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经验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23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进行经股静脉切开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介入治疗。男8例,女15例;年龄36~76岁,平均59.3岁。血栓累及左侧髂股静脉者21例,累及右侧髂股静脉者2例。患肢表现为明显肿胀、疼痛,术前经血管超声诊断明确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前均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经同侧股动脉顺行造影确诊Cockett综合征,对髂静脉重度狭窄段介入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28枚自膨式血管支架。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时间为3~26个月,平均11.7个月,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评价,21例患者符合治愈标准;2例患者符合治疗好转标准。结论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DVT的方法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8年6月对30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DVT形成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随访26例(随访率86.7%),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22个月,仅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能够有效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DVT,安全性高,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复合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经验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对23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进行经股静脉切开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介入治疗。男8例,女15例;年龄36~76岁,平均59.3岁。血栓累及左侧髂股静脉者21例,累及右侧髂股静脉者2例。患肢表现为明显肿胀、疼痛,术前经血管超声诊断明确髂股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时间平均为2.53 d。所有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取栓前均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经同侧股静脉顺行造影确诊Cokket综合征,对髂静脉重度狭窄段介入治疗,共置入28枚自膨式血管支架。结果 23例病例手术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术中出血量为150~750 ml,平均300 ml。随访时间为3~26个月,平均11.7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21例患者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好转,术后存留轻度下肢肿胀。结论复合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DVT的方法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常伴发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本研究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介入治疗及复发情况,分析复发与Cockett综合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2月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1例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6例,女性125例;  相似文献   

5.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Cockett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5-2004年对180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进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无血栓形成组(A组)100例,91例建立静脉通道,其中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PTA),88例行内置支架术(PTA+stenting);血栓形成组(B组)80例,70例建立静脉通道,其中55例行单纯PTA,15例行内置支架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A组3例,B组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B组4例血栓复发.随访A组74例(随访率74%),B组56例(随访率70%),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8年,平均37个月.A组64例中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8例髂静脉闭塞;B组31例中10例发生血栓综合征,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血栓复发,7例髂静脉闭塞.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的疗效。方法对2005—2010年采取介入联合手术处理的5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有典型股青肿表现,其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均消失,术前多普勒均提示左下肢深静脉无血流,术中DSA均提示左髂静脉受压狭窄,证实为Cockett综合征。5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其中1例行支架植入,术后均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术后患者均恢复满意,足背动脉搏动恢复,下肢肿胀缓解,随访3个月至5年未见血栓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介入联合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疗效确切,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 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近10余年9例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中8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术后抗凝及溶栓,8例中有7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发现合并不同程度的Cockett综合征,其中2例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9例中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静脉溶栓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经手术的8例患者除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出现湿性坏疽,被迫截肢外,其余7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挽救了患肢.1例行下肢静脉溶栓的患者死亡.1个月后复查彩超,没有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的5例中有2例左下肢血栓患者复发血栓,但均未再次发展为股青肿.7例随访1.5~10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 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有效方法 ,Cockett综合征是左下肢DVT取栓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静脉溶栓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PCD)的途径及疗效。方法:对10年间收治的Cockett综合征合并PCD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有典型PCD表现, 其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均消失;均经多普勒检查证为Cockett综合征合并PCD;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3例行球囊导管阻绝术, 1例患者行PALMA术, 7例均行术中取栓和术后溶栓治疗。7例术后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均恢复, 疼痛消失, 消肿, 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经6个月至3年随访, 未见血栓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介入、手术、溶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PCD不仅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好, 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Cockett综合征     
又称为May—Thurner综合征或骼总静脉压迫综合征,为右侧髂总动脉压迫左侧髂总静脉所致,形成的原因不明。1965年Cockett和Thomas报告2例患者,首次命名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随着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报告增多,发现除左髂总静脉受压最多外,还有其它受压类型,以及盆腔病变也能引起Cockett征。所以又出现了May—Thurner综合征、髂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盆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以及先天和后天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等名称,但仍以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多用。许多学者认为统称Cockett综合征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术后支架闭塞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78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下肢深静脉导管溶栓或者机械吸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3年以上,使用彩超随访支架通畅率。根据支架通畅情况将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毛不动综合征(ICS)伴男性不育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ICS伴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特点均表现为反复上下呼吸道感染和男性不育。6例均患有鼻窦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2例有全内脏反位。患者性激素水平、染色体核型和无精子症因子(AZF)均正常。6例均为严重弱精子症,5例精液无活动精子,1例精液偶见活动精子。电镜检查发现6例精子尾部鞭毛轴丝“9+2”结构排列紊乱或缺失、内外动力蛋白臂缺失,1例支气管纤毛内动力臂缺失。5例患者共行6个周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分别为50.0、69.2和55.6%,2例获得临床妊娠,1例生化妊娠,其中1例已分娩1健康男婴。结论纤毛的超微结构缺陷是ICS的重要诊断依据,而ICSI是治疗ICS伴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Two original cases of Cockett's syndrome caused by an ectopic and/or malformed kidney are reported. Intravenous pyel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allow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The choice of the therapy depends on the patency of the left common iliac vein.  相似文献   

13.
��֫������ܲ�ȫ��Cockett�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人的左髂总静脉(LCIV)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连续为73例(100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行术前患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及LCIV造影。结果 (1)LCIV总异常率为47.9%,在有左侧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中有31例(59.6%),在只有右侧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中,仅4例(19.4%),两组间的LCIV异常的比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7)。LCIV异常包括髂腔静脉交界处压迹,不同程度的狭窄,增宽,充盈缺损和侧支形成。(2)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67条肢体,占67.0%,在左LCIV造影异常的病斧正中,左侧下肢深列脉Ⅲ或Ⅳ级逆流者14例,在左LCIV造影正常的病例中,左侧下肢深静脉有Ⅲ或Ⅳ级逆流者仅6例,二者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205)。结论 Cockett综合征可能是左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左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BCS)适应证及其失误后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下腔静脉放置支架失误的B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1例失误中适应证选择不当6例,支架堵塞主肝静脉1例,堵塞扩张的副肝静脉10例,支架移位3例,支架未展开1例。19例改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行分流术,1例行下腔静脉隔膜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治疗的19例均获成功。18例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明显下降(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5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年。有效率86.7%(13/15),复发率6.7%(1/15)。1例患者于术后2年死于肝性脑病。结论介入治疗BCS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对介入治疗失误和复发病例可选用不同的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16.
腔内血管技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1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在15例BCS患者中,应用PTA使闭塞或严重狭窄的下腔静脉成功再通后,13例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4例肝静脉完全闭塞者在介入再通下腔静脉后1周内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间人工血管“H”型分流术。结果:在腔内介入治疗后,本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分流患者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2-42个月,除1例支架远端有部分再狭窄外,所有血管支架均通畅,无移位,分流血管无血栓形成,门体静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BCS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3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根治术、转流减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介入治疗15例,根治手术9例,转流手术15例。结果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死亡率0%,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4.8(5~24)cmH2O。所有病例术后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消退。随访32例,13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11例可从事轻度体力劳动,8例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但生活可自理。1例胸腔积液反复出现,术后1年基本消失,遗留胸廓塌陷。1例根治术后复发,拒绝再次手术治疗,随后失访。结论介入治疗逐渐成为B-CS的首选术式,但根治术和转流术等外科术式也各有其适应证和不可替代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理类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3年9月15例BCS根治术后复发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例患者,年龄30~68岁,平均46.4岁;共行18例次介入治疗(1例3次,1例2次),其中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0例次,置管溶栓后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次,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次,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并下腔静脉支架植入1例次。围手术期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15例患者随访12~106个月,平均41.9个月,13例未出现复发症状及体征,1例肝静脉闭塞在外院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1例下腔静脉再次闭塞保守治疗。 结论:对于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选择及时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累积通畅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大肝血管瘤(HCH)的双重介入治疗技术及疗效。方法103例经临床、影像学证实的HCH中,18例巨大HCH患者共27个瘤灶均接受肝动脉栓塞术(THAE)和瘤内注射术(PEI)双重介入治疗。根据术前与术后3~6个月螺旋CT表现,比较HCH缩小程度。HCH缩小程度分级:≤1/4原瘤体的为Ⅰ级,等于原瘤体1/4~1/2的为Ⅱ级,〈原瘤体1/2~3/4的为Ⅲ级,〈3/4瘤体的为Ⅳ级。强化程度分级:轻度强化:≤1/3瘤周、充填范围≤1/3瘤体,中度强化:≤1/2瘤周、充填范围≤1/2瘤体,明显强化:充填〉1/2瘤周、充填范围〉1/2瘤体三种类型。碘油沉积程度判断:HCH瘤内碘油沉积≤1/3瘤体的为一般,1/3~1/2瘤体的为较好,〉1/2瘤体的为很好。结果18例27个瘤灶的缩小程度分别为:Ⅰ级2个,Ⅱ级3个,Ⅲ级8个,Ⅳ级14个。27个瘤灶中,3个轻度强化,其中1个碘油沉积情况一般;9个中度强化,其中7个油沉积情况较好;15个明显强化,其中13个碘油沉积很好。结论双重介入治疗巨大HCH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介入靶血管脉冲式加压药物灌注,31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前列腺素E1,结合临床疗效 ,复查X线平片、DSA造影等评估.结果应用前列腺素E1组患者疗效显著,复查DSA造影,对比相同时相股骨头颈区单位面积血管数目,出现明显增多、延长、部分中断的血管再通.结论用前列腺素E1在数字减影下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满意疗效,这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