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玲华  彭薇萍 《当代医学》2010,16(15):146-147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中药保留灌肠加超短波治疗为对照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使用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2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比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加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保留灌肠延时拔管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患者按灌肠治疗先后顺号,奇数为实验组,采用延长拔管时间方法;偶数为传统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观察两组保留灌肠后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患者产生便意感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3~6h和>6h的例数明显多于传统组(P<0.05),灌肠后产生便意感程度较传统组轻(P<0.05),疗效较传统组显著(P<0.05)。结论保留灌肠延长拔管时间能使药液保留时间延长,减轻便意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点式中药保留灌肠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中药保留灌肠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静点式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药液是否外溢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5)、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点式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刚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金刚藤4粒/次,3次/d口服;中药150ml加热至35~40℃,患者左侧卧位,由家属插入肛管15cm,缓慢灌注药液,结束后转平卧位休息,至少使药液保留2h,1次/晚,连续用10d。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应用青霉素800万U+甲硝唑0.5g 1次/d静滴。两组病例均用药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20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结论:金刚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门诊治疗盆腔炎的病例随机分配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体外短波热疗观察组和单纯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体外短波热疗较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恢复时间较短,治愈率高。结果评价指标均说明了显著的疗效。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优于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桂琼  张莉 《求医问药》2014,(3X):48-48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药液对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即低温组、中温组和高温组。低温组患者采用25-28℃的中药药液进行保留灌肠。中温组患者采用37-41℃的中药药液进行保留灌肠。高温组采用44-50℃的中药药液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中温组患者的治愈率(73.3%)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中温组患者治疗的无效率(7%)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显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接近于体温的中药药液进行保留灌肠治疗更有利于慢性盆腔炎的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一组为实验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平均治疗时间短.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治疗时间短,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延长中药液在肠内的存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传统组40例。传统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盛装中药液连接12号肛管,按传统要求插入肠内15cm-20cm进行保留灌肠;改良组采用注射器抽取中药液后连接12号吸痰管插入肠内30cm进行保留灌肠。观察记录2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保留灌肠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保留灌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应用输液式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物外溢情况、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结果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药液外溢:对照组高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实验组100%,对照组60%;治愈率:实验组80%,对照组16.7%。结论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护理分析。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肛肠科治疗的10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效果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显著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肠药液肠内保留时间、灌肠后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成形时间等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中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快速改善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60例采用胎盘组织液肌注和口服中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3.8%和30.2%,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肌肉刺激少,药液保留时间长,能够充分吸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浓缩液保留灌肠合并盐袋热敷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近年来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合并盐袋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随机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合并盐袋热敷,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保留灌肠方法不断改进,与传统保留灌肠对照组治疗慢性盆腔炎进行比较,结果中药保留灌肠合并盐袋热敷,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改善明显,有效率与传统灌肠方法比较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合并盐袋热敷能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效率及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加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中药保留灌肠的改进方法和加用微渡照射的方法及效果,以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从灌肠管的选择、灌肠管插入深度、插管方式、灌肠后下腹部是否加微波照射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选用12号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深度30cm,边插管边滴注,灌肠完毕后下腹部加微波照射。灌肠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行中药灌肠时应注意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应用改良后的灌肠方法,辅以微波照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对盆腔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根据患者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组)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7.7%(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体外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就治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体外短波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84.3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体外短波方法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大大的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为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7年4月—2018年2月于医院收治的9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计算临床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变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效率为84.44%(38/4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1%(32/45),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降低,白介素10(IL-10)水平升高,但实验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其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流变学指标,调节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唐万秋  赖桂凤  方成华 《广西医学》2012,34(12):1666-1667,1676
目的观察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1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临床疗效、药液外泄、插管时感觉。结果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为(7.2±2.3)h,明显高于对照组(2.9±2.5)h(P<0.05);观察组药物外泄发生率为7.7%,未发生肛门疼痛、有便意感现象,对照组药物外泄、肛门疼痛感、有便意发生率分别为50.8%、46.2%、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患者的疼痛、便意感,减少药物外泄,使药物的治疗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抗生素联合艾灸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抗生素、艾灸以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影像正常时间以及症状消除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优于对照组,影像正常时间和症状消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抗生素联合艾灸加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插管深度中药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止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口服中药与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案,2组采用不同的插管深度,Ⅰ组(61例)10~15 cm,Ⅱ(66例)组25~30 cm.观察并记录灌肠中药在肠内的保留时间及疼痛缓解程度,运用症状分级法评定止痛效果.结果 Ⅰ组灌肠液平均保留时间为(4.3±2.0)h;Ⅱ组平均保留时间为(6.2±1.6)h.2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灌肠保留时间Ⅱ组明显长于Ⅰ组.止痛疗效总有效率Ⅰ组为75.41%,Ⅱ组为89.39%,Ⅱ组优于Ⅰ组(P<0.05).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插管到结肠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静脉给药抗炎1周后,治疗组91例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91例改用口服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37%,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O.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