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伊立替康脂质体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并考察提高脂质体稳定性的方法。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以粒径、外观、颜色、渗漏率作为指标,考察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结果: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600nm,稳定性较好。结论: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不耐高温,将其制成冻干粉剂可显著提高药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超滤法提高通宣理肺口服液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用超滤法提高通宣肺口服液质量的综合研究,证明此技术对该药具有截留沉淀,提高澄清度作用,同时又能保持原有的药效及安全性。越滤后 麻黄碱含量、鉴别、相对密度、pH值等指标均符合标准,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松  孙会敏  丁丽霞 《中国药事》2011,25(4):384-388
目的了解影响脂质体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控制脂质体的稳定性。方法综述了物理、化学两个方面影响脂质体稳定性的因素。结果与结论以脂质体的粒径、渗漏率、载药量等为指标评价其稳定性,并通过改变脂质体组成、改进制备方式、制备新型脂质体等方法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壳聚糖澄清法用于复方茵柏合剂的除杂效果以及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绿原酸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澄清条件,与原制备工艺比较,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壳聚糖澄清法所制备样品中绿原酸含量、薄层色谱鉴别与原工艺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澄清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原工艺。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具有简化工艺、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剂稳定性等优点,可用于复方茵柏合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楼步青  林华 《广东药学》2005,15(4):37-38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浸膏量,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以梓醇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混合水提液的醇沉除杂技术进行优选。方法以梓醇含量(高效液相法)为筛选指标,考察上述水提液醇沉精制的浓缩相对密度、药液的含醇量及药液pH值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最佳醇沉方案为浓缩到相对密度1:1.5,加95%乙醇至含醇量达70%。结论混合水提液醇沉工艺重复性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6.
谢俊  周建平  黄春玉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2):1018-1021
目的:研制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方法:以提高澄明度和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注射液采用40%的PEG400和1,2-丙二醇(3:1)为混合溶剂,加入抗氧剂提高溶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调节pH值在7.4~8.5,在配制过程中宜控制水温在6012左右,充N2灌封。结论: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经稳定性考察,其质量标准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剂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黄连解毒胶囊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进华  徐剑 《中国药业》2003,12(12):39-39,38
目的:以黄芩苷为指标,对黄连解毒胶囊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变化,并用经典恒温法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该制剂稳定性好,有效期初定为4、5年。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稳定性考察。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分散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黄芩苷分散片,考察辅料对其崩解、溶出性能及混悬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崩解时限和可压性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选择适宜的崩解剂、崩解剂用量、黏合剂浓度和润滑剂;设计正交试验,以崩解时限及混悬液稳定性为指标进行处方优选。结果优选处方在90s内完全崩解,药物溶出迅速,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评价指标。结论崩解剂的种类、用量、加入方法及黏合剂、润滑剂等因素均对黄芩苷分散片的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善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的稳定性。方法:在不改变盐酸甲氯芬酯胶囊规格的前提下,筛选适宜的辅料及工艺,制成的胶囊剂以外观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和溶出度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改进后的盐酸甲氯芬酯胶囊质量稳定,其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本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的吸湿性问题,提高了产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包衣的维生素E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中国药师》2008,11(7):758-760
目的:制备壳聚糖(CS)包衣的维生素E(VE)脂质体,以期提高VE的稳定性。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VE脂质体,用0.1%CS溶液包衣。以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及VE投药量,并对最佳处方制备的CS包衣VE脂质体进行形态、粒径、ζ电位及VE稳定性考察。结果:包封率最大的配方为卵磷脂:胆固醇为40:60,VE用量为70mg,脂质体形态圆整,可见明显的CS包衣层,ζ电位由包衣前的负值变为包衣后的正值,说明CS包衣成功。与VE原料、VE脂质体初悬液相比,CS包衣VE脂质体体外稳定性显著提高。结论:CS包衣VE脂质体可明显增加VE的体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鱼腥草素钠(SH)进行颗粒包衣,提高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包衣材料,用流化床项喷技术对SH颗粒进行包衣,以收率为指标,考察了包衣增重、增塑剂用量、包衣温度、黏合剂等因素对包衣收率的影响,筛选包衣处方及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并通过稳定性考察包衣后鱼腥草素钠的稳定性。结果:优化后的包衣处方是包衣增重为15%,增塑剂用量为5%,包衣温度为60℃。包衣颗粒中SH含量是(86.6±0.4)%(g/g,n=9)。SH包衣颗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0 d,稳定性很好。结论:SH原料颗粒经过HPMC包衣后能有效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腰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治疗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切除病理证实的腰椎管内肿瘤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 MRI是其最佳的诊断方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脊髓损伤,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3.
提高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方法。方法:改进传统配制处方、工艺,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缓冲溶液及稳定剂,并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改进后的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有了极大的提高。结论: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罗森华 《北方药学》2015,(2):109-11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和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实施16个月后,通过检测CRP(C反应蛋白)、FIB(纤维蛋白原)、ET(内皮素)水平改变情况评价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通过测定sCD40L(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hs-CRP(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价粥样斑块稳定性。结果:实验组血管内皮功能评定指标CRP、FIB、ET及斑块稳定性评价指标sCD40L、MMP-9、hs-CRP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内皮功能,提高斑块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改善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的制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近年来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改善挥发油稳定性的制剂学进展。中药挥发油药理作用明确,主要采用包合物及微载体技术改善其稳定性,研究手段基于环糊精包合物、微囊、徽乳、脂质体及纳米粒等给药系统。挥发油经微载体包封后,稳定性明显提高,有利于进一步的制剂研制和药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盐酸噻氯匹定分散片,考察辅料对其崩解、溶出性能及混悬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崩解时限和可压性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选择适宜的崩解剂、崩解剂用量、黏合剂的浓度和润滑剂。设计正交试验,以崩解时限、2min溶出量及混悬液稳定性为指标进行处方优选。结果:优选处方在60s内完全崩解,药物溶出迅速,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评价指标。结论:崩解剂的种类、用量、加入方法及黏合剂、润滑剂等因素均对盐酸噻氯匹定分散片的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分散片制剂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制备银杏叶分散片。方法选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为崩解剂,采用崩解剂内加和外加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分散片,并对其热、湿、光等稳定性进行考察,以总黄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本方法工艺简单,稳定性好,且分散片在1min内崩解,含量均匀,符合分散片的各项指标。结论本品达到分散片的要求,制刑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冷冻切片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按切片完整性、平整度、染色等指标进行冷冻切片观察并评价。结果:切片存在不完整,染色差,切片脱落,切片卷缩等问题。结论:预防冷冻切片中各种常见问题的出现,提高冷冻切片水平,可更好地发挥冷冻切片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立方液晶载体对5-氨基酮戊酸皮肤渗透性、光动力疗效、稳定性等的影响。方法:以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为评价指标,比较5-氨基酮戊酸水溶液(ALA-W)、5-氨基酮戊酸立方液晶纳米凝胶(ALA-CS)的皮肤渗透性差异;以细胞存活率为评价指标,比较ALA-W、ALA-CS的光动力疗效差异;比较ALA-W、ALA-CS的高温稳定性和强光照稳定性。结果:10%ALA-CS的4 h累积渗透量(Q4)和皮肤滞留量显著高于10%ALA-W(P<0.05),但低于20%ALA-W(P<0.05);ALA-CS的光毒性在各个考察浓度均大于ALA-W;ALA-W高温、强光照下不稳定,ALA-CS在高温、强光照下均呈现较好的稳定性。结论:立方液晶载体能有效提高5-氨基酮戊酸的皮肤渗透性、光动力疗效及稳定性,是一种优良的经皮给药制剂载体。  相似文献   

20.
药用蛋白质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中释放的过程始终影响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化学性质和完整性。在使用最常用的水/油/水(W/O/W)双重乳化技术包封蛋白质时,要想保持其稳定性就需要提高蛋白质的热力学稳定性或者通过使用各种添加剂使蛋白质避免接触失稳剂(如W/0界面)。然而,当人们使用W/O/W技术时,蛋白质的稳定性仍存在问题。因此,探索其他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受到了关注。这些替代方法,如固/油/油(S/O/O)和固/油/水(S/O/W)技术是基于将干燥的蛋白质粉末悬浮于无水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技术。很明显,蛋白质结构在有机相中的稳定性是由于蛋白质在此状态下是“僵硬的”,因而蛋白质结构的干燥是禁阻的。本文主要介绍在应用各种不同的包封技术时如何保持蛋白质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