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莨菪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山莨菪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雄性Wistar大鼠1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和山莨菪碱组,观察了肝脏缺血60分钟及再灌注1、3、6、12及24小时后血浆内皮素-1(ET-1)、透明质酸(HA)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浆ET-1、HA和ALT含量均明显增高,同时肝脏瘀血很明显,肝脏缺血再灌注前用山莨菪碱后,血浆HA和ALT含量明显降低,同时肝组织瘀血减轻。结论 山莨菪碱可改善再灌注后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1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内皮素-1(ET-1)在肝脏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1生理盐水组和ET-1抗体组、观察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3h后血浆ET-1、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本酸(HA)、以及肝组织中ET-1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在缺血再灌注组选择第1、3、6、12和24h时相点观察ET-1的变化规律。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肝组织中ET-1,血浆HA`ALT肝组织中MDA显著升高,而ET-1抗体组血浆ET-1、HA、ALT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P<0.05),同时,肝组织的瘀血程度和损伤程度显著改善。结论ET-1参与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损伤与肝脏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探讨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加生理盐水处理组和I/R加白藜芦醇处理组。观察肝脏缺血40 min再灌注1,3,6,12h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示肝脏I/R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肝脏缺血再灌注前用白藜芦醇15 mg/kg者,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维拉帕米对大鼠脂肪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丙二醛、谷丙转氨酶、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以及维拉帕米对脂肪有趣 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脂肪肝大鼠在 因前门静脉压力,缺血前、缺血15min和30min再灌注60min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维拉帕米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缺血前及I/R损伤后,脂肪肝组大鼠肝组织中MDA及血清ET-1、TNFα、ALT呈升高趋势,药物组则明显降低。结论 (1)肝脂肪变性可导致肝窦狭窄和不规则,门静脉压升高。(2)含大量 质的肝细胞对I/R损伤敏感性增高,通过产生过多的MDA,ET-1,TNFα,导致肝细胞破坏,血清ALT升高。(3)缺血前应用维拉帕米,对脂肪肝I/R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中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3组,以缺血再灌前、反复多次的短暂预再灌、停灌作后处理,观察各组血浆肝酶及透明质酸(HA)水平变化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ET-1)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肝酶的漏出、血浆HA水平及肝组织中MDA、ET-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而保护肝窦内皮细胞,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潘生丁对实验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林  杨建青  渚光平 《腹部外科》2006,19(4):244-246
目的探讨潘生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潘生丁预处理组,观察各组血浆肝酶及透明质酸(HA)水平变化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内皮素(ET-1)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缺血肝组织相比,潘生丁预处理组肝酶的漏出、血浆HA水平及肝组织中MDA、ET-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潘生丁预处理可明显改善肝微循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预处理可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抗体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108只,分为对照组、肝移植组与ET-1抗体组,观察应用抗ET-1单抗前后移植肝热缺血15 min,冷缺血40 min再灌注后第4小时血浆ET-1、丙氨酸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以及肝组织中ET-1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在移植肝再灌注后的第1,4,12,24小时观察ET-1的变化规律.结果: 移植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肝组织中ET-1,血浆HA,ALT和肝组织中MDA显著升高,而ET-1抗体组血浆和肝组织中ET-1,血浆HA,ALT和肝组织中MDA与肝移植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P<0.05 ),且肝组织的淤血程度和损伤程度显著改善.结论: ET-1单克隆抗体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外源性药物麦角新碱预处理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的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分流法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中,于肝门阻断前10 min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麦角新碱;观察移植肝缺血前和再灌注后5 min、30 min、2 h时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NO/ET1的比值变化;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酶学差异和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再灌注2 h取肝组织检测肝细胞、肝小叶超微结构.结果 应用麦角新碱预处理的大鼠移植肝缺血前门脉血浆中ET1升高(P<0.01),但再灌注后5 min、30 min时,血浆中ET1水平降低(P<0.05);而缺血前NO/ET1比值降低(P<0.01),再灌注后5 min时,NO/ET1比值升高(P<0.01);再灌注后ALT的升高有逐渐降低趋势;再灌注后2 h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使用麦角新碱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细胞是肝血窦内皮细胞,NO/ET1比值平衡可能是影响移植肝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作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肝切除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肝切除缺血再灌注+雌激素组(I/R+E2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后1、3、6 h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ALT的水平、肝组织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I/R+E2组在各时相点血清ALT、肝组织MDA和SOD及肝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I/R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I,/R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窦淤血,肝细胞水肿变性,肝细胞片状坏死。Sham组和I/R+E2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雌激素对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15只,肝缺血30 min、再灌注90min组(B组)15只,术前5 d给予大黄素灌胃60mg/(kg·d),5次 肝缺血30 min、再灌注90min(C组)15只;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酶(HA)、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胆汁流量情况.结果:C组与B组相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HA浓度明显降低(P<0.01),胆汁流量显著增加(P<0.01),同时C组的肝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且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也较轻.结论:大黄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程度和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亚低温(MH)对缺血预处理(IP)保护作用的增强效应机理.方法观察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和亚低温缺血预处理组4组犬肝上下腔静脉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TAX)能力变化. 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ALT、AST、LDH和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 SOD、CAT、GSH-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下降(P<0.01); 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及亚低温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ALT、AST、LDH和MD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SOD、CAT、GSH-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上升(P<0.01,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增强肝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 亚低温对缺血预处理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干细胞在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构建稳定细胞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组(IR组)、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脂肪干细胞回填组(ADSCs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上腹正中切口,暴露并离断肝脏韧带,不做其他处理。IR组用动脉夹夹闭肝门阻断血流,肝素注射液灌注15 min,不给药。ADSCs组在肝素注射液灌注后30 min尾静脉注射1×106 ADSCs。手术后24 h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线粒体活性;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AST和ALT水平、MDA含量较高,SOD含量较低(P0.05),线粒体活性较弱。病理切片结果显示,IR组肝细胞出现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严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IR组较假手术组ICAM-1、Bax表达增多。与IR组相比,ADSCs组AST和ALT水平、MDA含量较低,SOD含量较高(P0.05),线粒体活性较强,炎性细胞浸润较少,ICAM-1、Bax表达减少。结论大鼠脂肪干细胞对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程度进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行胆总管结扎后分别用3 mL黄芪注射液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术后测定血浆内皮素(ET-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并对肝脏行光镜下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血浆ET-1、血清MDA浓度在梗阻10 d即升高,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进一步升高,SOD在梗阻10 d即下降,同时伴有血清AST、DB和TBA的升高和肝脏病理形态学的进行性改变.黄芪治疗组ET-1及MD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并能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结论:大鼠梗阻性黄疸时,血浆ET-1水平升高及氧自由基损害可能是肝损伤的原因,黄芪通过降低ET-1水平、抗氧化作用对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肝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建立稳定的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其保护作用,结果发现预处理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比清肝酶(ALT,AST),透明质酸水平及肝组织局部MDA含量均低,而组织ATP含量及能荷值均高,形态学损伤改变轻;同时发现预处理组织腺苷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实验表明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分子参与了这一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60例,年龄28~64岁,体重50~77 kg,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异丙酚组(Ⅱ组),每组30例.Ⅱ组肝门开放后静脉输注异丙酚4~6 mg·kg-1·h-1至术毕.分别于麻醉前(T1)、肝门阻断前(T2)、肝门阻断后15 min(T3)、肝门开放后10 min(T4)和45 min(T5)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3-5时AST、ALT活性升高,Ⅰ组T4,5时SOD活性降低、MDA浓度升高,Ⅱ组T4,5时SOD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4,5时AST、ALT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P<0.05).结论 肝门开放后至术毕静脉输注异丙酚4~6mg·kg-1·h-1可减轻肝叶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