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60例乳腺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组(F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组(K组).F组靶控输注芬太尼3ng/ml、异丙酚3μg/ml,手术开始后停止芬太尼输注.K组丙泊酚2mg/kg、氯胺酮1.0mg/kg诱导,患者入睡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mg/kg,氯胺酮2mg/kg.术中依据体动及BP、HR等的变化调整异丙酚的用量,两组均在缝皮时停止异丙酚输注.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术中MAP、HR、SpO<,2>、R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诱导时均无呛咳、胸壁强直发生.麻醉诱导后F组MAP、HR、SpO<,2>显著降低,K组变化不明显.停药后F组较K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F组苏醒期躁动、精神障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总发生率低于K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靶控输注(TCI)通过设定的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机控制,与传统给药方式比较可控性高,更为简单精确。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将超短效静脉麻醉药芬太尼复合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通过异丙酚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观察其麻醉效能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的最佳配方。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选择下肢或下腹部手术40例,分为异丙酚组(P1组,n=20)、氯胺酮组(K组,n=20),腰麻-硬膜外膜合麻醉阻滞完善后,采用微机控制Graseby350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或氯胺酮,得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或氯胺酮目标浓度,并计算出分步给药不同时间段适合临床需要的异丙酚、氯胺酮剂量。异丙酚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第二阶段选择择期手术病人50例,分别采用异丙酚(P2组,n=10)、异丙酚意识消失时CP50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0.20mg/L(PK1组,n=10)、0.40mg/L(PK2组,n=10)、0.60mg/L(PK3组,n=10)和0.80mg/L(PK4组,n=10)全静脉麻醉,观察两组病人血液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患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目标血药浓度CP90、CP50分别为4.70mg/L和3.17mg/L,而氯胺酮CP90、CP50分别为2.38mg/L和1.62mg/L.与P2组相比,PK1组、PK2组、PK3组、PK4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15-40%,PK4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P2组、PK1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PK2组、PK3组和PK4组无明显改变。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氨胺酮(0.40-0.6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两种浓度丙泊酚用于前列腺电切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下患者各项指标并分析。结果两种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均能完成手术。结论两组麻醉剂量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丙泊酚靶控浓度3μg/ml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肠镜检查是日前诊断下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检查时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心理,镜检时患者常常有疼痛、惧怕等不良感受和一些穿孔、出血及心血管并发症,患者非常痛苦,使不少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影响了肠镜检查结果甚至检查失败,甚至有些患者因为恐惧而拒绝镜检,可能延误及时诊治。因而,无痛性肠镜诊疗术必将受到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欢迎。本文对东莨菪碱、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肠镜检查中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以评价其镇静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王金娥 《河北医药》2003,25(11):825-825
靶控输注 (TCI)是智能化连续控制输注系统[1 ] ,可帮助麻醉医生有效地调控静脉麻醉深度。本研究旨在了解异丙酚TCI麻醉方法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麻醉效应 ,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副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年龄 16~ 5 5岁 ,其中肩关节脱位 18例 ,肘关节脱位 11例 ,髋关节脱位 3 1例。所有病人ASAⅠ级 ,既往史中无其他疾病及药物过敏史。将 60例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单次静脉注射组 (Ⅰ组 3 0例 )和异丙酚TCI组 (Ⅱ组 3 0例 )。1 2 方法 麻醉前 3 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0 .1g ,阿托品针 0 .5mg。入手术室…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研究的一种新型麻醉药物,它属于混合受体型阿片受体激动剂类型,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L受体拮抗和J受体激动作用,并主要应用于短时间的麻醉,由于该药物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儿童的身体器官组织处于发展阶段,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反应都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儿童应用异丙酚的过程中需要更精确的掌握用药方式及用药剂量。靶控输注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相比于常规的间断给药以及持续给药,靶控输注便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药物浓度。鉴于此,本文就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进展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胃镜检查的年龄大于70岁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T组TCI丙泊酚0.5-1.8 μg/ml和雷米芬太尼0.5-1.0 ng/ml;S组根据经验静注丙泊酚1.5-2.0 mg/kg诱导,继以4 mg/s静注维持,术中出现呃逆、体动时酌情追加丙泊酚.记录围麻醉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药用量和苏醒时间.结果 T组术中循环较S组平稳.T组丙泊酚用量少于S组[(61.5±21.3)mg vs.(98.4±31.2) mg],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62±38)s vs.(426±57)s](P<0.05).两组都未出现严重呼吸抑制.结论 与单用丙泊酚比较,采用TCI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能改善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药量,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拟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ASAⅠ~Ⅱ级,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分别进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恢复阶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拔管后5min记录病人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在麻醉诱导后(T1)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与诱导前(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个手术过程中S组血压、心率维持相对平稳,F组则出现了相对明显的波动,组间比较F组在T2、T3、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S组(P<0.05),S组在T3、T5时的HR低于F组(P<0.05);与S组比较,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延长(P<0.05),拔管后5minOAA/S评分值低(P<0.05)。结论:等效剂量舒芬太尼用于长时间的肺癌根治术手术中,较F组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更小,应激反应更轻,可维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苏醒较快,更适用于肺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洪常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17-13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和异氟醚吸入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I组(I组,n=25):诱导时靶血药浓度为4μg/ml,术中维持异丙酚靶血浓度2.5—3.5μg/ml。异氟醚组(Ⅱ组,n=25):术中1%~3%异氟醚吸入维持。术中监测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Ⅰ组在插管和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较Ⅱ组平稳(P〈0.05),而且术后苏醒表现较Ⅱ组更满意。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更平稳,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1.
靶控输注法对丙泊酚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和不同浓度芬太尼的临床效应。方法38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靶控输注丙泊酚3mg.mL-1分别复合芬太尼2ng.mL-1(A组)及4ng.mL-1(B组)。观察2组病人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变异性指数(LF/HF),并于气管插管后、切皮后、手术30,60,90及120min,观察2组病人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结果A组病人在气管插管后,MAP、LF/HF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切皮后MAP、HR、LF/HF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各指标在气管插管、切皮后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各时间点的BIS值在35~5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3mg.mL-1伍用芬太尼4ng.mL-1,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切皮反应,并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深度;而伍用芬太尼2ng.mL-1可以有效抑制切皮反应,但不能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反馈调控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用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初始靶浓度(CT)设定为5.0μg/ml。Ⅰ组为对照组,根据临床表现调节靶浓度;Ⅱ组为反馈调控组,调节靶浓度使AAI值维持于20~30。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AAI值。记录诱导注药至开始肠镜时间、注药至苏醒时间及自动坐起时间、异丙酚总量。记录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病例数。结果注药至苏醒时间及自动坐起时间Ⅰ组较Ⅱ组明显延长(P<0.05)。异丙酚总量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注药后两组的MAP、HR、SpO2均有所下降。Ⅰ、Ⅱ组发生低血压的病例分别为10例、6例(P<0.05);两组发生心动过缓的病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组发生呼吸抑制的病例分别为18例、12例(P<0.05);AAI值在注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T2,T3和T4时,Ⅰ组的AAI值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反馈调控用于无痛肠镜检查,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且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更加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TCI用于全麻诱导对皮质醇、心率等影响。方法60例全麻插管患者随机分为TCI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分六步诱导给药,B组用2.5%硫喷妥纳。两组分别于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抽取静脉血检测皮质醇,并同时记录HR、SpO2、舒张压(DBP)变化。结果A组HR、SpO2、DBP、皮质醇各时点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SBP各时点明显低于诱导前,但插管前后无明显差异。B组在意识消失时、插管时的HR、BP明显低于诱导前和插管后的T3、T4、T5,也明显低于A组各时点,T3的皮质醇明显高于诱导前、插管前和A组。结论异丙酚TCI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小,可明显抑制交感神经张力,诱导过程中生命体征平衡。  相似文献   

14.
赵艳  张俊  霍旭芳 《江苏医药》2008,34(7):732-73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LC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TCI组(A组)和恒速输注组(B组),每组20例.A组以丙泊酚3μg/ml和雷米芬太尼4 ng/ml为初始血浆靶浓度输注诱导;B组以丙泊酚1.5mg/kg和雷米芬太尼1μg/kg静注诱导,然后分别将两药以0.1 mg·kg-1·min-1和0.2μg·kg-1·min-1维持.术巾根据需要调节两药靶浓度或输注速度,术毕即停药.观察两组各时点MASP、HR、手术时间、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总用量.结果 A组MAP及HR变化小于B组;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A组略短于B组;A组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LC术中使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TCI比恒速输注用药容易维持循环稳定,并可减少用药量.  相似文献   

15.
侯芝绮  张兴安 《中国药房》2011,(10):924-927
目的:对异丙酚药动学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为靶控输注异丙酚提供参考。方法: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异丙酚为短效、强效静脉麻醉药,时-量相关半衰期短,常采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技术给药。靶控输注系统准确性与异丙酚分布、消除、代谢、药动学分析法以及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复合用药等有关。异丙酚药动学模型参数的研究,将使靶控输注异丙酚系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6.
靶控输注异丙酚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力琼  张楠 《河北医药》2005,27(11):813-814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中诱导、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术中有无知晓,指导临床用药。方法3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中采用TCI异丙酚,在硬膜外注药后麻醉平面满意的基础上,设定诱导时异丙酚的效应室浓度为1.5μg/ml,复合咪唑安定2mg、罗库溴铵0.6mg/kg、瑞芬太尼1.0μg/kg行气管插管。术中维持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仍为1.5μg/ml,瑞芬太尼0.1μg·min-1·kg-1持续泵入,记录麻醉前、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4min、气腹前、气腹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有无知晓。结果插管即刻HR、DBP、SBP、MAP比麻醉前有所上升(P<0.05)、气腹后DBP、MAP比麻醉前也有差异(P<0.05)、平均苏醒时间为(6±4)min,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中采用TCI异丙酚诱导及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术后苏醒安静迅速,术中无知晓。  相似文献   

17.
梁军  庞晓军  梁冬生  黄华山 《医药导报》2009,28(12):1588-1590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行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ASAⅠ或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A 、B 、C 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丙泊酚人工静脉注射,丙泊酚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各组麻醉前、麻醉后2 min及苏醒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各组结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麻醉后2 min及置结肠镜后2 min,B、C组SBP下降,C组DBP下降(P>0.05);3组患者RR下降(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SPO2均>95%。C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术中3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结肠镜检查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胃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男32例,女28例;年龄30~50岁。随机均分成AAI指导(A)组和对照(B)组,两组均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体重。1分钟后均选用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初始靶浓度(CT)设定为5.0μg/ml,A组待病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值低于30后置入胃镜,镜检时调节靶浓度使AAI值维持于20~30。B组为对照组,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胃镜,镜检时根据临床表现调节靶浓度,两组均于活检完成后停止输注。记录注药前(T0)、胃镜置入时(T1)、胃镜置入后1分钟(T2)、3分钟(T3)和术毕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AAI值。记录诱导注药至开始胃镜检查时间(T5)、注药至苏醒时间(正确回答生日,T6)、检查室内总滞留时间(即定向力恢复并出院,T7)、异丙酚总量。记录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注药后两组的MAP、HR、SpO2均有所下降。A、B组发生低血压的病例分别为2例、4例(P<0.05);两组发生心动过缓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发生呼吸抑制的病例分别为6例、10例(P<0.05)。两组AAI值差异在T0、T1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2、T3和T4时,B组的AAI值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T6及T7较A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总量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指导TCI用于胃检查,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且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更加稳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卓华  叶兴宏  钟骅 《海峡药学》2012,24(5):189-191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上气道手术(CAUP)的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CAUP手术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组(n=21)和瑞芬太尼组(n=21),异丙酚组和瑞芬太尼组的初始靶控效应室浓度分别设定为1μg·mL-1和2ng·mL-1,根据患者的镇静镇痛满意度调整靶控效应室浓度,每次分别调整0.2μg·mL-1 和0.2ng·mL-1.记录血流动力学、呼吸相关参数以及BIS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镇静镇痛满意度,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结果 瑞芬太尼组的患者疼痛、手术耐受性以及镇静镇痛满意度VAS评分均低于异丙酚组.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呼吸抑制更小.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均可为CAUP提供有效的镇静,瑞芬太尼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镇静镇痛满意度以及镇痛更好,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呼吸抑制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C三组。给予三组患者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处理,其中A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4 ng/m L,B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6 ng/m L,C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8 ng/m L,对比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30.0%,B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6.7%,C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6.7%。A组患者异常率最高,比之B、C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异常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对比,C组患者所用时间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所用时间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把控制输注麻醉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6 ng/m L临床应用效果最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