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肌组织包括心肌细胞及间质两部分,心肌重构时,除心肌细胞发生改变外(表型变化,体积增大,收缩蛋白类型改变),心肌间质亦增殖,其结果产生大量的胶原,使心肌结构紊乱,加重心功能不全,目前已认识到心肌间质(ECM)纤维化是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因冠状动脉血管壁周围纤维增生和管壁增厚,使冠状循环储备和供血降低,进而促使心肌细胞的死亡和纤维化,是难治性心衰的组织病理基础,故防止ECM增生和改建,已是临床防治心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终末期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探讨病理形态学对上述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终末期有扩张表现的心脏移植心肌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四组:扩张型心肌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糖尿病心肌病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移植受体心脏的大体病理改变,并采用H&E染色,Masson、PTAH、天狼猩红等组织化学染色,SMA、Desmin、CD31、CD34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移植受体心脏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缺血性心肌病组及糖尿病心肌病组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扩张型心肌病组,P=0.0003及P=0.02。与扩张型心肌病组相比,高血压心脏病组的室间隔厚度(1.59±0.09)cm及心脏重量(582.7±38.29)g明显高于扩张型心肌病组(室间隔平均厚度(1.30±0.07)cm;心脏重量(430.7±26.06)g,P=0.03及P=0.0003。(2)四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呈退行性变,主要表现心肌细胞颗粒状变性,可见肌丝断裂、溶解消失,心肌间质水肿,心肌间质反应性纤维化。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可见心肌梗死、坏死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及纤维瘢痕灶及替代性心肌纤维化,间质常可见淋巴、浆细胞浸润。高血压心脏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纤维排列规则,部分心肌细胞肥大,核大、畸形;心肌间质纤维化明显;心肌内,尤其是室间隔心肌组织内常见小冠状动脉管壁增厚。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可出现散在性微小坏死灶,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明显纤维化,可见心肌间小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基底膜增厚。(3)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发现终末期心脏病心肌纤维化中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及Ⅲ型胶原纤维,并且Ⅰ型胶原纤维的数量多于Ⅲ型。(4)免疫组化结果发现SMA染色阳性、Desmin染色阴性的肌纤维母细胞数目增多。结论:(1)病理形态学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心肌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2)心脏扩大前1~5年有高血压病史,出现明显室间隔肥厚,心肌间质明显纤维化及心肌间质小血管壁增厚常常提示诊断高血压心脏病。(3)心肌内微小血管壁增厚及基底膜增厚、血管周心肌纤维化是糖尿病心肌病主要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对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4)肌纤维母细增生可能是终末期心脏病心肌纤维化发生中一种关键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培多普利抑制心肌重构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研究采用Wistar大鼠冠脉结扎心梗后心衰模型,以培多普利作为观察药物,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肌重构中的地位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心肌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梗塞组、梗塞治疗组和假术组.梗塞组结扎左冠状动脉,梗塞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用培多普利治疗2mg/kg/天,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三月后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液及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三月后,与假术组相比,梗塞组出现了克血性心衰(DHF)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局部AngⅡ含量、ACE活性显著差增高,但血液AngⅡ含量和ACE活性无明显改变;心脏重量指数显著上升;残存心肌细胞肥大,间质增生,胶原蛋白沉积.培多普利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减少AngⅡ的生成、抑制ACE活性并减轻心肌细胞肥大、间质增生和胶原蛋白沉积的程度.结论:心肌组织局部的RAS参与了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液RAS与心肌重构无显著相关,ACEI可以有效地防治心肌重构及心衰.  相似文献   

4.
慢性冬眠心肌及其间质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眠心肌在神经、内分泌和血流动力学因素作用下,心肌细胞出现肥大和凋亡,心肌间质和微血管重塑,最终引起心室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心肌及其间质重塑是慢性冬眠心肌发展为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慢性冬眠心肌及其间质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眠心肌在神经、内分泌和血流动力学因素作用下,心肌细胞出现肥大和凋亡,心肌间质和微血管重塑,最终引起心室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心肌及其间质重塑是慢性冬眠心肌发展为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左室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呋喃唑酮饲养Wistar大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病理学测量大鼠左室内径和左室游离壁厚度,HE和VG染色分别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和间质胶原纤维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左室心肌组织TGFβ1表达水平。结果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左心室内径增大、游离壁变薄,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肌细胞肥大、变性,核增大、分裂、畸形;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左室心肌组织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TGFβ1在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左室心肌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3种不同病因[风湿性心脏病(RHD)、扩张型心肌病(DCM)、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disease,CHD)]的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ECM)含量的变化,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例RHD、7例DCM患者左室心肌及20例CHD患者右室心肌标本进行心肌间质Ⅰ、Ⅲ型胶原天狼猩红染色,5例正常心肌标本作对照。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纤维化面积,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纤维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ECM[含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黏连蛋白(LN)]含量,并与CVF、心功能作相关性分析。结果:①RHD、DCM、CHD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分别为21.47±6.32、18.62±2.24、12.43±3.16,与健康对照组(5.47±1.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心肌纤维化组RHD、DCM、CHD患者血清中PCⅠ、PCⅢ、LN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心肌纤维化组血清ECM水平与心肌纤维化面积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ECM成分能够反映胶原增生代谢状况,可作为评价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指心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胶原纤维过量积聚,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成分发生改变。ECM作为心肌细胞骨架能感应和传递各种刺激信号,参与心肌损伤修复和重构。作为ECM非结构蛋白一员的骨桥蛋白是公认的促纤维化因子。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和基因改造动物实验为骨桥蛋白在MF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证据。本文综述了骨桥蛋白与MF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心室肥厚时心肌酪氨酸(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转录激活子(JAKsSTATs)基因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应用病理检查、放射免疫和蛋白印迹杂交等方法,比较心肌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心肌细胞直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II(Ang II)水平和心脏JAK1,2及STAT1,3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心肌肥厚组心肌细胞直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均明显比对照组增高(均P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匀浆液Ang II水平为(179.3±36.1)pg/mg心肌组织,对照组为(103.2±13.6)pg/mg心肌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Ang II水平明显增高(P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JAK1,2及STAT1,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JAKs-STATs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心肌纤维化是指在心肌的正常组织结构中胶原纤维过量积聚、心脏组织中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成分发生改变。这种病理变化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存在 ,现认为其与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 ,取得了系列成果 ,现综述如下。1 心肌纤维化的分类、特点以及评估方法心肌纤维化是一种连续变化的过程 ,根据有无心肌细胞缺失、坏死和瘢痕形成可分为反应性纤维化和修复性纤维化 ,前者根据病变特点又分为间质纤维化和血管周围纤维化 ;后者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 ,并可有心脏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的疾病之一.其中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导致死亡占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心肌梗死造成大量心肌细胞的死亡.导致心肌斑痕组织的形成,心肌细胞的数目减少,功能低下。这种细胞功能的丧失是不可逆的。最近的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也有少量的心肌细胞分裂增生.不过这种增生数量非常有限.不能达到功能上的修复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对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6月龄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R组,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测定各组大鼠IR,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表示IR情况;测量大鼠心脏重量(HW)和体重(BW)并计算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HW/BW);原位末端酶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观察心脏微细结构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心脏间质Ⅰ、Ⅲ型胶原水平。结果IR组大鼠GI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W及HW/BW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0.01),GIR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7452,P<0.05),心脏间质Ⅰ、Ⅲ型胶原水平增加(Ⅰ型胶原P<0.05,Ⅲ型胶原P<0.01);光镜和电镜可见IR组大鼠心肌组织发生损伤性改变。结论胰岛素抵抗可损伤心肌组织,导致心脏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脏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心衰患者由于心排血量减小和心房压力升高,神经内分泌活性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可发生一系列改变。在早期阶段作为代偿机制,对维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具有重要作用,当心力衰竭转为慢性时,部分代偿机制将产生不利影响。SNS与RAA的综合作用促进心肌细胞活性丧失、心肌细胞不良性肥大和间质纤维化,使心室重塑,导致心肌功能进一步减退。现就抗神经内分泌疗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肌胶原是心肌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心肌细胞共同维护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高血压进程中会出现心肌僵硬度增加,限制心肌活动,降低心室的顺应性,影响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上述表现与心肌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现就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特点、机制、检测指标以及药物逆转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罗明雄  魏玲 《心脏杂志》2012,24(6):769-772
心肌纤维化作为心脏组织异常重构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最终将导致心功能的不可逆性改变。目前的治疗方法对此毫无办法,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能在调节胶原成分、减缓纤维化进程及再生心肌细胞等多方面改善心脏组织重构,从而为逆转心脏功能提供了可能,可能是治疗心肌纤维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变、以及心室重构对心室舒缩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成心肌梗死模型,6周后测定左室心肌力学指标,心肌胶原含量、血浆及心肌的血管紧张素Ⅱ(Aug Ⅱ)浓度.结果 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LVPSP、+dp/dt_(max)、dp/dt_(max)绝对值及V_(max)明显降低(P<0.01),LVEDP增加(P<0.01),T值延长(P<0.01),MAP无差异.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羟脯氨酸和心肌胶原含量明显增高(P均0.01),心肌AngⅡ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浆AngⅡ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与舒张 功能明显降低,同时出现心肌细胞的肥大和纤维细胞的增生以及间质纤维化、后者可进一步导致和加重心脏泵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心脏功能不仅取决于心肌细胞本身的舒缩功能,同时还取决于细胞外基质成分,特别是心肌胶原纤维,其不仅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而且在协调心肌力的传递、信息的传导、营养物质的输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心肌胶原网络的异常将影响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和正常心肌的电生理,还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纤维化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改变,而心脏胶原的异常是心肌纤维化形成的基础,故抑制心脏胶原的增生,逆转心肌纤维化成为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键。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明显改善血脂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来抑制心脏胶原增生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已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逆转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正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指心肌组织结构中胶原纤维的过度沉积,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和降解失衡,各类型胶原比例失衡,排列紊乱。MF特征是ECM的分泌增加及心肌细胞之间ECM的过量沉积。心肌中ECM由5种胶原蛋白组成,其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所占比例最高。MF在心室重构的过程中会导致心肌功能、代谢及传导异常,发展成为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慢性肾脏疾病大鼠心脏病变情况。方法通过减少肾脏切除量和缩短喂养时间方法建立早期慢性肾脏疾病大鼠动物模型,分析其心脏病变,包括心脏重,体重比值、心肌细胞增大、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和心肌间质I型、Ⅲ型胶原含量等。结果(1)实验组大鼠血尿素氮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病理改变较轻,表明早期CKD模型制作是成功的。(2)实验组大鼠心脏重,体重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化明显。免疫组化测定显示心肌组织内I型和Ⅲ型胶原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心脏病变在早期CKD大鼠动物模型中即已经存在。表现为重量增加、间质纤维化、胶原增多等。  相似文献   

20.
95%难治性高血压和72%可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高血压左室肥大时,心肌细胞肥大同时伴有心肌微循环减少、间质纤维化、细胞凋亡增加和左室刚度增加。动脉硬化和左室刚度间互动耦合在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和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发生发展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