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4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患儿,对其采用内环下方下腹皮肤横纹小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在治疗结束后6h即可回家。在3-4d后进行复查,并及时的更换敷料。结果对50例患儿采用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住结扎术进行治疗后,手术全部成功。并发症发生率为8%,经过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给予腹股沟疝患儿采用横形小切口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疤痕少,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意义。方法: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结果:本术式切口小、术时短、操作简单、痛苦小、费用低、切口美观、恢复快。结论:小横切口式较传统手术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疝气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义。结论:小切口治疗小儿驰气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宏斌 《工企医刊》2014,27(1):564-565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儿发生切口感染和阴囊肿胀的人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1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施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小切口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肯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腹股疝气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切口行疝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试验所选用的60例小儿腹股疝气患者经过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经过随访后均未发现复发状况。结论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中效果较好,正常情况经过随访后,不会出现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讨论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26例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13例,常规组13例。治疗组应用小切口治疗,常规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7%,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采用小切口治疗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等,进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利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小儿疝气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小切口组和常规组,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常规组与小切口组相比,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等方面,小切口组数值较小,组间差异显著(P〈O.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小切口手术方法表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儿有着创伤小、患儿恢复较快、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杨俊 《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41-142
目的观察并分析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小儿疝气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收小切口治疗方式,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25例患儿手术平均用时为9.1min,其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为2.9mL,1例患儿在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对照组25例患儿运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手术平均用时为15.8min,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为5.4mL,4例患儿在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在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小切口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手术持续时间较短,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出现几率相对较低,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APP及其辅助小切口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普外科收治的52例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手术,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完整、并进行正规电话随访.对比分析标准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手术(LTAPP)与小切口辅助TAPP(STAP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局麻下小切口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等,并根据其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麻下小切口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比较对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等、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且麻醉过程顺利,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复发率等观察指标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麻下行小切口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能最大程度降低麻醉风险,且对患者的创伤小,操作十分简单,患者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有效治疗腹股沟疝的同时能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将105例小儿腹股沟疝气患儿按照手术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采取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7月~2006年10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284例患者,其中152例采用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小切口组),132例采用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常规组).结果 小切口组平均术后留院时间(2.26±0.09)d,平均费用(4528.5±8.3)元,无术后切口感染,无尿潴留,2例术后阴囊血肿,1例术后复发;常规组平均术后留院时间(7.57±0.16)d,平均费用(5734.7±5.6)元,2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术后阴囊血肿,3例术后复发,均需导尿.结论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一种可行的专业化腹股沟疝修补手术.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治疗胆石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胆石病的微创手术。方法:研制了一套适用于小切口胆运手术的器械共7种13件。改进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在右肋缘下做一个4~6cm的切口,直视下利用特制的手术器械经体表进行深部操作,完成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等手术。结果:自1990年3月至1997年9月,临床应用4679例,手术成功率为97.4%,仅有122例因种种原因延长切口2~9cm(平均3cm)。手术总并发症为1.18%,技术性并发症为0.58%,其中胆道损伤为0.29%。结论:小切口胆道手术具有创伤反应轻,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遗留疤痕细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下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体会及疗效。方法对90例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90例传统斜切口术的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比较,治疗完成后分别观察分析。结果小切口组的患儿手术和住院平均时间与传统切口组相比明显缩短;手术后并发症小切口组比传统切口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切口不大、创伤轻微、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腹殴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在耻骨上方扪及精索,与耻骨交界处平行做0.5~0.8cm的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剥离,于腹股沟外环下显露并分开提睾肌,于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切开并横断疝囊,显露疝囊颈部,高位结扎疝囊颈部。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min,术后无阴囊血肿及其他并发症,无伤口感染,随访3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改良经外环下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瘢痕小、恢复快,适合于无腹腔镜设备的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应明 《医疗装备》2015,(16):110-111
目的:探究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4月接收的112例小儿疝气,56组作为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56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患儿住院时间为7~10d,平均住院时间为(5.5±2.2)d,手术时间33~54min,平均(23.2±3.1)min;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2~4d,平均住院时间为(3.4±0.4)d,手术时间17~43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8±1.4)min;两组比较,观察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观察组选择3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胸,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年龄6月~5岁,修补室间隔缺损(VSD)23例,房间隔缺损(ASD)8例,肺动脉瓣狭窄(PS)4例。对照组随机抽取年龄、体重及病种与观察组相仿的患儿32例作为对照,均经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两组相比,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切口长度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可有效代替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矫治某些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它具有创伤小、美观、无胸骨前凸畸形。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股沟疝为小儿外科最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包括斜疝、直疝和股疝,其中腹股沟斜疝发生最多[1],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疝囊从腹股沟管内环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所致。新生儿期即可发病,男性多见,右侧较左侧多2~3倍,双侧者少见,约占5%~10%[2],  相似文献   

20.
1981年以来,我院采用小切口方式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六百余例。对85例男性患儿,将其手术切口敷料复盖后,用“Y”型胶布固定,以防止阴囊血肿,另外减少换药次数及防止尿液浸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改进方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此组病例均为男性患儿。左侧35例,右侧40例,双侧10例。手术方式:均在氯胺酮肌注麻醉下,采用腹股沟部横形切口,长度为1~2cm,术毕包扎固定时间一般为5天。胶布制作和固定方法:胶布宽约2~3cm,根据小儿高矮,阴囊的大小,决定胶布的长度。使用时将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