分别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TS行ASD和VSD修补术与常规体外循环胸骨正中切口手术一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方法:选择LC患者20例,OC患者20例,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3天复查,测定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FEF 25%~75%)、最大呼气流速(PEF)、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以及深吸气量(IC),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例之间比较,所有指标在手术后3d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对机体的肺功能影响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常规开放三切口(开腹)手术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平舆县人民医院2015-07—2017-06间行开腹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将2017-07—2019-06间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RP、TNF-α水平及FEV1、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而且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