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份输血在抢救产科DIC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中间病理过程。产科DIC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能及时、有效治疗产科DIC,就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正>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孕产妇妊娠、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由多种因素如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等引起,发病急,进展迅速,若诊断抢救不及时,患者很快死亡,适时补充一定数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制剂,可使患者重建凝血机制,达到止血目的,为其他治疗措施创造机会和争取时间,挽救患  相似文献   

3.
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IC患者中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成分输血方案,分析18例产科DIC患者经监测凝血功能,合理输注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成分血制品,并使用小剂量肝素的综合治疗的效果。结果应用成分输血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所提升。结论成分输血在抢救DIC时具有重要作用。早期输注成分血对去除病因,赢得抢救时间有一定的作用。去除病因后应用成分输血,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517-518
研究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出血合并DIC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选取收治的30例产科出血合并D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和成分输血,对比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经过治疗后,患者各项血液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出血合并DIC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产科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其结果导致广泛出血、溶血、组织细胞缺血、坏死、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特点是急、重、危,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有效治疗,尚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一种重要的方法[2],但对挽救产妇生命是非常必要的。2011年3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合并DIC 行子宫次全切术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18 d 后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例在我院住院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上的体会。结果:发现噬血细胞综合征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几乎在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同时DIC即已存在,与其他疾病的DIC相比,更常见,更凶险,治疗更棘手,除大出血外,顽固性多脏器功能衰竭多见,尤以肝衰最常见。治疗上除了DIC的常规治疗外,激素和免疫治疗应早期应用。而免疫治疗的早期应用又取决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DIC的特点是:DIC出现早,顽固性多脏器衰竭中以肝衰最常见。治疗上积极针对DIC治疗,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免疫救治赢得了时间。噬血细胞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早期进行免疫治疗是DIC根本好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赵琴  崔娟 《全科护理》2014,12(4):341-342
[目的]总结产后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产后出血性休克DI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产后失血性休克DIC抢救配合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8.
张科 《临床医学》2000,20(10):48-49
产后DIC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本文总结我院1985年~1999年发生的15例产后DIC治疗经验,以回顾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15例年龄在22~35岁。  相似文献   

9.
DIC的输血治疗和肝素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以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导致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为特征,伴发继发性纤溶或纤溶受抑的综合征;它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器官功能障碍、微血管栓塞、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原发病的临床表现。DIC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出血综合征,若不及早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目前DIC的治疗原则包括:生命体征支持措施、尽量消除引起DIC的病因原发病、抗凝治疗与补充治疗[补充新鲜冰冻血浆(FFP)及冷沉淀…  相似文献   

10.
11.
1.1对象选择近5a来产科DIC14例,年龄23~48岁。其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3例。阴道分娩4例,剖宫产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输全血治疗和成分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方面的差异和特征。方法应用2017新版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诊断标准对玉溪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疑诊肿瘤合并DIC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患者进行诊断并对两组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及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206例疑诊DIC患者经新CDSS诊断,肿瘤合并DIC49例,占69.01%,高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的35例(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诊断DIC(+)者的28d病死率为79.76%,高于DIC(-)者的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血及严重出血(2级出血)发生率: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出血发生率高于肿瘤合并DIC组(P0.05),2级出血发生率(57.14%)则低于肿瘤合并DIC组(59.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部位:肿瘤合并DIC组以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消化道出血多见,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以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出血多见。(3)实验室指标:肿瘤DIC(+)组血小板计数50×109/L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肿瘤疾病DIC(+)组(P0.01);肿瘤合并DIC组白细胞计数高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P0.05);肿瘤合并DIC组血小板计数减少比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明显(P0.05);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比肿瘤合并DIC组明显(P0.01)。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新版CDSS可提高对DIC的诊断准确率,对两类疾病DIC的诊断存在差异性;DIC(+)患者28d病死率高于DIC(-)患者。肿瘤合并DIC患者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患者相比,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增多显著、出血较严重,但后者存在更为明显的APTT延长。  相似文献   

13.
14.
血液制品在DIC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消耗血小板和各种有关的凝血因子。本文报告血液制品在DIC治疗中的应用。抗凝疗法治疗DIC 治疗DIC时,对出血和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是必须的,但根除DIC的病因显然更重要。DIC引起出血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并发DIC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导致DIC的机率很大),其血小板不仅被消耗,而且生成也下降;并发DIC的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则凝血因子不仅被消耗,而且其合成也下降,所以DIC引起的出血格外严重。在DIC所致的异常凝血(亦称作消耗性凝血障碍)状态下,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用以抑制血管内  相似文献   

15.
53例产后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年4月~1999年10月我所共收治53例产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患者年龄19~39岁,平均32岁;胎次为1~5次,平均2.58次。胎龄20~39周,平均31.7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6例,胎盘早剥13例,子痫7例,胎死宫内9例,引产4例,羊水栓塞2例,产后感染2例。患者均有多发性出血倾向,出血量825~4000ml,平均2223ml。合并脏器功能衰竭26例,心脏停搏2例,脑出血2例,胰腺炎1例,多数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时间2.0~4.5小时。DIC的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1.2 治疗方法:患者均经妇产科抢救治疗去除原发病灶后转入我…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疑血(DIC)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31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产科DIC患者中有29例抢救成功,痊愈出院,2例死亡。13例行子宫切除。结论重视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等原发病的防治,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果断行子宫切除术是产科DIC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产科DIC的病因及诊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科领域的DIC是由多种产科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 ,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继发纤溶亢进 ,引起全身出血的一组综合征 ,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产科DIC是许多产科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 ,其结果导致广泛出血、溶血 ,组织细胞缺血、坏死 ,多脏器功能障碍 ,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产科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妊娠期孕妇血液红细胞增加 >血浆增加量 ,致使红细胞压积、血液黏滞度下降 ;凝血因子增加 ,血小板数正常或减少 ,其黏附性及活性增加 ;纤溶酶原增多 ,活性降低 ,上述变化致孕妇血液处…  相似文献   

19.
宋厉丽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340-1342
总结1例围生期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产后DIC患者的护理。做好DIC的观察及护理,化疗期间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加强输血护理、产后护理及预防感染,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支持,出院时加强健康指导,使患者安全度过产褥期。经治疗护理,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继续巩固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大量输血时不同血液制剂的最佳应用比例。方法对2018年5月~2021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实行大量输血方案的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产后出血病因、出血量、输注的血液制剂品种和数量,以及患者转归等资料。结果胎盘因素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84%),其中69%因胎盘植入所致。10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接受了大量输血方案,其中84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得到很好控制。纳入研究的患者平均出血量为(2 778±1 253)mL,分别输注红细胞(8.6±4.7)U、新鲜冰冻血浆(543±334)mL、普通冰冻血浆(352±343)mL。5组接受大量输血方案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第1组(即红细胞:血浆=1∶1)与第3组(即红细胞∶血浆=6∶4)输血有效率较高,分别为96.88 %与94.12 %。结论合理的大量输血方案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重要手段,首先推荐红细胞与血浆为1∶1方案,其次是红细胞与血浆为6∶4方案,有条件应尽早搭配使用血小板和/或冷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