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向生物力学特性对动脉损伤修复方法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体四肢主要动脉不同长度损伤与修复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比较由于因管纵向性物力学特性面产生的修复差异,为临床修复效果及近,远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端端吻合法和自体静脉移植法修复的四肢主要动脉伤共177例185条血管,对相同损伤部位而不同修复方法的血管的真性缺损长度做t检验比较,通过95%置信区间分析两种修复方法的选取界限。对自体静脉移植修复血管中真性缺损长度做t移植长度做线  相似文献   

2.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大动脉创伤性缺损(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大动脉创伤性缺损的处理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四肢大动脉创伤性缺损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四肢大动脉缺损长度为3-5cm2例,5.1-8cm6例,均采用自体健侧大隐静脉倒置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通畅,肢体全部成活。经4个月-5年随访,8例的肢体情况均良好。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是修复肢体大动脉缺损的理想材料,具有取材容易、抗感染能力强、血管通畅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改形静脉移植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四肢血管损伤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利用静脉分支成形和双股静脉成形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技术,提供两端口径不等的自体静脉移植体,修复两端口径悬珠和大口径的四肢血管缺损。 方法 设计“漏斗样”、“雨披样”和“错位Y形”成形方法,以离体血管完成实验。临床取带分支的自体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前臂静脉成形移植,用于髂外静脉、股动静脉和动静脉损伤的修复和断指再植,以及口止母趾甲瓣移植,共36例。其中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1例。移植血管长度1.0~15 .0 cm。 结果 “漏斗样”成形可使静脉吻合口口径扩大0 .5 0~1.2 5倍;“雨披样”成形可满足四肢各种口径血管的修复需要;“错位Y形”吻合口成形可提供粗大的静脉移植体。移植的36条静脉,通畅35条,肢体血供正常。 结论 利用静脉分支,采用“漏斗样”和“雨披样”成形及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和双股静脉“错位Y形”成形,是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和大口径的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大隐静脉长段移植修复肢体血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肢体血管损伤60例进行手术修复,根据手术中移植大隐静脉长度的不同分为3组,通过术后随访、电镜及彩色多普勒观察.将血管长段移植与短段移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隐静脉长段移植的成功率不低于短段移植的成功率.大隐静脉长段移植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则高于短段移植.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操作,施行大隐静脉长段移植修复肢体血管损伤完全是一种可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1年1月~2003年10月36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1例血管吻合重建血循环后因肢体损伤严重,广泛坏死而截肢,其余35例全部存活。结论 ①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诊断明确或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探查;②血管修补缝合术,血管端端吻合术是主要修复方法,血管缺损2cm以上者应行自体静脉移植术;③动脉血管修复的时限可根据伤情及全身情况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5年为1例股动、静脉损伤合并创面严重感染,皮肤缺损大的患者试用自体大隐静脉,自体大网膜游离移植及植皮修复创面获得成功,随访2年,皮肤外观良好,肢体功能满意,已参加生产劳动。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在创面严重感染、皮肤缺损较大的情况下,不应采取保守观察的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经验。方法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96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结果大隐静脉移植2~18 cm。96例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患者中,3例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害死亡,2例截肢,91例肢体保留。91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91例肢体血液循环正常,84例功能恢复正常,5例遗留下肢跛行及髋部活动度下降等功能障碍,2例肘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保存肢体至关重要。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手术方便,成本低,血管吻合通畅率高,治疗效果好,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8.
血管长段桥接腓骨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及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长段桥接加健侧腓骨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血管长段桥接腓骨骨皮瓣移植术一次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8例,其中4例伴有胫前血管和腓血管同时损伤,4例仅伴有胫前血管损伤,骨皮瓣血管蒂腓动脉长段桥接后与股动脉端侧吻合或与股动脉分支端端吻合,腓静脉与大隐静脉直接端端吻合或血管桥接后端端吻合。结果:8例全部成活,随访半年-2年4个月,骨皮瓣质地良好,X线片复查示移植腓骨与胫骨一期愈合且不同程度增粗,患者可从事轻体力劳动。结论:血管长段桥接腓骨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疗程短,效果好,是解决受区无可供血管吻合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动脉损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987年6月 ̄1994年6月,在收治的128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中,有20例采用国产高分子涤纶人造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缺损。18例为急诊手术,2例为次期手术。其中髂外动脉1例,股动脉15例,Guo动脉2例,肱动脉2例。修复血管缺损长度为3.0 ̄12.0cm。其中2例为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失败病例。修复后的近期通畅率为100%,远期通畅率为95%。讨论了血管损伤的诊断、人造血管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0.
髂股血管创伤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股血管损伤的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11月收治的29例髂股动静脉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29例中,行血管修复27例,其中动静脉联合人工血管移植端端吻合11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端端吻合7例,利用自体大隐静脉行血管缺损修补6例,动脉内膜修复取栓并修补2例,血管端端吻合1例。结果本组29例,27例血管修复成功,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肢体血液供应良好,深静脉修复的4例长期站立时有下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另2例由于肢体已发生坏死或血管床广泛栓塞而截肢。无死亡病例。结论髂股血管损伤发病凶险,早期表现隐匿。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而手术探查仍然是最好的诊断方式。早期诊断及尽早恢复肢体血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总结交通伤四肢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交通伤四肢血管损伤68例.手术方法包括动静脉直接吻合33例、自体大隐静脉(长度5~12 cm)移植修复13例、人工血管(长度8~25 cm)移植22例.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损伤肢体存活良好并恢复功能65例,因肢体坏死截肢3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选择适宜的血管重建方法、尽快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血管受累行手术切除时大部分可直接吻合重建。但有时切除段过长仍需血管移植。移植的血管分为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人造血管如Gore-Tex、ePTFE等,可根据情况选用不同长度、口径;但其费用昂贵,且术后需长期抗凝。远期血管通畅率低于自体血管,故使用时应慎重。自体血管有颈内静脉、髂内外静脉、左肾静脉、大隐静脉、卵巢静脉、脾静脉忉、股静脉及股浅静脉等。  相似文献   

13.
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治儿童Ⅱ区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止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中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38例,修复56根肌腱及鞘管。结果经6~24个月随访,采用TAM系统法评定疗效:优45指,良6指,可5指,总优良率91.07%.术后无发生肌腱粘连。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治在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肌腱粘连,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效果优良,易于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92年3月~2004年2月收治肢体主干动脉缺损患者11例,均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获得较好效果。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1例。年龄18~57岁。致伤原因:机械绞伤4例,碾压伤6例,局部感染溃烂1例。肱动脉缺损4例,股动脉缺损5例,月国动脉缺损2例。缺损长度3~18cm。合并骨折8例,合并伴行深静脉损伤4例,合并神经损伤2例。2.治疗方法:本组均采用自体静脉倒置移植的方法修复动脉缺损。3例肱动脉缺损采用肘正中静脉移植,其余8例选用大隐静脉移植。3例下肢伴行深静脉缺损同时予以修复。二、讨论动脉缺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损伤,常常伴…  相似文献   

15.
血管移植在肢体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目的 总结应用血管移植在肢体血管损伤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静脉和人工血管,用不同的吻合方式对53条损伤的血管进行血管移植。结果 除2例术后截肢外,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循环良好,肢体无肿胀。结论 动脉、静脉损伤2cm以上均需行血管移植,尽量采用自体静脉移植,必要时可使用人造血管,血管吻合时应遵循显微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91年3月~1998年5月收治下肢血管损伤20例,均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血管缺损,获得成功,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5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2例,挤压伤8例。均为开放性损伤。合并骨折6例,神经伤4例。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损伤部位:髂外血管3例,股血管6例,月国血管10例,胫前、胫后血管1例。2 治疗方法20例均急诊手术探查,清除血肿后,检查血管损伤情况。根据修整后血管缺损的长度与管径大小切取相应部位大隐静脉移植。本组移植的静脉长度为5~1…  相似文献   

17.
不同长度自体静脉移植对修复动脉缺损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长度自体静脉移植对修复动脉缺损早期的影响。将兔自体耳静脉分别取8、12、16、20mm移植到自体股动脉,修复动脉缺损。8周时,行肉眼观察,电磁血流量测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移植静脉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综合判断自体静脉移植的长度因素对血管近期通畅率和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静脉移植长度因素对早期血管通畅率不构成影响(P值>0.05)。(2)自体静脉移植后血管口径增大,静息状态下血流量增加(P值<0.05)。(3)形态学观察,静脉移植后该段静脉有明显的动脉化趋势,内皮细胞修复管腔面,中膜平滑肌层数增多,弹力纤维增生,仍保持血管壁的三层结构。(4)随着血管移植长度的增加,内膜增生明显,中膜胶原纤维组织增多,内皮细胞修复不完全,弹力纤维增生减少,提示:移植长度过长,可能构成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吻合腓肠外侧血管的髂骨骨皮瓣联合大隐静脉移植修复伴有血管缺损的小腿骨(皮)缺损的疗效。方法本组取同侧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6块,对侧大隐静脉6段。胫骨骨折应用外固定架固定。骨缺损处开槽髂骨嵌入植骨,以游离的大隐静脉桥接血管蒂与腓肠外侧血管吻合,恢复髂骨骨皮瓣血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1例愈合后发生裂纹骨折,经石膏外固定2个月而愈。其余髂骨骨皮瓣移植均成活,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下肢负重功能恢复,步态正常。结论吻合腓肠外侧血管的髂骨骨皮瓣联合大隐静脉移植扩大了髂骨骨皮瓣的临床使用范围,骨愈合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四肢血管伤显微外科修复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四肢血管伤显微外科修复失败的原因。方法: 132 例分别采用血管断口修补、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人造血管套接方法。结果: 失败23 例, 失败率为174 % 。结论: 四肢血管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失败与伤后时间、损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手术方法的选择等有关。争取8h 内修复是降低失败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大隐静脉移植裤式桥接修复血管缺损九例刘云建,柳育健1986年以来,我们应用大隐静脉游离移植裤式桥接修复下肢血管缺损9例。男8例,女1例。年龄19~63岁。车祸伤4例,枪伤2例,刀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损伤股动脉4例,肠动脉3例,股动、静脉2例。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