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被血栓或外源栓子堵塞后引起的相应肺组织供血障碍性疾病,大多数PE患者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1]。PE发病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导致检出率低,文献报道[2],未治疗 相似文献
2.
龚姝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5):50-52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选用多层C T肺血管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进行多层CT肺血管成像检查,根据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分为轻度组(n=20)、中度组(n=17)...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例共17例。所有病例均行256层动态容积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和方法显示肺动脉以及栓子位置、形态、数量等特点。同时结合其他一些相关特征性影像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段及亚段肺动脉可见栓塞共299支,其中偏心型126支、中央型80支、闭塞型78支、附壁环形型15支。肺动脉增粗(5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10例),局限肺梗死(2例),胸腔积液(6例)。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细腻、直观、快捷的显示肺动脉血管图像及肺动脉栓塞情况,为临床提供确诊的依据,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入院后均行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统计并记录本组患者肺动脉栓塞位置、类型及CT影像学征象。结果:54例患者共检测出292支肺动脉栓塞,栓塞主要累及叶间肺动脉及叶动脉48.97%(143/292)、段及亚段肺动脉31.51%(92/292)、左右肺动脉主干18.49%(54/292)与主肺动脉1.03%(3/292),肺动脉栓塞类型分为中心型53.08%(155/292)、周围型38.36%(112/292)与完全型8.56%(25/292);直接征象表现为中心型、周围型与完全型肺动脉栓塞;间接征象表现为肺梗塞、马赛克、肺动脉高压及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结论: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进而帮助临床医生对肺动脉栓塞发生位置、形态、性质等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6)
目的:探究分析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83例进行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行常规MRI血管造影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扫描诊断情况、扫描时间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结果:观察组扫描诊断的准确性(90. 00%)、特异性(77. 00%)、敏感性(79. 00%)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 30±0. 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扫描诊断的准确性(65. 06%)、特异性(48. 19%)、敏感性(49. 40%)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 63±0. 19)分;观察组的扫描时间(14. 43±2. 13) 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扫描时间(479. 56±86. 20)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临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在缩短时扫描时间的同时,提供较高质量的图像,准确判断出肺动脉栓塞,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定量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右心室功能和肺动脉栓塞程度。方法 选择经256层螺旋CTPA证实的APE患者75例, 年龄25~80岁,平均(59.2±13.3)岁,其中男42例,女33例,采用CT肺动脉栓塞分数(obstruction scores,OS)评价APE程度,根据OS值将患者分为轻(n=18,OS<30%)、中(n=25,OS=30%~50%)和重度(n=32,OS<30%),通过测量CT图像上右心室短轴最大直径(RVd)、左心室短轴最大直径(LVd)、右心室短轴与左心室短轴最大直径比率(RVd/LVd)、主肺动脉(MPA)、奇静脉及上腔静脉(SVC)直径评价右心室功能。同时比较3组右心室功能CT参数。结果 CT肺动脉栓塞程度和心血管参数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1),表现为在中、重度APE患者中RVd、RVd/LVd、主肺动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及上腔静脉直径均较轻度APE患者高(P<0.05),而LVd值较轻度APE患者低,同时中度和重度APE患者之间这些参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TPA得到的量化CT参数对评价APE患者右心室功能和APE程度是十分有力的工具,APE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碍和APE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投影(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33例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部管腔狭窄程度,25例急性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截断征","双轨征";8例慢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的和附壁性的充盈缺损。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及其溶栓疗效评价和随访最有效的无创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评价MSCTA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113例患者中,动脉狭窄或粥样硬化89例、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3例、动静脉畸形并发烟雾病1例、血管先天性变异42例、正常者9例。MSCTA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MSCTA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首选影像学筛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将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应用于肺动脉栓塞病症诊断中的效果,探究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我院收入的多层螺旋C T肺血管造影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将患者分为非危重组(n=38)和危重组(n=38)患者...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1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对原始数据采用MIP、VRT及MPR技术对肺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CT诊断肺动脉栓塞12例.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肺段及亚段动脉共104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并能为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6)
目的:探究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河南省鄢陵县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非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检出率、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总狭窄率81.25%(52/64)高于对照组41.94%(26/62),且其中轻度狭窄率、中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总检出率72.93%(194/266)高于对照组51.85%(56/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右颈动脉、左颈动脉斑块分布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做出有效评估,可明显提升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14)
目的 分析CT肺血管减影成像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度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肺血管减影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肺血管减影成像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结果 经DSA诊断结果证实,90例高度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共检出急性肺栓塞61例,CT肺血管减影成像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敏感度为(93.44%),特异度为(89.66%),准确度为(92.22%);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肺血管减影成像诊断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肺栓塞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73,P0.001)。结论 CT肺血管减影成像评估急性肺栓塞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利于临床评估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为临床早期评估急性肺栓塞及其病情进展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CTPA检查确诊肺栓塞病人49例,进行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处理并计算CT肺动脉阻塞指数。结果 CTPA扫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显示受累肺动脉240条,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野少血征、胸腔积液等。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为0.375-0.825。结论 CTPA能清楚地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部管腔狭窄程度及其他间接征象,并可以此判断肺栓塞的严重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及判定预后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横断面CT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显示血栓栓子的形态。结果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及栓子形态。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49支,叶动脉栓塞105支,段动脉栓塞318支,亚段动脉栓塞292支,能确定的亚亚段肺动脉栓塞为63支。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栓子及其形态,其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光谱CT肺动脉成像(SCTPA)定性诊断肺动脉栓塞(PE)和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CTPA资料,观察常规CTPA及SCTPA后处理图像,后者包括40 keV虚拟单能量图(VMI40 keV)、碘密度图(IDI)与有效原子序数(Z-eff)图的融合图及电子密度图(EDI);记录2种图像中肺段动脉、肺亚段及以下动脉内的栓子数量和位置,对比其中相应肺灌注缺损区与对侧相应正常肺实质区常规CT值、碘密度(ID)、Z-eff及电子密度(ED)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sCTPA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区分PE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的效能。结果 37例中,仅以常规CTPA检出37个栓子,其中26个位于肺段动脉、11 个位于肺亚段及以下动脉;之后结合SCTPA后处理图像额外检出1个肺段动脉和2个肺亚段以下动脉内栓子。全部40个栓子对应肺灌注缺损区常规CT值高于、ID及Z-eff均低于对侧正常肺实质区(P均<0.01),而ED与正常肺实质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以常规CT值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区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2.50%及87.50%,以ID及Z-eff区分的敏感度分别为95.00%、97.50%,特异度均为100%。ID及Z-eff的AUC均为0.99,均高于常规CT值(0.65,Z=5.56、5.53,P均<0.01),而 ID与Z-eff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P=0.48)。结论 利用SCTPA可提高PE检出率及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根据ID及Z-eff可有效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85例疑似肝硬化患者,均于早期行CT灌注成像检查,依据临床最终诊断,分析CT灌注成像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价值;再根据Child-Pugh分级法将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级,将ChildA、B级患者列入轻中度肝硬化组,C...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栓塞的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技术应用方面探讨16层螺旋CT对肺栓塞血管造影的价值。方法17例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患者行血管造影(CTA),CT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肺动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CTA对肺栓塞可清晰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