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自然病程的临床、影像学变化及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37例(45侧),男性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23.5岁,平均病程14.4个月。收集初诊及复诊时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测量关节盘的长度和厚度、关节盘前移角度、髁突高度,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临床及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37例(45侧)患者复诊与初诊相比较:3例3侧自愈为可复性盘前移位;48.4%患者自觉张口受限未缓解或加重;58.3%患者张口疼痛无改善;54.5%咀嚼疼痛无改善;33.3%患者面部偏斜呈现加重趋势,仅1例缓解。关节盘前移角度从初诊时61.63°增长至67.81°,关节盘长度从8.20 mm缩短至7.27 mm,髁突高度从23.17 mm降为22.76 mm,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吸收比例上升。青少年组与成人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关节软硬组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构建病理状态下的颞下颌关节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探讨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后颞下颌关节系统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CT和MRI扫描,通过Mimics和Geomagic软件平台,构建病理状态下的颞下颌关节系统三维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了包括上、下颌骨,关节窝、全牙列及关节盘的颞下颌关节系统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力学分析显示.正常关节盘的应力集中在中带外侧部,应力分布较均匀,而当关节盘前移位时,关节盘的中带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容易引起该部位关节盘变薄或穿孔:髁突表面应力主要分布在前斜面.而当关节盘前移位时,髁突受力增大.提示该部位易发生退行性变。结论:利用cT和MRI,能够实现对病理状态下的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三维重建.且关节盘移位侧的关节盘、髁突应力峰值均大于正常侧关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切口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的24例(30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改良切口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进行治疗, 分析术前、术后6个月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开口度的变化及MRI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17.0软件包中的t检验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治疗前平均开口度为(23.63±3.31)mm(17~29 mm),治疗后平均开口度为(38.00±2.30)mm(32~42 mm),治疗后开口度≥35 mm 的患者占 87.5%(21/24);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术前为29.76±23.35(0~80),术后6个月为3.71±7.91(0~50),术后6个月的开口度及VAS值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MRI影像学评价有效率达96.67%(29/30侧),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在复位关节盘的前提下,显著改善开口度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透明质酸是关节的主要成分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 ,它在关节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1 ,2 ] 。本研究通过对比的方法 ,评价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  作者单位 :116 0 11大连医科大学附一院口腔科 (齐东元、潘巨利 ) ;鞍钢铁西医院口腔科 (刘成海 )  一、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2 7例患者男 1 1例 ,女 1 6例 ,年龄 1 5至 62岁 ,平均 2 9.6岁。均具有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特殊病史和典型症状 ,即既往有较长时期的关节弹响史 ,以后关节弹响突然消失 ,而出现严重的张口受限 ,并伴有疼痛 ,张口时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与扩张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通过对比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2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1例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另一组31例行关节上腔扩张术,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患者张口度与疼痛值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张口度与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灌洗组患者的平均张口度增加11~34mm,达正常水平;扩张组的平均张口度增加6~29mm,仍处在张口受限的水平。两组患者张口度的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疼痛的改善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颞下颌关节灌洗术与扩张术均能改善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张口度,缓解疼痛。灌洗术的疗效较扩张术的疗效显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治疗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创伤小到创伤大的顺序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54例,均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进行关节盘复位手术,按发病病程分为以下三组:6个月以内组(15例);6~12个月组(22例);12个月以上组(17例)。治疗后1、6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复诊,并对三组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1、6和12个月复诊时,三组病例术后张口度改善情况和疼痛缓解情况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 0.05)。术后12个月时,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张口度改善情况优于12个月以上组(P < 0.05);而这两组仅在术后1个月复查时有明显差异(P < 0.05),在其他复查时间点该两组无明显差异。6~12个月组术后张口度改善情况均优于12个月以上组(P < 0.05)。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疼痛缓解程度均优于12个月以上组(P < 0.05);而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未发现明显差异。 结论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前提下,手术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发病时间在12个月以内的病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病程较长者,早期治疗对于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借助磁共振技术,对未经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盘-髁距离、关节盘长度及髁突高度的变化进行定量测量分析,从而为制订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2例(83侧关节)在随访期间未经有创或不可逆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在初诊及随访结束时拍摄MRI,分别对盘-髁距离、关节盘长度及髁突高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源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患者初次就诊时,平均年龄为30.4岁,平均随访时间10.9个月。初诊时,39侧关节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其中27侧随访期结束时变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随访结束时,盘-髁平均距离从初诊时的5.28mm增加至6.73mm,而关节盘的平均长度从8.31mm缩短至6.91mm,髁突高度从5.21mm降为4.65mm,以上变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自然转归过程中,关节盘前移距离逐渐增大,关节盘长度逐渐缩短,髁突高度逐渐下降,但需更长期的随访及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行关节盘复位锚固定术,探讨关节盘锚固定术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 对根据临床症状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15例(20侧关节)行关节盘锚固定术。结果 15例20侧关节接受关节盘复位固定术,手术后MRI显示12例16侧达到优,2例3侧达到良,有效率为95%,仅有1侧为“差”,占5%。所有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术后3、6、12个月较术前的疼痛改善依次为90%、95%、90%,下颌最大侧向运动改善依次为0.4、3.2、5.9 mm,最大张口度改善依次为8.6、16.2、22 mm。结论 关节盘锚固定术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正学  哈綨  杨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5):269-271,I022
目的 评价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因不可复性关节盘多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分析治疗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下颌运动度变化,通过关节造影判定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期的下颌运动均较治疗前的显著增加(P〈0.001),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1)。关节造影显示仅有2患者的关节盘部分复位。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后牙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71例,年龄16~59岁.患者分为2组,第1组47例,治疗方案为配戴改良后牙咬合板;第2组42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13.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后双板区改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后双板区的适应性改建。方法:日本大白兔30只,先制作成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定期处死,取关节标本作HE染色、阿尔辛蓝、间苯二酚-品红染色、细胞凋亡检查和蛋白多糖含量测量。结果:在关节盘移位的初期,双板区即发生细胞凋亡,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排列紊乱、断裂;蛋白多糖先是急剧下降,然后缓慢上升。4周后,双板区内可出现软骨样细胞或典型的软骨组织。结论:双板区在关节盘移位后会进行重构,使之成为类似纤维软骨样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2 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指导、手法复位、运动训练,实验组同时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 MMO)、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MRI检查治疗后3、6个月时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MMO为 25.95 mm,治疗结束后增大到 38.71 mm,3 个月和 6 个月复诊时平均MMO分别为38.94和38.94 mm;实验组治疗前平均MMO为 26.3 mm,联合治疗结束后增大到41.06 mm,3 个月和 6 个月复诊时分别为41.04和41.19 mm。对照组16例患者治疗前VAS为 3.93,治疗后降为1.6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1.18、0.62;实验组联合治疗前VAS为4.063,治疗后降为0.8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0.375、0.2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2组患者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提示,2组患者治疗前均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个月时,对照组16例患者中,6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3例患者复发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实验组患者复位后3个月复查时有5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为2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较单纯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据临床症状和颞下颌关节MRI诊断为ADD的1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Twin-Block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的预后及效果。 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对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的52例急性颞下颌关节ADDWoR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及佩戴Twin-Block咬合板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张口度、疼痛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icton指数、影像学检查,使用配对t检验对比治疗前、后的数据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全部52例患者中有4例治疗失败。48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张口度为(44.1 ± 3.3)mm,与治疗前的(25.2 ± 2.2)mm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0.934,P<0.001);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0.15 ± 0.41)与治疗前(2.02 ± 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5.931,P<0.001);治疗后6个月关节功能障碍指数(0.06 ± 0.07)较治疗前(0.37 ± 0.04)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6.544,P<0.001),治疗后6个月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0.04 ± 0.03)较治疗前(0.21 ± 0.0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1.435,P<0.001);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显示,盘-髁关系恢复正常者5例、可复性前移位27例、ADDWoR不伴张口受限16例。 结论手法复位联合Twin-Blcok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ADDWoR能较好改善患者张口度、缓解疼痛症状和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朱梦然  魏煦  孙卫斌  朱锋 《口腔医学》2021,41(11):1000-1003,1051
目的 探讨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保守治疗的认识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 总结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颞下颌关节专科门诊诊治的20例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结合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关节盘复位情况和最大主动张口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最大主动张口度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27.15±5.91)mm增加到(41.35±4.82)mm;2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复查MRI显示关节盘复位13例(占65%),仍然不可复性盘前移位7例(35%).治疗3个月后最大主动张口度以及关节盘复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法复位结合稳定型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可以有效恢复患者张口度,改善关节功能以及对于恢复盘-髁关系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探索合理的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方法。方法:将48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病患者分成3组,即[牙合]垫治疗组、关节灌洗组、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组。将3种治疗方法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最大开口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疼痛指数: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的改变值,[牙合]垫治疗组〈关节灌洗组〈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组(P〈0.05),关节灌洗组与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组治疗前后开口度的改善度,差异无显著性,但均优于[牙合]垫治疗组(P〈0.05)。结论: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牙合]垫治疗或关节灌洗术,同时,关节灌洗术的临床疗效显效方面优于[牙合]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关节下腔治疗颞下颌关节(TMJ)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单侧TMJADDw/oR患者56例,随机分为关节上腔组和下腔组,以治疗前作对照,经关节内灌洗、注射玻璃酸钠后行手法复位并佩戴密歇根(Michigan)稳定性咬合板2个月,复诊记录摩擦指数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关节上腔和下腔治疗组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1),摩擦指数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 下腔治疗组开口改善度较上腔治疗组增加明显(P〈0.05),而摩擦指数值又明显小于上腔治疗组(P〈0.05)。结论TMJADDw/oR的关节下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上腔。  相似文献   

20.
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试验组关节上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1 mL,对照组关节上腔内注射强的松龙注射液12.5 mg.术后0.5 h、1个月观察患者开口度和疼痛情况.结果 张口度和疗效,术后0.5 h,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明质酸钠和强的松龙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短期疗效均较好,但长期疗效,透明质酸钠明显优于强的松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