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临床合并用药已越来越广泛。药物合并进入体内后,互相影响,其作用性质、作用强度、毒性及副作用等等都可发生改变,如果合并用药得当,就会起相加或协同作用,减少毒性和副作用,有利于治疗。如合并用药不当,就会起不良影响,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增加毒性或副作用,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延误诊治,造成事放。因此合并用药应当谨慎,切不可盲目滥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氯氯平与氟伏沙明合并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疗效及副作用,为临床更加合理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有需要合并应用氯伏沙明的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病人30例.单一应用氯氮平.逐渐调整剂量到200~250mg/D,稳定一周后于清晨6时采取患者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泌乳素水平.并于当日加用氟伏沙明50mg/D.在合并用药后的第4周清晨6时采取患者肘静脉血测定胰岛素、泌乳素水平.合并用药前后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心电图.结果 合并用药前和合并用药第四周胰岛素、泌乳素异常人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合并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异常、心电图异常(除心率)人数无显著差异.合并用药前后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心率异常人数有显著增多.结论 建议合并用药时在动态监测氯氮平浓度的情况下结合临床表现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合并用药后肝功能异常、心率异常、血脂异常人数有增加,程度较轻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3.
药物的相互作用源于合并用药。一般来说对疾病的治疗选用药物时,应掌握“少而精”的原则,能用一种药物治疗就尽量不选用两种。但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合并用药:一是为了提高疗效;二是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三是为了提高机体的耐受性;四是为了治疗出现在一个病人身上的多种疾病或症状,不得不使用多种药物。尽量减少合并用药是因为合并用药的数量越多,则不良反应的发生就越多,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越高。合并用药造成相互作用问题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合并用药中可以出现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也可以出现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会造…  相似文献   

4.
浅谈临床合并用药南京市鼓楼区中医院蔡冬美关键词用药;抗菌素;合用合并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或减低毒副反应,抗菌药物的合并应用,还可延缓或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但也有很多药,合用不当,轻则减缓药效,延误病情,重则产生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卡马西平临床合并用药合理性,从而认识卡马西平治疗作用;同时认识到如果合并用药不当,将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要重视卡马西平药物相互作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了解合并用药的老年人药学服务需求,制定全面的药学服务干预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其中以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便秘或者腹泻等构成比最高,分别为33.33%、29.63%和14.8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统计结果显示,药物配伍禁忌、未遵医嘱治疗、药物自身药理学作用、医嘱不清楚构成比均比较高,分别为29.63%、25.93%、14.81%、14.81%.结论:老年人合并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需要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药学服务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合并用药是临床药物治疗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不少文章中已谈到过一些合并用药的问题,本文拟结合目前临床上的部分实例,谈点意见。合并用药的目的在于:(1)增强疗效;(2)减少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3)延缓和减少某些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产生。当前有不少合并用药方案,已成为临床治疗用药中的常规,如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时,常将双氢克尿塞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加疗效;在白血病化疗中,根据癌细胞增殖周期的特点,将作  相似文献   

8.
以空军总医院皮肤科门诊2009—2011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为样本,对目前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软膏临床使用品种、用药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根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大,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多的现状,总结了合并用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探讨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合并用药的正确性。合理用药可以增加药物疗效,促进疾病恢复;反之,药物疗效降低,甚至出现副反应或毒性作用,不利于患者健康。因此在合并用药时,必须注意用药是否合理,有无配伍不当。在药物配伍方面,目前普遍存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临床合并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桂兰 《中外医疗》2009,28(20):109-109
目的提高疗效,克服不良反应以及防止某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除了掌握单一药物的药理作用,还要掌握合并用药时,各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做到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结论联合用药时,必须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合并用药的影响,才能确保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合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两种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3月间本院门诊患者所有的含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处方共1811张。记录了这些处方的正文,统计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各自的单用和合并用药处方数;这二种药物的合并用药处方中含有CYP3A4底物或抑制剂的处方数。结果在辛伐他汀合并用药处方中,与CYP3A4底物和抑制剂合用的处方分别占45.5%、5.4%;在阿托伐他汀合并用药处方中,与CYP3A4底物和抑制剂合用的处方分别占46.3%、5.8%。涉及的CYP3A4底物和抑制剂分别有17种、9种。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应引起重视,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该院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降压药和降糖药的种类及治疗方案,为合理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分析调查该院191例确诊为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统计分析降压药和降糖药的使用及治疗方案.结果 该院191例确诊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方案中单一用药占9.42%,二联用药占64.91%,三联用药占17.8%,四联用药占7.85%,用药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使用频次最高;降压总有效率为96.86%.降糖方案中胰岛素使用占30.37%,降糖药使用以二甲双胍+格列齐特使用频次最高;降糖总有效率为98.43%.结论 该院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较为合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两者合并用药常见。为了解其合并用药的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笔者抽取某院1997年5~6月门诊6975张处方进行分析;并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对临床分离病原菌药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的982张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处方,并通过随机抽样回访服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分析出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提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982张处方,对该合并用药进行统计与分析,选出频数最大的联合用药,回访该联合用药的患者。结果该院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较少、对药物的耐受性好;血压一般下降6-10mm Hg,血脂有一定的改善。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安全性高,降压调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以来我科诊治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作者认为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早期用药、合理用药能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阳光用药监管平台合并“驾照式”合理用药监管模式,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阳光用药监管平台运行的基础上,借鉴交通法规驾照式管理模式,采用合理用药计分制度监管医生合理用药,比较驾照式管理前后药占比、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不合理用药例数是否有差异。结果:与驾照式管理前相比,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显著下降,门急诊及住院不合理用药例数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阳光用药监管平台合并“驾照式”合理用药监管模式成效显著,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肌梗塞、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依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内科学》、药品说明书及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给患者最好的用药方案。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合并心肌梗塞的高血压患者,依那普利对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缬沙坦对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血压范围,还有协同其它药物治疗并发症的作用。结论:协同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大,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提高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对住院病人药物配伍作了调查分析。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83年12月~1984年10月份住院处方7,989张,病历34份,做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在7,989张处方中,合并用药者3,647张,其中合理配伍者3,031张,占合并用药处方的83.11%;不合理者616张,占16.89%。合并用药不合理的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冠心病为第一诊断)的药物使用情况,探讨患病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并比较二者的西药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6例冠心病患者和8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具体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频数分布)和χ2检验等分析方法对这两类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规律、用药的药品频次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冠心病患者用药例次排序前4位为抗凝药、β受体阻断药、降脂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用药方式以五联用药为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药例次排序前4位为抗凝药、降糖药、β受体阻断药、降脂药;用药方式以六联用药为主。结论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在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用药组各62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结果:用药组用药4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组用药4周后收缩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