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病人中药物性肝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除多种常用药物有损肝作用外,一些中药的损肝作用亦不容忽视,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黄疸为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改变与病毒性肝炎均无。结论 药物性肝病的 发生与药物毒性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停药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病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多。现对89例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近年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据何敬东报道临床上药物性肝炎并不少见,50%的非病毒性慢性肝炎为药物源性。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罗文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83-1084
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药物种类的迅速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通过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确诊的83例药物性肝病进行临床分析,以期对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83例患者中,男56例,女27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36.9岁,20岁以下6例,20~39岁40例,40~59岁15例,60岁以上23例。1.2诊断依据:(1)给予药物后大多数1~4周内出现肝损害表现,但也可于数月后才出现肝病的表现,少数的潜伏期可更长。(2)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特点。(3)除外其它肝脏疾患,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本院药物性肝病(DILD)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47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DIL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同期急性肝炎的15.36%。引起此病的药物种类多,中药制剂、抗结核药、化疗药、抗菌药物、抗甲亢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其中中药制剂占34.01%,抗结核药占27.89%,抗肿瘤化疗药占10.20%,抗菌药物占8.84%,抗甲亢药占6.80%;用药1-3月出现肝损害占97.28%,无临床症状者占17.01%,有症状者占82.99%,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尿黄、黄疸及肝大等。肝功能损伤表现为ALT、AST、TB、GGT及ALP明显升高。肝细胞损伤型92例,胆汁淤积型22例,混合型33例。经综合治疗后,95.92%治愈或好转,2.72%无变化或加重,1.36%死亡。肝细胞损伤型DILD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胆汁淤积型DILD患者恢复快。结论DILD发病率上升,涉及药物种类多,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无特异性;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关,加强规范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测可以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供人类应用的药品和保健品已达3万种以上,加上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人类正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的威胁中。这些外因性化学物质,多在肝脏各种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强的物质由肾脏排出。普通药理学将有活性的药物降低活性或使其完全失活的代谢过程称为解毒(detoxication)和灭活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病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72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对7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炎患者中,中药类21例,占29.2%,居首位,抗生素类(包括抗结核药物)16例,占22.2%,解热镇痛药物13例,占18.1%。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黄疸、右上腹部不适等,临床急性肝炎最常见,用药至发病时间3~90d,急性肝炎肝功能恢复时间为(3.6±3.3)周,淤积型肝炎恢复时间为(6.8±4.2)周。结论:药物性肝病随着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而逐步增加,应重视药物的肝毒性,预防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病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可能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对肝脏造成损害;也可能因机体对有关药物的特异性反应而导致肝损害.近年来,随着新药开发和应用的速度加快,以及患者就医率的提高,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本文总结了解放军88医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深临床医生及药师对药物性肝病病因和预防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为减少药物性肝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呈逐年增加趋势,以抗衡药物最常见,其次为抗癌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随着新的药物应用引起的药物性肝病不断出现并逐年增多,如降脂药、性激素及减肥药等。结论:药物性肝病的机制可能与肝脏在化学物质清除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基因的缺陷、遗传的异质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有关。因而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与警惕性是早期诊断、处理本病的前提,应注意最近及过去所应用过的全部药物,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停药,从简保肝治疗,对于重症病人应予支持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肝移植。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e,DILD)是指药物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病。近年来随着药物的不断增加,DILD也不断增加,且无显临床表现的亚临床型药源性肝损伤发生率远高于有临表现者。且影响药物性肝病的因素与药物种类、用药时间、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李永红  王艳红 《中国医药》2007,2(10):596-59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14例(36.8%),中草药9例(23.7%),抗生素2例(5.3%),抗癫痈药6例(15.8%),抗甲状腺药3例(7.9%),降脂药4例(10.5%)。经停用肝损害药物并给予支持对症综合治疗,33例肝功能恢复正常,5例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在对症治疗同时应合理用药,严密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病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炽权 《中国医药》2006,1(3):156-15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77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无任何肝病临床表现,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复查肝功能发现肝功能异常者占49.4%;有发热、黄疸、右上腹胀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者占50.6%。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依次为抗生素类(包括抗结核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免疫抑制剂、抗溃疡药物、心血管类药物、中草药。基础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结核病、消化性溃疡、肝病、高血压、高血脂、风湿热、血液病。结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体征,仅在定期复查肝功能时发现肝功能损害。不典型病例极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故在使用具有肝损害作用药物时,务必定期复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7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75例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依次为中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病药、抗微生物药、降糖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心血管药物、抗代谢药。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合理用药,预防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急性药物性肝病尽管只占临床很小部分 ,但却占药物反应病例的 1 0 %~ 1 5 % [1] ,仅次于皮肤损害和药物热 ,且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 ,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的 2 %~ 5 % ,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中的 1 5 %~ 30 % [1] ,故不容临床医生忽视。本文对我院从1 998年 6月至 2 0 0 3年元月期间住院收治的资料齐全的急性药物性肝病 4 7例进行分析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7例 ,男 1 5例 ,女 32例 ,男∶女 =1∶2 1 ,年龄 9~ 84岁 ,平均 4 9 5岁 ;发病时间2天至 7个月 ,一般在 1 0天至 1月 ,住院时间 6~1 1…  相似文献   

15.
李小兵 《海峡药学》2010,22(6):238-239
目的对6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4年6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5例该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引起该病的药物种类涉及14类50余种,几乎包括临床各科用药,临床上以急性药物性肝病多见,治疗要点是立即停药,给予保肝治疗。结论药物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与药物种类不断增加有一定关系;许多中药可引起该病,尤其长期用药时。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尤其是新药及中药,一定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DILD是常见的肝病之一,引起DILD的药物中非甾体抗炎药物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其次是抗生素.DILD的诊断主要依据用药史和肝功能损伤的实验室检查,并需排除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17.
18.
药物性肝病1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为减少药物性肝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呈逐年增加趋势,以抗痨药物最常见,其次为抗癌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随着新的药物应用引起的药物性肝病不断出现并逐年增多,如降脂药、性激素及减肥药等。结论:药物性肝病的机制可能与在化学物质清除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基因的缺陷,遗传的异质性及细胞色素  相似文献   

19.
41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从而规范用药,减少药源性肝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1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性肝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占16%;多在用药后4~90天出现临床症状;用药前HBsAg阳性、长期饮酒者肝损害较HBsAg阴性、无饮酒者明显加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用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占19%;本组416例中76例为中药引起占18%,高于以往报告;保健药品引起者20例占4.8%。结论药物性肝病女性、老年人居多,联合用药或用药前HBsAg阳性、长期饮酒者肝损害较重,中药引起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病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玲  张栓龙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92-193
目的:对4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3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中,中草药占23.25%(10/43),抗结核类药占18.60%(8/43),抗肿瘤类药占13.95%(6/43),抗精神病药占11.62%(5/43),解热镇痛类药占9.30%(4/43),抗生素类药占6.97%(3/431,抗甲状腺及糖尿病药占6.97%(3/43),抗真菌药占4.65%(2/43),其他药物占4.65%(2/431。临床分型:急性药物性肝病41例,其中肝细胞型20例,胆汁淤积型19例,混合型2例,慢性药物性肝病2例。41例预后良好,1例转院,1例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防范药物性肝病的发生,注意慎重选药和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