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 1病例患者男性,20岁,因浮肿伴尿检异常4月,咽痛、咳嗽3d于2006年12年21日入科。缘于2006年9月7日无诱因地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每日约400ml,伴胸闷、腹胀,无肉眼血尿,24h尿蛋白定量7.79g,尿RBC4.50×10^6/ml,血浆蛋白A/G21/19g/L,CH/TG15.53/3.47mmol/L,肝肾功能正常,胸片示两侧胸腔积液,B超示腹水,肾活检肾小球轻度系膜增生性病变,免疫荧光系膜区leA沉积为主,予泼尼松60mg/d治疗2周尿量增多至3300~3800ml/d,浮肿消退,4周后尿蛋白转阴,  相似文献   

2.
病例例1:患者,男性,12岁。2004年9月底发热咳嗽,鼻衄,肉眼血尿,眼睑下肢水肿,予青霉素等16d后加重伴恶心呕吐,少尿乏力,血肌酐196.5μmol/L,10月17日入院,急病容,贫血浮肿貌,BP100/60mmHg,24h尿蛋白定量3.58g,ERY5(+),红白细胞管型2~3/Hp,血Hb90g/L,Alb27.3g/L,Scr761.4μmol/L,彩超:左房扩大,心包积液,胸水腹水,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3岁。病程1个月,主因“右下肢突发肿胀疼痛17d”,于2012年3月5日入我院血管外科,入院后查尿检异常后转入我科。查体:体温36.8度,呼吸14次/min,脉搏70次/min,血压130/80mmHg,双眼睑浮肿,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下肢肿胀,压痛阳性,左下肢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病例 患者,男,38岁,8年前确诊糖尿病2型(T2DM),口服降糖药治疗,很少监测血糖.3年前出现双下肢浮肿,查24 h尿蛋白量3.5 g,血Alb 27.7 g/L,Scr 80 μmol/L,诊断糖尿病肾病(DN)4期,诺和灵30R降糖,血糖一直控制欠佳,多次查尿蛋白(+++)~(++++).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者,女性,39岁。2002年7月4日就诊。双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多,腰部酸痛2个月,无发热关节痛,无皮疹、脱发、光敏等,尿常规:PRO++++。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短暂服用"泼尼松、雷公藤片",无缓解,自行停服。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检查。尿检:24h尿蛋白量7.64g,  相似文献   

6.
患者陈XX,男,54岁,因“双下肢浮肿,泡沫尿半年余,加重1周”而于2007年7月20日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评估三者和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的关系,从而预测IgA肾病的进展。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血压、牛津分型等指标,研究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和血压、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三者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尿蛋白肌酐比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具有最高的相关性(r_s=0.929,P0.01),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均和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T、C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有无高血压,牛津分型M、E、S和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密切相关,三者和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T、C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差异,两种病变同时并见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近期发现的1例I期膜性肾病伴系膜增生性IgA肾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病例患者为女性,27岁,因"尿检异常1年余"入院。既往长期肥胖,BMI最高达32 kg/m2,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现病史:患者2011年7月(孕5月)孕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表现为蛋白尿(++),隐血(++),因妊娠未系统诊治,怀孕期间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膜性肾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最近,随着M型PLA2R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足细胞的靶抗原的发现,在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原体方面取得了进展[2,3]。IgA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严重高血压或者肾衰竭。特发性膜性肾病和IgA肾病极少发生于同一位患者,本文就我院特发性膜性肾病伴IgA肾病1例病例进行报告,并行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1.
薄基底膜肾病伴IgA肾病及肾小管酸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患者女性,40岁,因"全身浮肿尿浊1个月"于2004年2月16日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 ℃,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缓解.  相似文献   

12.
患者1:女,47岁,因“发现尿蛋白(Pro)和尿潜血(BLD)均(+++)1年半伴双下肢轻度浮肿”于2008年7月13日入院。入院前在外院5次检查尿红细胞形态,2次以畸形为主,经治疗病情好转,Pro时有时无,但BLD一直(+++),遂来我院。入院后第2天行肾活检提示IgA肾病(IgAN)(轻微病变)。应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潘生丁、金水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中等量蛋白尿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经肾病理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支持治疗和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化验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观察组...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肾组织病理诊断为IgA肾病合并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特异性抗体阳性,亦排除了IgA非特异性沉积的可能.经激素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快速缓解.提示对于膜性肾病合并肾组织有IgA沉积的患者,除了需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鉴别IgA是否为特异性沉积亦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不必要的免疫抑制剂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中度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96例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组(治疗组)和单用缬沙坦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比单用缬沙坦能更显著地降低尿蛋白排泄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脂蛋白肾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7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5个月于2002年6月13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踝关节以下浮肿,1周后发展至双下肢浮肿,伴腹胀,尿量逐渐减少。4个月前在当地就医发现尿蛋白( ),潜血( ),24h尿蛋白定量5.75g。血压170/120mmHg,白蛋白27g/L,胆固醇10.48mmol/L,尿素氮9.39mmol/L,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18.
病 例 患者,女,72岁.主因"双下肢浮肿1年余,发热、咳嗽1周",2005年12月22日以"慢性肾衰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患者2003年2月初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至某医院就诊,查尿PRO( ),肾功能正常(具体结果不详),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2003年3月14日首次进行肾活检,免疫荧光:IgG( )、IgA(±)、IgM( )、C3( )、FRA( ),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  相似文献   

19.
IgA肾病的临床谱很广,几乎涵盖了肾小球肾炎的各种表现,但同时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和新月体肾炎者并不多。我们报道了我院近期诊治的3例患者,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一、对象和方法1.病例资料:1979年至1999年5月在我院肾和住院,肾活检确诊为lgA肾病患者250例,其中3例诊断为lgA肾病合并新月体肾炎及ARF。2.观察指标:()常规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渗透浓度、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蛋白电泳、血脂、血Ig、补体、ANA、抗一DSDNA、ENA、RF、抗肾抗体。ANCA等。(2)病理学检查: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按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本院经过临床以及肾脏病理(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确诊的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年龄分别为44岁和38岁,血压及肾功能均正常.例1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例2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两例患者临床上均除外继发性肾脏病,根据蛋白尿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结论 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兼具有膜性肾病和IgA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更似于膜性肾病,治疗方面则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