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蛤蚧炮制对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千锋  余润民 《中药材》1997,20(3):137-139
蛤蚧为常用动物性中药,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据宋《证类本草》记载:蛤蚧“毒在眼,……勿伤尾,效在尾也”。清《本草求真》记载:“蛤蚧其药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去头足,……酥炙或酒炙焙用”。  相似文献   

2.
蛤蚧炮制的文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成杰 《中成药》1995,17(2):20-21
通过查阅历代医药文献,阐明了蛤蚧药用“效在尾”,“毒在眼”“去头足鳞片”炮制方法的历史渊源。综合历代文献的论述和现代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结果,阐明了蛤蚧“效在尾”,“毒在眼”的科学依据。认为蛤蚧炮制“去头”只是为了除眼;“去头足鳞片”没有科学道理,又浪费药材。建议临床药用蛤蚧不必去头足鳞片。  相似文献   

3.
蛤蚧有15种以上炮制方法,传统炮制方法有酒炙、酥炙、醋炙等,少数民族尚有醋浸烤制、奶油烤制等方法,其中酒炙、酥炙为常用炮制方法。查阅古今文献,对蛤蚧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研究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蛤蚧的规范化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蛤蚧为脊椎动物守宫科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品,主产于广西,其性咸温,有小毒,功能补肺肾益精血,止咳定喘,主治虚劳肺瘘,咳嗽,气喘咯血,急慢性气管炎等症。本品炮制方法,说法不一,中药学概论(南京中医学院1957年编写):蛤蚧用时去头足鳞片人煎,尾炙过研末吞服。中药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年):1.蛤蚧肉,去掉头足,折成段,用黄酒浸,(每对用黄酒八钱)后,用火微焙即成。2.蛤蚧尾:将焙好的蛤蚧剪取尾部供用。中医学讲义  相似文献   

5.
蛤蚧各部位药化成分及其毒性之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蛤蚧学名为大壁虎 Gekko gecko(Lin-naeus),系脊索门脊椎亚门爬行纲蜥蜴目壁虎属爬虫动物。有补肺益肾,定喘止咳之功。自《开宝本草》称其有小毒及《雷公炮炙论》谓其“毒在眼”以来,临床上多去其头足而用其尾,因此有必要就它的各部位的药化成分及其毒性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蛤蚧炮制新法内蒙古蒙药厂(通辽028000)贺喜格图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品。传统炮制方法是取净蛤蚧,去头、足、用黄酒浸透,在无烟火上烤,并勤加翻动,蛤蚧外表略呈微黄色即可入药。我们应用新的方法炮制蛤蚧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取净蛤蚧去头、...  相似文献   

7.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剂型以前的必要加工过程.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大体可分为五大类: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在这几种制法中,火制方法应用最广泛最常用,所以显得尤为重要.火制法分炒、炙、煅、煨.现将火制方法的实际运用及对药物功效的影响简述一下.  相似文献   

8.
于大猛  张卫  马春  李强  刘立伟 《新中医》2023,55(11):56-59
《增补伪药条辨》是民国时期阐述当时药物辨识的专著,包含较多的中药产地加工与净制内容。笔 者介绍了书中天门冬去皮心与矾水煮、土藿香曝晒瓮盛、黄菊蒸晒法、白滁菊阴干法、薤白蒸晒法、附子反对 盐渍法、乌梅炕熏法、生地黄保鲜法、鹿茸砍茸法等药物的产地加工以及蛤蚧去头足、茯苓去筋等药物净制法 等内容,以期为中药现代炮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来用加味蜈蚣散治疗骨结核7例,疗效满意,简介如下。药物组成:蜈蚣100克(不去头足,文火炒香),炮穿山甲90克,乌梢蛇80克(炙酥),共为细末。成人每服7克,儿童减半,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8)
目的考察制霜、蒸制、酒炙、盐炙、醋炙对南葶苈子Descurainiae Semen脂肪油组成和含有量的影响。方法5种方法分别炮制南葶苈子,石油醚提取各炮制品脂肪油后将其衍生化,GC-MS法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结果除制霜法外,各炮制方法均能提高脂肪油提取率。与生品比较,各炮制品中脂肪油数量减少,但含有量均增加。所得脂肪油主要组成为不饱和脂肪酸,除醋炙品外,各炮制品中其含有量均高于生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南葶苈子脂肪油组成和含有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醋炙炮制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火制法是中药炮制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火制法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人类发现了火以后,是在当时变生食为熟食的认识基础上得¥帕示的。《说文》云:“炮,毛炙肉也。”可见,在古代很早以前就形成了火制法的雏型。理论上,早在南北朝刘宋时代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中就有较详尽的记载。到明代,陈嘉漠《本草蒙基》中有“火制四,有银、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的分类论述。火制法能对药物起着改变功用和增加疗效、净化药物、提高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决定性作用。火制法与药物疗效息息相关,影响极为密切,故其方法能习用至今。1火制…  相似文献   

12.
<正>斑蝥为常用中药,具有攻毒、破血、引赤、发泡的功能。古人认为斑蝥有大毒,多采用去头、足、翅,用炙、熬、炒、烧或煮等炮制法,以去其毒。斑蝥的炮制始见于晋代。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炮制方法不断改进提高,沿用至今。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蛤蚧炮制工艺改革李成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品。传统炮制方法是取净蛤蚧,去头、足,用黄酒浸透,在无烟火上烤,并勤加翻动,烤制蛤蚧外表略呈微黄色即可入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传统的方法炮制蛤蚧比较复杂,操作起来不方便,既烤人又熏人,污染环境,为...  相似文献   

14.
杨爱莉 《光明中医》2013,(12):2664-2665
目的 探讨中药蛤蚧的鉴别方法,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从蛤蚧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和名典几个方面进行鉴别.结果 正品蛤蚧为扁圆形,头稍扁,略呈三角形,躯干和尾部较长,两眼多凹陷,牙齿呈角质,排列紧密,腹部为灰色,全身布满鳞片,尾部细长,形状不规则,四足均有五趾,且除了第一指趾之外,其余的都具有爪,趾间有趾蹼.结论 蛤蚧的鉴别方法 有多种,主要是通过它的性状,掌握蛤蚧的鉴别方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品蛤蚧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和应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蛤蚧不同部位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龚千锋  戴节明 《中药材》1998,21(4):194-197
本文对蛤蚧不同部位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蛤蚧头、足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这为提高蛤蚧的临床利用率、扩大药用部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程明 《中成药》1989,11(12):20-21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中药净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不应将净制仅视为前加工或预处理。净制、切制、炮炙是一个整体,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中药蜜炙沿革探讨──兼谈酒在蜜炙中的应用广东省兴宁市妇幼保健院(514500)罗峭琳中药蜜炙法是中药炮制学中重要方法之一,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一般认为,药物通过蜜炙后有甘缓益元、补脾益气、引药入肺、润肺止咳、减低毒性、增强疗效、矫味矫臭等作用。蜜炙法是...  相似文献   

18.
中药甘草生用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的作用 ;蜜炙后增强补脾和胃益气的功效。传统的蜜炙方法为手工操作 ,我院用河南省周口制药机械厂生产的 CY- 4型炒药机蜜炙中药饮片。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有重量法、比重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等[1] ,本文采用《中国药典》所载的重量法测定了生甘草、用传统蜜炙法及机器蜜炙法蜜炙的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根据其测定结果 ,对机器蜜炙法的意义进行了讨论。1 实验材料与样品炮制1 .1 实验药材甘草原药材 ,购于安阳市药材站 ,经本院质检室鉴定为内蒙产豆科植物甘草 …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慢支炎、支气管哮喘(或伴肺气肿)的缓解期,应用自拟“桃红参蛤贝杏散”治疗,疗效甚佳。介绍如下:组方:桃仁、藏红花、人参、蛤蚧(去头足,炙黄)、川贝母、杏仁各10克,共为极细末,分60包。每服1包,日服二次。张氏之妻,48岁。罹慢支炎三年余,冬季或感寒即发作。平素咳嗽、咯痰色白,动则气  相似文献   

20.
远志炮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志属于常用的安神中药之一 ,其味苦 ,生用戟人咽喉 ,临床以炙后入药。目前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甘草汁炙、蜜炙。本文就远志的炮制方法谈谈一些看法 ,仅为抛砖引玉 ,并与医药界同仁共同探讨。1 远志的炮制方法在古籍中的记载《雷公炮炙论》中记载 :“凡使 ,先须去心 ,若不去心 ,服之令人闷。去心了 ,用熟甘草汤浸一宿 ,漉出 ,曝干用之也。”《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 :“远志肉甘草汁制。”《及配本草》中记载“用甘草汤泡一宿 ,漉出日干 ,或焙干用。生用则戟人咽喉。”《本草害利》中记载 :“甘草汤渍一宿 ,因苦下行 ,以甘缓之 ,使之发也 ,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