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成形术(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RAA)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海医院208例因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联合RA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动脉瓣情况,分为BAV组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组;在BAV组中,根据术中升主动脉的目标直径,将患者分为30 mm组和≥30 mm组。结果:BAV组与TAV组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比例和随访升主动脉直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AV组术中升主动脉目标直径30 mm组的随访升主动脉直径、术后5年和9年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均明显小于术中升主动脉≥30 mm组(P均0.05)。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BAV不是行RAA的不利因素,在RAA术中将升主动脉目标直径控制在30 mm以下,中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0.5%~2%,男女比约为3∶1。其具有多种形态学表型,目前多采用Sievers分型方法。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有更快的主动脉瓣病变进展速度、更高的感染性心内膜风险以及伴发升主动脉扩张甚至导致主动脉夹层的灾难性后果。对于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学界已有基本共识。本文就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保留二叶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手术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轻度病变患者共有4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均行保留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随访时间6~129个月,平均(34±4)个月。评估其30 d死亡率,术后主动脉瓣病变进展情况,再次手术率。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住院期间无二次手术,无脑梗死,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随访到41例,1例患者死于恶性肿瘤,1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进展为中度,但患者无胸闷憋气等不适,左心室未扩大,尚需进一步随访,其余患者一般状况均良好,术后复查主动脉瓣返反流及关闭不全情况未再进展。结论:保留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瓣膜轻度病变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中期随访显示术后患者主动脉瓣病变情况未再进展。  相似文献   

4.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主动脉瓣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瓣膜发育异常.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中、高风险BAV患者的重要方法,但一些围术期因素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TAVR治疗BAV畸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希望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方法.  相似文献   

5.
二叶式主动脉瓣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常伴发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通常需主动脉瓣置换术,但手术风险极高。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治疗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二叶式主动脉瓣由于解剖结构复杂,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在早期被作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禁忌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现将近期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很早以前 ,就已经认识到二叶式主动脉瓣 (简称二叶瓣 )与主动脉瓣狭窄和返流、感染性心内膜炎 ,以及同主动脉在解剖学上的关系。二叶瓣为一种良性病变。如果 2 0岁以前无狭窄 [最大压差 <4 0 mm Hg( 1mm Hg= 0 .1333k Pa) ],或者仅有轻度灌注不足 ,那么在 70岁以前不会发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然而 ,大多数病人在 70岁以前就已经死亡 ,或者出现严重的症状需要外科治疗。1 解剖和病理早期病理记载 ,二叶瓣有三个特征 :两叶瓣膜大小不等 ;有一个通常位于大瓣中央的中央脊 ;边缘光滑。这些特征可供与风湿性或其它炎症引起的其中二叶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疗效和术前评估要点.方法 纳入阜外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完成的TAVR患者54例.分析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三组瓣膜选择的oversize(测量瓣环直径/选择瓣环直径-1)为:-0.22±8.62%vs.0.5...  相似文献   

8.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在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较常见,且该人群具有年轻、瓣膜钙化严重等特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医疗器械的迭代更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BAV狭窄患者接受TAVR治疗,但BAV复杂的解剖结构对TAVR治疗提出巨大挑战。通过术前充分了解瓣膜解剖形态和制定手术策略,BAV狭窄患者在我国行TAVR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在远期预后、新一代瓣膜的应用等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本文就TAVR治疗BAV狭窄的现有证据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 的相对禁忌证, 其异常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点增加了TAVR 的难度和风险,手术成功率低于三叶瓣患者。但随着手术策略的不断 优化和新一代人工瓣膜的应用,这类患者的TAVR 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本文将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特点及其 TAVR 治疗策略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现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中约40%为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叶式主动脉瓣这一主动脉瓣瓣叶形态,因其解剖特殊性,仍属于TAVR治疗的挑战解剖类型。近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撰写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升主动脉成形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入选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34例,在全麻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成形术并对升主动脉应用人工血管外包裹,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手术前、出院前及随访(3~60)月的升主动脉直径,以观察升主动脉成形术后的中期疗效。结果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出院时升主动脉直径较术前减少[(29.4±5.1)mmvs.(46.2±7.2)mm,P〈0.05]。术后随访3~60个月,升主动脉直径(30.3±5.2)mm,较出院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升主动脉成形术同时应用人工血管外包裹的手术中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2月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的随机对照及队列研究试验,同时采用Revman 5.3、Stata 15.1软件对纳入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7项研究,共分析132333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BAV组与TAV组在30 d死亡率(OR=1.13,95%CI:0.89~1.44,P=0.32)、1年死亡率(OR=0.91,95%CI:0.77~1.06,P=0.22)、脑卒中(OR=1.26,95%CI:0.94~1.68,P=0.12)、瓣周漏(OR=1.17,95%CI:0.95~1.44,P=0.15)、大出血事件(OR=0.84,95%CI:0.66~1.06,P=0.13)、血管并发症(OR=0.77,95%CI:0.59~1.00,P=0.051)、冠脉阻塞(OR=1.83,95%CI:0.93~3.60,P=0.08)、术后心梗(OR=1.14,95%CI:0.63~2.06,P=0.66)、急性肾损伤(OR=1....  相似文献   

13.
我科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使用国产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使用国产瓣膜行TAVR治疗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按瓣叶形态分为BAV组与三叶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并存心肌病变的流行病学及两者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21年10月之前发表的BAV并存各类型心肌病变的研究文献,提取流行病学数据及临床特征并分析.结果:共8项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项为横断面调查,2项为病例对照研究.共获得BAV并存左心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二维、M型及速度向量成像(VVI)等多模态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瓣膜功能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的主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瓣膜功能正常的BAV患者25例作为BAV组,另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主动脉二维、M型、VVI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并探讨升主动脉内径与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主动脉瓣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快,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减小,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大(P均<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主动脉根部复合体(包括主动脉瓣瓣环、主动脉窦部、主动脉窦管交界)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升主动脉内径增大(P<0.05);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升主动脉应变、扩张性减小,僵硬指数增大(P均<0.05);VVI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升主动脉前壁和后壁最大纵向运动速度、最大纵向位移、最大纵向应变、最大纵向应变率均减低(P均&l...  相似文献   

17.
心脏的重要功能仿如一个很好的压力泵,它接收全身回流的血液,经肺血管把血液送至肺组织氧化后,再重新把新鲜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去。由于它像一个压力泵,在泵的人口处及出口处均有阀门,当血液进入时,入口处的阀门打开,当把血液挤压离开心脏时,则入口处的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二叶式主动脉瓣(BAV)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分析术前多排螺旋CT(MDCT)预测的最佳导丝跨瓣角度、球囊预扩张角度和瓣膜释放角度规律,总结三种投照角度预测值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严重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而行TAVR的BAV患者31例。收集基线资料、术前评估和手术情况。使用MDCT预测TAVR最佳导丝跨瓣角度、球囊预扩张角度和瓣膜释放角度,按照横裂式BAV和纵裂式BAV分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和规律。结果最佳导丝跨瓣角度,横裂式BAV为右前斜(RAO)8°(18°,3°)、足位(CAU)25°(29°,17°),纵裂式BAV为左前斜(LAO)26°(21°,34°)、头位(CRA)13°(6°,2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最佳球囊预扩张角度(显示左冠状动脉开口),横裂式BAV为LAO 11°(9°,26°)、CRA 8°(1°,19°),纵裂式BAV为LAO 36°(30°,39°)、CRA 22°(14°,25°),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佳球囊预扩张角度(显示右冠状动脉开口),横裂式BAV为LAO 48°(43°,60°)、CRA 26°(3°,29°),纵裂式BAV为LAO 48°(39°,70°)、CRA 25°(22°,33°),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0、P=0.560);最佳瓣膜释放角度,横裂式BAV为RAO 12°(16°,4°)、CAU 25°(28°,19°),纵裂式BAV为LAO 21°(17°,26°)、CRA 3°(-2°,1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术前MDCT可预测BAV行TAVR的最佳导丝跨瓣、球囊预扩张和瓣膜释放投照角度,这些角度与BAV为横裂式还是纵裂式相关,存在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多国心脏介入与心脏外科专家联合起草了首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国际专家共识。在系统综述近年最新证据的基础上, 该共识采用德尔菲法对15个核心问题征集了专家组意见, 在解剖分型、治疗方式选择、术前计划、人工瓣膜选择、术中操作、术后管理等诊治全流程上进行了操作推荐并点明了相应证据缺失。该文对该共识的方法学及推荐要点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叶主动脉瓣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了26例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其中主动脉瓣狭窄17例(有或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例。结果 在主动脉瓣狭窄组、轻度狭窄14例(82%);二叶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42%;主动脉瓣狭窄组与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组相比,主动脉瓣增厚钙化有极显性差异(P<0.00005),结果表明,二叶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与主动脉瓣的增厚钙化有关,且主动脉瓣狭窄多为轻度狭窄。结论:二叶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与主动脉瓣的增厚钙化有关,且主动脉瓣狭窄多为轻度狭窄。二叶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叶主动脉瓣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