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糖尿病肾病在大多数国家也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Mogensen等将DN的进展分为5期:Ⅰ期,肾脏肥大,功能亢进期;Ⅱ期,静息期,肾小球系膜扩展和基底膜增厚;Ⅲ期,隐性期;Ⅳ期,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期;Ⅴ期,肾功能衰竭期。防止糖尿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正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而成为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应成为临床医生和营养师的工作要点,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控制血糖、血压及合理的饮食治疗均已得到临床肯定,其中低蛋白饮食可以有效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减轻尿毒症症状,对改善糖尿病肾病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林梅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8):136-13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早期难以发现,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国内已达16.8%~23.48%,而国外的研究资料显示DN的发病20%--40%,且这一数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越发增长。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殊药物,只能通过饮食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加强血压控制、降低蛋白尿、抗氧化应激等治疗,可延缓DN进展。因此,做好糖尿病肾病饮食治疗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护理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是否有效及安全性如何。方法将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组及糖尿病饮食组。两组患者在给予足够热量(30~35 kCal/kg.d)的前提下进行严格按照饮食干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肌酐与治疗前相比有下降趋势,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素氮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尿素氮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组内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治疗前后均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显著降低尿素氮、尿蛋白,同时不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且能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通过对该组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的营养及蛋白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配合充分治疗。结果 180例患者在我院经过饮食护理,治疗前:空腹血糖(15.23±3.2)mmol/L,尿糖(+)~(+++),尿蛋白(+)~(+++),血肌酐(155.71±43.2)μmol/L,血尿素氮(9.46±2.20)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7.20±1.23)mmol/L,尿糖(-)~(±),尿蛋白(-)~(++),血肌酐(110.80±23.32)μmol/L,血尿素氮(7.76±1.66)m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提高和改善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配合药物治疗对控制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阳部队医药》2008,21(5)
为观察低蛋白饮食对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的抑制作用与尿蛋白水平和尿蛋白变化的关系,对106例2型糖尿病进行了观察。观察时间平均为(23±14)个月。根据观察期间蛋白质摄入量的平均值(DPI)的不同,将观察对象分为3组,即Ⅰ组、<0.7g/kg·d,Ⅱ组0.7~0.89g/kg·d,Ⅲ组≥0.9g/kg.d。观察①不同的DPI与Ccr的减退速度(D-Ccr)和临床指标的关系;②尿蛋白水平与D-Ccr的关系;③不同的DPI与尿蛋白水平的关系;④观察期间尿蛋白减少率与D-Ccr的关系。结果:①较好地遵守低蛋白饮食的Ⅰ组与Ⅱ、Ⅲ组比较,肾功能减退速度减慢,尿蛋白减少;②在尿蛋白水平相对一致的对象中,没有发现低蛋白饮食对肾功能减退有抑制作用;相反,与蛋白质摄入量无关,尿蛋白量多的患者肾功能减退速度加快;③观察开始时尿蛋白水平相对一致的病例,不管是否较好地遵守了低蛋白饮食,尿蛋白减少的幅度没有明显差异;④与DPI无关,观察开始时尿蛋白量与观察期间最小尿蛋白量之间的变化率和D-Ccr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与饮食中低蛋白水平无关,尿蛋白水平和尿蛋白的减少对肾功能的进展发挥作用;在评价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影响时,有必要考察尿蛋白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早期糖尿病68例,男34例,女34例;年龄46~68岁.按WHO(1999)标准诊断分型糖尿病(DM)均为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定义为DM伴尿白蛋白(UAL)20~200μg/min.糖尿病肾病为UAL>200μg/min.血压>140/90mmHg,排除非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肾输尿管结石症,尿路感染未控制者.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及分期: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损伤(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或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有或无GFR异常时可诊断为慢性’肾脏衰竭。糖尿病肾病(DN)分为5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福辛普利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和保护作用。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50~100mg1次/日,福辛普利10mg1次/日,氯沙坦50mg和福辛普利10mg1次/日,观察服药前后2个月血压,24小时尿蛋白的变化。结果:单独用氯沙坦或福辛普利和联合用药比较,后者可明显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P<0.05)。尽管各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就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的程度仍以联合用药组最明显。结论:氯沙坦和福辛普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较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更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铁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病人61例,分为T2DM正常对照组30例,DN Ⅲ期21例,DN Ⅳ期10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微量元素铁水平.结果 3组中,随着DN分期的进展,病人血清铁水平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血清铁成线性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铁是影响GFR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铁水平是影响DN病人的独立因素,可作为DN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治疗中中西序贯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2例DN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常规组及接受中西序贯疗法的序贯组,每组4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及24h尿微量蛋白(24hmAlb)含量比较未见差异(P>0.05),而接受治疗4周后,序贯组Cr、BUN及24hmAlb含量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接受中西序贯疗法治疗可在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采用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超声测定所有人的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即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并计算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测定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对照组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PSV分别为(66.1±12.1) cm/s、(44.3±11.3) cm/s、(27.9±9.1)cm/s;观察组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的PSV分别为(53.6±9.2)cm/s、(38.1±8.2)cm/s、(21.1±6.2)cm/s。观察组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PSV均小于对照组(t=3.964、4.016、2.726,均P<0.05)。对照组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EDV分别为(25.1±6.5)cm/s、(18.6±7.1)cm/s、(11.2±5.6)cm/s;观察组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EDV分别为(11.2±5.4)cm/s、(9.6±4.1)cm/s、(6.2±3.5)cm/s。观察组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EDV均小于对照组(t=4.972、6.014、5.112,均P<0.05)。对照组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RI分别为(0.51±0.08)、(0.42±0.06)、(0.41±0.07);观察组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的RI分别为(0.59±0.09)、(0.59±0.07)、(0.53±0.05)。观察组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RI均高于对照组(t=2.061、2.916、3.142,均P<0.05)。对照组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的PI分别为(0.82±0.16)、(0.71±0.12)、(0.62±0.09);观察组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PI分别为(0.91±0.18)、(0.82±0.11)、(0.75±0.06)。观察组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PI均高于对照组( t=3.716、2.612、2.468,均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血流已出现异常,超声检查可以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血脂治疗,治疗组加用以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流变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0.35±0.17)g/24h,肌酐(135.8±27.6)μmol/L,尿素氮(13.4±3.5)mmol/L。治疗组患者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0.34±0.16)g/24h,肌酐(136.1±26.9)μmol/L,尿素氮(13.5±3.3)mmol/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0.23±0.10)g/24h,肌酐(109.9±18.9)μmol/L,尿素氮(11.6±2.9)mmol/L。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0.15±0.07)g/24h,肌酐(105.9±17.9)μmol/L,尿素氮(10.2±2.4)mmol/L。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均下降,但治疗组TP/24h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76.7±15.1)%、全血黏度(10.27±1.16)mPa·s、血浆黏度(10.12±1.01)mPa· s。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38.9±9.3)%、全血黏度(5.31±1.03)mPa·s、血浆黏度(5.16±1.18)mPa ·s。两组比较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静脉滴注可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液的高黏状态。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综合的治疗过程。目前,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治疗主要包括早期诊断,理想的降血糖、降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脂代谢异常的调节和低蛋白饮食等,当糖尿病肾病发展至终末期时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措施将不断浮现。本文简述了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0月~2007年10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398例,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确定研究对象DN 142例。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DN的病例资料和临床规律;并根据是否伴发肾病将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探讨DN的危险因素。结果:142例DN中,未按时服用降糖药46例,高蛋白饮食52例,肥胖78例,高血压51例和糖尿病史≥10年6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按时服用降糖药、高蛋白饮食、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史≥10年是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替米沙坦,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3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UAE、SCr、BUN、CysC,统计DN分期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UAE、SCr、BUN、CysC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UAE、SCr、BUN、Cys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比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踝臂指数对糖尿病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就诊于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100例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观察组),另100例为糖尿病无肾病组(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mALB、肾功能及血钾、血糖、血压、ABI,统计分析ABI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24h尿蛋白定量、尿mALB、收缩压、舒张压、血钾上均有显著性差异,ABI同24h尿蛋白定量呈直线相关关系,其Pearson相关系数r=-0.99。结论通过本试验,证实其与ABI的相关性。可以考虑用ABI联合24h尿蛋白作为糖尿病是否并发肾病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