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4):3072-3073
<正>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等范畴。该病病情缠绵难愈,尤其是顽固性失眠,长期困扰患者,严重影响了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笔者根据中医理论,从肝立论,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疏肝症见:情志郁闷,多梦易醒,甚则彻夜不眠,心烦易怒,胁肋胀满,善太息,女子乳房胀痛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辨 相似文献
3.
张飚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4):3072-3073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等范畴。该病病情缠绵难愈,尤其是顽固性失眠,长期困扰患者,严重影响了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笔者根据中医理论,从肝立论,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疏肝症见:情志郁闷,多梦易醒,甚则彻夜不眠,心烦易怒,胁肋胀满,善太息,女子乳房胀痛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相似文献
4.
王建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9-29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失眠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与肝密切相关 ,从肝论治不仅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还能从根本上调畅全身气机 ,使气血调和 ,五脏功能协调一致。现浅述从肝论治失眠如下。1 失眠与肝的关系肝藏血 ,主疏泄 ,肝体阴而用阳 ;病理上肝血易虚 ,肝气易郁 ,易阴虚阳亢 ,生风、化火而动血。如《症因脉治·内伤不得卧》曰 :“肝火不得卧之因 ,或因恼怒伤肝 ,肝气怫郁 ;或尽力谋虑 ,肝血所伤。肝主藏血 ,阳火扰动血室 ,则夜卧不宁矣。”说明肝病变导致失眠的密切关系。另外肝脏病变而致气机不畅、气血不和 ,常涉及到其他脏腑功能失调 … 相似文献
5.
6.
7.
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西药降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佐匹克隆胶囊。治疗28 d后,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I)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两种疗法在降压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均取得一定疗效,其中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0.
11.
从中医理论着手,结合疾病的特点,分析顽固性失眠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基础,着重探讨肝的功能失调与顽固性失眠的关系,提出从肝论治顽固性失眠。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观察针刺"从肝论治"阳痿的效果.方法:采用取主穴太冲、中封、肝俞、环跳配以辅穴治疗阳痿40例,并对轻重程度、病程、年龄与疗效的关系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近期治愈19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病情越轻、病程越短、年龄越小则疗效越好.结论:针治"从肝论治"是治疗阳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失眠是肝豆状核变性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近年来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方向教授认为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失眠以铜毒内聚、伏毒于肝为主要病因病机,临床上从“肝”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介绍方向教授临床以调肝为主,兼顾心、肾二脏,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失眠的经验,并介绍其治疗此病的验案1则,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失眠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乃强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3):1131-1131
祖国医学称失眠为“不寐”,亦称“少寐”、“不睡”、“不眠”等,指入睡困难、浅而易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感到疲倦乏力、头晕思睡,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失眠不仅是一医学难题,也是社会问题。今年来,医学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对失眠治疗方面中医药有独特的优越性,从古到今,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当今学术界提出了“五脏皆有不寐”,“不寐从肝论治”等观点。把失眠发病的多元性,从临床实际出发归属与五脏,主张将不寐落实在脏腑辩证上,治疗以健脾、平肝、和胃为主。 相似文献
19.
针刺麻木病症从肝脾论治128例王玉明(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453002)关键词麻木病症,针刺治疗麻木病症临床较为常见,属中医痹症范畴。治疗该病方法不一,疗效各异,但大都不甚理想。笔者自1987年始,从肝脾论治该病128例,疗效显著,兹报告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