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对象为23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前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使患者骨髓处于增生活跃状态,抽取骨髓液后分离单个核细胞,细胞总量达到1×109以上.移植采用缺血肢体多点注射.移植后1 d起服益气活血中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肢体疼痛、冷感评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以及溃疡创面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肢疼痛及冷感评分逐渐降低,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I在治疗后逐渐升高,治疗后1个月平均升高了0.15.而足部溃疡面积改善不明显.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可以迅速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疼痛及冷感,能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社会人口老年化趋势等因素,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与日俱增。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溃疡或坏疽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却难尽人意,尤其是对于闭塞远端无流出道,末端闭塞或节段性多发性闭塞而又缺乏侧支血管替代者,常规的药物、血管搭桥或腔内介入等治疗方法疗效均欠佳,患者往往被迫行截肢(趾)手术,这是许多国家非外伤性截肢的首位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北京宣武医院于2003年在我国率先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这一国际先进技术。5年来,共医治病人300多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尽管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这一技术业已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现已在国内不少医院开展或正筹备开展。本院自2007开展该项技术以来,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干细胞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对其移植治疗的基础与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且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现综述如下。1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与原理1.1干细胞的自身特性有高度分化和增殖功能的相对原始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0)5例、糖尿病足14例、下肢狼疮性动脉炎1例。术前多数患肢有轻重不同的静息痛,踝肱指数(ABI)均在0.6以下。随访时检查跛行距离、ABI、双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客观指标。结果:患者手术1个月后开始随访,其中显著有效11例(26%)、有效16例(38%)、无效15例(36%),总有效率64%。糖尿病足、TAO、下肢狼疮性动脉炎3种疾病总有效率80%,ASO有效率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患肢血流灌注,改善某些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前壁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共有39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本组,其中23例为细胞移植组,1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患者同时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临床随访及6min步行试验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6个月的检查结果提示,细胞移植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冠状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促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对重症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骨髓,并分离单个核细胞,总量达到1×109以上,采用缺血肢体多点注射法移植,移植后口服益气活血中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肢体疼痛评分、冷感评分、踝肱比(ABI)以及溃疡创面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患者肢体疼痛评分及冷感评分明显下降,两周时又有回升,术后1个月再下降.ABI在术后逐渐升高,术后1个月平均升高0.23.3例有溃疡患者创面明显缩小,2例有严重坏死者术后1个月行截肢,创面一期愈合.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合用中药可以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6.
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重建梗死心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选用含有原始干细胞/多系祖细胞及基质细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经冠状动脉移植重建犬梗死心肌,观察其修复、重建梗死心肌及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方法:经皮穿刺球囊封堵前降支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存活约1周的杂种犬10条,平均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前1 d分离MBMC,以DAPI标记,温箱保存过夜.常规冠状动脉造影、PTCA,在球囊闭塞前降支条件下注入MBMC(每次4×106个细胞,2 ml),气囊保持充盈2 min后恢复灌注2 min,重复注入3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动物放血处死后取心脏前壁和下壁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照相.结果:移植组术后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平均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减少、EF和FS增加(P<0.05);对照组则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明显增加、FS减少(P<0.05).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及舒张内径和梗死长度均较移植前缩小,梗死部位室壁厚度较移植前增加(P<0.05);而对照组梗死区室壁变薄.在细胞移植组前壁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以看到心肌细胞核发黄绿色荧光,发现带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移植犬的下壁和对照组的前壁可见心肌细胞核发出光亮较移植组前壁淡的自发黄绿色荧光,而均未发现有带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重建坏死心肌,梗死区域内有移植的新生心肌细胞,且抑制心室的重塑、防止心脏进一步扩大和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 disease,CHD)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肌梗死所致的细胞丢失、瘢痕形成和心室重构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论证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BM MNCs)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潜能和安全性。方法 结扎冠脉钝缘支造成急性心梗 ,分为两组 ,分别注射BM MNCs(BM MNCs组 )和生理盐水 (对照组 ) ,测量左室运动能力。 4周后观察移植区域的血管再生情况 ,并进行安全方面的评价。结果 在BM MNCs移植后 4周 ,左室等容收缩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 (LV dp/dtmax)和左室等容舒张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 (LV-dp/dtmax)与心梗 6 0min时相比明显改善 (P <0 .0 5 )。 4周后心梗边缘组织的小血管数目 ,BM MNCs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BM MNCs治疗后 4周未发现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异常变化 ,心肌组织学检查也未发现炎症细胞浸润、成骨或钙化等异常现象。结论 BM MNCs移植可明显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再生 ,改善心肌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二年随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Gao LR  Wang ZG  Tian HT  Zhu ZM  Fei YX  Xu HT  Chen Y  Zhu JR  He S  Zhang NK  Ding QA  Y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0):685-689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6例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其中BMMC移植者52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CIHF)26例,对照24例(AMI10例,CIHF1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药物及介入治疗);移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经冠状动脉自体BMMC移植。细胞移植方法:于髂后上嵴抽取骨髓,梯度密度法分离获得BMMC,将细胞悬液调为2×10^6/ml浓度,超选择性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气囊充盈下高压注入BMMC,重复注入6—8次,或经冠状动脉选择性移植,气囊未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细胞。随访观察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正电子发射体层心肌显象。结果52例完成2年随访。AMI病人BMMC移植后1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术前增加了5.8%(53.9%±2.9%vs59.7%±1.5%,P〈0.05),2年增加了3.8%(57.7%±1.7%,P〉0.05),对照组LVEF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无显著改善。移植组2年心肌代谢缺损区与3个月比较无变化;BMMC移植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HF病人BMMC移植后1年、2年LVEF与术前比较分别增加了8.8%、9.2%(P〈0.01),LVESV下降20.4%、27.8%(均P〈0.05),2年心肌代谢缺损区与3个月比较无变化;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恶化。Holter检测未发现新的心律失常。结论BMMC治疗可明显改善CIHF病人的心功能。而对AMI病人并无左室收缩功能改善的长期效果,仅限制了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0.
Huang RC  Yao K  Zou YZ  Ge L  Qian JY  Yang J  Yang S  Niu YH  Li YL  Zhang YQ  Zhang F  Xu SK  Zhang SH  Sun AJ  Ge J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07-1110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方法40例首次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PCI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20),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研究终点为术后6月时延迟增强核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测定左室功能和心肌缺血面积。结果CMR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LVEF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47·9%±6·7%vs43·4%±6·7%,P=0·001;细胞移植组51·5%±5·2%vs44·5%±7·1%,P=0·001)。但细胞移植组患者LVEF升高程度(△LVEF)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改善程度(6·95%±3·33%vs4·05%±1·68%,P=0·047),且细胞移植组患者心肌缺血面积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显著长期改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灌注,减少心肌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1.
方青波  戈小虎 《农垦医学》2009,31(3):208-210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于2008年3月-2008年6月进行兔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实验研究。建立新西兰雄兔右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其分为4组:实验1组(7只)单纯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骨髓动员,实验2组(7只)取自体骨髓干细胞制备成干细胞悬液,注射于右后肢缺血部位,实验3组(7只)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进行骨髓动员组,4组(7只)为生理盐水注射组,于动物模型制备后第5周行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新生程度,CD34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动脉造影显示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的新西兰雄兔缺血右后肢缺血部位动脉较其他组明显增多,CD34免疫组化标记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是一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Many treatment options for lower limb ischemia are difficult to app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poor arterial outflow or with poor general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medical treatment alone is far from ideal,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A high level amputation is inevitable in these pati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o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ischemia 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intra-arterial transplantation with that of intra-muscula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In this clinical trial, 32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ischem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1 (16 patients with 18 affected limbs) received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nto the affected limbs; and group 2 (16 patients with 17 affected limbs) received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y intra-arterial injection into the affected limbs. Rest pain, coldness,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claudication, 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 (tcPO2) and angiography (15 limbs of 14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mononuclear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Results Two patients died from heart failure. The improvement of rest pain was seen in 76.5% (13/17) of group 1 and 93.3% (14/15) of group 2. The improvement of coldness was 100% in both groups. The increase of ABI was 44.4% (8/18) in group 1 and 41.2% (7/17) in group 2. The value of tcPO2 increased to 20 mmHg or more in 20 limbs. Nine of 15 limbs which underwent angiography showed rich collaterals. Limb salvage rate was 83.3% (15/18) in group 1 and 94.1% (16/17) in group 2.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is a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ischem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和梗死心肌的作用。方法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16头小型猪,随机分为BM-MNC移植组(n=9)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7),分别经冠状动脉移植(3.54±0.90)×108个BM-MNC细胞或磷酸盐缓冲液,对比移植4周时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新生血管密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BM-MNC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侧壁、前间壁厚度、心输出量和 dp/dtmax与细胞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LVEF显著降低,室间隔、侧壁、前间壁显著变薄,心输出量和 dp/dtmax显著降低(P均<0.05)。舒张功能的指标在细胞移植前后各组变化不明显(P>0.05)。BM-MNC组缺血再灌注区的小血管数目为(13.39±6.96)个/高倍视野,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1.90)个/高倍视野(P<0.05)。BM-MNC组总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梗死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区移植的BM-MNC可增加移植区新生小血管数目,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脏收缩功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在犬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经皮穿刺心外膜下心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心肌、再生血管、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成年雄性家犬,体质量20~30 kg,经皮穿刺球囊封堵前降支建立犬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1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立EF<40%为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共14条).随机实验分组:细胞移植组(n=6)及生理盐水注入组(对照组,n=8).细胞移植术前1 d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DAPI标记.23G超声引导穿刺针尾部连接电极,穿刺入心外膜下心肌,监测电极显示ST段抬高,即注入细胞悬液1.3×106/ml,改变方向,每一点分别注射0.2 ml,共10点.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新生细胞,并可见发出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光镜下见大量移植的单个核细胞生长,移植细胞间及与宿主细胞间均有闰盘连结.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域肉眼可见大量血管,小血管数量明显增加,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每博输出量增加16.7 ml,EF增加14.7%,左室内径缩小6%.而对照组3个月后,梗死区室壁变薄,仅见纤维瘢痕组织,心腔扩大,心功能明显恶化.移植细胞组术中及术后均安全.结论:犬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经心外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心肌、再生血管、改善心功能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凋亡改变,以探讨MDS疾病本质。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42例MDS、11例巨幼细胞贫血(MegA)、8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6例Evans综合征患者和1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新鲜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凋亡情况。结果23例(54.8%)MDS患者BMMNC呈现凋亡过度,而MegA、PNH、Evans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MDS患者凋亡累及粒、红、巨三系各阶段造血细胞,随病情进展,凋亡程度逐渐下降。结论MDS患者存在骨髓细胞过度凋亡,凋亡过度可能为导致MDS无效造血的机制之一,病情进展可能与异常克隆逃逸凋亡有关,抗凋亡治疗为早期MDS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岩  沈焕  王为  杨智  杨春宁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3):582-583
目的总结分析大网膜移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方法总结1995年 ̄2005年37例大网膜移植术的治疗情况。结果随访显示,痊愈和显效率合计为68%,有效率24%。结论大网膜移植术疗效确切,在药物治疗无效和其它手术无法采用时,是治疗重症PT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动员后PBMC治疗糖尿病其下肢动脉缺血性的疾病治疗机制以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非糖尿病性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接受研究的两组人员都行骨髓干细胞的动员后自体PBMC移植治疗。并计数两组动员之前与之后PBMC数以及CD34+,再观察研究两组治疗之前、治疗之后七天以及治疗之后四个月的临床疗效的评分(组织缺损、冷痛以及无痛行走距离、静息痛)。结果其两组人员治疗之后的四个月其组织缺损、冷痛以及无痛行走距离、静息痛的评分比质量之前更低,P小于0.05;观察组动员前PBMC治疗其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其疗效显著。结论其动员后自体单个核细胞的移植对于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的缺血性疾病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