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4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并分析B7-H4在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水平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胃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的风险.方法 对156例胃癌病例(199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IHS评估法确定B7-H4的表达状态,使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每位病例的人口学、临床资料及复发时间和死亡时间.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B7-H4高表达影响胃癌复发和死亡的风险.结果 胃癌组织B7-H4高表达组与B7-H4低表达组比较,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月)及95%CI分别为16(11.9~20.1)和47(22.4~71.6),中位生存时间(月)及95%CI分别为25(19.0~31.1)和43(35.2~50.8).在化学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B7-H4高表达患者(36比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4,P<0.01).在化疗联合CIK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有高于B7-H4高表达患者的趋势(55比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05).在化学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高于B7-H4高表达(33比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56,P<0.01).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表达组(90比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2,P<0.05).在调整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与B7-H4低表达比较,B7-H4高表达组病例的复发和死亡风险明显增加(RR=2.30,95%CI=1.41~3.75;RR=1.90,95%CI=1.20~3.01).结论 B7-H4高表达可能是提高胃癌复发和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IK细胞回输治疗可控制和干预B7-H4的表达并延长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胃癌B7-H4低表达可作为CIK细胞治疗的纳入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6例中位年龄为70岁的晚期胃癌患者前瞻性地根据其对自体CIK细胞治疗的接受度分为试验组(自体CIK联合XELOX方案,25例)及对照组(单纯XELOX方案,21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学反应、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减轻(P<0.0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0%和38.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0%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为4.8月,总生存时间为7.1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月和5.9月(P<0.05).结论 自体CIK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胃癌以无瘤生存为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生物技术体外诱导自体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进行临床应用.选择199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的胃癌病例181例.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比较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CIK治疗组)和化疗组对胃癌无瘤生存的影响.结果 对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如性别、年龄、胃癌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等因素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无瘤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化疗组(x2=9.722,P<0.01);且生存时间和CIK细胞治疗次数呈正相关(x2=14.769,P<0.01).结论 CIK细胞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共刺激分子B7-H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H4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成负相关,证实了B7-H4为一负性调节分子,可作为判断胃癌生存期的指标;CIK细胞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B7-H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154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标本中B7-H3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154例患者中,B7-H3阳性28例(18.18%),其中无瘤生存6例,复发7例,死亡15例,至最后随访日期,总生存期(OS)为(19.71±20.32)个月;B7-H3阴性126例(81.82%),其中无瘤生存119例,复发3例,死亡4例,OS为(33.47±18.32)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B7-H3阳性表达患者在肿瘤大小、原发肿瘤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等方面较阴性表达患者有明显差异,B7-H3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患者明显缩短.结论 B7-H3的表达可能与肾透明细胞癌的转移和进展有关,可以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7家族的新成员B7-H3mRNA和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8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B7-H3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7-H3mRNA在胃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邻近正常组织。B7-H3mRN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9、5%,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也无关(P〉0.05)。B7-H3蛋白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的递增而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病理分级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7-H3阳性表达组无病生存期明显优于B7-H3阴性表达组(P=0.009),B7-H3阳性表达组总生存期亦明显优于B7-H3阴性表达组(P=0.010)。结论B7-H3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反映患者免疫状态和预后的一个新的指标.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7-H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标本中B7-H1的表达,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B7-H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32例患者中,B7-H1阳性46例(34.85%),其中无瘤生存26例,复发6例,死亡14例,至最后随访期限,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2.29&#177;12.56)个月,总生存期(OS)为(27.08&#177;15.43)个月;阴性86例(65.15%),其中无瘤生存79例,复发3例,死亡4例,PFS为(38.77&#177;20.00)个月,OS为(37.02&#177;20.0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B7-H1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原发肿瘤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在控制肿瘤大小、TNM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影响后,B7-H1阳性表达具有更高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危险因素(RR)3.918,95%可信区间(95%CI)1.305~11.765,P〈0.05]和复发率[RR4.486,95%CI1.404~14.333,P〈0.05]。结论 B7-H1阳性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复发率呈正相关,B7-H1是肾透明细胞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对 pT1-4aN0M0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纳入2008年1月—9月期间pT1-4aN0M0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者45例849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这些淋巴结中CK19表达,观察其淋巴结发生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发生微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转移的发生对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849枚HE常规染色阴性淋巴结中CK19阳性表达率为8.13%(69/849);有31.11%(14/45)患者的淋巴结CK19表达阳性。术后随访时间13~6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5.08个月),淋巴结中CK19阴性表达、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87%、42.86%;两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2,P=0.003)。淋巴结CK19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07)、浸润胃壁深度(P=0.032)有关,5年无瘤生存率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14例患者被检测出微转移,建议重新分期,重新分期率为31.11%(14/45)。 结论:胃癌pT1-4aN0M0期患者,免疫组化染色能检出常规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细化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化疗与术后化疗对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的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行胃切除手术治疗的Ⅳ期胃癌病人资料。其中,行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228例(术后化疗组,A 组),行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49例(围手术期化疗组,B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选取8个协变量进行1∶1匹配 (性别、年龄、肿瘤生物学分类、化疗完成度、术后病理的肿瘤浸润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胃切除范围),最终49例A组病人和49例B组病人成功进行匹配。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行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进行独立生存危险因素的分析。 结果 匹配前,两组病人的肿瘤生物学分类(P<0.001)、化疗周期(P<0.001)、肿瘤浸润深度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分期(P=0.049)、淋巴结清扫范围(P=0.001)、胃切除范围(P=0.001)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匹配之后,仅有化疗完成度(P<0.001)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化疗完成度优于A组。匹配之后,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6个月(95%CI 10.36~21.64),与B组MST 29个月(95%CI 17.24~40.7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物学分类、化疗周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淋巴结清扫情况等四个因素可影响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的生存预后,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周期≤2次,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不足D2等3个因素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化疗与手术的先后次序(围手术期化疗相比术后化疗)并不影响病人生存预后(HR 0.986,95%CI 0.539~1.806,P=0.964)。 结论 相比术后化疗,围手术期化疗并不是改善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但能够使病人有更好的化疗耐受性和依从性,从而使其生存显著优于术后开始化疗的病人。这可为后续晚期胃癌治疗的前瞻性研究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3例术后接受TACE治疗作为研究组,170例术后未接受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12~36个月,复发率为33.82%(116/343);对照组随访12~32个月,复发率为43.53%(74/1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研究组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6.76% vs 47.65%,χ2=17.371,P<0.01),无瘤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20.27±5.49)个月vs(13.34±5.06)个月,t=13.806,P<0.001]。同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和AL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仅较治疗前ALB降低(均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研究组AST、TBIL和ALB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01;t=2.252,P=0.025;t=13.345,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未见类似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但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姑息预后评分(palliative prognostic score,PaP)对晚期不可切除胃癌化疗适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按照连续采样的方法收集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胃癌,且对照2015 NCCN胃癌治疗指南相关标准确定不能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病人44例,按照PaP相关评分及分组标准将44例病人分为A、B、C三组,每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决定是否接受化疗,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治疗方案病人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按照PaP相关评分及分组标准,将44例病人分为A组28例、B组12例、C组4例,三组病人的平均PaP评分分别为(4.65±1.33)分、(8.55±3.26)分、(14.36±5.70)分。A、B、C三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3个月和1个月,其中A组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28例病人,接受化疗15例,未化疗13例;化疗、未化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病人化疗与否对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P评分与晚期胃癌病人生存时间有关,不同评分级别病人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此外,PaP评分有助于临床适宜化疗晚期胃癌病人的筛选,PaP评分更能从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管下段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院区收治的23 例胆管下段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化疗分为2 组,其中化疗组[GEMOX方案(吉西他滨1 000 mg/m2,d1,d8;奥沙利铂130 mg/m2,d1;3周1疗程)]10例和未化疗组13例,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生存状况(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化疗组随访1~30个月,5例死亡,5例存活;未化疗组随访6~28个月,5例死亡,8例存活。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未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 个月(P>0.05)。化疗组和未化疗组12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8/10)和77%(10/13)。两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7,P>0.05)。化疗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5个月,未化疗组为13个月,两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结论 以吉西他滨+奥沙利铂为主要方案的术后辅助化疗不能使胆管下段癌R0切除患者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腹腔灌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胃癌腹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伴有明显腹水的42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单纯化疗组(22例,希罗达加奥沙利铂的XELOX方案)和联合治疗组(20例,XELOX方案化疗联合腹腔灌注CIK)。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结果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明显更高(78.0±9.8比70.0±8.9,P=0.009),两个周期内的腹水引流量明显减少[(4500±1218)ml比(5527±1460)ml,P=0.01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延长(4.0个月比2.5个月,P=0.006),中位总生存时间延长(11.0个月比6.0个月,P=0.001),CD4^+/CD8^+比值升高(1.34±0.36比0.96±0.26,P=0.001),但疾病反应率(35.0%比22.7%,P=0.499)和疾病控制率(75.0%比54.5%。P=0.209)均未见明显增高。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CIK免疫治疗对胃癌腹水患者疗效更好,不仅可延长生存期,提高免疫功能,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多基因mRNA联合检测对晚期胃癌个体化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DCF(多西紫杉醇+顺铂+5-FU)方案,研究组进行ER-CC1、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地选择DCF方案、FOLFOX4(奥沙利铂+5-FU)方案、FOLFIRI(伊立替康+5-FU)方案、TF(紫杉醇+5-FU)方案。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化疗有效率(RR)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1_rP)、中位生存时间(mOS)。结果:研究组的R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mTTP分别为9.5个月和6.4个月,mOS分别为13.7个月和10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9鼐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2组生活质量改善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TUBB3联合检测及基于其基础上的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具有针对性强、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优点,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质2D(JMJD2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33例胃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JMJD2D的表达,应用SPSS-22统计软件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JMJD2D蛋白表达及其他病理参数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组织中JMJD2D的高表达率为75.9%(101/1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高表达率2.3%,3/133,χ2=64.8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JMJD2D高表达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χ2=22.163,P<0.01)、肿瘤分化程度(χ2=7.022,P<0.05)、浸润深度(χ2=5.061,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χ2=14.123,P<0.01)、临床TNM分期(χ2=23.194,P<0.01)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诊断时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相关(χ2=0.072、1.451、2.562、1.383,P值均>0.05)。普兰-迈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JMJD2D高表达的胃癌患者与正常/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6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JMJD2D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危险比(HR)=2.38,P<0.01]。结论JMJD2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进展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合并肝门淋巴结转移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12月28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术中发现肝门淋巴结肿大行肝门淋巴结清扫术,将有肝门淋巴结转移的15例设为淋巴结转移组,无肝门淋巴结转移的13例设为非淋巴结转移组,对2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结转移组生存2~13个月,中位生存期4个月,无瘤生存1~8个月,无瘤中位生存期3个月;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生存3~69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无瘤生存2~32个月,无瘤中位生存期7个月。2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χ2=5.786,P=0.038;χ2=3.963,P=0.045)。结论伴有肝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手术疗效较差,即使行肝门淋巴结清扫也不能达到根治效果,并不能显著提高该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9月至2002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43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肝转移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P>0.05)。异时性肝转移行肝切除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预后明显优于同时性肝转移肝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P=0.0233)。同时性肝转移组中,单纯胃切除32例,中位生存时间6.0个月;胃加肝切除7例,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9)。不同肝转移程度姑息性胃切除术后生存时间比较,H1、H2和H33组分别为7.5、6.0和4.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结论异时性胃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良好,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胃癌肝转移患者同期行胃加肝切除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H3肝转移患者姑息性胃切除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