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眩晕是神经科的常见病。我们于1991年1月至1993年1月用西比灵治疗21例眩晕患者收效很好。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居神经系统各疾病首位,我科自1998-2-2000-6采用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53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缺血性脑血管病53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3-85岁,平均年龄58.9岁,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4-86岁,平均年龄59.7岁。53例均做CT检查确诊。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葡萄糖注射液250ml(5%) 葛根素400-600mg(陕西安康制药厂)静脉滴注,1次/日,3w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葡萄糖注射液250ml 血塞通(…  相似文献   

4.
刘宁 《肇庆医学》2004,(2):15-15,19
目的:对125例偏头痛患者的西比灵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研究。方法:对1998年9月-2003年1月125例偏头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明显效果79例(63.20%),好转27例(21.60%),无效19例(15.20%)。总有效率84.8%。结论: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刘毓 《新疆医学》2001,31(2):150-152
脑梗塞时,尤其是大面积脑梗塞,发病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可持续1—2周。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病理生理、生化等因素参与,形成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可使原有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性恶化,还可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心跳和呼吸减慢、血压上升以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临床征象,可致脑疝而危及生命,能否中断此恶性循环是治疗上的关键。在脑梗塞的治疗中,脑水肿是一种可用有效手段控制并纠正  相似文献   

8.
9.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00-103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MMSE评分、ADL与WM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WMS、MMSE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WM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WMS评分较治疗前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提高记忆力和生活能力,临床中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调节血压和血脂、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治疗前后CRP和MMP‐9水平进行检测,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CRP和MMP‐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比较(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CRP和MMP‐9水平可能参与了其药效调节的机制通路。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我国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溶栓,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短、颅内出血风险大,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限。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大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发症.方法 对10例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TAS),术后即刻造影评价并随访1-21个月.结果 (1)10例患者的10支血管,均成功完成支架植入,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即刻造影显示支架置人后6支血管无残余狭窄,4支血管残余狭窄10%-20%,10支血管平均残余狭窄<10%.(2)10例患者中1例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和血压下降;1例发生了心率减慢、血压下降;1例发生了穿刺部位血肿.(3)10例患者术后随访1-21个月,均未出现与所治疗血管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颈部血管超声和TCD未发现治疗血管再狭窄.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新方法,其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所有患者均接受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仅接受高压氧治疗。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Fbg、Hct显著低于对照组,ES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7月住院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和CTP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脑血管狭窄程度、部位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结果 CTPI分期与颅外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不具有相关性(r=0.081,P=0.57),与颅内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之间亦不具有相关性(r=0.007,P=0.951);侧支循环分级对CTPI分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循环类型对CTPI分期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DSA与CTPI,可以综合评估脑血管形态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冠脉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月住院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制备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行冠脉造影并移植10 ml干细胞悬液(细胞数2×107),对照组行冠脉造影并注射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前、术后3月及6月分别复查心电图与实验室指标观察治疗安全性,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行SF-36健康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并记录严重不良临床事件。结果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月及6月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均较术前显著减小,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SF-36健康量表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3月、6月较治疗前身体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术后6月较术后3月评分改善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比较显示总体健康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移植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鲁国  闫福岭 《现代医学》2005,33(2):131-133
近年来,随着对Alzheimer病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的深入研究,发现Alzheimer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参与或促进了Alzheimer病的发生和发展。在本文中作者对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该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2年跟踪观察。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加他汀类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结果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78-8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病变血流速度、血管狭窄程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5%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1%更低,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更高(P0.05);与对照组椎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154.1±6.4)cm/s、(145.9±5.2)cm/s、(152.4±7.2)cm/s、(167.3±5.8)cm/s]比较,研究组椎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104.8±5.2)cm/s、(102.7±6.3)cm/s、(117.2±5.4)cm/s、(128.6±4.4)cm/s]更低(P0.05);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25.1±1.7)、(36.4±5.2)nmol/mL、(441.6±49.6)pg/mL、(503.6±52.1)pg/mL]比较,研究组血管狭窄程度、NO、VEGF水平[(13.7±1.3)、(31.2±4.1)nmol/mL、(413.6±50.5)pg/mL]更低,ET-1水平(546.2±54.9)pg/mL更高(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可降低病变血流速度和血管狭窄程度,维持正常血管内皮功能,且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