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9,(8)
目的:制备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并研究SD大鼠灌胃给药后药动学特征。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制备的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进行表征。将SD大鼠随机分为斯皮诺素组、磷脂复合物组和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组,给药剂量为20 mg/kg。测定斯皮诺素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斯皮诺素在磷脂复合物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为(82.91±0.83)%;载药量为(4.91±0.25)%,平均粒径为(193.12±5.84)nm,PDI为0.202±0.055;Zeta电位为(-9.6±1.8)mV。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提高了斯皮诺素和磷脂复合物的溶出速率。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斯皮诺素原料药相比,磷脂复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2.02倍,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相对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3.78倍。结论:与斯皮诺素和磷脂复合物相比,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更有效地促进斯皮诺素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2.
杨娟  钟莹  尚曙玉  贾安 《中成药》2021,(4):841-846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稳定性、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2、4、8、12、24 h采血,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18.6 nm,Zeta电位为-15.6 mV,包封率为84.07%,载药量为2.62%,48 h内累积溶出度为76.18%,白藜芦醇含量在48 h内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固体脂质纳米粒tmax延长(P<0.01),Cmax、AUC0~_t、AUC0~∞升高(P<0.01),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3.00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提高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体外溶出度和稳定性,促进该成分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20,(6)
目的制备蒙花苷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SD大鼠灌胃给予蒙花苷、蒙花苷磷脂复合物、蒙花苷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含40 mg/kg蒙花苷)后,HPLC法测定蒙花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蒙花苷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为(216.72±3.57)nm,Zeta电位为(-8.7±0.7)mV,包封率为82.06%,载药量为4.72%。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5),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5,P0.01),以后者更明显(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至1.39、2.89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进一步促进蒙花苷磷脂复合物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8,(5)
目的: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研究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进行表征。以金合欢素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SD大鼠口服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包封率为(81.43±1.27)%,载药量为(6.08±0.32)%;平均粒径为(213.62±3.89)nm;Zeta电位为(-33.16±0.17)mV;并且体外溶出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28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金合欢素的药动学行为,提高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11)
目的制备葫芦素B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后,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脂质用量、固液脂质比、投药量、乳化剂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5%甘露醇制备冻干粉,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度、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脂质用量350 mg,固液脂质比5∶1,投药量45 mg,乳化剂浓度1.0%。冻干前后,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无明显变化。纳米结构脂质载体24 h内累积释放度高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200.41%、158.22%。结论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促进葫芦素B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于桐  吴超  季鹏  徐杰  赵颖  郝艳娜  赵文明  王铁良 《中草药》2015,46(18):2720-2726
目的制备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冻干,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形态、电位、多分散系数(PDI)及体外溶出。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药物在纳米粒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球状体,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2.64±6.78)nm,PDI为0.242±0.013,Zeta电位为(-25.7±0.5)m V,包封率为(81.3±1.2)%,载药量为(7.16±0.14)%(n=3),以5%甘露醇作冻干保护剂效果较好,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脂质载体中,体外溶出实验表明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得的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薯蓣皂苷元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高压均质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溶解度、体外释药,分析其晶型、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薯蓣皂苷元、物理混合物、薯蓣皂苷元白蛋白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0.5、1、2、3、4、6、9、12、18 h采血,HPLC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薯蓣皂苷元用量60 mg,水相pH值8.5,白蛋白用量0.9 g,均质压力135 MPa,均质次数10次,包封率为93.59%,载药量为5.70%,粒径为163.72 nm, Zeta电位为-21.67 mV。白蛋白纳米粒溶解度高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其24 h内累积溶出率高于原料药。薯蓣皂苷元在白蛋白纳米粒中以无定形态存在,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白蛋白纳米粒tmax缩短(P<0.05),t1/2延长(P<0.05),Cmax、A...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3)
目的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并研究其对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槲皮素、橙皮素)载药性能及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负载黄酮类化合物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扫描/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解析对其进行表征,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纳米粒的载药量。结果所得纳米粒形状大小均一,平均粒径230~250 nm,比表面积为1 045 cm2/g,孔径2.8 nm。橙皮素、槲皮素和芹菜素的载药量分别为27%、23%和18%,40 min时的释放量分别为84%、80%和76%。结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可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高负载,并显著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4,(9)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2.7)%,粒径为(189.6±23.4)nm,Zeta电位为-31.8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48 h累积释放为55%。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改善川陈皮素水难溶性,有望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载多柔比星的羧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COOH-DOX),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和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共聚法制备羧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COOH),应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粒的形态,小角X射线衍射确认介孔结构,氮气等温吸附进行比表面积分析(BET)和孔径,孔容积分析(BJH)。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评价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采用MTT染色法,分析其对MCF-7细胞和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纳米粒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80 nm(PDI<0.2),比表面积为657.9 m2·g-1,孔径为2.27 nm。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54.6%,19.7%。纳米粒经24 h水浴振荡释放达平衡,在pH 5.0释放介质中累积释放分数达到95%。空白纳米粒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载药纳米粒对MCF-7细胞和Hela细胞的毒性与游离多柔比星(DOX)相当。结论 共聚法制备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COOH),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其可作为抗癌药物DOX的载体,粒子能被摄取,而且能趋于完全释放,载药后可降低DOX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包载马钱子碱(brucine)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B-PLGA)纳米粒进行处方与工艺优化。方法采用沉淀法制备B-PLGA纳米粒,以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筛选B-PLGA纳米粒的最优处方,并将最优处方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最优处方选择丙酮作为有机溶剂,泊洛沙姆188(F68)作为稳定剂,超声时间为1 min,磁力搅拌速度为900 r/min,磁力搅拌时间为30 min,F68用量为0.35%,载体用量为25 mg,药物用量为1.0 mg,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为0.54。所制得的B-PLGA纳米粒为淡蓝色乳光透明液体,粒径为(97.12±4.23)nm,PDI为0.098±0.035,Zeta电位为(-27.30±0.31)m V,包封率为(69.24±1.42)%,载药量为(2.65±0.03)%。通过表征,纳米粒形态完整,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得知,纳米粒体外释放拟合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包载马钱子碱PLGA纳米粒处方与工艺优化,且优化后的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明  张智强 《中成药》2022,(2):356-362
目的 制备柚皮素-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PLGA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PLGA纳米粒混悬液(40 mg/kg)后采血,HPLC法测定柚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21,(9)
目的制备木犀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考察其形态、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木犀草素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0.5%CMC-Na混悬液(10 mg/kg),于0.15、0.5、0.75、1、1.5、2、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呈类球形或球形,平均包封率为85.24%,载药量为5.24%,粒径为176.35 nm, Zeta电位为-33.8 mV,24 h累积溶出度为71.5%,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0.979 2)。与原料药比较,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1),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28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促进木犀草素口服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为优选去甲斑蝥素/粉防己碱双载药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该实验以去甲斑蝥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NCTD)及粉防己碱(Tet)为药物,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双载药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综合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磷脂胆固醇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透析法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去甲斑蝥素/粉防己碱双载药脂质体,最佳处方工艺为磷脂、胆固醇比2.5∶1,超声时间4 min,超声功率40%;NCTD与Tet的包封率分别为86.62%,79.19%;透射显微镜下可见脂质体外形良好,平均粒径(207.5±3.6)nm,Zeta电位(1.345±0.173)m V;NCTD与Tet的48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5.14%,85.00%。实验结果证明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双载药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均匀,具有体外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9,(7)
目的制备去氢骆驼蓬碱聚乳酸纳米粒,并研究其药动学行为。方法制备纳米粒后,测定其粒径、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累积释放度。然后,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195.38±2.02)nm,PDI 0.131±0.034,Zeta电位(-19.48±0.36)mV,包封率(76.37±1.08)%,载药量(8.81±0.25)%,24 h内累积释放度82.17%,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r=0.985 7)。与去氢骆驼蓬碱比较,纳米粒T_(max)、C_(max)、AUC_(0~)_t、AUC_(0~∞)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促进去氢骆驼蓬碱体内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OMT-PC-SLN)冻干粉,并对其进行药剂学性质评价。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优选微乳处方;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OMT-PC-SLN冻干粉的处方工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该制剂的外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并考察OMT-PC-SLN冻干粉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大豆磷脂和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Kolliphor HS 15)为乳化剂,乙醇为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例(Km)=3∶2,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1∶9,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硬脂酸-大豆磷脂-Kolliphor HS 15-乙醇(30∶100∶180∶360∶360);含4%甘露醇的水50 mL为外水相,1000 r·min-1冰浴搅拌固化1 h,于-20℃预冻24 h,取出,干燥24 h。OMT-PC-SLN冻干粉外观呈类球形,包封率(38.09±1.24)%,平均粒径785.5 nm,多分散系数(PDI)0.456,Zeta电位-24.82 m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OMT-PC-SLN冻干粉2 h时累积释放率72.63%,12 h累积释放率98.42%,原料药在2 h的累积释放率98.60%。结论:优选的OMT-PC-SLN冻干粉处方工艺稳定、重复性好;与原料药相比,OMT-PC-SLN冻干粉体外释放较慢,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6,(12)
目的:以黄芩素为模型药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药物载体,研制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Ba-SLNs),对制剂的性质及体内药动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Ba-SLNs,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对其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等性质进行考察,同时采用SD大鼠进行体内药动学的评价。结果:Ba-SLNs外观呈淡黄色乳光溶液,透射电镜下为球状实体,平均粒径为(107.42±2.38)nm、PDI为(0.216±0.12)、Zeta电位为(-31.5±1.42)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2±1.5)%和(7.16±0.14)%。体外释放表明6 h内Ba-SLNs溶液释放仅48.26%,在36 h累计释放达到80%,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X射线分析表明了药物以无定型状态分散在脂质载体中。大鼠口服黄芩素原料药和Ba-SLNs后,后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了近2倍。结论:成功研制了Ba-SLNs,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SFG)壳聚糖(CTS)纳米给药系统,以期实现其靶向、缓释 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FA-SFG-CTS 纳米粒,以Design-Expert 8.0 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 三聚磷酸钠(TPP)与CTS 质量比、SFG 用量等因素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冻干粉, 从粒径、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等对复溶后的纳米粒进行表征。结果最优处方投药量为4.70 mg,TPP 与CTS 质量比为0.1,TPP 体积为4.0 mL(浓度为2.0 mg·mL-1),CTS 浓度为2.0 mg·mL-1,叶酸8.0 mL(浓度为 1.0 mg·mL-1)。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9.03±1.89)nm,分散系数(PDI)为(0.18±0.01),Zeta 电位为(-35.2± 0.99)mV,包封率为(68.74±1.35)%,载药量为(8.25±0.16)%。以4%的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在-40 ℃下预冻 8 h,-10 ℃下升华干燥25 h,25 ℃下解吸干燥5 h,即得冻干制剂。FA-SFG-CTS 纳米粒复溶后粒径为 (177.70±2.11)nm,PDI 为(0.20±0.02),Zeta 电位为(-34.9±1.16)mV,包封率为(67.34±1.41)%,载药量为 (7.82±0.18)%。体外释放结果表明,SFG 原料药6 h 基本释放完全,平均累积释放率达到98.34%;FA-SFGCTS 纳米粒6 h 平均累计释放率达到71.34%,36 h 累积释放率达到88.94%。结论星点效应面法用于FASFG- CTS 纳米粒处方优化适用性好,优化后的FA-SFG-CTS 纳米粒处方粒径适宜,包封率高,缓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杨丽萍  李伟宏 《中成药》2023,(11):3520-3527
目的 制备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熔融-高压均质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脂(单硬脂酸甘油酯)药比、泊洛沙姆188用量、Labrasol用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测定溶解度、体外释药、稳定性,进行晶型分析。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桔皮素、物理混合物、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不含Labrasol)、Labrasol+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含Labrasol)的0.5%CMC-Na混悬液(50 mg/kg),于0.5、1、2、3、4、5、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桔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桔皮素用量30 mg,脂药比15∶1,泊洛沙姆188用量1.0%,Labrasol用量0.16%,均质压力80 MPa,均质次数6次,平均包封率为(90.16±1.67)%,载药量为(5.66±0.24)%,粒径为(189.76±8.92)nm, Zeta电位为-(36.08±1.72)mV。固体脂质纳米粒增加了桔皮素在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处方。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水飞蓟素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利用效应曲面法对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响应值,建立相应的二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量为5.05%,7.25%Poloxmer 188作为乳化剂,药物的量为15%。结论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可用于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