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玉萍 《吉林医学》2010,31(14):2057-2058
目的:通过对妇产科临床护士及助产士被血液、羊水、分泌物、呕吐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调查,从中发现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中存在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妇产科临床护士及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的一般情况。接触羊水、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污染物的情况及接触后的处理锐器刺伤的次数、原因及损伤采取的措施等。结果:25份问卷中,病房护士有88%被羊水、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污染过,而助产士100%被污染过,污染后只有52%的护士及助产士采取过防护措施。结论:妇产科临床护士及助产士因工作性质环境的特殊性,经常暴漏于血液、羊水、分泌物、呕吐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爆楼的高危人群,加之心理压力大防护意识差、防护措施不全面,有很大的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2.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方法:设计统一问卷对某省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85名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医疗活动中,85.61%的医护人员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49.47%的医护人员遭受过锐器伤;41.05%的医护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针对职业接触感染,医护人员未完全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做到标准预防,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方法 设计统一问卷对全院医务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调查600名医务人员.其中医生164、护±275、医技58、实习医生22.保洁和医废收集员81.在过去一月医疗活动中,11(1.8%)的医务人员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64(10.7%)的医务人员遭受过锐器伤;有245(40.8%)位医务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仅有2例报告医院感染科备案;针对职业接触感染,医护人员未完全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做到标准预防,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是当前职业防护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被血液污染、锐器伤的防护教育依从性的现状,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血液污染和锐器刺伤的方式和自身防护的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全市县22所医院76名医护人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自身防护依从性较差,15%的医护人员对防护知识模糊,尤其以二级医院多见.接触患者前后经常洗手的比例是47%,锐器刺伤占调查的比例是25%,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洗手的比例是39%,给患者血液透析上下机、冲管路前后戴手套、洗手的比例是90%,19例锐器刺伤中上报的比例是23%.结论 只有强化护理人员对血源性疾病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中自身防护的依从性,对血液污染、锐器刺伤后采取有效的职业暴露措施,才能避免或减少医护人员被血源性疾病感染.  相似文献   

5.
介入导管室存在的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可严重威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加强介入导管室的职业安全防护十分重要.本文就介入导管室的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 1 生物性危害与防护 生物性危害:主要包括术中使用的注射针头、刀片、剪刀、缝针等锐器造成的锐器损伤及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引发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丁爱琴  李蕤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367-367
传染科医务人员在给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和执行治疗时经常会暴露于各种危险之中,如锐器损伤、血液、体液接触带来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等严重威胁着传染科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应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被血液污染、锐器伤的防护教育依从性的现状,探讨防护措施。方法根据血液污染和锐器刺伤的方式和自身防护的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全市县22所医院76名医护人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身防护依从性较差,15%的医护人员对防护知识模糊,尤其以二级医院多见。接触患者前后经常洗手的比例是47%,锐器刺伤占调查的比例是25%,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洗手的比例是39%,给患者血液透析上下机、冲管路前后戴手套、洗手的比例是90%,19例锐器刺伤中上报的比例是23%。结论只有强化护理人员对血源性疾病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中自身防护的依从性,对血液污染、锐器刺伤后采取有效的职业暴露措施,才能避免或减少医护人员被血源性疾病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目前多数血站采用非预检性血液采集,血站采血护士主要从事血液及标本采集、成分血的制备分离等工作,长期接触血液,处于职业危险因素中,若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1职业危险因素1.1物理因素锐器伤。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染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污染的医疗锐器刺伤(统称为针刺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治疗场所,特殊工作环境使手术人员经常接触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近两年,随着职业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医护人员防护意识逐渐增强,利器损伤后能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职业损伤是职业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目前,国内的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损伤包括:针刺伤、锐器伤、破损玻璃器械、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等造成的生物性损伤:化学消毒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引起的化学损伤。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最常遇到的一种职业损伤,护理人员是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的高危人群。因此,熟练掌握防护措施是每一名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治疗场所,特殊工作环境使手术人员经常接触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近两年,随着职业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医护人员防护意识逐渐增强,利器损伤后能够及时处理,及时登记上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的整体情况,以强化职业防护的意识,改进防护措施,减少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致的职业损伤。方法:根据江西省医护人员职业损伤调查表的要求,随机对基层医院12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锐器损伤次数为2.53次/人/年,医生为0.86次/人/年,医护人员锐器损伤次数平均为1.96次/人/年。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医护人员身体部位的构成比分别为接触鼻口为38.2%,接触眼为31.7%,接触手及躯干为30.1%,而不同部位所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的构成比分别为接触口鼻戴口罩的为39.1%。接触眼而戴眼罩的为1.1%,接触手及躯干戴手套及穿隔离衣的为33.6%,总的防护率仅为18.5%。医护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3.6%,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3.2%。结论:强化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培训,提供防护设施及物品,推行标准的防护管理是提升医护人员防护能力,降低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致的职业损伤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直接接触各种病原体和传染病,如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体液、血液、被各种锐器刺伤等,而针刺伤是各种锐器伤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云 《当代医学》2013,(24):121-122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寻求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针对口腔门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职业防护的具体措施,并严格实施。结果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增强,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从根本上避免了口腔诊疗过程中造成的职业伤害。结论重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切实履行职业防护措施,是控制口腔门诊医护人员职业伤害的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席小玲 《吉林医学》2012,33(15):3229-323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医务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临床医务人员316名,发生锐器刺伤42名,发生率为13.29%。其中医师调查106名,发生锐器刺伤11名,发生率为10.38%;护士调查172名,发生锐器刺伤24名,发生率为13.95%;检验人员调查23名,发生锐器刺伤6名,发生率为26.09%。清洁工调查14名,发生锐器刺伤2名,发生率为14.29%。其中注射器刺伤25例次,头皮针损伤11例次,缝合针损伤9例次,安瓿玻璃损伤、刀片损伤各1例次,血液喷溅1例次。结论:临床医务人员面临锐器损伤的职业危险,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处理各种标本,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使手术室护士经常处于被患者的体液、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被化学消毒剂、有害气体危害等危险因素之中。在工作中若不注意个人的防护,容易造成职业危害。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的研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损伤,是医疗和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医护人员的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1].临床护士直接接触被污染的器械、敷料、血液及体液等,锐器损伤是一突出问题,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为52%~89.4%,国内为80.6%~93.3%[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该院血透室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是出现锐器损伤的情况,分析减少锐器损伤的有效对策。方法在2012年3月—2012年11月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该院血透室56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以及锐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6例被调查的血透医护人员在上岗前都参加过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在调查的56例血透室医护人员中出现锐器损伤的共34例,锐器伤发生率为60.71%。结论该院血透室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强化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医护人员操作流程,锐器损伤后实施规范处理流程,保证血透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的宣教、规范操作、采取有效防护,将防护理念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结果:口腔门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增强,操作规范化,无交叉感染发生,无职业伤害发生。结论:在口腔诊疗中加强职业防护,避免院内感染,保障自身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危险。方法:对2006年发生的61人次护士锐器损伤原因、损伤过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损伤原因为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严格的防护教育培训,缺乏必要的防护设施等。结论:避免锐器损伤。应采取积极、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锐器对医护人员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