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联合鼻内镜检查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CT初步诊断为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患者184例,再结合鼻内镜检查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单纯CT、CT联合鼻内镜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者的准确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单纯CT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为75.8%,CT联合鼻内镜检查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为93.0%,CT联合鼻内镜检查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比单纯CT检查高17.2%,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于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CT与鼻内镜联合诊断提高了真菌性上颌窦炎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诊治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不同入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取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5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2年,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手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268,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能充分暴露上颌窦窦腔,彻底清除病变,改变窦腔低氧环境,保留上颌窦窦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真正达到治愈和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上颌窦口开放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真菌性上颌窦炎61例,27例行鼻内镜下上颌窦口开放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术式(观察组),34例行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口开放术式(对照组),术后随访1~2年,比较2种手术径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1.5%(22/27),好转率为11.1%(3/27),无效率为7.4%(2/27);对照组治愈率58.8%(20/34),好转率为14.7%(5/34),无效率26.5%(9/34),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口开放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术式视野清晰,能全方位暴露上颌窦窦腔各死角,有利于清除病变组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给予常规鼻内镜下中鼻道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给予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两种不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鼻内镜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随访1年,治疗组治愈39例,无效 1例;对照组治愈32例,无效8例(χ2=4.507,P<0.05).结论 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 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与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3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12例行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加行唇龈切口)。结果 42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明显并发症,3、6个月复查均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相比,疗效相同,不增加并发症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变多发生在上颌窦,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上颌窦病变的处理,鼻内镜手术已基本取代经典的柯-陆手术(Caldwell-Luc),但单纯用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处理真菌性上颌窦炎存在病变清除不彻底,术后窦口封闭等可能,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以及各种内镜、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真菌性上颌窦炎。真菌性上颌窦炎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由于鼻内镜的引入,其手术方式从经典的上颌窦根治术逐渐向微创的鼻内镜术发展。本文从不同手术的术式、适应证等方面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各手术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CT应用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价值展开系统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表统计遴选2018年8月~202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分别对患者行CT技术检查与X线机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不同疾病类型检出率。结果 CT技术检查与X线机检查相比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CT技术检查与X线机检查相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P<0.05;CT技术检查与X线机检查相比单侧上颌窦、单侧上颌窦筛窦、单侧筛窦及单侧蝶窦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以CT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其检测敏感度、特异度与不同疾病类型检出率较高,与X线机检查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建议临床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比较柯-陆氏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30例中,单纯真菌性上颌窦炎2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3例。12例行柯-陆式手术,18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结果:柯-陆氏手术治愈11例,治愈率91.67%;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愈16例,治愈率88.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柯-陆氏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炎效果确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施术。  相似文献   

11.
双径路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下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对我科4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经尖牙窝和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6个月后复查CT上颌窦均无真菌及炎症。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可以通过双径路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实施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结果 48例术后效果良好,经6个月~3年随访,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台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能彻底清除窦腔死角病变,便于术后冲洗、观察,避免复发,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真菌性上颌窦炎经典的治疗方法是柯-陆氏进路上颌窦根治术,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现常采取鼻内镜下的双进路手术治疗.对于真菌性上颌窦炎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自然孔进路手术能否替代上颌窦根治术或鼻内镜下的双进路手术目前还有争议.我院自2005年10月~2008年1月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联合尖牙窝穿刺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应用,目前鼻内镜下联合径路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主要手段[1],但因为此类方法手术时损伤大,出血量大且操作麻烦等缺点,我科通过联合尖牙窝穿刺术,取得较好疗效。近2年我院总计经鼻内镜下联合尖牙窝穿刺术治疗真菌性上颔窦炎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NIFRS患者的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47例中大部分为真菌球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40/47),7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7例鼻窦内均发现典型的变应性黏蛋白蓄积。CT显示NIFRS影像学有特殊表现。47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10年,复发率6.4%(3/47),3例伴糖尿病,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NIFRS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对诊断有特殊价值,鼻内镜手术疗效确切,术后鼻内镜复查、鼻腔冲洗及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6.
CT扫描在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扫描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病理确诊为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5例病理确诊为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病例中,19例CT扫描结果表现为上颌窦腔内团块状或线样钙化斑;4例表现为上颌窦腔内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未见钙化斑及明显骨质破坏;2例CT表现为上颌窦腔内密度增高影,部分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或增生硬化,内侧壁多见。结论CT扫描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中具有特异性,且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真菌性鼻窦炎用鼻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当中选择4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列为观察对象,以治疗形式的不同之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4例。对照组用常规疗法,实验组用鼻内镜下治疗,对比治疗总效率、手术指标、鼻通气功能。结果治疗总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鼻通气功能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应用鼻内镜下治疗,既能减少出血量、改善鼻通气功能,又能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上颌窦常见良性病变有上颌窦息肉、上颌窦囊肿和真菌性上颌窦炎等。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多数情况下这些病变可通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得到治愈,但对于部分位于上颌窦底部、内壁及前壁的病变,单纯从中鼻道进路难以完全清除。我科自2002年2月~2008年10月采用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治疗上颌窦良陛病变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不同开窗方式的选择与疗效分析。方法 56例单侧慢性筛、上颌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Lund-Mackay CT评分,CT评分=2者纳入研究对象,术中随机分为A组28例、B组28例,分别行中鼻道开窗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以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量表中文版、Lund-Kennedy评分及糖精试验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ucociliary transport time,MTT)对比术后疗效,另外,用亚甲蓝染色观察黏液纤毛传输途径。结果术后6个月时,A、B两组SNOT评分、Lund-Kennedy评分及M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亚甲蓝从上颌窦口下缘流出,5例亚甲蓝从上颌窦口前缘流出。结论①对于慢性上颌窦炎Lund-Mackay CT评分=2的病例,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②上颌窦口下缘黏膜是黏液纤毛传输的重要途径,对上颌窦的引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适应证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行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联合入路的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患者均完整彻底清除病变,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半以上,均无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视野清晰,对上颌窦暴露充分,上颌窦霉菌清除彻底,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作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行上颌窦扩大或辅助下鼻道开窗仍无法彻底清除窦内霉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