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庆云 《山西中医》2000,16(6):44-46
医学观是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总体看法 ,包括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生命的本质、养生和治疗的出发点及价值等 ,它是自然观、科学观、伦理观、哲学观等的总和 ,其内容主要体现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中。《内经》的医学观主要内容有以下 4方面。1 以气为本的人体观以气为本的人体观导源于先秦各家的气论。无论是《管子》的精气论 ,还是《曷鸟冠子》的元气论 (《曷鸟冠子》过去被许多人判为伪书。近年来随着《黄老帛书》的出土 ,学者们认为是先秦古籍 ,并认为此书是成于战国时代的吴国 ) ,乃至《庄子》的“一气”说都认为人生命的本质是气。例如《…  相似文献   

2.
重视“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医学养生的特点。《内经》中有丰富的和合养生思想,概而有四:一是天人和合养生观,二是形神和合养生观,三是阴阳和合养生观,四是脏腑和合养生观。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体观 ,就是对人体的总认识。《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吸收了古代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等先进哲学思想 ,继承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 ,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有它共同的物质根源 ,都是由具有两种不同属性的精气所构成。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亦不例外 ,也是物质的 ,是由阴阳二气相媾而生成的 ,不是上帝 (中国古代或称“天”或称“天帝”或称“帝”)意志的体现。《内经》将人体看成是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活动系统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又是多层次的阴阳对立统一体 ,而且是高度统一的活的机体。人体的表里…  相似文献   

4.
浅析《黄帝内经》时间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的养生观 ,是在中医学整体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独特理论 ,它探讨的内容包括了人体衰老及寿天的原因、保养生命的基本原则等诸多方面 ,是《内经》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天人相应”理论的指导下 ,进一步明确了人与自然是统一整体的对立双方 ,要在不断地求得统一中维持人的生命 ,也就必然观察探索了自然的阴阳时间节律对人体生命的影响。因此 ,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中医学在千余年前率先提出了顺时而动、调整阴阳 ,才能延年益寿的理论 ,并形成了独特的《内经》时间养生观。《内经》的时间养生观是…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是中国科学史和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典籍,也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治疗观包括七大方面:贵乎防变、治病求本、知常达变、因异制宜、因势利导、整体调治、以平为期。对《黄帝内经》治疗观的研究除了能有效指导临床外,更重要的是会给未来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贾会欣  陈利国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42-1543
《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参"说的实质是指人体的生理过程、病理变化是以时间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而发生发展变化的,实际就是中医时空观的观点。《黄帝内经》在阐述人的病理变化时也充分体现了时空观点。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中的人体观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广正 《中医药学刊》2003,21(6):943-943,946
  相似文献   

9.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研究中医药学和中医学的生命观,必须从它的文化基因作为切入点,“从文化解读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黄帝内经》从生命来源“天地合气,命之日人”;生命要素“形神合一,乃成为人”;生命价值“人者,天地之镇也”和珍爱生命“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四个方面综合阐述其生命观.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用黄帝的身体建构了中医学身体观范式,即以气为根本、以阴阳命名、以五行生胜、以经脉贯通的身体。这一身体观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受到了来自西医身体观的挑战,面临着如何解释和如何发展自身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发病观及特点探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联系有关原文全面论述了《内经》发病观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邪气入侵与发病,正气强弱与发病,机能过用与发病,体质差异与发病,机体状态与发病。并强调指出,《内经》发病学思想有两个鲜明特点,即整体综合的病因观和内外相应的发病观。  相似文献   

12.
论《黄帝内经》的养生观与养生法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帝内经》充分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 ,并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 ,提出了“全方位的康寿养生观” ,建立了“顺应自然———身心健康———心理道德完善———适应社会”的康寿养生模式。从顺自然、宜饮食、节房事、适劳逸、调情志、避邪气、治未病、慎服药、重康复、三因施养等 10个方面的养生法则 ,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部医典》和《黄帝内经》养生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部医典》和《黄帝内经》是我国两个不同医学流派的最重要著作 ,是我国和世界医学科学史上的两颗明珠 ,是各自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四部医典》原书是由杰出藏医学家老宇妥—元丹贡布等医学家于 8世纪下半叶共同完成的一部藏医学巨著。现行本为 11世纪新宇妥一元丹贡布所修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在探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过程中,并不是将人体分割成部分或段落,将藏府单独地加以分析研究,而是以五藏为主体,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组成了人体内外旁通井然有序自身整体性的。吾结合临床数10年的观察、直觉领悟《黄帝内经》"五藏一体"、"藏象"学说,既能反映人体活动整体性、敏  相似文献   

15.
<四部医典>和<黄帝内经>是我国两个不同医学流派的最重要著作,是我国和世界医学科学史上的两颗明珠,是各自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四部医典>原书是由杰出藏医学家老宇妥一元丹贡布等医学家于8世纪下半叶共同完成的一部藏医学巨著.现行本为11世纪新宇妥一元丹贡布所修订,于16世纪随喇嘛教传入蒙古,并约在18世纪左右被全部译成蒙古文,形成了蒙文版本,对蒙医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内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上历代医家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出自战国时期,但也有认为是两汉时代的医著,就文字和内容来看此书不是一人或一个时代的著作,大约成于战国秦汉之间.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医德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历来重视医德,自<黄帝内经>已有丰富论述.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以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医人格和医德修养,不仅是祖国医学伦理学的先声,也是后世医家的楷模.本文从医生必须具有高明医术、仁爱医心、严谨医风几方面探析<内经>医德观.提出当代临床医生应将<内经>医德要求落实到实际医疗行动中,使祖国医学遗产中的优良道德更加发扬光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18.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中的养生法主张保养真气的原则,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以全面摄养形与神。《内经》的养生法对人们的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健康观是人们对健康的根本认识,决定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方法.从《黄帝内经》对生命的认知出发,以“和”为核心阐述了“健康是和”“疾病是不和”,同时也探讨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应将“和”理念贯彻于健康管理全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自春秋战国始,“圣人”逐渐成为中华核心文化的承载者和宣扬者,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有着独特的政治意义、文化功用。文章运用语言学和文献学研究方法界定辨析《黄帝内经》中“圣人”概念的内涵,试梳理“圣人”的含义与职能在巫史时期至诸子百家时期的繁衍脉络。通观“圣人”一词的阐释在古典医学文献中的特殊性,可见《黄帝内经》医学圣人观内涵深刻,圣人既是身心健康与养生实践的绝对标准,又是医学道德伦理观念下完美人格的寄托。同时,圣人作为医道文化的缔造者,体现出了医道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