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spleen,PLS)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6例PLS进行观察。结果:粟粒状肿块2例,单发性肿块2例,多发结节状肿块2例,其形态特点与其组织学类型密切对应。镜下肿瘤由异型淋巴细胞构成,小细胞性2例,大细胞性和混合细胞性4例,大细胞性淋巴瘤相对多见。免疫标记显示多数病例(5/6)为B细胞源性。结论: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组织学形态复杂多变,多为B细胞源性,结合相应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可确诊。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妇科就诊时检查发现左附件包块,拟"盆腔实质性占位"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EKG、胃镜、胸片、骨髓涂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不同部位的DLBCL5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I的免疫表型并进行分类.结果 50例CD20和CD79a均(+),13例CD45RO(+),5例CD43(+),17例CD10(+),25例bcl-6(+),28例MUM-1(+).根据免疫表型分类,21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29例为活化B细胞样DLBCL.结论 内蒙古地区DLBCL的发病部位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其中以颈部、扁桃体和胃肠道为多见.该地区DLBCL病例B细胞标记物CD20和CD79a均(+),部分病例T细胞标记物CD45RO(+),这可能是内蒙古地区DLBCL病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胰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72岁。发现右中腹部包块伴疼痛 1月余。查体 :脐右侧扪及 8cm× 6cm大小肿块 ,质硬 ,轻度压痛 ;肝脾不大 ,体表无肿大淋巴结。血象正常。CT示胰头部肿瘤。临床诊断 :胰头癌。手术见胰头部有一 8cm× 6cm× 5cm肿块 ,无包膜 ,境界不清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 巨检 :胰腺组织约 1 4cm× 8cm× 6cm ,切开见 8cm× 6cm× 5cm肿块 1个 ,切面实性 ,灰白色 ,鱼肉样 ,质软 ,无包膜 ,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镜检 :组织学表现为相对单一形态的大细胞弥漫浸润 ,瘤细胞直径为小淋巴细胞的3~ 4倍 ,似中心母细胞及免疫母细胞 ,少许伴…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70岁。因浮肿、气促20余天入院。胸部增强CT检查示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巨大占位,最大截面8cm×9·7cm(图1)。临床以心脏(右房)肿瘤、上腔静脉综合征行右心房肿瘤切除+上腔静脉疏通术。术中见右心房胀满、僵硬,肿瘤从右心房房壁向上、下腔静脉、部分左心房壁呈浸润生长,浸润处均明显增厚。右心房见菜花样肿瘤组织约占4/5心房腔,肿瘤组织质地较脆,容易剥脱;上腔静脉近心端为肿瘤组织侵犯,管腔狭窄,远心端为血栓形成造成阻塞,上腔静脉血流细小;下腔静脉管腔无明显狭窄,三尖瓣及右心室未见肿瘤组织侵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不规则块状碎…  相似文献   

6.
对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摘历摘要 女,43岁。以左下腹胀痛10d、发现盆腔肿物3d入院。平素月经规律,14~5/30d型,LMP2008—04—20。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感,未治疗。3d前于本院彩超检查示盆腔肿物14.1cm×8.6cm×14.4cm,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1例被误诊为炎症性病变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病例因左腮腺区肿块,于外院行左腮腺区蜂窝织炎切开引流术,术后考虑(左腮腺区)炎性肉芽组织,于外院抗炎治疗10余天,出院1个月后因左肱骨处疼痛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行左肱骨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提示为ALCL。借阅患儿左侧腮腺区手术标本切片并加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ALCL。患儿无明显诱因腮腺处出现包块,镜下初步显示似炎症表现,临床抗炎治疗无效,考虑淋巴瘤可能。提示临床医师在选择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时应合理全面,并提高对该类淋巴瘤的认识,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特点观察,使用LCA、CD30、CD79a、CD68、CD45RO、CD3、CD20和CEA等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并文献复习。结果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困难,镜下病理形态多样,可见子宫内膜和/或肌层内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B细胞标记(+)。结论子宫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易漏诊且侵袭性较高,因此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对预后治疗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4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淋巴瘤细胞围绕萎缩的乳腺腺管上皮浸润。4例LCA及CD20均显示( );2例k( );CD45RO、λ、CD5、CD10、cyclinD1和CK均为(一)。结论 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全部为B细胞来源,其发病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关,早期诊断对预后的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malignant lymphoma,PTM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和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同时合并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更是非常罕见,国内报道3例病例,国外报道仅1例病例。PTML合并PTC的术前诊断非常困难。所有报道病例均为手术切除后病理加免疫组化加以确诊。  相似文献   

11.
输尿管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8岁。因双侧腰部不适在外院以左肾纤维化、左肾固缩行左肾切除术。术后1个多月出现全身浮肿,于当地医院行右输尿管双“J”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予以拔管,但拔管后半天即出现腹部胀痛、无尿。输尿管镜检查发现“右输尿管息肉”而再次入院,病程中未出现血尿。查体:急性痛苦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隆起,肾未扪及,输尿管无压痛,肾区无叩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双侧卵巢恶性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下腹部胀痛6个月,加重伴发现盆腔肿物15 d入院,B超检查提示子宫后方偏右侧实性肿物.妇科检查发现盆腔质硬肿物.入院诊断怀疑右侧卵巢癌或盆腔结核,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双侧卵巢肿物,并盆腔广泛转移、粘连.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卵巢恶性肿瘤,遂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原发性双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行环磷酰胺加平阳霉素等方案化疗,2年后因肿瘤多发转移死亡.结论 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术前易误诊,确诊需依据手术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预后不佳,需加强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例1,58岁,已婚,经产.因"绝经2年,腹胀2月余,下腹隐痛2天",于1999年2月6日入院.查:P76次/min、甲状腺(一),心、肺、肝、脾(一),蛙腹,软,移动性浊音(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一),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质中,宫体左后方可及6cm×7cm×6cm大小包块,质中,活动欠佳,无压痛,右附件(一).血CA125:2207.20u/ML;AFP3.70mg/ML,THCG 2.20mIu/ML;E2<35.00pmol/L;铁蛋白55.20ng/ML,彩色B超示宫体左后方77mm×72mm×70mm混合性包块,以液体为主,内血流丰富,RI=0.38,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结构较杂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乳酸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9月30日和2013年1月8日收治的,经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DLBCL,并在治疗过程中并发乳酸酸中毒导致死亡的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接受积极抗感染、溶解淋巴瘤细胞、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但疗效均不佳.2例患者均于确诊后7d内,出现血清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分别达到15.0 mmol/L和5.2 rnmol/L,并最终由于严重酸碱平衡紊乱导致死亡.国内外文献检索结果显示,超过70% DLBCL合并乳酸酸中毒患者在起病后1个月内死亡,该病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血液净化治疗可为该类患者的化疗赢取时间,而其最终病情缓解,则有赖于对原发病的控制.结论 乳酸酸中毒是DLBCL的一种罕见的临床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导致患者病死率极高.对于该类患者的成功诊治,主要依赖于早期诊断及积极化疗.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女 ,2 5岁。婚后 3个月 ,以左下腹疼痛 2个月余为主诉 ,以骨结核收内科治疗 ,后发现卵巢肿块转妇科手术 ,入院后肿块增长迅速但无腹水 ,考虑穿刺风险大且不能组织分型 ,未行穿刺。考虑卵巢癌可能性大 ,限期手术。术中见 :左卵巢增大约 12cm× 13cm× 13cm大小 ,形态不规则 ,包膜完整 ,质中硬 ,余大致正常。术中快速冰冻 :恶性肿瘤。家属谈话 ,要求卵巢癌根治术 ,手术顺利 ,术后腹化 ,注入顺铂 10 0 mg,隔日 1次 ,共 3次 ,术后大体病理回示 :双卵巢恶性淋巴瘤 ,B细胞型 ,淋巴母细胞性。拆线后转肿瘤内科 ,1个月后恶液质死亡。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子宫内膜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检查,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和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可见病变组织中主要为中心细胞样和中心母细胞样形态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LCA、CD20、CD79α、lambda(),Ki-67阳性率为80%。电镜下肿瘤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体积较大,核大呈卵圆形,异染色质较多、边集,胞质内细胞器较少。结论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淋巴瘤很少见,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 ,6 5岁。下腹痛、腹胀 1年余。B超示右侧卵巢肿物 12cm× 9cm× 10 5cm ,遂作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萎缩 ,左卵巢增大 ,如新生儿头。术中冷冻检查诊为恶性肿瘤 ,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双附件、大网膜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子宫、双附件和大网膜。左卵巢肿物10cm× 11cm× 7cm大小 ,质地细腻 ,鱼肉状 ,灰白色。镜检 :左卵巢组织破坏 ,代之为圆形细胞 ,弥漫分布 ,中等大小 ,细胞境界不清 ,核呈多角形、圆形、短梭形和不规则形 ,有切迹及裂沟 ,染色质呈颗粒状 ,疏松分布 ,可见 1~ 2个核仁 ,细胞异型。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CK、vimentin…  相似文献   

18.
病例 女,34 岁,发现盆腔肿物1d 入院.3 年前使用曼月乐避孕环(左旋炔诺孕酮孕缓释剂,20 μg/d)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偶感潮热等不适.超声提示盆腔实性包块.现无明显腹痛、呕吐等不适.妇检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50.29 pmol/L,CA125 186.7 μ/mL,β-HCG 定量<0.1...  相似文献   

19.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足非霍奇金淋巴瘤总数的1%[1]。这里我们报告了3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脾脏原发的 B 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52-65岁,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时间为2个月-1年。其中3例发病时有脾大,1例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B 组症状,3例均无其他结外受累,均为脾切除后经病理明确诊断。2例化疗后随诊一直处于完全缓解状态,1例化疗后曾先后多次出现骨髓浸润,但经化疗后再次达完全缓解,现已患病近8年,目前无病生存。现将这3例患者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肺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克隆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累及一侧或双侧肺脏的肺实质和(或)支气管,同时在诊断时或诊断后的3个月内未发现病灶的肺外组织侵犯[1]。PPL为较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占所有结外淋巴瘤总数的3%~4%,占淋巴瘤总数的1%以下[1-2]。发病高峰年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