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血瘀证客观化辨证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对辨证论认识的深入,以及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的迫切需要,如何使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自血瘀证诊断标准[1]、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2]修订以来,冠心病血瘀证的客观化诊断研究近10年有了很大发展,现...  相似文献   

2.
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寒凝血瘀证候实质的基础,是后续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前提。该文对近年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理论支撑及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目前,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思路主要有病因造模、病因病理复合造模和病证结合造模3种。病因模型的制备主要采用冷暴露方法,根据寒冷的施加方法不同分为全身冷冻法、冰水浴法和局部冻伤法等;病因病理复合模型以寒冷刺激结合肾上腺素注射为主;常见的寒凝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寒凝血瘀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模型、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寒凝血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等。三大模型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与临床实际的吻合度更高,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但此类模型的疾病种类较集中且病证结合方式存在争议。寒凝血瘀证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寒凝血瘀证表征评价,以及与血流状态有关的理化指标,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微循环等指标,也有学者从血管舒缩功能、内分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探索,现阶段的模型评价方法客观性和特异性均有待完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应以临床实际为基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只有建立与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动物模型才能更好地揭示寒凝血瘀证本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患者血瘀兼证的证候特征以及辨证要点。方法:收集85例肺部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记录其临床特征、舌脉以及实验室数据,同时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肺部感染血瘀兼证的发生概率及其中医证候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肺部感染血瘀兼证与各中医主证及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部感染患者约有58.82%存在血瘀兼证,血瘀证发生率较高。。结论:肺部感染患者血瘀证的发生率较高,但其发病与症状改善与低氧血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应用基于信息熵的相关度对血瘀证临床诊断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数据中发现血瘀证与各症状间的相关性,在诊断血瘀证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信息熵的相关度适合于解决中医定量诊断问题。它可以揭示众多症状间以及症状与证候间的复杂关系,从中发现证候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并定量确定其诊断价值,有助于帮助确定证候诊断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规律。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医院,用判别分析中的逐步Bayes判别法进行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分析。结果: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有阴虚血瘀证、阴虚阳亢(火热)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先筛选出有判别意义的症状因子26个作为中医证候计量诊断的辨证指标,并建立各症状因子的Bayes判别函数和各证候的Bayes判别方程式,再计算各证候的后验概率,根据后验概率的大小确定中医证候诊断,并对验证样本165例进行判别效果验证,其前瞻性判别概率估计为11.5%。结论:用逐步Bayes判别法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计量诊断方法,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的血瘀证量化计分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血瘀证量化诊断量表,以此探讨将量表学运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参照生命质量量表评定,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制定血瘀证量化计分表。结果所制定计分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对血瘀程度进行评分及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分析。结论将多种量表条目筛选方式与量化诊断结合起来,可以为证候诊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CCCI诊断标准的患者600例,根据《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随机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200人作为正常对照。选取HCY作为观察指标,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HCY水平,比较CCCI组与正常组、CCCI不同中医证型组HCY的水平变化。结果:CCCI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化风组、气虚血瘀组、痰浊内阻组和肾虚血瘀组血清HCY水平高于阴阳两虚组、肝肾阴虚组,气虚血瘀组、痰浊内阻组和肾虚血瘀组血清HCY水平高于肝阳化风组,肾虚血瘀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气虚血瘀组、痰浊内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与CCCI的发病相关,对CCCI的诊断有一定价值;CCC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HCY水平存在差异,提示HCY与CCCI中医证型的辨证及转变有相关性;肾虚血瘀型的血清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将血清HCY作为CCCI肾虚血瘀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声带息肉的舌诊及血液流变与血瘀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方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0):433-434
中医舌诊和血液流变学常用来作诊断血瘀证的参考标准。本文观察了50例声带息肉患者的舌诊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揭示了声带息肉与血瘀存在着明确的相关性,论证了血瘀是声带息肉发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9.
马民 《中医杂志》2004,45(12):930-933
目的:进一步探索血瘀证的微观机理,从基因水平探讨血瘀证微观实质.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例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用先进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实验技术,进行了c-fos基因、c-jun基因和CD62p基因表达的观察、对比、分析,并以健康人为对照,从基因水平对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和演变规律进行探索.结果:通过对血瘀证密切相关的微观指标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血瘀证患者存在c-fos、c-jun、CD62p基因异常表达,并且其指标的异常及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瘀证各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基因组学是血瘀证实质研究的最佳切入点.血瘀证现代研究应积极引进微观辨证学和基因科学的最新成果,以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为中医临床治疗学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8项检验指标对冠心病中医证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各证型患者的脑利钠肽前体(proBNP)、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T(cTnT)、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以P-选择素(Ps),对以上指标进行评估,及分析该指标对冠心病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通过检验后,proBNP、D-D、HS-CRP、Hcy、cTnT、vWF、Ps、Fib均能对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起到一定的效果。其中proBNP对鉴别痰瘀互证与气虚血瘀痰阻证的诊断灵敏度为96.89%,对气虚血瘀证与痰瘀血瘀证的诊断特异度为95.43%。proBNP诊断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的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D-D诊断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的诊断灵敏度为87.54%,对鉴别痰阻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的诊断特异度为76.43%,其诊断气滞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的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Fib诊断痰瘀互结证的灵敏度为81.45%,诊断气虚血瘀证与痰阻血瘀证的诊断特异度为85.43%,诊断痰阻血瘀与气阴两虚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气滞血瘀证与痰阻血瘀证中的Ps、vWF均高于其他证型。D-D联合proBNP检测诊断气滞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的价值较大,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vWF、Ps、Hcy联合诊断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的价值最大,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结论proBNP、D-D、HS-CRP、Hcy、cTnT、vWF、Ps、Fib能够对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有着一定价值,尤其是proBNP联合D-D检测和vWF、Ps、Hcy联合检测分别在冠心病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阻血瘀证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专家对传统血瘀证的诊断经验,筛选血瘀证诊断指标,评价其重要性,为血瘀证量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特尔菲法”筛选出专家一致认为重要的血瘀证诊断指标,并对10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双盲法以国内血瘀证诊断标准为金标准评价这些指标的特异度、敏感度等。结果 从50项传统血瘀证观察项目中筛选出10项专家一致认为的重要诊断指标,10项指标用于综合判断血瘀证符合率为91.4%。结论 特尔菲法筛选出的血瘀证诊断指标可以用于血瘀证量化指标的积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中医证候中可能具有的不同诊断价值和疗效价值。通过前期对慢性喉炎血瘀痰凝证证候诊断指标临床流行病学观察,提示将喉镜检查作为望诊的延伸内容纳入,有助于提高中医证候诊断准确性。在调研慢性喉炎血瘀痰凝证证候诊断指标分布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证候疗效指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观察,以初步探讨证候诊断指标作为疗效指标的效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青紫舌在血瘀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最具中医特征的一种诊疗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早在《内经》中即有察舌辨证的记述。青紫舌是中医诊断血瘀证的一个传统依据和主要指标之一。青紫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舌象,对临床诊断血瘀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对血脉的认识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有痰湿致病、血瘀致病、脏腑虚弱致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等;治疗应多法联用,综合调治,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5.
李晶  赵莉娟 《中医药学刊》2003,21(6):938-939
分析了目前中医“证”诊断标准不全面不统一的现状,认为,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证候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水平,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促进中医证候诊断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探讨了“证”的诊断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提出任何一个规范证名均应有与之相应的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诊断标准,其内容应准确地反映该证的基本要素、反映自然界时相变化对该证的影响以及病史、病程、年龄、体质、理化检测指标等因素。证候诊断标准是确定证候的客观依据,是对证候全面准确的认识,它应是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否则就失去了诊断的准确性。可见,要发展中医的证候论断体系,在规范了证名之后,就应制订其完整规范的诊断标准,若这一环节解决不好,证的理论就难以发展,势必影响中医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其可靠性. 方法 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36个中医症状量化分值为底层指标,定性证候的各个症状或症状组合为第二层次指标,以精亏、气虚、阴虚、阳虚、血瘀证5个定性证候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价为顶层指标;计算权重,建立优选矩阵,确立各层次指标计算公式,初步构建以证候为内容的骨质疏松症综合疗效评价体系;并通过证候总评分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临床验证. 结果 分别按100 mm刻度法、三级、二级、一级赋分法量化了骨质疏松症36个常见中医症状;确立了精亏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各证候及中医证候总评分量化计算公式.临床验证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骨密度、生存质量均有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0.826.结论 构建的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可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临床验证可靠.  相似文献   

17.
高敏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超  郭进建  林青  詹萍  张富  熊尚全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21-122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型的关系以及hs-CRP与UAP临床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的UAP患者101例,按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及血瘀证辨证标准进行分型,同时对UAP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结果UAP患者血浆h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并随着临床危险度的增加而升高。各中医证型组血浆hs-CRP水平均升高,其中痰热血瘀证组和痰浊血瘀证组显著高于气滞血瘀证组,阴虚血瘀证组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证组,气滞血瘀证组与气虚血瘀组间无明显差异,痰热血瘀证组、痰浊血瘀证组和阴虚血瘀证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UAP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密切相关,血浆hs-CRP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斑块是否稳定,说明hs-CRP对UAP临床诊断有参考价值,可估计其病情程度,对预测预后有帮助。UAP中医分型与血hs-CRP存在相关性,hs-CRP作为UAP中医辨证及临床危险度分层判定指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出发,探讨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观察10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辨 血瘀证或夹杂血瘀证的比例及特点。结果: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92%有瘀血存在。结论: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活血化瘀法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中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有着广泛的临床基础。对血瘀证的明确认识与正确诊断,能提高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探索治疗疑难病证十分有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诊疗中可从宏观认识和一定的客观体征上来诊断血瘀证。即一要注重辨病。在理论与客观临床中认识到很多疾病发展到一定时期都有形成血瘀证的必然规律;二要充分利用舌诊这一重要客观体征,观察舌的局部与整体变化,辨别血瘀证的不同性状与程度;三要注重脏腑组织器官的实质改变,判断血瘀证的部位与性质。从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Ⅱ期高血压病血瘀证与中医证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Ⅱ期高血压病(EH2)血瘀证特异性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与中医证类的关系。方法按WHO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选择EH2患者70例进行血瘀/非血瘀证候分类和一般中医证候分类,并选健康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1)EH2以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3类为多;(2)EH2患者中血瘀证达68.57%,统计分析表明痰湿壅盛证和血瘀证关系最为密切;(3)EH2患者血瘀证、非血瘀证ET、NO、NO/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EH2血瘀证ET水平显著高于非血瘀证(P<0.01),血瘀证NO水平显著低于非血瘀证(P<0.05),但血瘀证NO/ET水平与非血瘀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瘀证是EH2的重要证型,且与血浆ET水平关系密切,提示ET可作为EH2血瘀证的判定参考指标。高血压病治疗中加用活血化瘀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