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结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组(n=28)和静脉化疗组(n=25),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生存率、腹腔复发率及手术前1天和术后3、15天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2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热灌注组术后3、15天血清sIL-2R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1),静脉化疗组血清sIL-2R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热灌注组和静脉化疗组分别为86.1%、60.2%和58.3%、29.4%(P〈0.05);术后3、5年腹腔复发率分别为5.6%、27.8%和20.6%、53.0%(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可有效控制腹腔复发,提高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术后血清sIL-2R水平和患者生存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1999年2月至2002年5月选择我院Ⅱ~Ⅲ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复发率、肝转移率及1、3、5年生存率。结果示治疗组腹腔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5%比50.0%,13.7%比30.0%,P〈0.05),治疗组1、3及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能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及肝转移,而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内温热淋巴化疗联合静脉双途径化疗对提高生存率及防治腹膜复发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 38例侵及浆膜或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胃肠癌患者术后行温热腹腔淋巴化疗(腹腔化疗同时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组);42例仅予温热腹腔内化疗+全身化疗(对照组)而未行腹腔淋巴化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86.7%,78.9%;对照组为83.3%,73.8%,64.2%。治疗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3年内腹膜复发率15.3%,淋巴结转移率为18.4%,明显低于对照组42.1%,3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热腹腔淋巴化疗联合静脉双途径化疗可降低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内及腹膜后淋巴转移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研究术前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在治疗Ⅲ期乳腺癌的疗效,探讨术前辅助化疗的最佳方法。方法60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术前行尺动脉插管乳腺区域灌注化疗30例(动脉组),术前全身静脉化疗30例(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组织学疗效、对化疗的毒副反应,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和无病存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脉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静脉组的46.7%(P〈0.05);动脉组组织学特效+显效率为86.7%,明显高于静脉组的56.7%(P〈0.05)。动脉组患者恶心、呕吐等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静脉组低(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和无病存活率相似(P〉0.05)。结论术前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是治疗Ⅲ期乳腺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Ⅲ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减轻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它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前全身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静脉化疗与静脉联合腹腔双途径化疗的效果,寻找预防大肠癌复发的有效途径。方法将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对照组(单纯静脉化疗)。观察二者的毒副反应,比较二者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全部化疗疗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局部复发率(8/57,14.04%)和肝转移率(6/57,10.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51,45.09%;15/51,3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3年生存率为85.96%,明显高于对照组56.8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比单纯静脉化疗更能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肝转移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64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肝动脉灌注化疗组和静脉化疗组。两组均采用FAM方案化疗。分析两组的CR、PR、RR及1、2、3年生存率。结果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的CR、PR、RR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20%vs.8.6%,47.5%vs.22.3%,67.5%vs.31.7%,P<0.05);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的1、2、3年生存率也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84.4%vs.21.9%,59.4%vs.6.3%,34.4%vs.0%,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优于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Fu/LV”方案静脉化疗联合“卡铂”腹灌在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Ⅲ-Ⅳ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共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在使用“Fu/LV”方案静脉化疗的第一天,同时给予卡铂300rag+温热(41~43℃)生理盐水1500~2000ml腹腔快速灌注。对照组28例,使用常规“Fu/LV”方案单纯静脉化疗,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8/28)和89.3%(25/28),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27/28)和71.4%(20/28),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主要化疗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脱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双途径同时联合化疗可延长Ⅲ~Ⅳ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并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防止大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探讨切实有效的辅助治疗和措施。方法:对3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行DDP、5-Fu腹腔内灌注,与38例根治术后静脉化疗比较。结果:腹腔组5年复发率(32%)明显低于静脉组(63%),5年生存率(68%)明显高于静脉化疗组(34%)。腹腔组全身毒性反应明显低于静脉组。结论:腹腔灌注化疗对大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及肝脏转移和治疗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和单纯静脉患者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12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以静脉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腹腔热灌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期、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1.7%(43/60),对照组有效率为46.7%(2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三年生存率为83.3%,平均生存时间为(32.98±1.83)个月,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28.65±1.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明显增加,CD8叩细胞水平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术能有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高、预后患者生存率高、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0.
王丹 《铁道医学》2014,(2):142-145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血清miR-200a的影响。方法:将82例手术治疗后的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联合普通腹腔灌注化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且测定患者血清miR-200a。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iR-200a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的效果更明显,可能与减少miR-200a的表达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FIGO I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次,对于子宫颈病灶〉4 cm,术前大出血者加腔内后装治疗1次。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分析患者瘤体大小的改变、放化疗不良反应、手术难度的下降及术后病理改变等结果,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宫颈癌新辅助放化疗总有效率为82.5%,手术切除成功率为100%。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Ib2~Ⅱb期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MRCP在胰胆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疑有胰胆管肿瘤病人的常规MR扫描及MRCP。结果:21例病人全部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胰胆管肿瘤主要表现为胰胆管的梗阻,某些病例可表现为特征的“双管征”。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在对胰胆管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其图像质量不低于ERCP,诊断价值高于ERC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采用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探讨PP PD的手术彻底性。 方法 将47例PPPD与同期127例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作对照研究 ,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结果 PPPD组与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0 %和27.6%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和29个月 ;两组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1%和31.0%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其中的胰头癌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15.7 %和21.2 % ,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同时发现 ,Ⅰ、Ⅱ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6.5% ,而Ⅲ、Ⅳ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6%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对于无明显胰外浸润转移的胰头癌及壶腹部癌患者可施行PPP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对声门旁间隙侵犯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声门上型喉癌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6例声门上型喉癌喉切除标本,经火棉胶包埋,制成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声带活动良好、声带活动受限及声带固定病例中对声门旁间隙下区的侵犯率分别为0(0/21),26.0%(7/27),55.6%(10/18),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声门上型喉癌对声门旁间隙下区的侵犯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喉癌(P<0.05);喉全切除术病例中侵犯声门旁间隙上、下区的侵犯率均高于喉部分切除术病例(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对声门旁间隙下区侵犯与淋巴结转移及声带活动情况有关,并影响到手术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11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超声科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表现,并对其超声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进行总结。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2例误诊为胸壁术后瘢痕,1例误诊为胸壁淋巴管炎。局部复发灶二维声像图表现分为3型:不规则肿块型(75%)、均质性结节型(21%)、致密浸润型(4%)。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81个复发灶血流检出率为86%,68%为Ⅰ级,18%为Ⅱ级。Ⅰ~Ⅱ级病灶内的动脉血流频谱,PSV:(9.13±2.26)cm/s,RI:(0.60±0.07)。结论超声对早期发现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灶有一定价值,能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余力伟 《实用新医学》2007,8(6):499-500
目的 探讨胃癌肠道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 本研究对我院于2000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4例胃癌肠道转移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报道4例胃癌患者,均以肠梗阻症状收入院,手术中证实为胃癌肠道转移。结论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胃癌肠道转移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提示患者已经出现广泛转移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mRNA在胃癌间质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及间质血管新生的关系。 方法:利用74例胃癌标本,经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及形态定量分析法,进行MMP-9、MMP-9 mRNA、CD34及α-SMA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MMP-9及其mRNA的表达均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24例MMP-9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4例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MP-9 mRNA阳性,其中3例血管壁周细胞MMP-9 mRNA阳性。 结论:胃癌细胞自身具有产生与分泌MMP-9的能力,MMP-9对肿瘤的侵润、转移及间质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亚硝化农肥水诱发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病理形态。方法:具体试验方法见文献3,动物组织标本常规处理、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与高发区现场自然发生的鸡咽食管癌、胃癌、肝癌标本比较。结果:实验组100只鸡中诱出咽食管癌16例、腺胃癌5例、肝肿瘤3例,3个对照组无一例癌变。结论:模拟高发区现场、模拟鸡胃液诱出的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与高发区现场自然发生的鸡咽食管癌、胃癌、肝癌在病理形态上相似。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技术在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根治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5年12月106例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其中,腹腔镜Miles术25例、Dixon术17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0例,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5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率83.1%(88/106),中转开腹率16.9%(18/106)。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2.8%(3/106),无手术死亡病例。直肠癌(或肛管癌)平均清扫13.5枚淋巴结,结肠癌平均清扫23.4枚淋巴结。平均随访18.6个月,无腹壁穿刺孔或切口肿瘤复发。结论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