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和宾阳县吸毒人群中流行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的亚型及各种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HIV-1阳性的10例吸毒人员和1例受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静脉抗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并对获得的gag区基因的核酸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宾阳县的6份样品为CRF08-BC重组株,凭祥市的4份样品均为CRF01-AF重组株,一份输血引起的样品为B’亚型。结论在凭祥市和宾阳县吸毒人群中流行的是不同的HIV-1重组株,而且在同一地区的亚型之间进化比较接近。以上资料表明,CRF08-BC和CRF01-AE在这两地区的静脉吸毒者中成为主要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山西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主要流行株env基因gp120区变异特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的意义.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山西省56份HIV-1毒株的gp120区进行扩增,使用ABI测序仪测序,应用BLAST、GCG和MEGA等序列分析软件,对gp120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山西省HIV-1主要流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国际参考株B.CN.RLA2_U71182汇聚在一起.山西省56份HIV-1毒株gp120区的共享序列与同源性较高的国际参考株B.CN.RL42_U71182相比,N-糖基化位点增加了5个,并在V1-V5、C2、C3、C5区段存在独特的特征性氨基酸位点.V3顶端四肽存在着9种类型:GPGQ(39.29%)、GPGR(19.64%)、GPGK(17.86%)、GQGR(10.71%)、GLGR(5.36%),GQGQ、GPGA、RLRR与RPRK分别为1.79%.结论 在山西省HIV感染者中,HIV-1主要流行株仍为B'亚型,其HIV感染者中流行毒株的基因变化较大,gp120基因N-糖基化位点的增加和特征性氨基酸的存在,以及多种V3顶端四肽的存在,表明在较长的流行时间里已经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序列特征模式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重庆市流行的艾滋病(AIDS)病毒1型(HIV-1)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1份重庆市HIV-1抗体阳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前病毒DNA的膜蛋白基因的C2-V3区,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31份标本中有21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扩增率为67.6%.经过基因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1份标本为CRF01-AE流行重组毒株,20份标本为HIV-1 BC重组毒株.结论目前重庆市HIV-1 BC重组病毒为优势流行株,为有效控制HIV流行,需要重点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CD4+T细胞DNA为模板,进行gp160扩增,构建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前病毒假病毒,通过中和试验验证其具有感染活性。方法选择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成功的病人3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纯化CD4+T细胞,提取DNA,以其为模板扩增gp160全长基因,并克隆到pcDNA3.1(+)表达载体上,酶切验证得到阳性克隆。将此阳性克隆和pNL4-3质粒共转染,获得HIV-1假病毒。用免疫兔血清验证假病毒的感染活性。结果成功地获得了1株假病毒。用免疫后的兔血清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滴度约在1∶90~1∶270之间。病毒的加入量与细胞感染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该假病毒感染系统可以通过细胞感染率较好地反映出感染性病毒的含量。结论获得了具有感染活性的HIV-1B/C重组型假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甘肃省流行的艾滋病病毒(HIV)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3份甘肃省HIV-1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甘肃省流行的HIV-1分属B'亚型(6例)、C亚型(1例)、CRF-BC亚型(16例).其中CRF-BC亚型(70%)为主要流行毒株.结论甘肃省HIV-1流行亚型以重组毒株CRF-BC为主,在吸毒人群中广为流行;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控,是遏制艾滋病在甘肃省蔓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省不同途径感染人群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亚型分布特点。方法从感染者的血浆样品中提取病毒RNA,反转录后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HIV-1 gag和env基因的部分片段,对PCR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所获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序列比对,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基因型。结果对154份HIV-1感染者的样品进行扩增,得到了146份样品的HIV-1基因片段。发现6种HIV-1亚型和重组型,其中B’亚型61例(41.8%),CRF01_AE 59例(40.4%),CRF07_BC 16例(11.0%),CRF08_BC 6例(4.1%),C亚型和B01重组株各2例(1.4%)。血液途径传播为B’亚型,男男性行为传播以CRF01_AE和B’亚型为主。结论河北省不同途径感染人群HIV-1亚型分布具有明显的人群特征。血液途径传播者为单一B’亚型,性传播人群中亚型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例来自刚果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样品进行序列分析,鉴定其亚型种类。方法从该感染者血浆样品中提取RNA,经逆转录后采用套式PCR扩增HIV env、gag及pol基因的部分区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将所获序列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计算基因距离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该感染毒株样品序列与HIV-1J亚型国际参考株J.SE.93及J.SE.94聚在一起,与两参考株序列在env基因区距离均为8.2%,pol基因区距离分别为6.4%和6.3%,gag基因区距离分别为8.9%和8.0%,证实其为HIV-1J亚型。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检出HIV-1J亚型。结论HIV-1J亚型毒株已随国际旅行者传人我国,加强对国际旅行人员中HIV毒株亚型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九江市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采集的6份九江市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进行RT-PCR扩增,获得gag基因的核酸片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在6份样品中发现B’亚型HIV-1毒株4株,B亚型和A/E重组亚型HIV-1毒株各1株。结论HIV-1流行毒株亚型在九江市分布情况复杂,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毒株耐药基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福建省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伎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HIV的逆转录酶和蛋白酶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为福建省开展HIV-1抗病毒治疗提供本底资料。方法采集福建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lpol区序列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提交Web站点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选取74份流行病学资料及序列资料完整的样本进入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蛋白酶基因的次要耐药突变广泛存在,以M36I、L63P、193L等多态性突变类型为主,未发现与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的突变。逆转录酶区的耐药突变分布较为分散,发生率为20.27%(15.74)。依据耐药性解释,发现3例样本(4.05%)表现为对部分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潜在或低度耐药。结论福建省未用药的HIV感染者中,耐药相关突变尚处于低流行状态,在开展抗病毒治疗后应当定期进行耐药性检测以期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东省部分吸毒人群2007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pol基因的多态性耐药突变。方法选取2007年吸毒人群中新发现的HIV感染者63例,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运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 pol基因段,并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比对,获得耐药和基因多态性相关信息。结果在63例HIV感染者中,有效扩增并且测序成功49例。检出耐药者2例,占4.1%,分别为低度和潜在耐药,耐药突变类型分别为V179D和Q151LQ。pol基因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38.7%,主要突变类型为:L33I、A71V、A71T、T69S。其中T69S为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占耐药突变的33%。在不同的基因亚型中,pot基因蛋白酶区和逆转录酶区的突变的多态差异较大。结论广东省吸毒人群2007年新发现HIV感染者耐药发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为4.1%,但耐药突变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HIV-1流行毒株pol基因的分型与系统发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pol基因的亚型及其系统发生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20名艾滋病病人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pol基因部分序列(PR与RT的p55区)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登陆Web站点http://hivweb.lanl.gov确定毒株亚型。用BioEdit和DNASTAR软件的MegAlign模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份标本的pol基因序列系统发生分析显示均为B亚型,且具有较高的系统发生同源性,与东北地区流行毒株的相似度≥97%,PR基因离散率<0.2%,RT基因平均离散率为3.15%(0.7%~5.1%)。PR和RT基因遗传变异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ol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可以作为河南省HIV1毒株亚型确定的方法。河南与东北两地pol基因相似性以及PR与RT基因进化差异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表达HIV-1型鹳基因蛋白。方法将编码HIV-1型gag的部分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后,进行IPTG诱导在E.coli BL21(DE3)表达,表达产物分别经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检测。结果表达产物为分子量约50kD的融合蛋白,并可与HIV-1型病人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河南省内28份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8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5.72%,与流行于云南省的(泰国B)毒株基因距离为5.80%,与欧美B亚型基因距离为18.05%,而与其它A、C、D、F、G、H、J、O等亚型的基因距离均在24%以上。系统树分析显示,28份样本与泰国B亚型聚在一起而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对于其V3环四肽序列的分析表明,具有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的8例,占28.57%;具有欧美B亚型基因型GPGR的13例,占46.4%。结论 河南省流行的HIV株属B‘亚型,其毒株来自与泰国接壤的云南省,在河南省流行的时间约在6~10年,其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R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类型和变异特征,为艾滋病的疫苗预防、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ELISA法检测HIV-1的抗体;PEIA检测HIV-1血清亚型;PCR扩增HIV-1膜蛋白基因片段,荧光标记未端终止物循环测序法进行测序反应,自动DNA序列分析仪测定产物序列。结果HIV-1毒株至少有C、E两个亚型。C为优势亚型,其株间基因离散率最大为2.93%,与A亚型等其他9个亚型参考株相比较,基因离散率为12.42~19.05%,gp120 V3环多肽序列相似。还可能存在其它亚型或混合感染。结论吸毒人群HIV-1流行毒株亚型呈现多样性,应加强对HIV-1亚型及其变异的监测和研究,指导疫苗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同性恋HIV-1感染者HIV-1的亚型类型及传播来源和流行时间。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2份1993~2001年北京市HIV-1阳性同性恋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对其包膜区的C2-V3段的306个核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份样品全部是B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 10.35± 2.06,与国际 A-E亚型共享序列比较后发现其与 A、C、D、E亚型的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均大于 25%,而与国际 B亚型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仅为11.25±3.60。系统树分析显示,12个毒株与B亚型共享序列聚在一起并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并且12个毒株与SF162紧密相连,而与国际B亚型共享序列和泰国B亚型代表株TH14可以分开。对gp120中最重要的中和抗体决定簇V3环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2毒株在V3环中变化较大,其中4毒株带有GPGR这一欧美B亚型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占33.33%,1个毒株带有GLGR,占8.33%,而其它7个毒株为GWGR,占58.34%。结论HIV-1在北京市同性恋人群中流行的为B亚型,流行来源为欧美,流行时间10年左右,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WGR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