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临床表现:29例腹痛、26例腹部包块、15例下肢疼痛麻木、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行B超、CT检查,均发现腹膜后占位.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31例,恶性48例,包括神经纤维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副神经节瘤4例,神经纤维肉瘤21例,恶性神经鞘瘤14例,恶性副神经节瘤6例,神经外胚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死亡率为1.3%.良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0%,5年复发率为12.9%,再手术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100%,恶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41.6%,再手术率为90%,5年复发率为79.1%,5年生存率为62.5%.结论 B超、CT、MRI对定位诊断有决定意义,但术前定性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并充足备血,术中注意保护受累及神经的完整性.防止肿瘤残留及处理好椎间孔部位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治疗、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外科治疗的3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3例均行手术治疗,均为完整切除,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无复发.结论 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罕见,缺乏临床特异性,绝大部分为良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良性神经鞘瘤预后良好,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对1990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认为腹膜后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完全手术切除是治疗腹膜后神经鞘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是否完整切除肿瘤包膜将其分为完整切除肿瘤包膜组(18例)及部分切除肿瘤包膜组(13例),比较2组的肿瘤复发率、源神经损伤率。结果术后28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8年不等,3例失访(其中完整切除肿瘤包膜组1例,部分切除肿瘤包膜组2例),2组均无复发。术后完整切除肿瘤包膜组并发源神经损伤5例,部分切除肿瘤包膜组无源神经损伤,完整切除肿瘤包膜组源神经损伤率高于部分切除肿瘤包膜组(P<0.05)。结论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头颈部神经鞘瘤最有效的方法。神经鞘瘤包膜是否完整切除,均不影响其预后。在不损伤神经纤维束的前提下,可将神经鞘瘤包膜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5.
12例臂丛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该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臂丛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以颈(腋)部肿物为主诉,仅4例伴神经压迫症状,5例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在手术放大镜下行保留肿瘤假包膜的显微切除术,有10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肿瘤无复发,臂丛神经功能正常.[结论]臂丛神经鞘瘤表现为局部肿物,大多数没有神经症状,术前不易确诊,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保留肿瘤假包膜的显微切除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临床对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tumorsinparapharyngealspace)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7例手术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中 ,神经鞘膜瘤 (neurilemmoma) 4例 ,神经纤维瘤 (neurofibroma) 2例 ,神经节瘤 (ganglioneuroma) 1例。随访 3 -9年 ,7例均存活。其中 1例出现声嘶 ,1例复发。结论 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以神经鞘膜瘤等良性肿瘤为多 ,术后预后良好。术前仅作针刺抽吸活检 ,以减少粘连 ,便于手术分离。肿瘤应连同包膜完整摘除 ,否则易复发。手术径路的选择 :高位者 (位于鼻咽部 ) ,采用口内径路可避免切断下颌支 ,低位者 (位于口咽或喉咽部 ) ,采用颈侧切开径路术野更清晰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周围神经的肿瘤都是Schwann细胞活跃增殖的结果。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孤立性有包膜的特殊类型肿瘤。本文报告我院近10年手术切除及病检确诊的26例(良性22例,恶性4例)神经鞘瘤。由于本瘤较罕见,故术前只2例诊断正确。18例(70%)随访平均62个月。4例(良性3例,恶性1例)于术后短期内复发,均因治疗过晚或已有恶变,或与未能彻底切除有关。虽文献介绍神经鞘瘤基本上都是良性,但本组4例(15.4%)恶变。故作者建议应将此瘤看作是有潜在恶变可能的良性瘤,最好尽早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神经鞘瘤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6 年收治的55例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者仅为37 例,术后证实来源于交感神经15例,臂丛神经13例,迷走神经11例,颈丛6例,腮腺区面神经3例,来源神经不明者7例.结论:在头颈部肿块的诊断中,应对该病有足够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朱成智  梅君 《中原医刊》2006,33(22):30-31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5年收治的22例头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5例,女7例,年龄2~75岁。肿瘤原发部位:舌部5例,颈部10例,面部3例,腮腺4例。全部病例行均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确诊良性22例。经随访,复发2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神经鞘瘤多为单发,术前诊断困难,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肿瘤包膜完整,易于完整摘除,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量保留神经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腹盆腔神经肿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对4例腹盆腔神经肿瘤患的CT、临床表现、手术所见、病理检查作对照分析。结果 l例肠系膜多发性神经纤维瘤,l例为小肠巨大神经纤维瘤,l例后腹膜多发性神经鞘瘤,l例后腹膜单发性神经鞘瘤。结论 CT对腹盆腔神经肿瘤可作出定位诊断,并可明确肿瘤是实性或囊性或囊实性、大小、范围、边界是否清楚,但难以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孤立性有包膜的特殊类型肿瘤。本文报告我院近10年来手术切除及病检确诊的42例神经鞘瘤。男女各21例。朝族29例,汉族13例。发病年龄以21~60岁较多。病理上以Antoni A型者多占66.7%,AntoniB型占33.3%。由于本瘤术前不易诊断,术前只6例诊断正确,治疗以早期手术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4 9例头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18例 ,女 31例 ,2~ 73岁 ,肿瘤原发部位为咽旁 7例 ,颈侧 19例 ,鼻腔鼻窦 6例 ,鼓室、乳突 ,咽后壁、口底、牙龈各 2例 ,腮腺区、声门下气管、外耳道、舌根部、颊部、颌下区及腭部各 1例。术前能确诊仅 5例。结果 :患者均行手术切除 ,术后病理确诊 ,良性 4 7例 ,恶性 2例。经随访 ,治愈 4 8例 ,复发 1例 ,经再次手术治愈。健在 4 7例 ,死亡 2例 ,1例恶性神经鞘瘤死于全身转移 ,1例良性肿瘤死于脑出血。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 ;神经鞘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 ,易完整切除 ,但应尽量保留来源神经的完整性 ,如术中必须切除来源或受累神经 ,术后应予以即刻修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性质及选择术式 ;术前肿块针吸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应列为常规。本病预后良好 ,倘若恶变 ,应按恶性肿瘤处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5例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X线表现,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源于肋间神经的巨大的神经鞘瘤,不完全型神经纤维瘤病,骶尾部巨大神经节细胞瘤,胸壁Askin瘤和腹膜后巨大硬膜外囊肿,并对其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一颌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5例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5例均经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5例肿瘤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能良好显露、安全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中应注意保护好后组颅神经.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眶神经鞘瘤罕见,约占眶肿瘤的1%~3%。自1981年以来,我们治疗3例良性和1例恶性眶神经鞘瘤。眶神经鞘瘤是有包膜的、非侵犯性病变,除了机械性压迫之外,对其它眶组织影响甚微。其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缓慢的、进行性的眼球突出,可达几个月至数年.完整的手术切除可以治愈。但是,恶性眶神经鞘瘤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脏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例肾脏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分析肾脏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 该患者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神经鞘瘤,随访未发现复发.结论 肾脏神经鞘瘤罕见,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25例神经源性肿瘤中良性肿瘤23例,其中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发生于后纵隔22例,其中2例肿瘤侵入椎管,呈哑铃状改变.1例发生于前纵隔.CT表现为紧邻纵隔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胸壁肌肉组织,部分病灶中心可见坏死区,3例肿瘤内尚可见斑点状钙化.恶性者2例,均发生于后纵隔,为恶性神经鞘瘤.CT表现为肿瘤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可见血性胸水,另1例伴有邻近骨质破坏. 结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典型的CT影像特征,CT除能较准确诊断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外,还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形态以及累及周围结构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大岩骨尖三叉神经鞘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5例巨大岩骨尖三叉神经鞘瘤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经硬脑膜下颞底入路28例,额眶颧入路5例,颞枕-枕下联合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3例,全切除率为94.3%;因肿瘤与重要结构粘连导致全切除困难而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理:神经鞘瘤34例,间变性神经鞘瘤1例。手术后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包括:动眼神经不完全性麻痹4例,手术后2月内恢复;外展神经麻痹8例,4例随访时恢复;术后轻度偏瘫1例,3周后恢复。所有病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随访18例(随访率51.4%),随访时间3月~5年,全切除病例肿瘤无复发;次全切除病例1例失访,另1例随访2年未见肿瘤生长。结论巨大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有其影像学特点,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对减少损伤,充分暴露肿瘤有重要意义,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附2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头颈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2001年收治的22例临床资料。结果 男9例,女13例,年龄2.5—73岁。肿瘤原发部位:鼻腔鼻窦6例,鼓室、乳突、咽后壁、牙龈各2例,腮腺区、口底、声门下气管、外耳道、舌根部、颊部、颌下区及腭部各1例。术前能确诊仅5例。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良性21例,恶性1例。经随访,治愈21例,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神经鞘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易于完整切除,但应尽量保留神经的完整性,手术切除为其唯一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性质及选择术式。术前肿块针吸活检为确诊的重要手段,应列为常规。本病预后良好,倘若恶变,应按恶性肿瘤处理。  相似文献   

20.
舌下神经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Jia G  Wang Z  Zh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64-1265
目的 探讨起源于舌下神经的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手术入路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9例舌下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生长方式、分型、发病率、手术入路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舌下神经神经鞘瘤仅占同期颅底肿瘤的1.9%,本组病例多数肿瘤呈颅内外哑铃型生长,少数病例病变向颅向生长为主。本组远外侧经髁上入路7例,远外侧-颈部联合入路1例,后颅窝正中入路1例,9例肿瘤全切除。7例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5例恢复工作,1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要照顾。结论 舌下神经孔毗邻颈静脉孔和枕骨大孔,术前常易误诊为颈静脉孔区肿瘤或枕骨大孔区肿瘤。首发症状以舌肌萎缩最为常见。全切肿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术后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